复习资料整理

电商项目面试篇

1.你们项目里面哪些地方用到多线程?

项目:秒杀抢购使用了多线程: 场景,我们一共只有100个商品,在最后一刻,我们已经消耗了99个商品,仅剩最后一个。这个时候,系统发来多个并发请求,这批请求读取到的商品余量都是99个,然后都通过了这一个余量判断,最终导致超发。
应对策略1: 全部请求采用“先进先出”的队列方式来处理。那么新的问题来了,高并发的场景下,因为请求很多,很可能一瞬间将队列内存“撑爆”,然后系统又陷入到了异常状态。 放弃 !
应对策略2: 乐观锁,采用带版本号 (Version)更新。实现就是,这个数据所有请 求都有资格去修改,但会获得一个该数据的版本号,只有版本号符合的才能更新成功, 其他 的返回抢购失败。 这样的话,我们就不需要考虑队列的问题。

2. 你项目对于订单是怎么处理的,假如一个客户在下订单后没有购买怎么办,对于顾客在购买商品的时候你们怎么处理你们的库存?


我们都经常在淘宝上买东西,当我们提交订单后,如果某个时间段之内我们没有支付,淘宝肯定不会帮我们一直保留那个订单,如果超过半个小时我们未支付的话,淘宝会自动帮我们取消订单。在没有用RabbitMQ消息队列之前,我们可以通过设置一个定时任务,设定一个定时规则去轮询数据库查询超过半个小时而且未支付的订单,然后修改订单状态为已取消,这也是一个解决方案,但是需要轮询数据库,增加了对数据库的压力。

其实这种场景可以使用死信队列来做,就是用户提交订单之后,发送一条消息并且设置消息过期时间为半个小时(或其他时间),如果超过设置的这个时间,那么消息自动变成死信,就会被转发到死信队列中,这时候我们可以监听死信队列中的消息,然后查询一下订单的状态,如果还是未支付的话,那么更新订单的状态为已取消。

1、下单后商品进入购物车, 库存减, 会有一个状态, , 时间为半小时, 超时后自动取消, 库存加
2、用户付款,库存减


3.你平时测试的流程?


需求下来时,会先开发Dao层-service层-controller层
当持久层与业务层写完时,会使用Junit测试业务实现
然后开发页面及action,在进行本地测试。
(自测通过后)上传公司内部服务器,测试人员会进行第二轮测试。
(测试通过后)会走脚本,进行抗压访问测试。

4.RabbitMQ在项目中如何应用的?


用户的请求数据直接写入数据库,在高并发的情况下,会对数据库造成巨大的压力,同 时也使得系统响应延迟加剧。在使用ActiveMQ后,用户的请求发给队列后立即返回(当 然不能直接给用户提示订单提交成功,提示:您“您提交了订单,请等待系统确认”), 再由消息队列的消费者进程从消息队列中获取数据,异步写入数据库。由于消息队列的 服务处理速度远快于数据库,因此用户的响应延迟可得到有效改善。

5.RabbitMQ如果数据提交不成功怎么办?


我们会重新发送消息,并记录日志,一般重新发送三次,如果仍然失败,我们会邮件或 短信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6.忘记密码找回密码的流程?

在注册的时候会设置找回密码的问题和答案,在非登录状态忘记密码后,需要通过回答问题和答案找回密码。根据用户名找到用户设置的问题,然后回答完问题后,生成一个UUID,缓存在redis中设置有效期,并返回这个UUID。然后前端将这个UUID和新密码传入重置密码的函数,将传入的UUID和之前缓存在redis中的UUID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则对新密码进行md5加密后更新到数据库中。

7.什么是sso系统(Redis实现的,非CAS)


单点登录是在多个应用系统中,用户只需要登录一次就可以访问所有相互信任的应用系统。
登录的处理流程:

1、登录页面提交用户名密码。
2、登录成功后生成token。Token相当于原来的jsessionid,字符串,可以使用uuid。
3、把用户信息保存到redis。Key就是token,value就是TbUser对象转换成json。
4、使用String类型保存Session信息。可以使用“前缀:token”为key
5、设置key的过期时间。模拟Session的过期时间。一般半个小时。
6、把token写入cookie中。


如何判断是否登录

1.从cookie中取token
2.取不到未登录
3.取到token,到redis中查询token是否过期
4.如果过期,为登录状态
5.没有过期,登录状态


8.购物车逻辑


1、要求用户登录。

2、把购物车商品列表保存到数据库中。推荐使用redis。

3、Key:用户id,value:购车商品列表。推荐使用hash,hash的field:商品id,value:商品信息。

4、在用户未登录情况下写cookie。当用户登录后,访问购物车列表时,

a)把cookie中的数据同步到redis。
b)把cookie中的数据删除
c)展示购物车列表时以redis为准。
d)如果redis中有数据cookie中也有数据,需要做数据合并。相同商品数量相加,不同商品添加一个新商品。

5、如果用户登录状态,展示购物车列表以redis为准。如果未登录,以cookie为准。

9.浏览器跨域问题


跨域是指从一个域名的网页去请求另一个域名的资源。浏览器出于安全的考虑,不允许不同源的请求
JSONP解决AJAX跨域问题:
JSONP是服务器与客户端跨源通信的常用方法。最大特点就是简单适用,老式浏览器全部支持,服务器改造非常小。
它的基本思想是,网页通过添加一个<script>元素,向服务器请求JSON数据,这种做法不受同源政策限制;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将数据放在一个指定名字的回调函数里传回来。
基于JSONP的实现原理,所以JSONP只能是“GET”请求,不能进行较为复杂的POST和其它请求,所以遇到那种情况,就得参考下面的CORS解决跨域了(所以如今它也基本被淘汰了),从Spring MVC 4.2 开始增加支持跨域访问,需要在控制器的方法上增加@CrossOrigin注解,如下:

@RequestMapping("/crossDomain2")  
@ResponseBody  
@CrossOrigin  
public String crossDomain2(HttpServletRequest req, HttpServletResponse res, String name){  
……  
……  
}  


10.海量数据的存储问题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据的量级也是呈指数的增长,从GB到TB到PB。对数据的各种操作也是愈加的困难,传统的关系性数据库已经无法满足快速查询与插入数据的需求。这个时候NoSQL的出现暂时解决了这一危机。它通过降低数据的安全性,减少对事务的支持,减少对复杂查询的支持,来获取性能上的提升。

但是,在有些场合NoSQL一些折衷是无法满足使用场景的,就比如有些使用场景是绝对要有事务与安全指标的。这个时候NoSQL肯定是无法满足的,所以还是需要使用关系性数据库。如果使用关系型数据库解决海量存储的问题呢?此时就需要做数据库集群,为了提高查询性能将一个数据库的数据分散到不同的数据库中存储。采用MyCat完成Mysql的集群配置!

11.什么是Mycat?


简单的说,MyCAT就是:一个新颖的数据库中间件产品,支持mysql集群,提供高可用性数据分片集群。你可以像使用mysql一样使用mycat。对于开发人员来说根本感觉不到mycat的存在。
Mycat读写分离

数据库读写分离对于大型系统或者访问量很高的互联网应用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功能。对于MySQL来说,标准的读写分离是主从模式,一个写节点Master后面跟着多个读节点,读节点的数量取决于系统的压力,通常是1-3个读节点的配置。

12.电商活动倒计时方案(秒杀方案):


1、确定一个基准时间。可以使用一个sql语句从数据库中取出一个当前时间。SELECT NOW();
2、活动开始的时间是固定的。
3、使用活动开始时间-基准时间可以计算出一个秒为单位的数值。
4、在redis中设置一个key(活动开始标识)。设置key的过期时间为第三步计算出来的时间。
5、展示页面的时候取出key的有效时间。Ttl命令。使用js倒计时。
6、一旦活动开始的key失效,说明活动开始。
7、需要在活动的逻辑中,先判断活动是否开始。
8、把商品的数量放到redis中。
9、秒杀时使用decr命令对商品数量减一。如果不是负数说明抢到。
10、一旦返回数值变为0说明商品已售完。

由于商城是基于SOA的架构,表现层和服务层是不同的工程。所以要实现商品列表查询需要两个系统之间进行通信。

13.如何实现远程通信?


1、Webservice:效率不高基于soap协议。项目中不推荐使用。
2、使用restful形式的服务:http+json。很多项目中应用。如果服务太多,服务之间调用关系混乱,需要治疗服务。
3、使用SpringCloud技术栈,实现服务之间通信
4、借助RabbitMQ完成模块通讯

14.电商项目中是如何解决高并发和高可用的?


1.页面静态化
2.fastDFS图片服务器
3.数据缓存服务器
4.数据库集群、库表散列(数据库的各种优化、数据库的拆分)
5.负载均衡


15.Redis集群中,某个节点宕机怎么办?你遇见过吗?你的解决思路是什么?


redis集群:一般的是至少是2台服务器,主从服务器!如果redis集群的主服务器挂了,没有关系还有备服务器。

哨兵模式和集群模式

16.单点登录具体实现了什么功能?


去登陆页面
提交登陆页面
用户名、密码、验证码的校验
错误信息的回显
保存用户到Session中
重定向到登陆之前的访问页面
Ajax跨域判断用户是否登陆


17.Redis在其中是怎么用的?起了什么作用?


redis中存储的都是key-value格式的。拿商品数据来说,key就是商品id,value是商品相关信息的json数据。

在商城系统中当并发量比较高,频繁的对数据库进行读操作的时候都需要添加缓存。例如页面中内容数据的缓存、商品数据的缓存以及用户数据的缓存等。
做商品数据的缓存时,因为商品的数据量很大,而且缓存是把数据保存到内存中,此时不可能把所有的商品数据都放到缓存中。所以需要设置商品数据缓存的有效期,当用户访问到非热点数据后,此数据放到缓存中,当缓存到期后就从缓存中删除,而且长时间不会添加到缓存。而热点数据一旦从缓存中删除会马上又添加到缓存。这样可以提高缓存的利用率,同时也减轻了数据库的压力。

各模块是怎么设计的,如商品参数,广告位等,数据库设计思路。。。

总的来说调用和设计上的问的较多,以及秒杀,比较多的是细节,比如秒杀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怎么解决之类的(面经)


18.数据库的存储引擎?有什么区别?


MyISAM、InnoDB
构成上,MyISAM 的表在磁盘中有三个文件组成,分别是表定义文件(.frm)、数据文件(.MYD)、索引文件(.MYI),而 InnoDB 的表由表定义文件(.frm)、表空间数据和日志文件组成。
安全方面,MyISAM 强调的是性能,其查询效率较高,但不支持事务和外键等安全性方面的功能,而 InnoDB 支持事务和外键等高级功能,查询效率稍低。
对锁的支持,MyISAM 支持表锁,而 InnoDB 支持行锁。

19.Sql 语句的优化?


1)尽量选择较小的列
2)将 where 中用的比较频繁的字段建立索引
3)select 子句中避免使用‘*’
4)避免在索引列上使用计算、not in 和<>等操作
5)当只需要一行数据的时候使用 limit 1
6)保证单表数据不超过 200W,适时分割表。 针对查询较慢的语句,可以使用 explain 来分析该语句具体的执行情况。



20.什么是页面静态化?


就是把一个动态的页面(操作数据库的 php 页面)变成一个静态页面,后续用户直接访问静态页面。
页面静态化技术分为两种:真静态和伪静态。
真静态:把一个动态的页面,实实在在的转成一个静态的页面,即.html 文件
伪静态:所谓伪静态是从 url 地址上看是一个静态页面,但是实际上还是对应一个动态页面


21.数据库的读写分离?主从复制?


读写分离,基本的原理是让主数据库处理事务性增、改、删操作(INSERT、UPDATE、DELETE),而从数据库处理 SELECT 查询操作。数据库复制被用来把事务性操作导致的变更同步到集群中的从数据库。
至少两台数据库服务器,可以分别设置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对主服务器的任何操作都会同步到从服务器上

原理:mysql 中有一种日志,叫做 bin 日志(二进制日志),会记录下所有修改过数据库的 sql 语句。主从复制的原理实际是多台服务器都开启 bin 日志,然后主服务器会把执行过的sql 语句记录到 bin 日志中,之后把这个 bin 日志发给从服务器,在从服务器再把 bin 日志中记录的 sql 语句同样的执行一遍。这样从服务器上的数据就和主服务器相同了。

22.高并发如何处理?


需要对服务器的架构分层,重新布局,负载均衡,集群策略。

负载均衡策略:

(1)轮询技术:把客户端的请求轮流分发给服务器。
(2)最少连接;负载均衡把请求给最空闲的服务器
(3)ip 哈希:同一地址的客户端,始终请求同一台服务器。
 

23.你说你用了redis缓存,你redis存的是什么格式的数据,是怎么存的


redis中存储的都是key-value格式的。拿商品数据来说,key就是商品id,value是商品相关信息的json数据。

24.你购物车存cookie里边 可以实现不登录就可以使用购物车 那么我现在没有登录把商品存购物车了 然后登录了 然后我换台电脑并且登录了还能不能看见我购物车的信息?如果看不到怎么做到cookie同步,就是在另外一台电脑上可以看到购物车信息


本商城项目现阶段使用的仅仅是把购物车的商品写入cookie中,这样服务端基本上么有存储的压力。但是弊端就是用户更换电脑后购物车不能同步。打算下一步这么实现:当用户没有登录时向购物车添加商品是添加到cookie中,当用户登录后购物车的信息是存储在redis中的并且是跟用户id向关联的,此时你更换电脑后使用同一账号登录购物车的信息就会展示出来。

25.如果用户一直添加购物车添加商品怎么办?并且他添加一次你查询一次数据库?互联网上用户那么多,这样会对数据库造成很大压力你怎么办?


当前我们使用cookie的方式来保存购物车的数据,所以当用户往购物车中添加商品时,并不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将来把购物车商品放入redis中,redis是可以持久化的可以永久保存,此时就算是频繁的往购物车中添加数据也没用什么问题。

26.秒杀抢购库存解决方案


1.把商品的数量放到redis中。
2.秒杀时使用decr命令对商品数量减一。如果不是负数说明抢到。
3.一旦返回数值变为0说明商品已售完。
 

27.单点登录系统,如果cookie禁用,你们怎么解决?


如果禁用cookie可以使用url中带参数,把token传递给服务端。当然此方法涉及安全性问题,其实在cookie中保存token同样存在安全性问题。推荐使用sso框架CAS实现单点登录。

28.单点登录的核心是什么?


单点登录的核心是如何在多个系统之间共享身份信息

29.订单表的数据量太大,我把订单分到许多表中,那么我我想用一条sql查处所有的订单,怎么解决?


分库情况下:可以使用mycat数据库中间件实现多个表的统一管理。虽然物理上是把一个表中的数据保存到多个数据库中,但是逻辑上还是一个表,使用一条sql语句就可以把数据全部查询出来。

单库情况下:需要动态生成sql语句。先查询订单相关的表,然后将查询多个表的sql语句使用union连接即可。

30.咱们单点登录模块中,别人伪造我们cookie中的token怎么办?


服务端是无法阻止伪造cookie的,如果对安全性要求高的话可以可使用cas框架。

31.第一个是当两个客户同时买一件商品时库存只有一个了,怎么控制?

可以使用mysql的行锁机制,实现乐观锁,在更新商品之前将商品锁定,其他用户无法读取,当此用户操作完毕后释放锁。当并发量高的情况下,需要使用缓存工具例如redis来管理库存。

32.对数据库只是采用了读写分离,并没有完全解决数据库的压力,那么有什么办法解决?


如果数据库压力确实很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数据库分片,就是将数据库中表拆分到不同的数据库中保存。可以使用mycat中间件

33.同一账号以客户端登录怎么挤掉另一端。


用户登录后需要在Session中保存用户的id。当用户登录时,从当前所有的Session中判断是否有此用户id的存在,如果存在的话就把保存此用户id的Session销毁。

Nginx

1、什么是Nginx


Nginx是一个高性能的HTTP和反向代理服务器,及电子邮件代理服务器,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反向代理、负载平衡。

2、为什么要用Nginx


跨平台、配置简单,非阻塞、高并发连接:处理2-3万并发连接数,官方监测能支持5万并发,
内存消耗小:开启10个nginx才占150M内存 ,nginx处理静态文件好,耗费内存少,

内置的健康检查功能:如果有一个服务器宕机,会做一个健康检查,再发送的请求就不会发送到宕机的服务器了。重新将请求提交到其他的节点上。

节省宽带:支持GZIP压缩,可以添加浏览器本地缓存

稳定性高:宕机的概率非常小

接收用户请求是异步的:浏览器将请求发送到nginx服务器,它先将用户请求全部接收下来,再一次性发送给后端web服务器,极大减轻了web服务器的压力,一边接收web服务器的返回数据,一边发送给浏览器客户端, 网络依赖性比较低,只要ping通就可以负载均衡,可以有多台nginx服务器 使用dns做负载均衡,事件驱动:通信机制采用epoll模型(nio2 异步非阻塞)

3、为什么Nginx性能这么高


得益于它的事件处理机制:异步非阻塞事件处理机制:运用了epoll模型,提供了一个队列,排队解决

4、Nginx是如何处理一个请求的


首先,nginx在启动时,会解析配置文件,得到需要监听的端口与ip地址,然后在nginx的master进程里面先初始化好这个监控的socket,再进行listen,然后再fork出多个子进程出来, 子进程会竞争accept新的连接。此时,客户端就可以向nginx发起连接了。当客户端与nginx进行三次握手,与nginx建立好一个连接后,此时,某一个子进程会accept成功,然后创建nginx对连接的封装,即ngx_connection_t结构体,接着,根据事件调用相应的事件处理模块,如http模块与客户端进行数据的交换。最后,nginx或客户端来主动关掉连接,到此,一个连接就寿终正寝了。

5、正向代理


一个位于客户端和原始服务器之间的服务器,为了从原始服务器取得内容,客户端向代理发送一个请求并指定目标(原始服务器),然后代理向原始服务器转交请求并将获得的内容返回给客户端。客户端才能使用正向代理

正向代理总结就一句话:代理端代理的是客户端

6、反向代理


反向代理是指以代理服务器来接受internet上的连接请求,然后将请求,发给内部网络上的服务器,并将从服务器上得到的结果返回给internet上请求连接的客户端,此时代理服务器对外就表现为一个反向代理服务器

反向代理总结就一句话:代理端代理的是服务端

7、动态资源、静态资源分离


动态资源、静态资源分离是让动态网站里的动态网页根据一定规则把不变的资源和经常变的资源区分开来,动静资源做好了拆分以后,我们就可以根据静态资源的特点将其做缓存操作,这就是网站静态化处理的核心思路,动态资源、静态资源分离简单的概括是:动态文件与静态文件的分离
 

8、nginx负载均衡的5种策略


1、轮询(默认)
每个请求按时间顺序逐一分配到不同的后端服务器,如果后端服务器down掉,能自动剔除。

upstream backserver { 
    server 192.168.0.14; 
    server 192.168.0.15; 

2、指定权重
指定轮询几率,weight和访问比率成正比,用于后端服务器性能不均的情况。

upstream backserver { 
    server 192.168.0.14 weight=8; 
    server 192.168.0.15 weight=10; 

3、IP绑定 ip_hash
每个请求按访问ip的hash结果分配,这样每个访客固定访问一个后端服务器,可以解决session的问题。

upstream backserver { 
    ip_hash; 
    server 192.168.0.14:88; 
    server 192.168.0.15:80; 

4、fair(第三方)
按后端服务器的响应时间来分配请求,响应时间短的优先分配。

upstream backserver { 
    server server1; 
    server server2; 
    fair; 

5、url_hash(第三方)
按访问url的hash结果来分配请求,使每个url定向到同一个后端服务器,后端服务器为缓存时比较有效。
 

6、请解释nginx服务器上master和worker进程分别是什么?


Master进程:读取及评估配置和维持
Worker进程:处理请求

7、如何解决惊群现象?


惊群是多个子进程在同一时刻监听同一个端口引起的;Nginx解决方法:同一个时刻只能有唯一一个worker子进程监听web端口,此时新连接事件只能唤醒唯一正在监听端口的worker子进程。采用锁,互斥量实现!!
 

MySQL数据库

1.三大范式通俗解释

1)简单归纳:

第一范式(1NF):字段不可分;
第二范式(2NF):有主键,非主键字段依赖主键;
第三范式(3NF):非主键字段不能相互依赖。

2)解释:

1NF:原子性。 字段不可再分,否则就不是关系数据库;;
2NF:唯一性 。一个表只说明一个事物;
3NF:每列都与主键有直接关系,不存在传递依赖。



2.什么是存储过程?有哪些优缺点?


存储过程就像是编程语言中的函数一样,封装了我们的代码(PLSQL,T-SQL)
例如:

-------------创建名为GetUserAccount的存储过程----------------
create Procedure GetUserAccount
as
select * from UserAccount
go

-------------执行上面的存储过程----------------
exec GetUserAccount

存储过程的优点

能够将代码封装起来
 保存在数据库之中
 让编程语言进行调用
 存储过程是一个预编译的代码块,执行效率比较高
 一个存储过程替代大量T_SQL语句 ,可以降低网络通信量,提高通信速率

存储过程的缺点

每个数据库的存储过程语法几乎都不一样,十分难以维护(不通用)
业务逻辑放在数据库上,难以迭代


3.MySql引擎(innoDB和MyISAM的区别)


InnoDB:

支持事务处理等
不加锁读取
支持外键
支持行锁
不支持FULLTEXT类型的索引
不保存表的具体行数,扫描表来计算有多少行
DELETE 表时,是一行一行的删除
InnoDB 把数据和索引存放在表空间里面
跨平台可直接拷贝使用
InnoDB中必须包含AUTO_INCREMENT类型字段的索引
表格很难被压缩

MyISAM:

不支持事务,回滚将造成不完全回滚,不具有原子性
不支持外键
不支持外键
支持全文搜索
保存表的具体行数,不带where时,直接返回保存的行数
DELETE 表时,先drop表,然后重建表
MyISAM 表被存放在三个文件 。frm 文件存放表格定义。 数据文件是MYD (MYData) 。 索引文件是MYI (MYIndex)引伸
跨平台很难直接拷贝
MyISAM中可以使AUTO_INCREMENT类型字段建立联合索引
表格可以被压缩

选择:

因为MyISAM相对简单所以在效率上要优于InnoDB.如果系统读多,写少。对原子性要求低。那么MyISAM最好的选择。且MyISAM恢复速度快。可直接用备份覆盖恢复。
如果系统读少,写多的时候,尤其是并发写入高的时候。InnoDB就是首选了。


4.数据库索引


什么是索引?

索引是对数据库表中一个或多个列的值进行排序的数据结构,以协助快速查询、更新数据库表中数据。

你也可以这样理解:索引就是加快检索表中数据的方法。数据库的索引类似于书籍的索引。在书籍中,索引允许用户不必翻阅完整个书就能迅速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在数据库中,索引也允许数据库程序迅速地找到表中的数据,而不必扫描整个数据库。

底层数据结构是什么,为什么使用这种数据结构?

(1)底层数据结构是B+树:
在数据结构中,我们最为常见的搜索结构就是二叉搜索树和AVL树(高度平衡的二叉搜索树,为了提高二叉搜索树的效率,减少树的平均搜索长度)了。然而,无论二叉搜索树还是AVL树,当数据量比较大时,都会由于树的深度过大而造成I/O读写过于频繁,进而导致查询效率低下,因此对于索引而言,多叉树结构成为不二选择。特别地,B-Tree的各种操作能使B树保持较低的高度,从而保证高效的查找效率。

(2)使用B+树的原因:
查找速度快、效率高,在查找的过程中,每次都能抛弃掉一部分节点,减少遍历个数。(此时,你应该在白纸上画出什么是B+树)

索引的分类?

唯一索引:唯一索引不允许两行具有相同的索引值
主键索引:为表定义一个主键将自动创建主键索引,主键索引是唯一索引的特殊类型。主键索引要求主键中的每个值是唯一的,并且不能为空
聚集索引(Clustered):表中各行的物理顺序与键值的逻辑(索引)顺序相同,每个表只能有一个
非聚集索引(Non-clustered):非聚集索引指定表的逻辑顺序。数据存储在一个位置,索引存储在另一个位置,索引中包含指向数据存储位置的指针。可以有多个,小于249个


索引的优缺点?

(1)优点:

 大大加快数据的检索速度,这也是创建索引的最主要的原因;
 加速表和表之间的连接;
 在使用分组和排序子句进行数据检索时,同样可以显著减少查询中分组和排序的时间;
 通过创建唯一性索引,可以保证数据库表中每一行数据的唯一性;

(2)缺点:

时间方面:创建索引和维护索引要耗费时间,具体地,当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增加、删除和修改的时候,索引也要动态的维护,这样就降低了数据的维护速度;
空间方面:索引需要占物理空间


什么样的字段适合创建索引?

经常作查询选择的字段
经常作表连接的字段
经常出现在order by, group by, distinct 后面的字段


创建索引时需要注意什么?

非空字段:应该指定列为NOT NULL,除非你想存储NULL。在mysql中,含有空值的列很难进行查询优化,因为它们使得索引、索引的统计信息以及比较运算更加复杂。你应该用0、一个特殊的值或者一个空串代替空值;
取值离散大的字段:(变量各个取值之间的差异程度)的列放到联合索引的前面,可以通过count()函数查看字段的差异值,返回值越大说明字段的唯一值越多字段的离散程度高;
索引字段越小越好:数据库的数据存储以页为单位一页存储的数据越多一次IO操作获取的数据越大效率越高。

5.听说过事务吗?(必考)


事务简单来说:一个 Session 中所进行所有的操作,要么同时成功,要么同时失败;作为单个逻辑工作单元执行的一系列操作,满足四大特性:

  原子性(Atomicity):事务作为一个整体被执行 ,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
  一致性(Consistency):保证数据库状态从一个一致状态转变为另一个一致状态
  隔离性(Isolation):多个事务并发执行时,一个事务的执行不应影响其他事务的执行
  持久性(Durability):一个事务一旦提交,对数据库的修改应该永久保存


6.事务的并发问题有哪几种?


丢失更新:一个事务的更新覆盖了另一个事务的更新;
脏读:一个事务读取了另一个事务未提交的数据;
不可重复读:不可重复读的重点是修改,同样条件下两次读取结果不同,也就是说,被读取的数据可以被其它事务修改;
幻读:幻读的重点在于新增或者删除,同样条件下两次读出来的记录数不一样。


7.事务的隔离级别有哪几种?


隔离级别决定了一个session中的事务可能对另一个session中的事务的影响。ANSI标准定义了4个隔离级别,MySQL的InnoDB都支持,分别是:

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最低级别的隔离,通常又称为dirty read,它允许一个事务读取另一个事务还没 commit 的数据,这样可能会提高性能,但是会导致脏读问题;

读已提交(READ COMMITTED):在一个事务中只允许对其它事务已经 commit 的记录可见,该隔离级别不能避免不可重复读问题;

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在一个事务开始后,其他事务对数据库的修改在本事务中不可见,直到本事务 commit 或 rollback。但是,其他事务的 insert/delete 操作对该事务是可见的,也就是说,该隔离级别并不能避免幻读问题。在一个事务中重复 select 的结果一样,除非本事务中 update 数据库。

序列化(SERIALIZABLE):最高级别的隔离,只允许事务串行执行。

MySQL默认的隔离级别是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

8.MySql 的事务支持


MySQL的事务支持不是绑定在MySQL服务器本身,而是与存储引擎相关:

 MyISAM:不支持事务,用于只读程序提高性能;
 InnoDB:支持ACID事务、行级锁、并发;
 Berkeley DB:支持事务。


9.什么是视图?以及视图的使用场景有哪些?


视图是一种虚拟的表,具有和物理表相同的功能。可以对视图进行增,改,查,操作,试图通常是有一个表或者多个表的行或列的子集。对视图的修改不影响基本表。它使得我们获取数据更容易,相比多表查询。

如下两种场景一般会使用到视图:

 不希望访问者获取整个表的信息,只暴露部分字段给访问者,所以就建一个虚表,就是视图。
 查询的数据来源于不同的表,而查询者希望以统一的方式查询,这样也可以建立一个视图,把多个表查询结果联合起来,查询者只需要直接从视图中获取数据,不必考虑数据来源于不同表所带来的差异。

注意:这个视图是在数据库中创建的 而不是用代码创建的。

10.drop,delete与truncate的区别?


drop 直接删除表;truncate 删除表中数据,再插入时自增长id又从1开始 ;delete 删除表中数据,可以加where字句。

drop table:

 属于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数据库定义语言)
 不可回滚
 不可带 where
 表内容和结构删除
 删除速度快

truncate table:

属于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数据库定义语言)
不可回滚
不可带 where
表内容删除
删除速度快

delete from:

属于DML
可回滚
可带where
表结构在,表内容要看where执行的情况
删除速度慢,需要逐行删除

使用简要说明:

不再需要一张表的时候,用drop
想删除部分数据行时候,用delete,并且带上where子句
保留表而删除所有数据的时候用truncate


11.触发器的作用? 


触发器是与表相关的数据库对象,在满足定义条件时触发,并执行触发器中定义的语句集合。触发器的这种特性可以协助应用在数据库端确保数据库的完整性。

12.数据库的乐观锁和悲观锁是什么?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中的并发控制的任务是确保在多个事务同时存取数据库中同一数据时不破坏事务的隔离性和统一性以及数据库的统一性。

乐观并发控制(乐观锁)和悲观并发控制(悲观锁)是并发控制主要采用的技术手段。

悲观锁:假定会发生并发冲突,屏蔽一切可能违反数据完整性的操作

悲观锁是一种利用数据库内部机制提供的锁的方式,也就是对更新的数据加锁,这样在并发期间一旦有一个事务持有了数据库记录的锁,其他的线程将不能再对数据进行更新了,这就是悲观锁的实现方式。

MySQL InnoDB中使用悲观锁:
要使用悲观锁,我们必须关闭mysql数据库的自动提交属性,因为MySQL默认使用autocommit模式,也就是说,当你执行一个更新操作后,MySQL会立刻将结果进行提交。 set autocommit=0;

//0.开始事务
begin;/begin work;/start transaction; (三者选一就可以)
//1.查询出商品信息
select status from t_goods where id=1 for update;
//2.根据商品信息生成订单
insert into t_orders (id,goods_id) values (null,1);
//3.修改商品status为2
update t_goods set status=2;
//4.提交事务
commit;/commit work;


上面的查询语句中,我们使用了 select…for update 的方式,这样就通过开启排他锁的方式实现了悲观锁。此时在t_goods表中,id为1的 那条数据就被我们锁定了,其它的事务必须等本次事务提交之后才能执行。这样我们可以保证当前的数据不会被其它事务修改。

上面我们提到,使用 select…for update 会把数据给锁住,不过我们需要注意一些锁的级别,MySQL InnoDB默认行级锁。行级锁都是基于索引的,如果一条SQL语句用不到索引是不会使用行级锁的,会使用表级锁把整张表锁住,这点需要注意。

优点与不足:

悲观并发控制实际上是“先取锁再访问”的保守策略,为数据处理的安全提供了保证。但是在效率方面,处理加锁的机制会让数据库产生额外的开销,还有增加产生死锁的机会;另外,在只读型事务处理中由于不会产生冲突,也没必要使用锁,这样做只能增加系统负载;还有会降低了并行性,一个事务如果锁定了某行数据,其他事务就必须等待该事务处理完才可以处理那行数

乐观锁:假设不会发生并发冲突,只在提交操作时检查是否违反数据完整性。

乐观锁是一种不会阻塞其他线程并发的控制,它不会使用数据库的锁进行实现,它的设计里面由于不阻塞其他线程,所以并不会引起线程频繁挂起和恢复,这样便能够提高并发能力,所以也有人把它称为非阻塞锁。一般的实现乐观锁的方式就是记录数据版本。

数据版本,为数据增加的一个版本标识。当读取数据时,将版本标识的值一同读出,数据每更新一次,同时对版本标识进行更新。当我们提交更新的时候,判断数据库表对应记录的当前版本信息与第一次取出来的版本标识进行比对,如果数据库表当前版本号与第一次取出来的版本标识值相等,则予以更新,否则认为是过期数据。

实现数据版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使用版本号,第二种是使用时间戳。

使用版本号实现乐观锁:

使用版本号时,可以在数据初始化时指定一个版本号,每次对数据的更新操作都对版本号执行+1操作。并判断当前版本号是不是该数据的最新的版本号。

1.查询出商品信息
select (status,status,version) from t_goods where id=#{id}
2.根据商品信息生成订单
3.修改商品status为2
update t_goods 
set status=2,version=version+1
where id=#{id} and version=#{version};

优点与不足:

乐观并发控制相信事务之间的数据竞争(data race)的概率是比较小的,因此尽可能直接做下去,直到提交的时候才去锁定,所以不会产生任何锁和死锁。但如果直接简单这么做,还是有可能会遇到不可预期的结果,例如两个事务都读取了数据库的某一行,经过修改以后写回数据库,这时就遇到了问题。

13.超键、候选键、主键、外键分别是什么?


  超键:在关系中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集称为关系模式的超键。一个属性可以为作为一个超键,多个属性组合在一起也可以作为一个超键。超键包含候选键和主键。

  候选键(候选码):是最小超键,即没有冗余元素的超键。

  主键(主码):数据库表中对储存数据对象予以唯一和完整标识的数据列或属性的组合。一个数据列只能有一个主键,且主键的取值不能缺失,即不能为空值(Null)。

  外键:在一个表中存在的另一个表的主键称此表的外键。

候选码和主码:

例子:邮寄地址(城市名,街道名,邮政编码,单位名,收件人)

 它有两个候选键:{城市名,街道名} 和 {街道名,邮政编码}
 如果我选取{城市名,街道名}作为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那么{城市名,街道名} 就是主码(主键)


14.SQL 约束有哪几种?


 NOT NULL: 用于控制字段的内容一定不能为空(NULL)。
 UNIQUE: 控件字段内容不能重复,一个表允许有多个 Unique 约束。
 PRIMARY KEY: 也是用于控件字段内容不能重复,但它在一个表只允许出现一个。
 FOREIGN KEY: 用于预防破坏表之间连接的动作,也能防止非法数据插入外键列,因为它必须是它指向的那个表中的值之一。
 CHECK: 用于控制字段的值范围。


15.MyIASM和Innodb两种引擎所使用的索引的数据结构是什么?

答案:都是B+树!

MyIASM引擎,B+树的数据结构中存储的内容实际上是实际数据的地址值。也就是说它的索引和实际数据是分开的,只不过使用索引指向了实际数据。这种索引的模式被称为非聚集索引。

Innodb引擎的索引的数据结构也是B+树,只不过数据结构中存储的都是实际的数据,这种索引有被称为聚集索引。

16.varchar和char的区别


char是一种固定长度的类型,varchar是一种可变长度的类型,例如:

定义一个char[10]和varchar[10],如果存进去的是 ‘test’,那么char所占的长度依然为10,除了字符 ‘test’ 外,后面跟六个空格,varchar就立马把长度变为4了,取数据的时候,char类型的要用trim()去掉多余的空格,而varchar是不需要的

char的存取速度还是要比varchar要快得多,因为其长度固定,方便程序的存储于查找

char也为此付出的是空间的代价,因为其长度固定,所以难免会有多余的空格占位符占据空间,可谓是以空间换取时间效率。

varchar是以空间效率为首位。

char的存储方式是:对英文字符(ASCII)占用1个字节,对一个汉字占用两个字节。

varchar的存储方式是:对每个英文字符占用2个字节,汉字也占用2个字节。
两者的存储数据都非unicode的字符数据。

17.主键、自增主键、主键索引与唯一索引概念区别


 主键:指字段 唯一、不为空值 的列;

 主键索引:指的就是主键,主键是索引的一种,是唯一索引的特殊类型。创建主键的时候,数据库默认会为主键创建一个唯一索引;

 自增主键:字段类型为数字、自增、并且是主键;

 唯一索引:索引列的值必须唯一,但允许有空值。主键是唯一索引,这样说没错;但反过来说,唯一索引也是主键就错误了,因为唯一索引允许空值,主键不允许有空值,所以不能说唯一索引也是主键。


18.主键就是聚集索引吗?主键和索引有什么区别?


主键是一种特殊的唯一性索引,其可以是聚集索引,也可以是非聚集索引。在SQLServer中,主键的创建必须依赖于索引,默认创建的是聚集索引,但也可以显式指定为非聚集索引。InnoDB作为MySQL存储引擎时,默认按照主键进行聚集,如果没有定义主键,InnoDB会试着使用唯一的非空索引来代替。如果没有这种索引,InnoDB就会定义隐藏的主键然后在上面进行聚集。所以,对于聚集索引来说,你创建主键的时候,自动就创建了主键的聚集索引。

19.实践中如何优化MySQL


实践中,MySQL的优化主要涉及SQL语句及索引的优化、数据表结构的优化、系统配置的优化和硬件的优化四个方面,如下图所示:


⑴ SQL语句优化:

SQL语句的优化主要包括三个问题,即如何发现有问题的SQL、如何分析SQL的执行计划以及如何优化SQL,下面将逐一解释。

① 怎么发现有问题的SQL?(通过MySQL慢查询日志对有效率问题的SQL进行监控)

MySQL的慢查询日志是MySQL提供的一种日志记录,它用来记录在MySQL中响应时间超过阀值的语句,具体指运行时间超过long_query_time值的SQL,则会被记录到慢查询日志中。long_query_time的默认值为10,意思是运行10s以上的语句。慢查询日志的相关参数如下所示:

通过MySQL的慢查询日志,我们可以查询出执行的次数多占用的时间长的SQL、可以通过pt_query_disgest(一种mysql慢日志分析工具)分析Rows examine(MySQL执行器需要检查的行数)项去找出IO大的SQL以及发现未命中索引的SQL,对于这些SQL,都是我们优化的对象。

② 通过explain查询和分析SQL的执行计划:

使用 EXPLAIN 关键字可以知道MySQL是如何处理你的SQL语句的,以便分析查询语句或是表结构的性能瓶颈。通过explain命令可以得到表的读取顺序、数据读取操作的操作类型、哪些索引可以使用、哪些索引被实际使用、表之间的引用以及每张表有多少行被优化器查询等问题。当扩展列extra出现Using filesort和Using temporay,则往往表示SQL需要优化了。

③ SQL语句的优化:

⒈优化insert语句:一次插入多值;

⒉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使用!=或<>操作符,否则将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

⒊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对字段进行null值判断,否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

⒋优化嵌套查询:子查询可以被更有效率的连接(Join)替代;

⒌很多时候用 exists 代替 in 是一个好的选择。

⒍选择最有效率的表名顺序:数据库的解析器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处理FROM子句中的表名,FROM子句中写在最后的表将被最先处理

在FROM子句中包含多个表的情况下:

如果三个表是完全无关系的话,将记录和列名最少的表,写在最后,然后依次类推
也就是说:选择记录条数最少的表放在最后

如果有3个以上的表连接查询:

如果三个表是有关系的话,将引用最多的表,放在最后,然后依次类推。
也就是说:被其他表所引用的表放在最后

⒎用IN代替OR:

select * from emp where sal = 1500 or sal = 3000 or sal = 800;
select * from emp where sal in (1500,3000,800);

⒏SELECT子句中避免使用*号:

我们最开始接触 SQL 的时候,“*” 号是可以获取表中全部的字段数据的,但是它要通过查询数据字典完成,这意味着将消耗更多的时间,而且使用 “*” 号写出来的 SQL 语句也不够直观。

⑵ 索引优化:

建议在经常作查询选择的字段、经常作表连接的字段以及经常出现在 order by、group by、distinct 后面的字段中建立索引。但必须注意以下几种可能会引起索引失效的情形:

以 “%(表示任意0个或多个字符)” 开头的 LIKE 语句,模糊匹配;

OR语句前后没有同时使用索引;

数据类型出现隐式转化(如varchar不加单引号的话可能会自动转换为int型);

对于多列索引,必须满足最左匹配原则(eg,多列索引col1、col2和col3,则 索引生效的情形包括col1或col1,col2或col1,col2,col3)。

⑶ 数据库表结构的优化:

① 选择合适数据类型:

 使用较小的数据类型解决问题;
 使用简单的数据类型(mysql处理int要比varchar容易);
 尽可能的使用not null 定义字段;
 尽量避免使用text类型,非用不可时最好考虑分表;

② 表的范式的优化:

一般情况下,表的设计应该遵循三大范式。

③ 表的垂直拆分:

把含有多个列的表拆分成多个表,解决表宽度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拆分手段:

  把不常用的字段单独放在同一个表中;
  把大字段独立放入一个表中;
  把经常使用的字段放在一起;

这样做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具体包括:拆分后业务清晰,拆分规则明确、系统之间整合或扩展容易、数据维护简单

④ 表的水平拆分:

表的水平拆分用于解决数据表中数据过大的问题,水平拆分每一个表的结构都是完全一致的。一般地,将数据平分到N张表中的常用方法包括以下两种:

  对ID进行hash运算,如果要拆分成5个表,mod(id,5)取出0~4个值;
  针对不同的hashID将数据存入不同的表中;

表的水平拆分会带来一些问题和挑战,包括跨分区表的数据查询、统计及后台报表的操作等问题,但也带来了一些切实的好处:

表分割后可以降低在查询时需要读的数据和索引的页数,同时也降低了索引的层数,提高查询速度;
表中的数据本来就有独立性,例如表中分别记录各个地区的数据或不同时期的数据,特别是有些数据常用,而另外一些数据不常用。
需要把数据存放到多个数据库中,提高系统的总体可用性(分库,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⑷ 系统配置的优化:

操作系统配置的优化:增加TCP支持的队列数

mysql配置文件优化:Innodb缓存池设置(innodb_buffer_pool_size,推荐总内存的75%)和缓存池的个数(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s)

⑸ 硬件的优化:

CPU:核心数多并且主频高的
内存:增大内存
磁盘配置和选择:磁盘性能
 

JAVA集合

1.常用的集合类有哪些?


Map接口和Collection接口是所有集合框架的父接口:

1.Collection接口的子接口包括:Set接口和List接口
2.Map接口的实现类主要有:HashMap、TreeMap、Hashtable、ConcurrentHashMap以及Properties等
3.Set接口的实现类主要有:HashSet、TreeSet、LinkedHashSet等
4.List接口的实现类主要有:ArrayList、LinkedList、Stack以及Vector等


2.List,Set,Map三者的区别?List、Set、Map 是否继承自 Collection 接口?List、Map、Set 三个接口存取元素时,各有什么特点?

Java 容器分为 Collection 和 Map 两大类,Collection集合的子接口有Set、List、Queue三种子接口。我们比较常用的是Set、List,Map接口不是collection的子接口。

Collection集合主要有List和Set两大接口

List:一个有序(元素存入集合的顺序和取出的顺序一致)容器,元素可以重复,可以插入多个null元素,元素都有索引。常用的实现类有 ArrayList、LinkedList 和 Vector。

Set:一个无序(存入和取出顺序有可能不一致)容器,不可以存储重复元素,只允许存入一个null元素,必须保证元素唯一性。Set 接口常用实现类是 HashSet、LinkedHashSet 以及 TreeSet。
Map是一个键值对集合,存储键、值和之间的映射。 Key无序,唯一;value 不要求有序,允许重复。Map没有继承于Collection接口,从Map集合中检索元素时,只要给出键对象,就会返回对应的值对象。

Map 的常用实现类:HashMap、TreeMap、HashTable、LinkedHashMap、ConcurrentHashMap

3.集合框架底层数据结构


Collection

List

Arraylist: Object数组
Vector: Object数组
LinkedList: 双向循环链表

Set

HashSet(无序,唯一):基于 HashMap 实现的,底层采用 HashMap 来保存元素
LinkedHashSet: LinkedHashSet 继承与 HashSet,并且其内部是通过 LinkedHashMap 来实现的。有点类似于我们之前说的LinkedHashMap 其内部是基于 Hashmap 实现一样,不过还是有一点点区别的。
TreeSet(有序,唯一): 红黑树(自平衡的排序二叉树。)

Map

HashMap: JDK1.8之前HashMap由数组+链表组成的,数组是HashMap的主体,链表则是主要为了解决哈希冲突而存在的(“拉链法”解决冲突).JDK1.8以后在解决哈希冲突时有了较大的变化,当链表长度大于阈值(默认为8)时,将链表转化为红黑树,以减少搜索时间
LinkedHashMap:LinkedHashMap 继承自 HashMap,所以它的底层仍然是基于拉链式散列结构即由数组和链表或红黑树组成。另外,LinkedHashMap 在上面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双向链表,使得上面的结构可以保持键值对的插入顺序。同时通过对链表进行相应的操作,实现了访问顺序相关逻辑。
HashTable: 数组+链表组成的,数组是 HashMap 的主体,链表则是主要为了解决哈希冲突而存在的
TreeMap: 红黑树(自平衡的排序二叉树)


4.哪些集合类是线程安全的?


vector:就比arraylist多了个同步化机制(线程安全),因为效率较低,现在已经不太建议使用。在web应用中,特别是前台页面,往往效率(页面响应速度)是优先考虑的。
statck:堆栈类,先进后出。
hashtable:就比hashmap多了个线程安全。
enumeration:枚举,相当于迭代器。

5.Java集合的快速失败机制 “fail-fast”?


是java集合的一种错误检测机制,当多个线程对集合进行结构上的改变的操作时,有可能会产生 fail-fast 机制。

例如:假设存在两个线程(线程1、线程2),线程1通过Iterator在遍历集合A中的元素,在某个时候线程2修改了集合A的结构(是结构上面的修改,而不是简单的修改集合元素的内容),那么这个时候程序就会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从而产生fail-fast机制。

原因:迭代器在遍历时直接访问集合中的内容,并且在遍历过程中使用一个 modCount 变量。集合在被遍历期间如果内容发生变化,就会改变modCount的值。每当迭代器使用hashNext()/next()遍历下一个元素之前,都会检测modCount变量是否为expectedmodCount值,是的话就返回遍历;否则抛出异常,终止遍历。

解决办法:

在遍历过程中,所有涉及到改变modCount值得地方全部加上synchronized。

使用CopyOnWriteArrayList来替换ArrayList


6.怎么确保一个集合不能被修改?


可以使用 Collections. unmodifiableCollection(Collection c) 方法来创建一个只读集合,这样改变集合的任何操作都会抛出 Java. lang.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异常。

示例代码如下: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 add("x");
Collection<String> clist = Collections. unmodifiableCollection(list);
clist. add("y"); // 运行时此行报错
System. out. println(list. size());


7.迭代器 Iterator 是什么?


Iterator 接口提供遍历任何 Collection 的接口。我们可以从一个 Collection 中使用迭代器方法来获取迭代器实例。迭代器取代了 Java 集合框架中的 Enumeration,迭代器允许调用者在迭代过程中移除元素。

8.Iterator 怎么使用?有什么特点?


Iterator 使用代码如下: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Iterator<String> it = list. iterator();
while(it. hasNext()){
  String obj = it. next();
  System. out. println(obj);
}

Iterator 的特点是只能单向遍历,但是更加安全,因为它可以确保,在当前遍历的集合元素被更改的时候,就会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

9.如何边遍历边移除 Collection 中的元素?


边遍历边修改 Collection 的唯一正确方式是使用 Iterator.remove() 方法,如下:

Iterator<Integer> it = list.iterator();
while(it.hasNext()){
   *// do something*
   it.remove();
}

一种最常见的错误代码如下:

for(Integer i : list){
   list.remove(i)
}

运行以上错误代码会报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这是因为当使用 foreach(for(Integer i : list)) 语句时,会自动生成一个iterator 来遍历该 list,但同时该 list 正在被 Iterator.remove() 修改。Java 一般不允许一个线程在遍历 Collection 时另一个线程修改它。

10.遍历一个 List 有哪些不同的方式?每种方法的实现原理是什么?Java 中 List 遍历的最佳实践是什么?


遍历方式有以下几种:

for 循环遍历,基于计数器。在集合外部维护一个计数器,然后依次读取每一个位置的元素,当读取到最后一个元素后停止。

迭代器遍历,Iterator。Iterator 是面向对象的一个设计模式,目的是屏蔽不同数据集合的特点,统一遍历集合的接口。Java 在 Collections 中支持了 Iterator 模式。

foreach 循环遍历。foreach 内部也是采用了 Iterator 的方式实现,使用时不需要显式声明 Iterator 或计数器。优点是代码简洁,不易出错;缺点是只能做简单的遍历,不能在遍历过程中操作数据集合,例如删除、替换。

最佳实践:Java Collections 框架中提供了一个 RandomAccess 接口,用来标记 List 实现是否支持 Random Access。

如果一个数据集合实现了该接口,就意味着它支持 Random Access,按位置读取元素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O(1),如ArrayList。
如果没有实现该接口,表示不支持 Random Access,如LinkedList。
推荐的做法就是,支持 Random Access 的列表可用 for 循环遍历,否则建议用 Iterator 或 foreach 遍历。

11.说一下 ArrayList 的优缺点


ArrayList的优点如下:

ArrayList 底层以数组实现,是一种随机访问模式。ArrayList 实现了 RandomAccess 接口,因此查找的时候非常快。
ArrayList 在顺序添加一个元素的时候非常方便。

ArrayList 的缺点如下:

删除元素的时候,需要做一次元素复制操作。如果要复制的元素很多,那么就会比较耗费性能。
插入元素的时候,也需要做一次元素复制操作,缺点同上。
ArrayList 比较适合顺序添加、随机访问的场景。

12.如何实现数组和 List 之间的转换?


数组转 List:使用 Arrays. asList(array) 进行转换。
List 转数组:使用 List 自带的 toArray() 方法。
代码示例:

// list to array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list.add("123");
list.add("456");
list.toArray();

// array to list
String[] array = new String[]{"123","456"};
Arrays.asList(array);


13.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的区别是什么?


数据结构实现:ArrayList 是动态数组的数据结构实现,而 LinkedList 是双向链表的数据结构实现。

随机访问效率:ArrayList 比 LinkedList 在随机访问的时候效率要高,因为 LinkedList 是线性的数据存储方式,所以需要移动指针从前往后依次查找。

增加和删除效率:在非首尾的增加和删除操作,LinkedList 要比 ArrayList 效率要高,因为 ArrayList 增删操作要影响数组内的其他数据的下标。

内存空间占用:LinkedList 比 ArrayList 更占内存,因为 LinkedList 的节点除了存储数据,还存储了两个引用,一个指向前一个元素,一个指向后一个元素。

线程安全: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都是不同步的,也就是不保证线程安全;
综合来说,在需要频繁读取集合中的元素时,更推荐使用 ArrayList,而在插入和删除操作较多时,更推荐使用 LinkedList。

补充:数据结构基础之双向链表

双向链表也叫双链表,是链表的一种,它的每个数据结点中都有两个指针,分别指向直接后继和直接前驱。所以,从双向链表中的任意一个结点开始,都可以很方便地访问它的前驱结点和后继结点。

15.ArrayList 和 Vector 的区别是什么?


这两个类都实现了 List 接口(List 接口继承了 Collection 接口),他们都是有序集合

线程安全:Vector 使用了 Synchronized 来实现线程同步,是线程安全的,而 ArrayList 是非线程安全的。
性能:ArrayList 在性能方面要优于 Vector。
扩容:ArrayList 和 Vector 都会根据实际的需要动态的调整容量,只不过在 Vector 扩容每次会增加 1 倍,而 ArrayList 只会增加 50%。
Vector类的所有方法都是同步的。可以由两个线程安全地访问一个Vector对象、但是一个线程访问Vector的话代码要在同步操作上耗费大量的时间。

Arraylist不是同步的,所以在不需要保证线程安全时时建议使用Arraylist。

16.插入数据时,ArrayList、LinkedList、Vector谁速度较快?阐述 ArrayList、Vector、LinkedList 的存储性能和特性?


ArrayList、LinkedList、Vector 底层的实现都是使用数组方式存储数据。数组元素数大于实际存储的数据以便增加和插入元素,它们都允许直接按序号索引元素,但是插入元素要涉及数组元素移动等内存操作,所以索引数据快而插入数据慢。

Vector 中的方法由于加了 synchronized 修饰,因此 Vector 是线程安全容器,但性能上较ArrayList差。

LinkedList 使用双向链表实现存储,按序号索引数据需要进行前向或后向遍历,但插入数据时只需要记录当前项的前后项即可,所以 LinkedList 插入速度较快。

17.多线程场景下如何使用 ArrayList?


ArrayList 不是线程安全的,如果遇到多线程场景,可以通过 Collections 的 synchronizedList 方法将其转换成线程安全的容器后再使用。例如像下面这样

List<String> synchronizedList = 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list);
synchronizedList.add("aaa");
synchronizedList.add("bbb");

for (int i = 0; i < synchronizedList.size(); i++) {
    System.out.println(synchronizedList.get(i));
}


18.List 和 Set 的区别


List , Set 都是继承自Collection 接口

List 特点:一个有序(元素存入集合的顺序和取出的顺序一致)容器,元素可以重复,可以插入多个null元素,元素都有索引。常用的实现类有 ArrayList、LinkedList 和 Vector。

Set 特点:一个无序(存入和取出顺序有可能不一致)容器,不可以存储重复元素,只允许存入一个null元素,必须保证元素唯一性。Set 接口常用实现类是 HashSet、LinkedHashSet 以及 TreeSet。

另外 List 支持for循环,也就是通过下标来遍历,也可以用迭代器,但是set只能用迭代,因为他无序,无法用下标来取得想要的值。

Set和List对比

Set:检索元素效率低下,删除和插入效率高,插入和删除不会引起元素位置改变。
List:和数组类似,List可以动态增长,查找元素效率高,插入删除元素效率低,因为会引起其他元素位置改变

19.说一下 HashSet 的实现原理?


HashSet 是基于 HashMap 实现的,HashSet的值存放于HashMap的key上,HashMap的value统一为PRESENT,因此 HashSet 的实现比较简单,相关 HashSet 的操作,基本上都是直接调用底层 HashMap 的相关方法来完成,HashSet 不允许重复的值。

20.HashSet如何检查重复?HashSet是如何保证数据不可重复的?


向HashSet 中add ()元素时,判断元素是否存在的依据,不仅要比较hash值,同时还要结合equles 方法比较。
HashSet 中的add ()方法会使用HashMap 的put()方法。

HashMap 的 key 是唯一的,由源码可以看出 HashSet 添加进去的值就是作为HashMap 的key,并且在HashMap中如果K/V相同时,会用新的V覆盖掉旧的V,然后返回旧的V。所以不会重复( HashMap 比较key是否相等是先比较hashcode 再比较equals )。

以下是HashSet 部分源码:

private static final Object PRESENT = new Object();
private transient HashMap<E,Object> map;

public HashSet() {
    map = new HashMap<>();
}

public boolean add(E e) {
    // 调用HashMap的put方法,PRESENT是一个至始至终都相同的虚值
    return map.put(e, PRESENT)==null;
}

hashCode()与equals()的相关规定:

如果两个对象相等,则hashcode一定也是相同的
两个对象相等,对两个equals方法返回true
两个对象有相同的hashcode值,它们也不一定是相等的
综上,equals方法被覆盖过,则hashCode方法也必须被覆盖
hashCode()的默认行为是对堆上的对象产生独特值。如果没有重写hashCode(),则该class的两个对象无论如何都不会相等(即使这两个对象指向相同的数据)。


==与equals的区别

==是判断两个变量或实例是不是指向同一个内存空间 equals是判断两个变量或实例所指向的内存空间的值是不是相同
==是指对内存地址进行比较 equals()是对字符串的内容进行比较3.==指引用是否相同 equals()指的是值是否相同

== 解读:

  • 基本类型:比较的是值是否相同;
  • 引用类型:比较的是引用是否相同;

equals 解读

equals 本质上就是 ==,只不过 String 和 Integer 等重写了 equals 方法,把它变成了值比较。

21.HashSet与HashMap的区别

 22.Array 和 ArrayList 有何区别?


Array 可以存储基本数据类型和对象,ArrayList 只能存储对象。
Array 是指定固定大小的,而 ArrayList 大小是自动扩展的。
Array 内置方法没有 ArrayList 多,比如 addAll、removeAll、iteration 等方法只有 ArrayList 有。
对于基本类型数据,集合使用自动装箱来减少编码工作量。但是,当处理固定大小的基本数据类型的时候,这种方式相对比较慢。
 

23.如何实现 Array 和 List 之间的转换?


Array 转 List: Arrays. asList(array) ;
List 转 Array:List 的 toArray() 方法。

24.comparable 和 comparator的区别?


comparable接口实际上是出自java.lang包,它有一个 compareTo(Object obj)方法用来排序
comparator接口实际上是出自 java.util 包,它有一个compare(Object obj1, Object obj2)方法用来排序
一般我们需要对一个集合使用自定义排序时,我们就要重写compareTo方法或compare方法,当我们需要对某一个集合实现两种排序方式,比如一个song对象中的歌名和歌手名分别采用一种排序方法的话,我们可以重写compareTo方法和使用自制的Comparator方法或者以两个Comparator来实现歌名排序和歌星名排序,第二种代表我们只能使用两个参数版的Collections.sort().

25.Collection 和 Collections 有什么区别?


java.util.Collection 是一个集合接口(集合类的一个顶级接口)。它提供了对集合对象进行基本操作的通用接口方法。Collection接口在Java 类库中有很多具体的实现。Collection接口的意义是为各种具体的集合提供了最大化的统一操作方式,其直接继承接口有List与Set。

Collections则是集合类的一个工具类/帮助类,其中提供了一系列静态方法,用于对集合中元素进行排序、搜索以及线程安全等各种操作。

26.TreeMap 和 TreeSet 在排序时如何比较元素?Collections 工具类中的 sort()方法如何比较元素?


TreeSet 要求存放的对象所属的类必须实现 Comparable 接口,该接口提供了比较元素的 compareTo()方法,当插入元素时会回调该方法比较元素的大小。TreeMap 要求存放的键值对映射的键必须实现 Comparable 接口从而根据键对元素进 行排 序。

Collections 工具类的 sort 方法有两种重载的形式,

第一种要求传入的待排序容器中存放的对象比较实现 Comparable 接口以实现元素的比较;

第二种不强制性的要求容器中的元素必须可比较,但是要求传入第二个参数,参数是Comparator 接口的子类型(需要重写 compare 方法实现元素的比较),相当于一个临时定义的排序规则,其实就是通过接口注入比较元素大小的算法,也是对回调模式的应用(Java 中对函数式编程的支持)。
 

线程

1.什么是多线程,多线程的优劣?


多线程:多线程是指程序中包含多个执行流,即在一个程序中可以同时运行多个不同的线程来执行不同的任务。

多线程的好处:

可以提高 CPU 的利用率。在多线程程序中,一个线程必须等待的时候,CPU 可以运行其它的线程而不是等待,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程序的效率。也就是说允许单个程序创建多个并行执行的线程来完成各自的任务。

多线程的劣势:

线程也是程序,所以线程需要占用内存,线程越多占用内存也越多;

多线程需要协调和管理,所以需要 CPU 时间跟踪线程;

线程之间对共享资源的访问会相互影响,必须解决竞用共享资源的问题。

2.什么是线程和进程?


进程

一个在内存中运行的应用程序。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独立的一块内存空间,一个进程可以有多个线程,比如在Windows系统中,一个运行的xx.exe就是一个进程。

线程

进程中的一个执行任务(控制单元),负责当前进程中程序的执行。一个进程至少有一个线程,一个进程可以运行多个线程,多个线程可共享数据。

3.进程与线程的区别


线程具有许多传统进程所具有的特征,故又称为轻型进程(Light—Weight Process)或进程元;而把传统的进程称为重型进程(Heavy—Weight Process),它相当于只有一个线程的任务。在引入了线程的操作系统中,通常一个进程都有若干个线程,至少包含一个线程。

根本区别:进程是操作系统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而线程是处理器任务调度和执行的基本单位

资源开销:每个进程都有独立的代码和数据空间(程序上下文),程序之间的切换会有较大的开销;线程可以看做轻量级的进程,同一类线程共享代码和数据空间,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独立的运行栈和程序计数器(PC),线程之间切换的开销小。

包含关系:如果一个进程内有多个线程,则执行过程不是一条线的,而是多条线(线程)共同完成的;线程是进程的一部分,所以线程也被称为轻权进程或者轻量级进程。

内存分配:同一进程的线程共享本进程的地址空间和资源,而进程之间的地址空间和资源是相互独立的

影响关系:一个进程崩溃后,在保护模式下不会对其他进程产生影响,但是一个线程崩溃整个进程都死掉。所以多进程要比多线程健壮。

执行过程:每个独立的进程有程序运行的入口、顺序执行序列和程序出口。但是线程不能独立执行,必须依存在应用程序中,由应用程序提供多个线程执行控制,两者均可并发执行

4.什么是多线程中的上下文切换?


多线程会共同使用一组计算机上的 CPU,而线程数大于给程序分配的 CPU 数量时,为了让各个线程都有执行的机会,就需要轮转使用 CPU。不同的线程切换使用 CPU发生的切换数据等就是上下文切换。

5.守护线程和用户线程有什么区别呢?


用户 (User) 线程:运行在前台,执行具体的任务,如程序的主线程、连接网络的子线程等都是用户线程

守护 (Daemon) 线程:运行在后台,为其他前台线程服务。也可以说守护线程是 JVM 中非守护线程的 “佣人”。一旦所有用户线程都结束运行,守护线程会随 JVM 一起结束工作
main 函数所在的线程就是一个用户线程啊,main 函数启动的同时在 JVM 内部同时还启动了好多守护线程,比如垃圾回收线程。

比较明显的区别之一是用户线程结束,JVM 退出,不管这个时候有没有守护线程运行。而守护线程不会影响 JVM 的退出。

注意事项:

setDaemon(true)必须在start()方法前执行,否则会抛出 IllegalThreadStateException 异常

在守护线程中产生的新线程也是守护线程

不是所有的任务都可以分配给守护线程来执行,比如读写操作或者计算逻辑

守护 (Daemon) 线程中不能依靠 finally 块的内容来确保执行关闭或清理资源的逻辑。因为我们上面也说过了一旦所有用户线程都结束运行,守护线程会随 JVM 一起结束工作,所以守护 (Daemon) 线程中的 finally 语句块可能无法被执行。


6.什么是线程死锁


死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线程)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竞争资源或者由于彼此通信而造成的一种阻塞的现象,若无外力作用,它们都将无法推进下去。此时称系统处于死锁状态或系统产生了死锁,这些永远在互相等待的进程(线程)称为死锁进程(线程)。

多个线程同时被阻塞,它们中的一个或者全部都在等待某个资源被释放。由于线程被无限期地阻塞,因此程序不可能正常终止。

线程 A 持有资源 2,线程 B 持有资源 1,他们同时都想申请对方的资源,所以这两个线程就会互相等待而进入死锁状态。

7.形成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是什么


互斥条件:线程(进程)对于所分配到的资源具有排它性,即一个资源只能被一个线程(进程)占用,直到被该线程(进程)释放

请求与保持条件:一个线程(进程)因请求被占用资源而发生阻塞时,对已获得的资源保持不放。

不剥夺条件:线程(进程)已获得的资源在末使用完之前不能被其他线程强行剥夺,只有自己使用完毕后才释放资源。

循环等待条件:当发生死锁时,所等待的线程(进程)必定会形成一个环路(类似于死循环),造成永久阻塞

8.如何避免线程死锁


我们只要破坏产生死锁的四个条件中的其中一个就可以了。

破坏互斥条件:这个条件我们没有办法破坏,因为我们用锁本来就是想让他们互斥的(临界资源需要互斥访问)。
破坏请求与保持条件:一次性申请所有的资源。
破坏不剥夺条件:占用部分资源的线程进一步申请其他资源时,如果申请不到,可以主动释放它占有的资源。
破坏循环等待条件:靠按序申请资源来预防。按某一顺序申请资源,释放资源则反序释放。破坏循环等待条件。

9.创建线程有哪几种方式?
创建线程有四种方式:

继承 Thread 类;
实现 Runnable 接口;
实现 Callable 接口;
使用 Executors 工具类创建线程池


10.继承 Thread 类
步骤

1.定义一个Thread类的子类,重写run方法,将相关逻辑实现,run()方法就是线程要执行的业务逻辑方法
2.创建自定义的线程子类对象
3.调用子类实例的star()方法来启动线程


11.实现 Runnable 接口
步骤

1.定义Runnable接口实现类MyRunnable,并重写run()方法
2.创建MyRunnable实例myRunnable,以myRunnable作为target创建Thead对象,该Thread对象才是真正的线程对象
3.调用线程对象的start()方法


12.实现 Callable 接口
步骤

1.创建实现Callable接口的类myCallable
2.以myCallable为参数创建FutureTask对象
3.将FutureTask作为参数创建Thread对象
4.调用线程对象的start()方法


13.使用 Executors 工具类创建线程池


Executors提供了一系列工厂方法用于创先线程池,返回的线程池都实现了ExecutorService接口。

主要有newFixedThreadPool,newCachedThreadPool,newSingleThreadExecutor,newScheduledThreadPool,


14.说一下 runnable 和 callable 有什么区别?


相同点:

1.都是接口

2.都可以编写多线程程序

3.都采用Thread.start()启动线程

主要区别:

Runnable 接口 run 方法无返回值;Callable 接口 call 方法有返回值,是个泛型,和Future、FutureTask配合可以用来获取异步执行的结果
Runnable 接口 run 方法只能抛出运行时异常,且无法捕获处理;Callable 接口 call 方法允许抛出异常,可以获取异常信息
注:Callalbe接口支持返回执行结果,需要调用FutureTask.get()得到,此方法会阻塞主进程的继续往下执行,如果不调用不会阻塞。

15.线程的 run()和 start()有什么区别?


每个线程都是通过某个特定Thread对象所对应的方法run()来完成其操作的,run()方法称为线程体。通过调用Thread类的start()方法来启动一个线程。

start() 方法用于启动线程,run() 方法用于执行线程的运行时代码。run() 可以重复调用,而 start() 只能调用一次。

start()方法来启动一个线程,真正实现了多线程运行。调用start()方法无需等待run方法体代码执行完毕,可以直接继续执行其他的代码; 此时线程是处于就绪状态,并没有运行。 然后通过此Thread类调用方法run()来完成其运行状态, run()方法运行结束, 此线程终止。然后CPU再调度其它线程。

run()方法是在本线程里的,只是线程里的一个函数,而不是多线程的。 如果直接调用run(),其实就相当于是调用了一个普通函数而已,直接待用run()方法必须等待run()方法执行完毕才能执行下面的代码,所以执行路径还是只有一条,根本就没有线程的特征,所以在多线程执行时要使用start()方法而不是run()方法。

16.为什么我们调用 start() 方法时会执行 run() 方法,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调用 run() 方法?


这是另一个非常经典的 java 多线程面试问题,而且在面试中会经常被问到。很简单,但是很多人都会答不上来!

new 一个 Thread,线程进入了新建状态。调用 start() 方法,会启动一个线程并使线程进入了就绪状态,当分配到时间片后就可以开始运行了。 start() 会执行线程的相应准备工作,然后自动执行 run() 方法的内容,这是真正的多线程工作。

而直接执行 run() 方法,会把 run 方法当成一个 main 线程下的普通方法去执行,并不会在某个线程中执行它,所以这并不是多线程工作。

总结: 调用 start 方法方可启动线程并使线程进入就绪状态,而 run 方法只是 thread 的一个普通方法调用,还是在主线程里执行。

17.说说线程的生命周期及五种基本状态?


新建(new):新创建了一个线程对象。

可运行(runnable):线程对象创建后,当调用线程对象的 start()方法,该线程处于就绪状态,等待被线程调度选中,获取cpu的使用权。

运行(running):可运行状态(runnable)的线程获得了cpu时间片(timeslice),执行程序代码。注:就绪状态是进入到运行状态的唯一入口,也就是说,线程要想进入运行状态执行,首先必须处于就绪状态中;

阻塞(block):处于运行状态中的线程由于某种原因,暂时放弃对 CPU的使用权,停止执行,此时进入阻塞状态,直到其进入到就绪状态,才 有机会再次被 CPU 调用以进入到运行状态。

阻塞的情况分三种:

(一). 等待阻塞:运行状态中的线程执行 wait()方法,JVM会把该线程放入等待队列(waitting queue)中,使本线程进入到等待阻塞状态;

(二). 同步阻塞:线程在获取 synchronized 同步锁失败(因为锁被其它线程所占用),,则JVM会把该线程放入锁池(lock pool)中,线程会进入同步阻塞状态;

(三). 其他阻塞: 通过调用线程的 sleep()或 join()或发出了 I/O 请求时,线程会进入到阻塞状态。当 sleep()状态超时、join()等待线程终止或者超时、或者 I/O 处理完毕时,线程重新转入就绪状态。

死亡(dead):线程run()、main()方法执行结束,或者因异常退出了run()方法,则该线程结束生命周期。死亡的线程不可再次复生。

18.如何停止一个正在运行的线程?

在java中有以下3种方法可以终止正在运行的线程:

1.使用退出标志,使线程正常退出,也就是当run方法完成后线程终止。
2.使用stop方法强行终止,但是不推荐这个方法,因为stop和suspend及resume一样都是过期作废的方法。
3.使用interrupt方法中断线程。

19.什么叫线程安全?servlet 是线程安全吗?


线程安全是编程中的术语,指某个方法在多线程环境中被调用时,能够正确地处理多个线程之间的共享变量,使程序功能正确完成。

Servlet 不是线程安全的,servlet 是单实例多线程的,当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同一个方法,是不能保证共享变量的线程安全性的。

Struts2 的 action 是多实例多线程的,是线程安全的,每个请求过来都会 new 一个新的 action 分配给这个请求,请求完成后销毁。

SpringMVC 的 Controller 是线程安全的吗?不是的,和 Servlet 类似的处理流程。

Struts2 好处是不用考虑线程安全问题;Servlet 和 SpringMVC 需要考虑线程安全问题,但是性能可以提升不用处理太多的 gc,可以使用 ThreadLocal 来处理多线程的问题。

20.在 Java 程序中怎么保证多线程的运行安全?


方法一:使用安全类,比如 java.util.concurrent 下的类,使用原子类AtomicInteger
方法二:使用自动锁 synchronized。
方法三:使用手动锁 Lock。
 

21.Java中Runnable和Callable有什么不同?


Runnable和Callable都代表那些要在不同的线程中执行的任务。Runnable从JDK1.0开始就有了,Callable是在 JDK1.5增加的。它们的主要区别是Callable的 call() 方法可以返回值和抛出异常,而Runnable的run()方法没有这些功能。Callable可以返回装载有计算结果的Future对象。
 

Spring

1.谈谈你对Spring框架的理解


Spring是一个优秀的轻量级框架,大大的提高了项目的开发管理与维护。Spring有两个核心模块。一个是IOC,一个是AOP。

IOC: 就是控制反转的意思,指的是我们将对象的控制权从应用代码本身转移到外部容器。通过IOC容器在程序运行期间基于JAVA反射机制

动态的创建对象,配置对象,建立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管理对象的生命周期。而DI作为依赖注入,是实现IOC控制反转的一种手段。常见的依赖注入方式有:set方式注入和构造器方式注入。通过依赖注入在程序运行期间动态的注入依赖对象,建立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降低对象之间的耦合度。

AOP:   面向切面编程,是对面向对象编程的补充。我们将通用的业务功能代码块封装起来作为切面,通过指定切入点,也就是指定切面作用的目标方法,

最后通过不同类型的通知,告诉容器在调用目标方法的什么时机插入切面代码块。像Spring的声明式事物管理就是基于AOP,在程序运行期间,通过动态代理技术

给service层的bean追加事物管理,保证事物的ACID特性。我们可以通过AOP将一些任务单独封装,通过动态代理技术,在不改变原有代码的情况下追加

功能,提高代码的复用和简化编程。

Spring还提供了很多优秀的插件,像springmvc,springjdbc,springorm等等

除此之后spring还可以用来集成其他优秀的框架,像mybatis,hibernate,struts等等。

2.使用Spring框架的好处是什么?


轻量:Spring 是轻量的,基本的版本大约2MB。

控制反转:Spring通过控制反转实现了松散耦合,对象们给出它们的依赖,而不是创建或查找依赖的对象们。

面向切面的编程(AOP):Spring支持面向切面的编程,并且把应用业务逻辑和系统服务分开。

容器:Spring 包含并管理应用中对象的生命周期和配置。

MVC框架:Spring的WEB框架是个精心设计的框架,是Web框架的一个很好的替代品。

事务管理:Spring 提供一个持续的事务管理接口,可以扩展到上至本地事务下至全局事务(JTA)。

异常处理:Spring 提供方便的API把具体技术相关的异常(比如由JDBC,Hibernate or JDO抛出的)转化为一致的unchecked 异常。

3.Spring框架的设计目标,设计理念,和核心是什么


Spring设计目标:Spring为开发者提供一个一站式轻量级应用开发平台;

Spring设计理念:在JavaEE开发中,支持POJO和JavaBean开发方式,使应用面向接口开发,充分支持OO(面向对象)设计方法;Spring通过IoC容器实现对象耦合关系的管理,并实现依赖反转,将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交给IoC容器,实现解耦;

Spring框架的核心:IoC容器和AOP模块。通过IoC容器管理POJO对象以及他们之间的耦合关系;通过AOP以动态非侵入的方式增强服务。

IoC让相互协作的组件保持松散的耦合,而AOP编程允许你把遍布于应用各层的功能分离出来形成可重用的功能组件。

4.Spring的优缺点是什么?
优点

1.方便解耦,简化开发

2.Spring就是一个大工厂,可以将所有对象的创建和依赖关系的维护,交给Spring管理。

3.AOP编程的支持

4.Spring提供面向切面编程,可以方便的实现对程序进行权限拦截、运行监控等功能。

5.声明式事务的支持

6.只需要通过配置就可以完成对事务的管理,而无需手动编程。

7.方便程序的测试

8.Spring对Junit4支持,可以通过注解方便的测试Spring程序。

9.方便集成各种优秀框架

10.Spring不排斥各种优秀的开源框架,其内部提供了对各种优秀框架的直接支持(如:Struts、Hibernate、MyBatis等)。

11.降低JavaEE API的使用难度

12.Spring对JavaEE开发中非常难用的一些API(JDBC、JavaMail、远程调用等),都提供了封装,使这些API应用难度大大降低。

缺点:

1.Spring明明一个很轻量级的框架,却给人感觉大而全
2.Spring依赖反射,反射影响性能
3.使用门槛升高,入门Spring需要较长时间

Spring有哪些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JavaEE企业应用开发,包括SSH、SSM等

5.Spring价值


Spring是非侵入式的框架,目标是使应用程序代码对框架依赖最小化;
Spring提供一个一致的编程模型,使应用直接使用POJO开发,与运行环境隔离开来;
Spring推动应用设计风格向面向对象和面向接口开发转变,提高了代码的重用性和可测试性;

6.将一个类声明为Spring的 bean 的注解有哪些?


我们一般使用 @Autowired 注解自动装配 bean,要想把类标识成可用于 @Autowired 注解自动装配的 bean 的类,采用以下注解可实现:

1.@Component :通用的注解,可标注任意类为 Spring 组件。如果一个Bean不知道属于哪个层,可以使用@Component 注解标注。
2.@Repository : 对应持久层即 Dao 层,主要用于数据库相关操作。
3.@Service : 对应服务层,主要涉及一些复杂的逻辑,需要用到 Dao层。
4.@Controller : 对应 Spring MVC 控制层,主要用户接受用户请求并调用 Service 层返回数据给前端页面。



7.Spring 框架中用到了哪些设计模式?


工厂设计模式 : Spring使用工厂模式通过 BeanFactory、ApplicationContext 创建 bean 对象。
代理设计模式 : Spring AOP 功能的实现。
单例设计模式 : Spring 中的 Bean 默认都是单例的。
模板方法模式 : Spring 中 jdbcTemplate、hibernateTemplate 等以 Template 结尾的对数据库操作的类,它们就使用到了模板模式。
包装器设计模式 : 我们的项目需要连接多个数据库,而且不同的客户在每次访问中根据需要会去访问不同的数据库。这种模式让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能够动态切换不同的数据源。
观察者模式: Spring 事件驱动模型就是观察者模式很经典的一个应用。
适配器模式 :Spring AOP 的增强或通知(Advice)使用到了适配器模式、spring MVC 中也是用到了适配器模式适配Controller。


8.Spring 管理事务的方式有几种


1.编程式事务,在代码中硬编码。(不推荐使用)
2.声明式事务,在配置文件中配置(推荐使用)

3.声明式事务又分为两种:

5.基于XML的声明式事务
6.基于注解的声明式事务



9.Spring 事务中的隔离级别有哪几种?


TransactionDefinition 接口中定义了五个表示隔离级别的常量:

1、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 效率高,安全性最差,可能发生并发数据问题,可以读到比人未提交的数据

脏读:一个事物使用了另一个事物未提交的数据。

不可重复读:在一个事务内,多次读同一数据,得到的结果不同。

幻读:一个事物读取全表数据时,读取到另一个事务向表中新增、删除操作提交的结果。

2、读提交(read committed) 牺牲了效率提高了安全性,Oracle默认的隔离级别

3、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MySQL默认的隔离级别,安全性较好,性能一般,产生缓存,不能看到你后开启的事务内容--多次读同一数据,读到的数据是相同的。防止脏读、不可重复读,容易产生幻读

当隔离级别设置为Repeatable read 时,可以避免不可重复读。当singo拿着工资卡去消费时,一旦系统开始读取工资卡信息(即事务开始),singo的老婆就不可能对该记录进行修改,也就是singo的老婆不能在此时转账。

4、串行化(Serializable) 表级锁,读写都加锁,效率低下,安全性高,不能并发--解决幻读
 


10.Spring 事务中哪几种事务传播行为?


支持当前事务的情况:

TransactionDefinition.PROPAGATION_REQUIRED: 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则加入该事务;如果当前没有事务,则创建一个新的事务。
TransactionDefinition.PROPAGATION_SUPPORTS: 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则加入该事务;如果当前没有事务,则以非事务的方式继续运行。
TransactionDefinition.PROPAGATION_MANDATORY: 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则加入该事务;如果当前没有事务,则抛出异常。(mandatory:强制性)
不支持当前事务的情况:

TransactionDefinition.PROPAGATION_REQUIRES_NEW: 创建一个新的事务,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则把当前事务挂起。
TransactionDefinition.PROPAGATION_NOT_SUPPORTED: 以非事务方式运行,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则把当前事务挂起。
TransactionDefinition.PROPAGATION_NEVER: 以非事务方式运行,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则抛出异常。
其他情况:

TransactionDefinition.PROPAGATION_NESTED: 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则创建一个事务作为当前事务的嵌套事务来运行;如果当前没有事务,则该取值等价于TransactionDefinition.PROPAGATION_REQUIRED。

11.列举一些重要的Spring模块?


1.Spring Core: 基础,可以说 Spring 其他所有的功能都需要依赖于该类库。主要提供 IoC 依赖注入功能。
2.Spring Aspects : 该模块为与AspectJ的集成提供支持。
3.Spring AOP :提供了面向切面的编程实现。
4.Spring JDBC : Java数据库连接。
5.Spring JMS :Java消息服务。
6.Spring ORM : 用于支持Hibernate等ORM工具。
7.Spring Web : 为创建Web应用程序提供支持。
8.Spring Test : 提供了对 JUnit 和 TestNG 测试的支持。


12.什么是Spring IOC 容器?


控制反转即IoC (Inversion of Control),它把传统上由程序代码直接操控的对象的调用权交给容器,通过容器来实现对象组件的装配和管理。所谓的“控制反转”概念就是对组件对象控制权的转移,从程序代码本身转移到了外部容器。

Spring IOC 负责创建对象,管理对象(通过依赖注入(DI),装配对象,配置对象,并且管理这些对象的整个生命周期。

14.控制反转(IoC)有什么作用


管理对象的创建和依赖关系的维护。对象的创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对象关系比较复杂时,如果依赖关系需要程序猿来维护的话,那是相当头疼的

解耦,由容器去维护具体的对象

托管了类的产生过程,比如我们需要在类的产生过程中做一些处理,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代理,如果有容器程序可以把这部分处理交给容器,应用程序则无需去关心类是如何完成代理的

13.IOC的优点是什么?


IOC 或 依赖注入把应用的代码量降到最低。
它使应用容易测试,单元测试不再需要单例和JNDI查找机制。
最小的代价和最小的侵入性使松散耦合得以实现。
IOC容器支持加载服务时的饿汉式初始化和懒加载。

14.什么是AOP


OOP(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对象编程,允许开发者定义纵向的关系,但并适用于定义横向的关系,导致了大量代码的重复,而不利于各个模块的重用。

AOP(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一般称为面向切面编程,作为面向对象的一种补充,用于将那些与业务无关,但却对多个对象产生影响的公共行为和逻辑,抽取并封装为一个可重用的模块,这个模块被命名为“切面”(Aspect),减少系统中的重复代码,降低了模块间的耦合度,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可用于权限认证、日志、事务处理等。

15.Spring AOP and AspectJ AOP 有什么区别?AOP 有哪些实现方式?


AOP实现的关键在于 代理模式,AOP代理主要分为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静态代理的代表为AspectJ;动态代理则以Spring AOP为代表。

(1)AspectJ是静态代理的增强,所谓静态代理,就是AOP框架会在编译阶段生成AOP代理类,因此也称为编译时增强,他会在编译阶段将AspectJ(切面)织入到Java字节码中,运行的时候就是增强之后的AOP对象。

(2)Spring AOP使用的动态代理,所谓的动态代理就是说AOP框架不会去修改字节码,而是每次运行时在内存中临时为方法生成一个AOP对象,这个AOP对象包含了目标对象的全部方法,并且在特定的切点做了增强处理,并回调原对象的方法。

16.JDK动态代理和CGLIB动态代理的区别


Spring AOP中的动态代理主要有两种方式,JDK动态代理和CGLIB动态代理:

JDK动态代理只提供接口的代理,不支持类的代理。核心InvocationHandler接口和Proxy类,InvocationHandler 通过invoke()方法反射来调用目标类中的代码,动态地将横切逻辑和业务编织在一起;接着,Proxy利用 InvocationHandler动态创建一个符合某一接口的的实例, 生成目标类的代理对象。

如果代理类没有实现 InvocationHandler 接口,那么Spring AOP会选择使用CGLIB来动态代理目标类。CGLIB(Code Generation Library),是一个代码生成的类库,可以在运行时动态的生成指定类的一个子类对象,并覆盖其中特定方法并添加增强代码,从而实现AOP。CGLIB是通过继承的方式做的动态代理,因此如果某个类被标记为final,那么它是无法使用CGLIB做动态代理的。


静态代理与动态代理区别在于生成AOP代理对象的时机不同,相对来说AspectJ的静态代理方式具有更好的性能,但是AspectJ需要特定的编译器进行处理,而Spring AOP则无需特定的编译器处理。

InvocationHandler 的 invoke(Object proxy,Method method,Object[] args):proxy是最终生成的代理实例; method 是被代理目标实例的某个具体方法; args 是被代理目标实例某个方法的具体入参, 在方法反射调用时使用。

17.解释一下Spring AOP里面的几个名词


(1)切面(Aspect):切面是通知和切点的结合。通知和切点共同定义了切面的全部内容。 在Spring AOP中,切面可以使用通用类(基于模式的风格) 或者在普通类中以 @AspectJ 注解来实现。

(2)连接点(Join point):指方法,在Spring AOP中,一个连接点 总是 代表一个方法的执行。 应用可能有数以千计的时机应用通知。这些时机被称为连接点。连接点是在应用执行过程中能够插入切面的一个点。这个点可以是调用方法时、抛出异常时、甚至修改一个字段时。切面代码可以利用这些点插入到应用的正常流程之中,并添加新的行为。

(3)通知(Advice):在AOP术语中,切面的工作被称为通知。

(4)切入点(Pointcut):切点的定义会匹配通知所要织入的一个或多个连接点。我们通常使用明确的类和方法名称,或是利用正则表达式定义所匹配的类和方法名称来指定这些切点。

(5)引入(Introduction):引入允许我们向现有类添加新方法或属性。

(6)目标对象(Target Object): 被一个或者多个切面(aspect)所通知(advise)的对象。它通常是一个代理对象。也有人把它叫做 被通知(adviced) 对象。 既然Spring AOP是通过运行时代理实现的,这个对象永远是一个 被代理(proxied) 对象。

(7)织入(Weaving):织入是把切面应用到目标对象并创建新的代理对象的过程。在目标对象的生命周期里有多少个点可以进行织入:

18.Spring通知有哪些类型?


在AOP术语中,切面的工作被称为通知,实际上是程序执行时要通过SpringAOP框架触发的代码段。

Spring切面可以应用5种类型的通知:

前置通知(Before):在目标方法被调用之前调用通知功能;
后置通知(After):在目标方法完成之后调用通知,此时不会关心方法的输出是什么;
返回通知(After-returning ):在目标方法成功执行之后调用通知;
异常通知(After-throwing):在目标方法抛出异常后调用通知;
环绕通知(Around):通知包裹了被通知的方法,在被通知的方法调用之前和调用之后执行自定义的行为。



19.什么是切面 Aspect?


aspect 由 pointcount 和 advice 组成,切面是通知和切点的结合。 它既包含了横切逻辑的定义, 也包括了连接点的定义. Spring AOP 就是负责实施切面的框架, 它将切面所定义的横切逻辑编织到切面所指定的连接点中.
AOP 的工作重心在于如何将增强编织目标对象的连接点上, 这里包含两个工作:

如何通过 pointcut 和 advice 定位到特定的 joinpoint 上
如何在 advice 中编写切面代码.
可以简单地认为, 使用 @Aspect 注解的类就是切面.

20.说一下 spring 的事务隔离?


spring 有五大隔离级别,默认值为 ISOLATION_DEFAULT(使用数据库的设置),其他四个隔离级别和数据库的隔离级别一致:

ISOLATION_DEFAULT:用底层数据库的设置隔离级别,数据库设置的是什么我就用什么;

ISOLATION_READ_UNCOMMITTED:未提交读,最低隔离级别、事务未提交前,就可被其他事务读取(会出现幻读、脏读、不可重复读);

ISOLATION_READ_COMMITTED:提交读,一个事务提交后才能被其他事务读取到(会造成幻读、不可重复读),SQL server 的默认级别;

ISOLATION_REPEATABLE_READ:可重复读,保证多次读取同一个数据时,其值都和事务开始时候的内容是一致,禁止读取到别的事务未提交的数据(会造成幻读),MySQL 的默认级别;

ISOLATION_SERIALIZABLE:序列化,代价最高最可靠的隔离级别,该隔离级别能防止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

脏读 :表示一个事务能够读取另一个事务中还未提交的数据。比如,某个事务尝试插入记录 A,此时该事务还未提交,然后另一个事务尝试读取到了记录 A。

不可重复读 :是指在一个事务内,多次读同一数据。

幻读 :指同一个事务内多次查询返回的结果集不一样。比如同一个事务 A 第一次查询时候有 n 条记录,但是第二次同等条件下查询却有 n+1 条记录,这就好像产生了幻觉。发生幻读的原因也是另外一个事务新增或者删除或者修改了第一个事务结果集里面的数据,同一个记录的数据内容被修改了,所有数据行的记录就变多或者变少了

21.Spring如何处理线程并发问题?


在一般情况下,只有无状态的Bean才可以在多线程环境下共享,在Spring中,绝大部分Bean都可以声明为singleton作用域,因为Spring对一些Bean中非线程安全状态采用ThreadLocal进行处理,解决线程安全问题。

ThreadLocal和线程同步机制都是为了解决多线程中相同变量的访问冲突问题。同步机制采用了“时间换空间”的方式,仅提供一份变量,不同的线程在访问前需要获取锁,没获得锁的线程则需要排队。而ThreadLocal采用了“空间换时间”的方式。

ThreadLocal会为每一个线程提供一个独立的变量副本,从而隔离了多个线程对数据的访问冲突。因为每一个线程都拥有自己的变量副本,从而也就没有必要对该变量进行同步了。ThreadLocal提供了线程安全的共享对象,在编写多线程代码时,可以把不安全的变量封装进ThreadLocal。

22.Spring中bean的生命周期


在传统的Java应用中,bean的生命周期很简单。使用Java关键字new进行bean实例化,然后该bean就可以使用了。一旦该bean不再被使用,则由Java自动进行垃圾回收。相比之下,Spring容器中的bean的生命周期就显得相对复杂多了。正确理解Spring bean的生命周期非常重要,因为你或许要利用Spring提供的扩展点来自定义bean的创建过程。下图展示了bean装载到Spring应用上下文中的一个典型的生命周期过程。

1.Spring启动,解析xml配置或者@Bean注解配置的类,得到BeanDefinition
2.通过BeanDefinition反射创建Bean对象,对bean对象属性进行填充
3.如果Bean实现了BeanNameAware接口的话,Spring将Bean的Id传递给setBeanName()方法
4.如果Bean实现了BeanFactoryAware接口的话,Spring将调用setBeanFactory()方法,将BeanFactory容器实例传入
5.如果Bean实现了ApplicationContextAware接口的话,Spring将调用Bean的setApplicationContext()方法,将bean所在应用上下文引用传入进来。
6.如果Bean实现了BeanPostProcessor接口,Spring就将调用他们的postProcess BeforeInitialization()初始化前方法。调用init初始化方法;
7.如果Bean 实现了InitializingBean接口,Spring将调用他们的afterPropertiesSet()初始化后方法。类似的,如果bean使用init-method声明了初始化方法,该方法也会被调用,此处会进行Aop
8.将创建的Bean对象放入一个Map中;
9.此时,Bean已经准备就绪,可以被应用程序使用了。他们将一直驻留在应用上下文中,直到应用上下文被销毁。
10.spring容器关闭时调用DisposableBean接口中的destory()方法;
 

SpringMVC

1.什么是Spring MVC ?简单介绍下你对springMVC的理解?


Spring MVC是一个基于Java的实现了MVC设计模式的请求驱动类型的轻量级Web框架,通过把Model,View,Controller分离,将web层进行职责解耦,把复杂的web应用分成逻辑清晰的几部分,简化开发,减少出错,方便组内开发人员之间的配合。

2.SpringMVC的流程?


(1)用户发送请求至前端控制器DispatcherServlet;
(2) DispatcherServlet收到请求后,调用HandlerMapping处理器映射器,请求获取Handle;
(3)处理器映射器根据请求url找到具体的处理器,生成处理器对象及处理器拦截器(如果有则生成)一并返回给DispatcherServlet;
(4)DispatcherServlet 调用 HandlerAdapter处理器适配器;
(5)HandlerAdapter 经过适配调用 具体处理器(Handler,也叫后端控制器);
(6)Handler执行完成返回ModelAndView;
(7)HandlerAdapter将Handler执行结果ModelAndView返回给DispatcherServlet;
(8)DispatcherServlet将ModelAndView传给ViewResolver视图解析器进行解析;
(9)ViewResolver解析后返回具体View;
(10)DispatcherServlet对View进行渲染视图(即将模型数据填充至视图中)
(11)DispatcherServlet响应用户。


3.MVC是什么?MVC设计模式的好处有哪些


mvc是一种设计模式(设计模式就是日常开发中编写代码的一种好的方法和经验的总结)。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器(controller),三层架构的设计模式。用于实现前端页面的展现与后端业务数据处理的分离。

mvc设计模式的好处:

1.分层设计,实现了业务系统各个组件之间的解耦,有利于业务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

2.有利于系统的并行开发,提升开发效率。

4.Spring MVC常用的注解有哪些?


@RequestMapping:用于处理请求 url 映射的注解,可用于类或方法上。用于类上,则表示类中的所有响应请求的方法都是以该地址作为父路径。

@RequestBody:注解实现接收http请求的json数据,将json转换为java对象。

@ResponseBody:注解实现将conreoller方法返回对象转化为json对象响应给客户。

5.SpingMvc中的控制器的注解一般用哪个,有没有别的注解可以替代?


一般用@Controller注解,也可以使用@RestController,@RestController注解相当于@ResponseBody + @Controller,表示是表现层,除此之外,一般不用别的注解代替。

6.@ResponseBody注解的作用


作用: 该注解用于将Controller的方法返回的对象,通过适当的HttpMessageConverter转换为指定格式后,写入到Response对象的body数据区。

使用时机:返回的数据不是html标签的页面,而是其他某种格式的数据时(如json、xml等)使用;

7.Spring MVC怎么和AJAX相互调用的?


通过Jackson框架就可以把Java里面的对象直接转化成Js可以识别的Json对象。具体步骤如下 :

(1)加入Jackson.jar

(2)在配置文件中配置json的映射

(3)在接受Ajax方法里面可以直接返回Object,List等,但方法前面要加上@ResponseBody注解。


8.如何解决POST请求中文乱码问题,GET的又如何处理呢?


(1)解决post请求乱码问题:

在web.xml中配置一个CharacterEncodingFilter过滤器,设置成utf-8;
2)get请求中文参数出现乱码解决方法有两个:

①修改tomcat配置文件添加编码与工程编码一致,
②另外一种方法对参数进行重新编码:

String userName = new String(request.getParamter(“userName”).getBytes(“ISO8859-1”),“utf-8”)

ISO8859-1是tomcat默认编码,需要将tomcat编码后的内容按utf-8编码。

9.Spring MVC的异常处理?


可以将异常抛给Spring框架,由Spring框架来处理;我们只需要配置简单的异常处理器,在异常处理器中添视图页面即可。

10.Spring MVC里面拦截器是怎么写的


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实现HandlerInterceptor接口,另外一种是继承适配器类,接着在接口方法当中,实现处理逻辑;然后在Spring MVC的配置文件中配置拦截器即可:

<!-- 配置Spring MVC的拦截器 -->
<mvc:interceptors>
    <!-- 配置一个拦截器的Bean就可以了 默认是对所有请求都拦截 -->
    <bean id="myInterceptor" class="com.zwp.action.MyHandlerInterceptor"></bean>
    <!-- 只针对部分请求拦截 -->
    <mvc:interceptor>
       <mvc:mapping path="/modelMap.do" />
       <bean class="com.zwp.action.MyHandlerInterceptorAdapter" />
    </mvc:interceptor>
</mvc:interceptors>



11.怎样在方法里面得到Request,或者Session?


直接在方法的形参中声明request,Spring MVC就自动把request对象传入。

12.如果前台有很多个参数传入,并且这些参数都是一个对象的,那么怎么样快速得到这个对象?


直接在方法中声明这个对象,Spring MVC就自动会把属性赋值到这个对象里面。

MyBatis

1.什么是Mybatis?


1、Mybatis 是一个半 ORM(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它内部封装了 JDBC,开发时只需要关注 SQL 语句本身,不需要花费精力去处理加载驱动、创建连接、创建statement 等繁杂的过程。程序员直接编写原生态 sql,可以严格控制 sql 执行性能,灵活度高。

2、MyBatis 可以使用 XML 或注解来配置和映射原生信息,将 POJO 映射成数据库中的记录,避免了几乎所有的 JDBC 代码和手动设置参数以及获取结果集。

3、通过 xml 文件或注解的方式将要执行的各种 statement 配置起来,并通过java 对象和 statement 中 sql 的动态参数进行映射生成最终执行的 sql 语句,最后由 mybatis 框架执行 sql 并将结果映射为 java 对象并返回。(从执行 sql 到返回 result 的过程)。

2.Mybatis的优点


1、基于 SQL语句编程,相当灵活,不会对应用程序或者数据库的现有设计造成任何影响,SQL 写在 XML 里,解除 sql 与程序代码的耦合,便于统一管理;提供 XML标签,支持编写动态 SQL 语句,并可重用。

2、与 JDBC 相比,减少了 50%以上的代码量,消除了 JDBC 大量冗余的代码,不需要手动开关连接;

3、很好的与各种数据库兼容(因为 MyBatis 使用 JDBC 来连接数据库,所以只要
JDBC 支持的数据库 MyBatis 都支持)。

4、能够与 Spring 很好的集成;

5、提供映射标签,支持对象与数据库的 ORM 字段关系映射;提供对象关系映射
标签,支持对象关系组件维护。

3.Mybatis的缺点


1.SQL 语句的编写工作量较大,尤其当字段多、关联表多时,对开发人员编写
2.SQL 语句的功底有一定要求。
3.SQL 语句依赖于数据库,导致数据库移植性差,不能随意更换数据库。


4.MyBatis 框架适用场合


MyBatis 专注于 SQL 本身,是一个足够灵活的 DAO 层解决方案。
对性能的要求很高,或者需求变化较多的项目,如互联网项目,MyBatis 将是不错的选择。

5.MyBatis 与 Hibernate 有哪些不同?


1、Mybatis 和 hibernate 不同,它不完全是一个 ORM 框架,因为 MyBatis 需要程序员自己编写 Sql 语句。

2、Mybatis 直接编写原生态 sql,可以严格控制 sql 执行性能,灵活度高,非常适合对关系数据模型要求不高的软件开发,因为这类软件需求变化频繁,一但需求变化要求迅速输出成果。但是灵活的前提是 mybatis 无法做到数据库无关性,如果需要实现支持多种数据库的软件,则需要自定义多套 sql 映射文件,工作量大。

3、Hibernate 对象/关系映射能力强,数据库无关性好,对于关系模型要求高的软件,如果用 hibernate 开发可以节省很多代码,提高效率。

6.#{}和${}的区别是什么?#


1.#{} 是预编译处理,${}是字符串替换。Mybatis 在处理#{}时,会将 sql 中的#{}替换为?号,调用 PreparedStatement 的
2.set 方法来赋值;
3.Mybatis 在处理时,就是把
4.{}替换成变量的值。
5.使用#{}可以有效的防止 SQL 注入,提高系统安全性。


7.当实体类中的属性名和表中的字段名不一样 ,怎么办 ?


第1种: 通过在查询的 sql 语句中定义字段名的别名,让字段名的别名和实体类
的属性名一致

<select id=”selectorder” parametertype=”int” resultetype=”com.bruceliu.domain.order”>
    select order_id id, order_no orderno ,order_price price fo``rm orders where order_id=#{id};
</select>

第2种: 通过 <resultMap> 来映射字段名和实体类属性名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select id="getOrder" parameterType="int" resultMap="orderresultmap">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order_id=#{id}
</select>

<resultMap type=”me.gacl.domain.order” id=”orderresultmap”>
        <!–用 id 属性来映射主键字段–>
        <id property=”id” column=”order_id”>
        <!–用result 属性来映射非主键字段,property 为实体类属性名,column为数据表中的属性–>
        <result property = “orderno” column =”order_no”/>
        <result property=”price” column=”order_price” />
</reslutMap>


8.模糊查询 like 语句该怎么写?


第1种:在 Java 代码中添加 sql 通配符。

String wildcardname = “%smi%”;
list<name> names = mapper.selectlike(wildcardname);

<select id=”selectlike”>
     select * from foo where bar like #{value}
</select>

第 2 种:在 sql 语句中拼接通配符,会引起 sql 注入

String wildcardname = “smi”;
list<name> names = mapper.selectlike(wildcardname);

<select id=”selectlike”>
   select * from foo where bar like "%$value}%"
</select>

9.通常一个 Xml 映射文件,都会写一个 Dao 接口与之对应,请问,这个 Dao 接口的工作原理是什么?Dao 接口里的方法,参数不同时,方法能重载吗?


Dao 接口即 Mapper 接口。接口的全限名,就是映射文件中的 namespace 的值;接口的方法名,就是映射文件中 Mapper 的 Statement 的 id 值;接口方法内的参数,就是传递给 sql 的参数。

Mapper 接口是没有实现类的,当调用接口方法时,接口全限名+方法名拼接字符串作为 key 值,可唯一定位一个 MapperStatement。在 Mybatis 中,每一个<select>、<insert>、<update>、<delete> 标签,都会被解析为一个MapperStatement 对象。

举例: com.mybatis3.mappers.StudentDao.findStudentById ,可以唯一找到 namespace 为 com.mybatis3.mappers.StudentDao 下面 id 为findStudentById 的 MapperStatement。

Mapper 接口里的方法,是不能重载的,因为是使用 全限名+方法名 的保存和寻找策略。Mapper 接口的工作原理是 JDK 动态代理,Mybatis 运行时会使用 JDK动态代理为 Mapper 接口生成代理对象 proxy,代理对象会拦截接口方法,转而执行 MapperStatement 所代表的 sql,然后将 sql 执行结果返回。

10.Mybatis 是如何进行分页的?分页插件的原理是什么?


Mybatis 使用 RowBounds 对象进行分页,它是针对 ResultSet 结果集执行的内存分页,而非物理分页。可以在 sql 内直接书写带有物理分页的参数来完成物理分页功能,也可以使用分页插件来完成物理分页。

分页插件的基本原理是使用 Mybatis 提供的插件接口,实现自定义插件,在插件的拦截方法内拦截待执行的 sql,然后重写 sql,根据 dialect 方言,添加对应的物理分页语句和物理分页参数。

11.Mybatis是如何将sql执行结果封装为目标对象并返回的?都有哪些映射形式?


第一种是使用 标签,逐一定义数据库列名和对象属性名之间的映射关系。
第二种是使用 sql 列的别名功能,将列的别名书写为对象属性名。有了列名与属性名的映射关系后,Mybatis 通过反射创建对象,同时使用反射给对象的属性逐一赋值并返回,那些找不到映射关系的属性,是无法完成赋值的。


12.Mybatis 动态 sql 有什么用?执行原理?有哪些动态 sql?


Mybatis 动态 sql 可以在 Xml 映射文件内,以标签的形式编写动态 sql,执行原理
是根据表达式的值 完成逻辑判断并动态拼接 sql 的功能。
Mybatis 提供了 9 种动态 sql 标签:
trim | where | set | foreach | if | choose| when | otherwise | bind 。

13.Xml 映射文件中,除了常见的 select|insert|updae|delete标签之外,还有哪些标签


<resultMap>、<parameterMap>、<sql>、<include>、<selectKey>,加上动态 sql 的 9 个标签,其中 <sql> 为 sql 片段标签,通过<include> 标签引入 sql 片段, <selectKey> 为不支持自增的主键生成策略标签。

14.Mybatis 的 Xml 映射文件中,不同的 Xml 映射文件,id 是否可以重复?


不同的 Xml 映射文件,如果配置了 namespace,那么 id 可以重复;如果没有配
置 namespace,那么 id 不能重复;

原因就是 namespace+id 是作为Map <String, MapperStatement>的 key使用的,如果没有 namespace,就剩下 id,那么,id 重复会导致数据互相覆盖。有了 namespace,自然 id 就可以重复,namespace 不同,namespace+id 自然也就不同!

15.一对一、一对多的关联查询


<mapper namespace="com.bruce.mapping.userMapper">
    <!--association 一对一关联查询 -->
    <select id="getClass" parameterType="int" resultMap="ClassesResultMap">
        select * from class c,teacher t where c.teacher_id=t.t_id and
        c.c_id=#{id}
    </select>
    
    <resultMap type="com.bruce.user.Classes" id="ClassesResultMap">
    <!-- 实体类的字段名和数据表的字段名映射 -->
    <id property="id" column="c_id"/>
        <result property="name" column="c_name"/>
        <association property="teacher" javaType="com.bruce.user.Teacher">
        <id property="id" column="t_id"/>
        <result property="name" column="t_name"/>
        </association>
        </resultMap>
        
    <!--collection 一对多关联查询 -->
    <select id="getClass2" parameterType="int" resultMap="ClassesResultMap2">
        select * from class c,teacher t,student s where c.teacher_id=t.t_id
        and c.c_id=s.class_id and c.c_id=#{id}
    </select>
    
    <resultMap type="com.lcb.user.Classes" id="ClassesResultMap2">
        <id property="id" column="c_id"/>
        <result property="name" column="c_name"/>
        <association property="teacher" javaType="com.bruce.user.Teacher">
            <id property="id" column="t_id"/>
            <result property="name" column="t_name"/>
        </association>
        <collection property="student" ofType="com.bruce.user.Student">
            <id property="id" column="s_id"/>
            <result property="name" column="s_name"/>
        </collection>
    </resultMap>
</mapper>


16.MyBatis 实现一对一有几种方式?具体怎么操作的?


有联合查询和嵌套查询,联合查询是几个表联合查询,只查询一次, 通过在resultMap 里面配置 association 节点配置一对一的类就可以完成;
嵌套查询是先查一个表,根据这个表里面的结果的 外键 id,去再另外一个表里面查询数据,也是通过 association 配置,但另外一个表的查询通过 select 属性配置。

17.MyBatis 实现一对多有几种方式,怎么操作的?#


有联合查询和嵌套查询。联合查询是几个表联合查询,只查询一次,通过在resultMap 里面的 collection 节点配置一对多的类就可以完成;嵌套查询是先查一个表,根据这个表里面的 结果的外键 id,去再另外一个表里面查询数据,也是通过配置 collection,但另外一个表的查询通过 select 节点配置.

18.Mybatis 是否支持延迟加载?如果支持,它的实现原理是什么


Mybatis 仅支持 association 关联对象和 collection 关联集合对象的延迟加载,association 指的就是一对一,collection 指的就是一对多查询。在 Mybatis配置文件中,可以配置是否启用延迟加载 lazyLoadingEnabled=true|false。它的原理是,使用 CGLIB 创建目标对象的代理对象,当调用目标方法时,进入拦截器方法,比如调用 a.getB().getName(),拦截器 invoke()方法发现 a.getB()是null 值,那么就会单独发送事先保存好的查询关联 B 对象的 sql,把 B 查询上来,然后调a.setB(b),于是 a 的对象 b 属性就有值了,接着完成 a.getB().getName()方法的调用。这就是延迟加载的基本原理。当然了,不光是 Mybatis,几乎所有的包括 Hibernate,支持延迟加载的原理都是一样的。

19.Mybatis 的一级、二级缓存


1)一级缓存: 基于 PerpetualCache 的 HashMap 本地缓存,其存储作用域为Session,当 Session flush 或 close 之后,该 Session 中的所有 Cache 就
将清空,默认打开一级缓存。

2)二级缓存与一级缓存其机制相同,默认也是采用 PerpetualCache,HashMap存储,不同在于其存储作用域为 Mapper(Namespace),并且可自定义存储源,如 Ehcache。默认不打开二级缓存,要开启二级缓存,使用二级缓存属性类需要实现 Serializable 序列化接口(可用来保存对象的状态),可在它的映射文件中配置<cache/>

3)对于缓存数据更新机制,当某一个作用域(一级缓存 Session/二级缓存Namespaces)的进行了 C/U/D 操作后,默认该作用域下所有 select 中的缓存将被 clear。

20.什么是 MyBatis 的接口绑定?有哪些实现方式?#


接口绑定,就是在 MyBatis 中任意定义接口,然后把接口里面的方法和 SQL 语句绑定, 我们直接调用接口方法就可以,这样比起原来了 SqlSession 提供的方法我们可以有更加灵活的选择和设置。

接口绑定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通过注解绑定,就是在接口的方法上面加上@Select、@Update 等注解,里面包含 Sql 语句来绑定;另外一种就是通过 xml里面写 SQL 来绑定, 在这种情况下,要指定 xml 映射文件里面的 namespace 必须为接口的全路径名。当 Sql 语句比较简单时候,用注解绑定, 当 SQL 语句比较复杂时候,用 xml 绑定,一般用 xml 绑定的比较多。

21.使用 MyBatis 的 mapper 接口调用时有哪些要求?


1、Mapper 接口方法名和 mapper.xml 中定义的每个 sql 的 id 相同;
2、Mapper 接口方法的输入参数类型和 mapper.xml 中定义的每个 sql 的parameterType 的类型相同;
3、Mapper 接口方法的输出参数类型和 mapper.xml 中定义的每个 sql 的resultType 的类型相同;
4、Mapper.xml 文件中的 namespace 即是 mapper 接口的类路径。
 

22.MyBatis中resultMap用过吗,它是干什么的?


在MyBatis当中,查询结果集被封装为Java对象,可以通过resultType,也可以通过resultMap,在resultMap当中描述了数据库表的列与Java对象的属性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映射关系中,还可以通过resultMap的typeHandler设置实现查询结果值的类型转换。另外,最重要的是通过resultMap的子标签比如、等,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等的映射。

23.MyBatis底层实现原理?


MyBatis是一个持久层框架,实现了ORM思想,可以将查询的结果集自动转换成Java对象,也可以将Java对象转换成一条数据插入到数据库表当中。
那么,查询结果集是如何自动转换成Java对象的呢?实际上这里使用了反射机制,在配置文件中假设编写了一条select语句,查询之后,列名与属性名要一一对应(不对应的可以采用给列起别名),然后每个列名前添加“set”,通过反射机制获取set方法,然后再通过反射机制的method.invoke()来调用这个set方法,给Java对象的属性赋值。这样就完成了对象的封装。

另外,Java对象是如何转换成一条记录插入到数据库的呢?假设在配置文件中编写了一条insert语句,那么这条语句需要的值从哪里来呢,在mybatis的mapper配置中有parameterType属性,该属性是专门给sql语句占位符传值的,其实这里也是使用了反射机制,其中sql语句的占位符采用#{},其中大括号当中需要提供java对象的属性名,该属性名和get进行拼接得到get方法名,然后通过反射机制获取该get方法,再通过method.invoke()来调用这个get方法,这样就可以获取到对应的属性值,然后传入了。

其实MyBatis设计最牛的地方当然是采用JDK动态代理的方式生成DAO接口的实现类了。其中DAO接口中的每一个方法名对应sql语句的id。DAO接口中的方法不允许重载,因为id是不允许重复的。以上大概就是我了解的MyBatis实现原理。

24.Mybatis是如何将sql执行结果封装为目标对象并返回的?


第一种是使用resultMap,逐一定义列名和对象属性名之间的映射关系。 

第二种是使用resultType,使用sql列的别名功能,将列别名书写为对象属性名,比如T_NAME AS NAME,对象属性名一般是name,小写,但是列名不区分大小写,Mybatis会忽略列名大小写,智能找到与之对应对象属性名,你甚至可以写成T_NAME AS NaMe,Mybatis一样可以正常工作。 有了列名与属性名的映射关系后,Mybatis通过反射创建对象,同时使用反射给对象的属性逐一赋值并返回,那些找不到映射关系的属性,是无法完成赋值的。
 

Redis

1.Redis的应用场景


缓存,毫无疑问这是Redis当今最为人熟知的使用场景。再提升服务器性能方面非常有效;一些频繁被访问的数据,经常被访问的数据如果放在关系型数据库,每次查询的开销都会很大,而放在redis中,因为redis 是放在内存中的可以很高效的访问

排行榜,在使用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mysql oracle 等)来做这个事儿,非常的麻烦,而利用Redis的SortSet(有序集合)数据结构能够简单的搞定;

计算器/限速器,利用Redis中原子性的自增操作,我们可以统计类似用户点赞数、用户访问数等,这类操作如果用MySQL,频繁的读写会带来相当大的压力;限速器比较典型的使用场景是限制某个用户访问某个API的频率,常用的有抢购时,防止用户疯狂点击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好友关系,利用集合的一些命令,比如求交集、并集、差集等。可以方便搞定一些共同好友、共同爱好之类的功能;

简单消息队列,除了Redis自身的发布/订阅模式,我们也可以利用List来实现一个队列机制,比如:到货通知、邮件发送之类的需求,不需要高可靠,但是会带来非常大的DB压力,完全可以用List来完成异步解耦;

Session共享,默认Session是保存在服务器的文件中,如果是集群服务,同一个用户过来可能落在不同机器上,这就会导致用户频繁登陆;采用Redis保存Session后,无论用户落在那台机器上都能够获取到对应的Session信息。

2.Redis的不适合的应用场景


用Redis去保存用户的基本信息,虽然它能够支持持久化,但是它的持久化方案并不能保证数据绝对的落地,并且还可能带来Redis性能下降,因为持久化太过频繁会增大Redis服务的压力。

总结就是数据量太大、数据访问频率非常低的业务都不适合使用Redis,数据太大会增加成本,访问频率太低,保存在内存中纯属浪费资源。


3.使用redis的理由


面所说的一些场景, 缓存可以用Memcache,Session共享能用MySql来实现,消息队列可以用RabbitMQ等,

理由:
完全基于内存所以速度很快,使用C语言实现,网络层使用epoll解决高并发问题,单线程模型避免了不必要的上下文切换及竞争条件; 注意:单线程仅仅是说在网络请求这一模块上用一个请求处理客户端的请求,在持久化时它就会重开一个线程/进程去进行处理

丰富的数据类型,常用的有 String、Hash、List、Set、 SortSet 这5种,都是基于键值的方式组织数据。每一种数据类型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操作命令,可以满足绝大部分需求。

Redis的代码开源在GitHub,代码非常简单优雅,愿意花时间就能去看懂;它的编译安装也很简单,不存在其他系统依赖;各种客户端的语言支持也是非常完善。另外它还支持事务、持久化、主从复制让高可用、分布式成为可能。

4.Redis的五种数据类型和适用的场景


String:做数据缓存
Hash:购物车、单点登录、用户信息、登录信息
List:评论、评分、回复类信息(有序可重)
Set:(无序不重)求几个人之间的共同联系人,共同好友
Sorted set:最热商品

 

5.Redis常用的命令


1、keys pattern
*表示区配所有
以bit开头的

2、查看Exists  key是否存在

3、Set
设置 key 对应的值为 string 类型的 value。

4、setnx
设置 key 对应的值为 string 类型的 value。如果 key 已经存在,返回 0,nx 是 not exist 的意思。

5、删除某个key
第一次返回1 删除了 第二次返回0

6、Expire 设置过期时间(单位秒)

7、TTL查看剩下多少时间
返回负数则key失效,key不存在了

8、Setex
设置 key 对应的值为 string 类型的 value,并指定此键值对应的有效期。

9、Mset
一次设置多个 key 的值,成功返回 ok 表示所有的值都设置了,失败返回 0 表示没有任何值被设置。

10、Getset
设置 key 的值,并返回 key 的旧值。

11、Mget
一次获取多个 key 的值,如果对应 key 不存在,则对应返回 nil。

12、Select 0 //选择数据库

13、Rename重命名

14、Type 返回数据类型


6. 什么是缓存穿透?如何避免?什么是缓存雪崩?何如避免?什么是缓存击穿?如何避免?


缓存穿透:

一般的缓存系统,都是按照key去缓存查询,如果不存在对应的value,就应该去后端系统查找(比如DB)。一些恶意的请求会故意查询不存在的key,请求量很大,就会对后端系统造成很大的压力。这就叫做缓存穿透。

如何避免?

1:对查询结果为空的情况也进行缓存,缓存时间设置短一点,或者该key对应的数据insert了之后清理缓存。
2:对一定不存在的key进行过滤。可以把所有的可能存在的key放到一个大的Bitmap中,查询时通过该bitmap过滤。

缓存雪崩:

当缓存服务器重启或者大量缓存集中在某一个时间段失效,这样在失效的时候,会给后端系统带来很大压力。导致系统崩溃。

如何避免?

1:在缓存失效后,通过加锁或者队列来控制读数据库写缓存的线程数量。比如对某个key只允许一个线程查询数据和写缓存,其他线程等待。
2:做二级缓存,A1为原始缓存,A2为拷贝缓存,A1失效时,可以访问A2,A1缓存失效时间设置为短期,A2设置为长期
3:不同的key,设置不同的过期时间,让缓存失效的时间点尽量均匀。

缓存击穿:

Redis中一个热点key在失效的同时,大量的请求过来,从而会全部到达数据库,压垮数据库。

如何避免?

1:设置热点数据不过期:对于某个需要频繁获取的信息,缓存在Redis中,并设置其永不过期。当然这种方式比较粗暴,对于某些业务场景是不适合的。

2:定时更新:比如这个热点数据的过期时间是1h,那么每到59minutes时,通过定时任务去更新这个热点key,并重新设置其过期时间。

3:互斥锁:互斥锁简单来说就是在Redis中根据key获得的value值为空时,先锁上,然后从数据库加载,加载完毕,释放锁。若其他线程也在请求该key时,发现获取锁失败,则睡眠一段时间(比如100ms)后重试。


7. Redis是怎么持久化的?服务主从数据怎么交互的?


RDB做镜像全量持久化,AOF做增量持久化。因为RDB会耗费较长时间,不够实时,在停机的时候会导致大量丢失数据,所以需要AOF来配合使用。在redis实例重启时,会使用RDB持久化文件重新构建内存,再使用AOF重放近期的操作指令来实现完整恢复重启之前的状态。

这里很好理解,把RDB理解为一整个表全量的数据,AOF理解为每次操作的日志就好了,服务器重启的时候先把表的数据全部搞进去,但是他可能不完整,你再回放一下日志,数据不就完整了嘛。不过Redis本身的机制是 AOF持久化开启且存在AOF文件时,优先加载AOF文件;AOF关闭或者AOF文件不存在时,加载RDB文件;加载AOF/RDB文件城后,Redis启动成功; AOF/RDB文件存在错误时,Redis启动失败并打印错误信息

对方追问那如果突然机器掉电会怎样?
取决于AOF日志sync属性的配置,如果不要求性能,在每条写指令时都sync一下磁盘,就不会丢失数据。但是在高性能的要求下每次都sync是不现实的,一般都使用定时sync,比如1s1次,这个时候最多就会丢失1s的数据。

对方追问RDB的原理是什么?
你给出两个词汇就可以了,fork和cow。fork是指redis通过创建子进程来进行RDB操作,cow指的是copy on write,子进程创建后,父子进程共享数据段,父进程继续提供读写服务,写脏的页面数据会逐渐和子进程分离开来。

8. Redis的同步机制了解么?


Redis可以使用主从同步,从从同步。第一次同步时,主节点做一次bgsave,并同时将后续修改操作记录到内存buffer,待完成后将RDB文件全量同步到复制节点,复制节点接受完成后将RDB镜像加载到内存。加载完成后,再通知主节点将期间修改的操作记录同步到复制节点进行重放就完成了同步过程。后续的增量数据通过AOF日志同步即可,有点类似数据库的binlog。

9.是否使用过Redis集群,集群的高可用怎么保证,集群的原理是什么?


哨兵:
Redis Sentinal着眼于高可用,在master宕机时会自动将slave提升为master,继续提供服务。

Redis sentinel 是一个分布式系统中监控 redis 主从服务器,并在主服务器下线时自动进行故障转移。其中三个特性:

监控(Monitoring): Sentinel 会不断地检查你的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是否运作正常。

提醒(Notification): 当被监控的某个 Redis 服务器出现问题时, Sentinel 可以通过 API 向管理员或者其他应用程序发送通知。

自动故障迁移(Automatic failover): 当一个主服务器不能正常工作时, Sentinel 会开始一次自动故障迁移操作。

特点:

1、保证高可用
2、监控各个节点
3、自动故障迁移
缺点:

主从模式,切换需要时间丢数据
没有解决 master 写的压力

直连型

Redis Cluster着眼于扩展性,在单个redis内存不足时,使用Cluster进行分片存储。
从redis 3.0之后版本支持redis-cluster集群,Redis-Cluster采用无中心结构,每个节点保存数据和整个集群状态,每个节点都和其他所有节点连接。

特点:

1、无中心架构(不存在哪个节点影响性能瓶颈),少了 proxy 层。
2、数据按照 slot 存储分布在多个节点,节点间数据共享,可动态调整数据分布。
3、可扩展性,可线性扩展到 1000 个节点,节点可动态添加或删除。
4、高可用性,部分节点不可用时,集群仍可用。通过增加 Slave 做备份数据副本
5、实现故障自动 failover,节点之间通过 gossip 协议交换状态信息,用投票机制完成 Slave到 Master 的角色提升。

缺点:

1、资源隔离性较差,容易出现相互影响的情况。
2、数据通过异步复制,不保证数据的强一致性



10.Redis有哪几种数据淘汰策略?


noeviction:返回错误当内存限制达到并且客户端尝试执行会让更多内存被使用的命令(大部分的写入指令,但DEL和几个例外)

allkeys-lru: 尝试回收最少使用的键(LRU),使得新添加的数据有空间存放。

volatile-lru: 尝试回收最少使用的键(LRU),但仅限于在过期集合的键,使得新添加的数据有空间存放。

allkeys-random: 回收随机的键使得新添加的数据有空间存放。

volatile-random: 回收随机的键使得新添加的数据有空间存放,但仅限于在过期集合的键。

volatile-ttl: 回收在过期集合的键,并且优先回收存活时间(TTL)较短的键,使得新添加的数据有空间存放。

10、为什么Redis需要把所有数据放到内存中?


Redis为了达到最快的读写速度将数据都读到内存中,并通过异步的方式将数据写入磁盘。
所以redis具有快速和数据持久化的特征。如果不将数据放在内存中,磁盘I/O速度为严重影响redis的性能。
在内存越来越便宜的今天,redis将会越来越受欢迎。 如果设置了最大使用的内存,则数据已有记录数达到内存限值后不能继续插入新值。

11、MySQL里有2000w数据,redis中只存20w的数据,如何保证redis中的数据都是热点数据?


redis内存数据集大小上升到一定大小的时候,就会施行数据淘汰策略。

12、Redis如何做内存优化?


尽可能使用散列表(hashes),散列表(是说散列表里面存储的数少)使用的内存非常小,所以你应该尽可能的将你的数据模型抽象到一个散列表里面。

比如你的web系统中有一个用户对象,不要为这个用户的名称,姓氏,邮箱,密码设置单独的key,而是应该把这个用户的所有信息存储到一张散列表里面。

13、一个字符串类型的值能存储最大容量是多少?


512M

14、Redis key的过期时间和永久有效分别怎么设置?


EXPIRE和PERSIST命令。

15、缓存预热


缓存预热这个应该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概念,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应该可以很容易的理解,缓存预热就是系统上线后,将相关的缓存数据直接加载到缓存系统。这样就可以避免在用户请求的时候,先查询数据库,然后再将数据缓存的问题!用户直接查询事先被预热的缓存数据!
解决思路:
1、直接写个缓存刷新页面,上线时手工操作下;
2、数据量不大,可以在项目启动的时候自动进行加载;
3、定时刷新缓存;

16、缓存更新


除了缓存服务器自带的缓存失效策略之外(Redis默认的有6中策略可供选择),我们还可以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进行自定义的缓存淘汰,常见的策略有两种:
(1)定时去清理过期的缓存;
(2)当有用户请求过来时,再判断这个请求所用到的缓存是否过期,过期的话就去底层系统得到新数据并更新缓存。
两者各有优劣,第一种的缺点是维护大量缓存的key是比较麻烦的,第二种的缺点就是每次用户请求过来都要判断缓存失效,逻辑相对比较复杂!具体用哪种方案,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应用场景来权衡。

17、单线程的redis为什么这么快


(一)纯内存操作
(二)单线程操作,避免了频繁的上下文切换
(三)采用了非阻塞I/O多路复用机制

18、Redis 常见性能问题和解决方案?


(1) Master 最好不要做任何持久化工作,如 RDB 内存快照和 AOF 日志文件
(2) 如果数据比较重要,某个 Slave 开启 AOF 备份数据,策略设置为每秒同步一次
(3) 为了主从复制的速度和连接的稳定性, Master 和 Slave 最好在同一个局域网内
(4) 尽量避免在压力很大的主库上增加从库
(5) 主从复制不要用图状结构,用单向链表结构更为稳定,即: Master <- Slave1 <- Slave2 <-
Slave3…

19、Redis实现分布式锁


Redis为单进程单线程模式,采用队列模式将并发访问变成串行访问,且多客户端对Redis的连接并不存在竞争关系Redis中可以使用SETNX命令实现分布式锁。
将 key 的值设为 value ,当且仅当 key 不存在。 若给定的 key 已经存在,则 SETNX 不做任何动作
解锁:使用 del key 命令就能释放锁
解决死锁:
1)通过Redis中expire()给锁设定最大持有时间,如果超过,则Redis来帮我们释放锁。
2) 使用 setnx key “当前系统时间+锁持有的时间”和getset key “当前系统时间+锁持有的时间”组合的命令就可以实现。

20、为什么Redis的操作是原子性的,怎么保证原子性的?


对于Redis而言,命令的原子性指的是:一个操作的不可以再分,操作要么执行,要么不执行。
Redis的操作之所以是原子性的,是因为Redis是单线程的。
Redis本身提供的所有API都是原子操作,Redis中的事务其实是要保证批量操作的原子性。
多个命令在并发中也是原子性的吗?
不一定, 将get和set改成单命令操作,incr 。使用Redis的事务实现.

21、对于大量的请求怎么样处理


redis是一个单线程程序,也就说同一时刻它只能处理一个客户端请求;
redis是通过IO多路复用(select,epoll, kqueue,依据不同的平台,采取不同的实现)来处理多个客户端请求的。

22、有没有尝试进行多机redis 的部署?如何保证数据一致的?


主从复制,读写分离
一类是主数据库(master)一类是从数据库(slave),主数据库可以进行读写操作,当发生写操作的时候自动将数据同步到从数据库,而从数据库一般是只读的,并接收主数据库同步过来的数据,一个主数据库可以有多个从数据库,而一个从数据库只能有一个主数据库。

Spring Boot

1.什么是 Spring Boot?


Spring Boot 是 Spring 开源组织下的子项目,是 Spring 组件一站式解决方案,主要是简化了使用 Spring 的难度,简省了繁重的配置,提供了各种启动器,开发者能快速上手。

2.Spring Boot特点?


1、用来简化spring初始搭建和开发过程使用特定的方式进行配置(properties或者yml文件)
2、创建独立的spring引用程序main方法运行
3、嵌入Tomcat无需部署war包,直接打成jar包nohup java -jar – & 启动就好
4、简化了maven的配置
4、自动配置spring添加对应的starter自动化配置

3.SpringBoot常用的starter


1、spring-boot-starter-web(嵌入Tomcat和web开发需要的servlet和jsp支持)
2、spring-boot-starter-data-jpa(数据库支持)
3、spring-boot-starter-data-Redis(Redis支持)
4、spring-boot-starter-data-solr(solr搜索应用框架支持)
5、mybatis-spring-boot-starter(第三方mybatis集成starter)

4.SpringBoot自动配置原理


1、@EnableAutoConfiguration这个注解会"猜"你将如何配置spring,前提是你已经添加了jar依赖项,如果spring-boot-starter-web已经添加Tomcat和SpringMVC,这个注释就会自动假设您在开发一个web应用程序并添加相应的spring配置,会自动去maven中读取每个starter中的spring.factories文件,该文件里配置了所有需要被创建spring容器中bean
2、在main方法中加上@SpringBootApplication和@EnableAutoConfiguration

5.SpringBoot starter工作原理


1、SpringBoot在启动时扫描项目依赖的jar包,寻找包含spring.factories文件的jar
2、根据spring.factories配置加载AutoConfigure
3、根据@Conditional注解的条件,进行自动配置并将bean注入到Spring Context

6.Spring Boot优点?


1、减少开发、测试时间和努力
2、使用JavaConfig有助于避免使用XML
3、避免大量的maven导入和各种版本冲突
4、提供意见发展方法
5、通过提供默认值快速开始开发
6、没有单独的web服务器需要,这就意味着不再需要启动Tomcat、Glassfish或其他任何东西
7、需要更少的配置,因为没有web.xml文件。只需添加用@Configuration注释的类,然后添加用@Bean注释的方法,Spring将自动加载对象并像以前一样对其进行管理。甚至可以将@Autowired添加到bean方法中,以使用Spring自动装入需要的依赖关系中

7.Spring Boot 的核心配置文件有哪几个?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Spring Boot 的核心配置文件是 application 和 bootstrap 配置文件
application 配置文件这个容易理解,主要用于 Spring Boot 项目的自动化配置。

bootstrap 配置文件有以下几个应用场景。

   1、 使用 Spring Cloud Config 配置中心时,这时需要在 bootstrap 配置文件中添加连接到配置中心的配置属性来加载外部配置中心的配置信息;
   2、 一些固定的不能被覆盖的属性;
   3、 一些加密/解密的场景;



8.Spring Boot 的配置文件有哪几种格式?它们有什么区别?


.properties 和 .yml,它们的区别主要是书写格式不同。

1).properties

app.user.name = javastack

2).yml

app:
  user:
    name: javastack

另外,.yml 格式不支持 @PropertySource 注解导入配置。

8.Spring Boot 的核心注解是哪个?它主要由哪几个注解组成的?


启动类上面的注解是@SpringBootApplication,它也是 Spring Boot 的核心注解,主要组合包含了以下 3 个注解:

@SpringBootConfiguration:组合了 @Configuration 注解,实现配置文件的功能。

@EnableAutoConfiguration:打开自动配置的功能,也可以关闭某个自动配置的选项,如关闭数据源自动配置功能: @SpringBootApplication(exclude = { DataSourceAutoConfiguration.class })。

@ComponentScan:Spring组件扫描。

9.开启 Spring Boot 特性有哪几种方式?


1)继承spring-boot-starter-parent项目
2)导入spring-boot-dependencies项目依赖

10.Spring Boot 需要独立的容器运行吗?


可以不需要,内置了 Tomcat/ Jetty 等容器。

11.运行 Spring Boot 有哪几种方式?
1)打包用命令或者放到容器中运行
2)用 Maven/ Gradle 插件运行
3)直接执行 main 方法运行

12.你如何理解 Spring Boot 中的 Starters?


Starters可以理解为启动器,它包含了一系列可以集成到应用里面的依赖包,你可以一站式集成 Spring 及其他技术,而不需要到处找示例代码和依赖包。如你想使用 Spring JPA 访问数据库,只要加入 spring-boot-starter-data-jpa 启动器依赖就能使用了。

13.如何在 Spring Boot 启动的时候运行一些特定的代码?


可以实现接口 ApplicationRunner 或者 CommandLineRunner,这两个接口实现方式一样,它们都只提供了一个 run 方法.

14.Spring Boot 有哪几种读取配置的方式?


Spring Boot 可以通过 @PropertySource,@Value,@Environment, @ConfigurationProperties 来绑定变量.

15.Spring Boot 支持哪些日志框架?推荐和默认的日志框架是哪个?


Spring Boot 支持 Java Util Logging, Log4j2, Lockback 作为日志框架,如果你使用 Starters 启动器,Spring Boot 将使用 Logback 作为默认日志框架.

16.SpringBoot 实现热部署有哪几种方式?


主要有两种方式:

Spring Loaded
Spring-boot-devtools

17.你如何理解 Spring Boot 配置加载顺序?


在 Spring Boot 里面,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加载配置。

1)properties文件;
2)YAML文件;
3)系统环境变量;
4)命令行参数;

18.Spring Boot 如何定义多套不同环境配置?


提供多套配置文件,如:

applcation.properties
 
application-dev.properties
 
application-test.properties

application-prod.properties

运行时指定具体的配置文件

19.Spring Boot 可以兼容老 Spring 项目吗,如何做?


可以兼容,使用 @ImportResource 注解导入老 Spring 项目配置文件。

20.保护 Spring Boot 应用有哪些方法?


在生产中使用HTTPS

使用Snyk检查你的依赖关系

升级到最新版本

启用CSRF保护

使用内容安全策略防止XSS攻击


21.Spring Boot 2.X 有什么新特性?与 1.X 有什么区别?


配置变更

JDK 版本升级

第三方类库升级

响应式 Spring 编程支持

HTTP/2 支持

配置属性绑定

更多改进与加强…

22.SpringBoot框架中,JavaBean都是单例的吗?多例怎么设置?


spring bean作用域有以下5个:

singleton:单例模式,当spring创建applicationContext容器的时候,spring会欲初始化所有的该作用域实例,加上lazy-init就可以避免预处理;
prototype:原型模式,每次通过getBean获取该bean就会新产生一个实例,创建后spring将不再对其管理;
request:搞web的大家都应该明白request的域了吧,就是每次请求都新产生一个实例,和prototype不同就是创建后,接下来的管理,spring依然在监听;
session:每次会话,同上;
global session:全局的web域,类似于servlet中的application。
好了,上面都说了spring的controller默认是单例,那很自然就是singleton了。
通过注解@Scope(“prototype”),将其设置为多例模式。

23.SpringBoot中对象为什么默认是单例的


1、为了性能:这个不用废话了,单例不用每次都new,当然快了。
2、不需要多例:不需要多例会让很多人迷惑,因为spring mvc官方也没明确说不可以多例。
我这里说不需要的原因是看开发者怎么用了,如果你给controller中定义很多的属性,那么单例肯定会出现竞争访问了。
因此,只要controller中不定义属性,那么单例完全是安全的。下面给个例子说明下:

@Controller
public class MultViewController {   
    private int index = 0;//非静态
    @RequestMapping("/show")
    public String toShow(ModelMap model) {
        System.out.println(++i);
        return"show";
    }
    @RequestMapping("/test")
    public String test() {
        System.out.println(++i);
        return"test";
    }
}

从此可见,单例是不安全的,会导致属性重复使用。

最佳实践:
1、不要在controller中定义成员变量。
2、万一必须要定义一个非静态成员变量时候,则通过注解@Scope(“prototype”),将其设置为多例模式。

24.Spring Boot 打成的 jar 和普通的 jar 有什么区别 ?
Spring Boot 项目最终打包成的 jar 是可执行 jar ,这种 jar 可以直接通过 java -jar xxx.jar 命令来运行,这种 jar 不可以作为普通的 jar 被其他项目依赖,即使依赖了也无法使用其中的类。

Spring Boot 的 jar 无法被其他项目依赖,主要还是他和普通 jar 的结构不同。普通的 jar 包,解压后直接就是包名,包里就是我们的代码,而 Spring Boot 打包成的可执行 jar 解压后,在 \BOOT-INF\classes 目录下才是我们的代码,因此无法被直接引用。如果非要引用,可以在 pom.xml 文件中增加配置,将 Spring Boot 项目打包成两个 jar ,一个可执行,一个可引用。

25.运行 Spring Boot 有哪几种方式?


1)打包用命令或者放到容器中运行

2)用 Maven/ Gradle 插件运行

3)直接执行 main 方法运行

26.微服务中如何实现 session 共享 ?


在微服务中,一个完整的项目被拆分成多个不相同的独立的服务,各个服务独立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各自的 session 被从物理空间上隔离开了,但是经常,我们需要在不同微服务之间共享 session ,常见的方案就是 Spring Session + Redis 来实现 session 共享。将所有微服务的 session 统一保存在 Redis 上,当各个微服务对 session 有相关的读写操作时,都去操作 Redis 上的 session 。这样就实现了 session 共享,Spring Session 基于 Spring 中的代理过滤器实现,使得 session 的同步操作对开发人员而言是透明的,非常简便。

27.spring-boot-starter-parent 有什么用 ?


我们都知道,新创建一个 Spring Boot 项目,默认都是有 parent 的,这个 parent 就是 spring-boot-starter-parent ,spring-boot-starter-parent 主要有如下作用:

定义了 Java 编译版本为 1.8 。
使用 UTF-8 格式编码。
继承自 spring-boot-dependencies,这个里边定义了依赖的版本,也正是因为继承了这个依赖,所以我们在写依赖时才不需要写版本号。
执行打包操作的配置。
自动化的资源过滤。
自动化的插件配置。

针对 application.properties 和 application.yml 的资源过滤,包括通过 profile 定义的不同环境的配置文件,例如 application-dev.properties 和 application-dev.yml。
 

SpringCloud

1.微服务的优点缺点?


优点:

1.每个服务直接足够内聚,代码容易理解
2.开发效率高,一个服务只做一件事,适合小团队开发
3.松耦合,有功能意义的服务。
4.可以用不同语言开发,面向接口编程。
5.易于第三方集成
6.微服务只是业务逻辑的代码,不会和HTML,CSS或其他界面结合.
7.可以灵活搭配,连接公共库/连接独立库

缺点:
1.分布式系统的责任性
2.多服务运维难度加大。
3.系统部署依赖,服务间通信成本,数据一致性,系统集成测试,性能监控。

2.什么是springcloud?


Spring Cloud是一个含概多个子项目的开发工具集,集合了众多的开源框架,他利用了Spring Boot开发的便利性实现了很多功能,如服务注册,服务注册发现,负载均衡等.Spring Cloud在整合过程中主要是针对Netflix(耐非)开源组件的封装。Spring Cloud的出现真正的简化了分布式架构的开发

3.Spring cloud 和dubbo区别?


1.服务调用方式 dubbo是RPC springcloud Rest Api
2.注册中心,dubbo 是zookeeper springcloud是eureka,也可以是zookeeper
3.服务网关,dubbo本身没有实现,只能通过其他第三方技术整合,springcloud有Zuul路由网关,作为路由服务器,进行消费者的请求分发,springcloud支持断路器,与git完美集成配置文件支持版本控制,事物总线实现配置文件的更新与服务自动装配等等一系列的微服务架构要素。

4.SpringCloud常用组件


服务发现——Netflix Eureka
客服端负载均衡——Netflix Ribbon
断路器——Netflix Hystrix
服务网关——Netflix Zuul
分布式配置——Spring Cloud Config



5.你所知道的微服务技术栈?


维度(springcloud)
服务开发:springboot spring springmvc
服务配置与管理:Netfix公司的Archaiusm ,阿里的Diamond
服务注册与发现:Eureka,Zookeeper
服务调用:Rest RPC
服务熔断器:Hystrix
服务负载均衡:Ribbon Nginx
服务接口调用:Fegin
消息队列:Kafka Rabbitmq activemq
服务配置中心管理:SpringCloudConfig
服务路由(API网关)Zuul
事件消息总线:SpringCloud Bus

6.负载均衡的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要用:微服务是将业务代码拆分为很多小的服务单元,服务之间的相互调用通过HTTP协议来调用,为了保证服务的高可用,服务单元往往都是集群化部署的,那么消费者该调用那个服务提供者的实例呢?
介绍:服务消费者集成负载均衡组件,该组件会向服务消费者获取服务注册列表信息,并隔一段时间重新刷新获取列表。当服务消费者消费服务时,负载均衡组件获取服务提供者所有实例的注册信息,并通过一定的负载均衡策略(可以自己配置)选择一个服务提供者实例,向该实例进行服务消费,这样就实现了负载均衡。

7.Ribbon负载均衡的策略


Ribbon框架按照不同需求,已经为我们实现了许多实现了IRule接口的实现类,适用于常用的负载均衡规则。以下规则能够实现大部分负载均衡需求的应用场景,如果有更复杂的需求,可以自己实现IRule。

简单轮询服务列表来选择服务器。它是Ribbon默认的负载均衡规则。

8.微服务之间是如何独立通讯的?


1.远程调用,比如feign调用,直接通过远程过程调用来访问别的service。
2.消息中间件

9.Springcloud如何实现服务的注册?


1.服务发布时,指定对应的服务名,将服务注册到 注册中心(eureka zookeeper)
2.注册中心加@EnableEurekaServer,服务用@EnableDiscoveryClient,然后用ribbon或feign进行服务直接的调用发现。

10.Eureka和Zookeeper区别


1.Eureka取CAP的AP,注重可用性,Zookeeper取CAP的CP注重
一致性。
2.Zookeeper在选举期间注册服务瘫痪,虽然服务最终会恢复,但选举期间不可用。
3.eureka的自我保护机制,会导致一个结果就是不会再从注册列表移除因长时间没收到心跳而过期的服务。依然能接受新服务的注册和查询请求,但不会被同步到其他节点。不会服务瘫痪。
4.Zookeeper有Leader和Follower角色,Eureka各个节点平等。
5.Zookeeper采用过半数存活原则,Eureka采用自我保护机制解决分区问题。
6.eureka本质是一个工程,Zookeeper只是一个进程。

11.eureka自我保护机制是什么?


当Eureka Server 节点在短时间内丢失了过多实例的连接时(比如网络故障或频繁启动关闭客户端)节点会进入自我保护模式,保护注册信息,不再删除注册数据,故障恢复时,自动退出自我保护模式。

12.什么是服务熔断?什么是服务降级?


服务直接的调用,比如在高并发情况下出现进程阻塞,导致当前线程不可用,慢慢的全部线程阻塞,导致服务器雪崩。
服务熔断:相当于保险丝,出现某个异常,直接熔断整个服务,而不是一直等到服务超时。通过维护一个自己的线程池,当线程到达阈值的时候就启动服务降级,如果其他请求继续访问就直接返回fallback的默认值。

13.什么是Ribbon?


Ribbon是一个负载均衡客户端,可以很好的控制htt和tcp的一些行为。feign默认集成了ribbon。

14.什么是feigin?它的优点是什么?


1.feign采用的是基于接口的注解
2.feign整合了ribbon,具有负载均衡的能力
3.整合了Hystrix,具有熔断的能力

使用:
1.添加pom依赖。
2.启动类添加@EnableFeignClients
3.定义一个接口@FeignClient(name=“xxx”)指定调用哪个服务


15.Ribbon和Feign的区别?


1.Ribbon都是调用其他服务的,但方式不同。
2.启动类注解不同,Ribbon是@RibbonClient feign的是@EnableFeignClients
3.服务指定的位置不同,Ribbon是在@RibbonClient注解上声明,Feign则是在定义抽象方法的接口中使用@FeignClient声明。
4.调用方式不同,Ribbon需要自己构建http请求,模拟http请求然后使用RestTemplate发送给其他服务,步骤相当繁琐。Feign需要将调用的方法定义成抽象方法即可。


16.Springcloud断路器作用?


当一个服务调用另一个服务由于网络原因或自身原因出现问题,调用者就会等待被调用者的响应 当更多的服务请求到这些资源导致更多的请求等待,发生连锁效应(雪崩效应)
断路器有完全打开状态:一段时间内 达到一定的次数无法调用 并且多次监测没有恢复的迹象
断路器完全打开 那么下次请求就不会请求到该服务
半开:短时间内 有恢复迹象 断路器会将部分请求发给该服务,正常调用时 断路器关闭
关闭:当服务一直处于正常状态 能正常调用


17.什么是SpringCloudConfig?


在分布式系统中,由于服务数量巨多,为了方便服务配置文件统一管理,实时更新,所以需要分布式配置中心组件。在Spring Cloud中,有分布式配置中心组件spring cloud config ,它支持配置服务放在配置服务的内存中(即本地),也支持放在远程Git仓库中。在spring cloud config 组件中,分两个角色,一是config server,二是config client。

使用:
1、添加pom依赖
2、配置文件添加相关配置
3、启动类添加注解@EnableConfigServer



18.Spring Cloud Gateway?


Spring Cloud Gateway是Spring Cloud官方推出的第二代网关框架,取代Zuul网关。网关作为流量的,在微服务系统中有着非常作用,网关常见的功能有路由转发、权限校验、限流控制等作用。

使用了一个RouteLocatorBuilder的bean去创建路由,除了创建路由RouteLocatorBuilder可以让你添加各种predicates和filters,predicates断言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具体的请求的规则,由具体的route去处理,filters是各种过滤器,用来对请求做各种判断和修改。
代理+路由+过滤

18.SpringCloud架构?


在微服务架构中,需要几个基础的服务治理组件,包括服务注册与发现、服务消费、负载均衡、断路器、智能路由、配置管理等,由这几个基础组件相互协作,共同组建了一个简单的微服务系统

在Spring Cloud微服务系统中,一种常见的负载均衡方式是,客户端的请求首先经过负载均衡(zuul、Ngnix),再到达服务网关(zuul集群),然后再到具体的服。,服务统一注册到高可用的服务注册中心集群,服务的所有的配置文件由配置服务管理,配置服务的配置文件放在git仓库,方便开发人员随时改配置。


19.什么是Hystrix?


防雪崩利器,具备服务降级,服务熔断,依赖隔离,监控(Hystrix Dashboard)
服务降级:
双十一 提示 哎哟喂,被挤爆了。 app秒杀 网络开小差了,请稍后再试。
优先核心服务,非核心服务不可用或弱可用。通过HystrixCommand注解指定。fallbackMethod(回退函数)中具体实现降级逻辑。

20.微服务和SOA的关系:


1.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架构”:他是一种设计方法,其中包含多个服务, 服务之间通过相互依赖最终提供一系列的功能。一个服务 通常以独立的形式存在与操作系统进程中。各个服务之间 通过网络调用。

2.微服务架构:其实和 SOA 架构类似,微服务是在 SOA 上做的升华,微服务架构强调的一个重点是“业务需要彻底的组件化和服务化”,原有的单个业务系统会拆分为多个可以独立开发、设计、运行的小应用。这些小应用之间通过服务完成交互和集成。

微服务架构 = 80%的SOA服务架构思想 + 100%的组件化架构思想 + 80%的领域建模思想

21.Springcloud如何实现服务注册与发现?


服务发布时指定对应的服务名(IP地址和端口号),将服务注册到注册中心(eureka和zookeeper),但是这一切是Springcloud自动实现的,只需要在SpringBoot的启动类上加上@EnableDisscoveryClient注解,同一服务修改端口就可以启动多个实例调用方法:传递服务名称通过注册中心获取所有的可用实例,通过负载均衡策略(Ribbon和Feign)调用对应的服务.

22.Eureka server高可用配置


Eureka server 的高可用实际上就是将自己作为服务向其他服务注册中心注册自己,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组互相注册的服务注册中心,以实现服务清单的互相同步,达到高可用效果。
 

RabbitMQ

1.RabbitMQ简单介绍


RabbitMQ是一个开源消息代理软件(有时称为面向消息的中间件),它实现了高级消息队列协议(AMQP)。RabbitMQ服务器使用Erlang编程语言编写,构建在Open Telecom Platform框架上,用于集群和故障转移。

2.为什么要使用rabbitmq,使用rabbitmq的场景


1.在分布式系统下具备异步,削峰,负载均衡等一系列高级功能;
2.拥有持久化的机制,进程消息,队列中的信息也可以保存下来。
3.实现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解耦。
4.对于高并发场景下,利用消息队列可以使得同步访问变为串行访问达到一定量的限流,利于数据库的操作。
5.可以使用消息队列达到异步下单的效果,排队中,后台进行逻辑下单。


3.如何确保消息正确地发送至RabbitMQ? 如何确保消息接收方消费了消息?


消息确认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事务的方式(channel.txSelect()、channel.txCommit()、channel.txRollback()),另外一种是confirm确认机制。因为事务模式比较消耗性能,在实际工作中也用的不多,这里主要介绍通过confirm机制来实现消息的确认,保证消息的准确性。

消息发送确认。这种是用来确认生产者将消息发送给交换器,交换器传递给队列的过程中,消息是否成功投递。发送确认分为两步,一是确认是否到达交换器,二是确认是否到达队列。

配置文件中配置消息发送确认

spring.rabbitmq.publisher-confirms = true
1
生产者实现 RabbitTemplate.ConfirmCallback接口,重写方法

confirm(CorrelationData correlationData, boolean isSendSuccess, String error)
1
当然也可以通过注入的方式自定义confirm listener.

@Component
public class CustomConfirmAndReturnCallback implements RabbitTemplate.ConfirmCallback{
 
    @Override
    public void confirm(CorrelationData correlationData, boolean isSendSuccess, String error) {
         //做一些补偿性的措施!人肉补偿!
        .........
    }
}

第消费接收确认。这种是确认消费者是否成功消费了队列中的消息。
为了保证消息从队列可靠地到达消费者,RabbitMQ提供消息确认机制(message acknowledgment)。确认模式主要分为下面三种:

AcknowledgeMode.NONE:不确认
AcknowledgeMode.AUTO:自动确认
AcknowledgeMode.MANUAL:手动确认

注意:在springboot项目中通过在配置文件中指定消息确认的模式,如下指定手动确认模式:

手动确认与自动确认的区别:

自动确认:这种模式下,当发送者发送完消息之后,它会自动认为消费者已经成功接收到该条消息。这种方式效率较高,当时如果在发送过程中,如果网络中断或者连接断开,将会导致消息丢失。


手动确认:消费者成功消费完消息之后,会显式发回一个应答(ack信号),RabbitMQ只有成功接收到这个应答消息,才将消息从内存或磁盘中移除消息。这种方式效率较低点,但是能保证绝大部分的消息不会丢失,当然肯定还有一些小概率会发生消息丢失的情况。如果有少量丢失还是需要做补偿的机制!

手动确认主要使用的方法有下面几个:

public void basicAck(long deliveryTag, boolean multiple):

deliveryTag 表示该消息的index(long类型的数字);
multiple 表示是否批量(true:将一次性ack所有小于deliveryTag的消息);

如果成功消费消息,一般调用下面的代码用于确认消息成功处理完

channel.basicAck(message.getMessageProperties().getDeliveryTag(), false);

手动拒绝消息:

public void basicNack(long deliveryTag, boolean multiple, boolean requeue):告诉服务器这个消息我拒绝接收,basicNack可以一次性拒绝多个消息。
  
deliveryTag: 表示该消息的index(long类型的数字);
multiple: 是否批量(true:将一次性拒绝所有小于deliveryTag的消息);
requeue:指定被拒绝的消息是否重新回到队列;

示例:

channel.basicNack(message.getMessageProperties().getDeliveryTag(), false, true);
1
public void basicReject(long deliveryTag, boolean requeue):也是用于拒绝消息,但是只能拒绝一条消息,不能同时拒绝多个消息。

deliveryTag: 表示该消息的index(long类型的数字);
requeue:指定被拒绝的消息是否重新回到队列;



4.如何避免消息重复投递或重复消费?


就是首先我们需要根据消息生成一个全局唯一ID,目的就是为了保障操作是绝对唯一的。将消息全局ID作为数据库表主键,因为主键不可能重复。即在消费消息前,先去数据库查询这条消息是否存在消费记录,没有就执行insert操作,如果有就代表已经被消费了,则不进行处理。

5.消息怎么路由?


消息提供方->路由->一至多个队列
消息发布到交换器时,消息将拥有一个路由键(routing key),在消息创建时设定。
通过队列路由键,可以把队列绑定到交换器上。
消息到达交换器后,RabbitMQ会将消息的路由键与队列的路由键进行匹配(针对不同的交换器有不同的路由规则);
常用的交换器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fanout:如果交换器收到消息,将会广播到所有绑定的队列上
direct:如果路由键完全匹配,消息就被投递到相应的队列
topic:可以使来自不同源头的消息能够到达同一个队列。 使用topic交换器时,可以使用通配符

6.如何判断一个消息是死信消息


a. 消息被拒绝(Basic.Reject或Basic.Nack)并且设置 requeue 参数的值为 false;
b. 消息过期; 消息过期时间设置主要有两种方式:

1.设置队列的过期时间,这样该队列中所有的消息都存在相同的过期时间(在队列申明的时候使用 x-message-ttl 参数,单位为 毫秒);
2.单独设置某个消息的过期时间,每条消息的过期时间都不一样;(设置消息属性的 expiration 参数的值,单位为 毫秒); 
3.如果同时使用了两种方式设置过期时间,以两者之间较小的那个数值为准;

c. 队列已满(队列满了,无法再添加消息到mq中);

7.消息基于什么传输?


由于TCP连接的创建和销毁开销较大,且并发数受系统资源限制,会造成性能瓶颈。RabbitMQ使用信道的方式来传输数据。信道是建立在真实的TCP连接内的虚拟连接,且每条TCP连接上的信道数量没有限制。

8.消息如何分发?


若该队列至少有一个消费者订阅,消息将以循环(round-robin)的方式发送给消费者。每条消息只会分发给一个订阅的消费者(前提是消费者能够正常处理消息并进行确认)。
通过路由可实现多消费的功能

9.如何确保消息不丢失?


消息持久化,当然前提是队列必须持久化
RabbitMQ确保持久性消息能从服务器重启中恢复的方式是,将它们写入磁盘上的一个持久化日志文件,当发布一条持久性消息到持久交换器上时,Rabbit会在消息提交到日志文件后才发送响应。
一旦消费者从持久队列中消费了一条持久化消息,RabbitMQ会在持久化日志中把这条消息标记为等待垃圾收集。如果持久化消息在被消费之前RabbitMQ重启,那么Rabbit会自动重建交换器和队列(以及绑定),并重新发布持久化日志文件中的消息到合适的队列。

10.mq的缺点


系统可用性降低
系统引入的外部依赖越多,越容易挂掉,本来你就是A系统调用BCD三个系统的接口就好了,人ABCD四个系统好好的,没啥问题,你偏加个MQ进来,万一MQ挂了咋整?MQ挂了,整套系统崩溃了,你不就完了么。

系统复杂性提高:
硬生生加个MQ进来,你怎么保证消息没有重复消费?怎么处理消息丢失的情况?怎么保证消息传递的顺序性?头大头大,问题一大堆,痛苦不已

一致性问题:
A系统处理完了直接返回成功了,人都以为你这个请求就成功了;但是问题是,要是BCD三个系统那里,BD两个系统写库成功了,结果C系统写库失败了,咋整?你这数据就不一致了。

所以消息队列实际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架构,你引入它有很多好处,但是也得针对它带来的坏处做各种额外的技术方案和架构来规避掉,最好之后,你会发现,妈呀,系统复杂度提升了一个数量级,也许是复杂了10倍。但是关键时刻,用,还是得用的.

11.如何保证RabbitMQ消息的顺序性?


答:单线程消费保证消息的顺序性;对消息进行编号,消费者处理消息是根据编号处理消息;

12.死信队列+消息过期完成未支付订单自动取消


其实这种场景可以使用死信队列来做,就是用户提交订单之后,发送一条消息并且设置消息过期时间为半个小时(或其他时间),如果超过设置的这个时间,那么消息自动变成死信,就会被转发到死信队列中,这时候我们可以监听死信队列中的消息,然后查询一下订单的状态,如果还是未支付的话,那么更新订单的状态为已取消。

13.如何解决丢数据的问题?


生产者丢数据

生产者的消息没有投递到MQ中怎么办?从生产者弄丢数据这个角度来看,RabbitMQ提供transaction和confirm模式来确保生产者不丢消息。

transaction机制就是说,发送消息前,开启事物(channel.txSelect()),然后发送消息,如果发送过程中出现什么异常,事物就会回滚(channel.txRollback()),如果发送成功则提交事物(channel.txCommit())。

然而缺点就是吞吐量下降了。因此,按照博主的经验,生产上用confirm模式的居多。一旦channel进入confirm模式,所有在该信道上面发布的消息都将会被指派一个唯一的ID(从1开始),一旦消息被投递到所有匹配的队列之后,rabbitMQ就会发送一个Ack给生产者(包含消息的唯一ID),这就使得生产者知道消息已经正确到达目的队列了.如果rabiitMQ没能处理该消息,则会发送一个Nack消息给你,你可以进行重试操作。

消息队列丢数据

处理消息队列丢数据的情况,一般是开启持久化磁盘的配置。这个持久化配置可以和confirm机制配合使用,你可以在消息持久化磁盘后,再给生产者发送一个Ack信号。这样,如果消息持久化磁盘之前,rabbitMQ阵亡了,那么生产者收不到Ack信号,生产者会自动重发。

那么如何持久化呢,这里顺便说一下吧,其实也很容易,就下面两步

①、将queue的持久化标识durable设置为true,则代表是一个持久的队列
②、发送消息的时候将deliveryMode=2

这样设置以后,rabbitMQ就算挂了,重启后也能恢复数据。在消息还没有持久化到硬盘时,可能服务已经死掉,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引入mirrored-queue即镜像队列,但也不能保证消息百分百不丢失(整个集群都挂掉)

消费者丢数据

启用手动确认模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①自动确认模式,消费者挂掉,待ack的消息回归到队列中。消费者抛出异常,消息会不断的被重发,直到处理成功。不会丢失消息,即便服务挂掉,没有处理完成的消息会重回队列,但是异常会让消息不断重试。

②手动确认模式,如果消费者来不及处理就死掉时,没有响应ack时会重复发送一条信息给其他消费者;如果监听程序处理异常了,且未对异常进行捕获,会一直重复接收消息,然后一直抛异常;如果对异常进行了捕获,但是没有在finally里ack,也会一直重复发送消息(重试机制)。

③不确认模式,acknowledge="none" 不使用确认机制,只要消息发送完成会立即在队列移除,无论客户端异常还是断开,只要发送完就移除,不会重发。



14.死信队列&死信交换器


DLX 全称(Dead-Letter-Exchange),称之为死信交换器,当消息变成一个死信之后,如果这个消息所在的队列存在x-dead-letter-exchange参数,那么它会被发送到x-dead-letter-exchange对应值的交换器上,这个交换器就称之为死信交换器,与这个死信交换器绑定的队列就是死信队列。

15、vhost 是什么?起什么作用?


vhost 可以理解为虚拟 broker ,即 mini-RabbitMQ server。其内部均含有独立的 queue、exchange 和 binding 等,但最最重要的是,其拥有独立的权限系统,可以做到 vhost 范围的用户控制。当然,从 RabbitMQ 的全局角度,vhost 可以作为不同权限隔离的手段(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不同的应用可以跑在不同的 vhost 中)。

16、RabbitMQ 概念里的 channel、exchange 和 queue 是逻辑概念,还是对应着进程实体?分别起什么作用?


queue 具有自己的 erlang 进程;exchange 内部实现为保存 binding 关系的查找表;channel 是实际进行路由工作的实体,即负责按照 routing_key 将 message 投递给 queue 。由 AMQP 协议描述可知,channel 是真实 TCP 连接之上的虚拟连接,所有 AMQP 命令都是通过 channel 发送的,且每一个 channel 有唯一的 ID。一个 channel 只能被单独一个操作系统线程使用,故投递到特定 channel 上的 message 是有顺序的。但一个操作系统线程上允许使用多个 channel 。

17、RabbitMQ 上的一个 queue 中存放的 message 是否有数量限制?


答:可以认为是无限制,因为限制取决于机器的内存,但是消息过多会导致处理效率的下降。

18、向不存在的 exchange 发 publish 消息会发生什么?向不存在的 queue 执行consume 动作会发生什么?


答:都会收到 Channel.Close 信令告之不存在(内含原因 404 NOT_FOUND)。

19、routing_key 和 binding_key 的最大长度是多少


答:255 字节。

20、“dead letter”queue 的用途?


答:当消息被 RabbitMQ server 投递到 consumer 后,但 consumer 却通过 Basic.Reject
进行了拒绝时(同时设置 requeue=false),那么该消息会被放入“dead letter”queue 中。
该 queue 可用于排查 message 被 reject 或 undeliver 的原因。

21、为什么说保证 message 被可靠持久化的条件是 queue 和 exchange 具有durable 属性,同时 message 具有 persistent 属性才行?


答:binding 关系可以表示为 exchange – binding – queue 。从文档中我们知道,若要求
投递的 message 能够不丢失,要求 message 本身设置 persistent 属性,要求 exchange
和 queue 都设置 durable 属性。其实这问题可以这么想,若 exchange 或 queue 未设置
durable 属性,则在其 crash 之后就会无法恢复,那么即使 message 设置了 persistent 属
性,仍然存在 message 虽然能恢复但却无处容身的问题;同理,若 message 本身未设置
persistent 属性,则 message 的持久化更无从谈起。

23、RabbitMQ 的高可用性如何保证?


RabbitMQ 有三种模式:单机模式、普通集群模式、镜像集群模式
单机模式不存在高可用。

普通集群模式也不存在高可用性,意思就是在多台机器上启动多个 RabbitMQ 实例,每个机器启动一个。但是你创建的 queue,只会放在一个 RabbitMQ 实例上,但是每个实例都同步 queue 的元数据(元数据可以认为是 queue 的一些配置信息,通过元数据,可以找到 queue 所在实例)。你消费的时候,实际上如果连接到了另外一个实例,那么那个实例会从 queue 所在实例上 拉取数据过来。这种方式确实很麻烦,也不怎么好,没做到所谓的分布式,就是个普通集群。因为这导致你要么消费者每次随机连接一个实例然后拉取数据,要么固定连接那个 queue 所在实 例消费数据,前者有数据拉取的开销,后者导致单实例性能瓶颈。而且如果那个放 queue 的实例宕机了,会导致接下来其他实例就无法从那个实例拉取,如果你开启了消息持久化,让 RabbitMQ 落地存储消息的话,消息不一定会丢,得等这个实例恢复了,然后才可以继续从这个 queue 拉取数据。

镜像集群模式的策略是高可用策略,指定的时候可以要求数据同步到所有节点的,也可以要求同步到指定数量的节点,再次创建 queue 的时候,应用这个策略,就会自动将数据同步到其他的 节点上去了。
 

HashMap

1.说一下 HashMap 的实现原理?


HashMap概述: HashMap是基于哈希表的Map接口的非同步实现。此实现提供所有可选的映射操作,并允许使用null值和null键。此类不保证映射的顺序,特别是它不保证该顺序恒久不变。

HashMap的数据结构: 在Java编程语言中,最基本的结构就是两种,一个是数组,另外一个是模拟指针(引用),所有的数据结构都可以用这两个基本结构来构造的,HashMap也不例外。HashMap实际上是一个“链表散列”的数据结构,即数组和链表的结合体。

HashMap 基于 Hash 算法实现的

当我们往Hashmap中put元素时,利用key的hashCode重新hash计算出当前对象的元素在数组中的下标
存储时,如果出现hash值相同的key,此时有两种情况。(1)如果key相同,则覆盖原始值;(2)如果key不同(出现冲突),则将当前的key-value放入链表中获取时,直接找到hash值对应的下标,在进一步判断key是否相同,从而找到对应值。

理解了以上过程就不难明白HashMap是如何解决hash冲突的问题,核心就是使用了数组的存储方式,然后将冲突的key的对象放入链表中,一旦发现冲突就在链表中做进一步的对比。
需要注意Jdk 1.8中对HashMap的实现做了优化,当链表中的节点数据超过八个之后,该链表会转为红黑树来提高查询效率,从原来的O(n)到O(logn)

2.HashMap在JDK1.7和JDK1.8中有哪些不同?HashMap的底层实现


在Java中,保存数据有两种比较简单的数据结构:数组和链表。数组的特点是:寻址容易,插入和删除困难;链表的特点是:寻址困难,但插入和删除容易;所以我们将数组和链表结合在一起,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使用一种叫做拉链法的方式可以解决哈希冲突。

3.JDK1.8之前


JDK1.8之前采用的是拉链法。拉链法:将链表和数组相结合。也就是说创建一个链表数组,数组中每一格就是一个链表。若遇到哈希冲突,则将冲突的值加到链表中即可。


4.JDK1.8之后


相比于之前的版本,jdk1.8在解决哈希冲突时有了较大的变化,当链表长度大于阈值(默认为8)时,将链表转化为红黑树,以减少搜索时间。


5.JDK1.7 VS JDK1.8 比较


JDK1.8主要解决或优化了一下问题:

1.resize 扩容优化
2.引入了红黑树,目的是避免单条链表过长而影响查询效率,红黑树算法请参考
3.解决了多线程死循环问题,但仍是非线程安全的,多线程时可能会造成数据丢失问题。


6.HashMap的put方法的具体流程?


当我们put的时候,首先计算 key的hash值,这里调用了 hash方法,hash方法实际是让key.hashCode()与key.hashCode()>>>16进行异或操作,高16bit补0,一个数和0异或不变,所以 hash 函数大概的作用就是:高16bit不变,低16bit和高16bit做了一个异或,目的是减少碰撞。按照函数注释,因为bucket数组大小是2的幂,计算下标index = (table.length - 1) & hash,如果不做 hash 处理,相当于散列生效的只有几个低 bit 位,为了减少散列的碰撞,设计者综合考虑了速度、作用、质量之后,使用高16bit和低16bit异或来简单处理减少碰撞,而且JDK8中用了复杂度 O(logn)的树结构来提升碰撞下的性能。
①.判断键值对数组table[i]是否为空或为null,否则执行resize()进行扩容;

②.根据键值key计算hash值得到插入的数组索引i,如果table[i]==null,直接新建节点添加,转向⑥,如果table[i]不为空,转向③;

③.判断table[i]的首个元素是否和key一样,如果相同直接覆盖value,否则转向④,这里的相同指的是hashCode以及equals;

④.判断table[i] 是否为treeNode,即table[i] 是否是红黑树,如果是红黑树,则直接在树中插入键值对,否则转向⑤;

⑤.遍历table[i],判断链表长度是否大于8,大于8的话把链表转换为红黑树,在红黑树中执行插入操作,否则进行链表的插入操作;遍历过程中若发现key已经存在直接覆盖value即可;

⑥.插入成功后,判断实际存在的键值对数量size是否超多了最大容量threshold,如果超过,进行扩容。

7.HashMap的扩容操作是怎么实现的?


①.在jdk1.8中,resize方法是在hashmap中的键值对大于阀值时或者初始化时,就调用resize方法进行扩容;

②.每次扩展的时候,都是扩展2倍;

③.扩展后Node对象的位置要么在原位置,要么移动到原偏移量两倍的位置。

在putVal()中,我们看到在这个函数里面使用到了2次resize()方法,resize()方法表示的在进行第一次初始化时会对其进行扩容,或者当该数组的实际大小大于其临界值值(第一次为12),这个时候在扩容的同时也会伴随的桶上面的元素进行重新分发,这也是JDK1.8版本的一个优化的地方,在1.7中,扩容之后需要重新去计算其Hash值,根据Hash值对其进行分发,但在1.8版本中,则是根据在同一个桶的位置中进行判断(e.hash & oldCap)是否为0,重新进行hash分配后,该元素的位置要么停留在原始位置,要么移动到原始位置+增加的数组大小这个位置上


8.什么是哈希?

Hash,一般翻译为“散列”,也有直接音译为“哈希”的,这就是把任意长度的输入通过散列算法,变换成固定长度的输出,该输出就是散列值(哈希值);这种转换是一种压缩映射,也就是,散列值的空间通常远小于输入的空间,不同的输入可能会散列成相同的输出,所以不可能从散列值来唯一的确定输入值。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将任意长度的消息压缩到某一固定长度的消息摘要的函数。

所有散列函数都有如下一个基本特性**:根据同一散列函数计算出的散列值如果不同,那么输入值肯定也不同。但是,根据同一散列函数计算出的散列值如果相同,输入值不一定相同**。

9.什么是哈希冲突?


当两个不同的输入值,根据同一散列函数计算出相同的散列值的现象,我们就把它叫做碰撞(哈希碰撞)。

10.HashMap的数据结构


在Java中,保存数据有两种比较简单的数据结构:数组和链表。数组的特点是:寻址容易,插入和删除困难;链表的特点是:寻址困难,但插入和删除容易;所以我们将数组和链表结合在一起,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使用一种叫做链地址法的方式可以解决哈希冲突:

这样我们就可以将拥有相同哈希值的对象组织成一个链表放在hash值所对应的bucket下,但相比于hashCode返回的int类型,我们HashMap初始的容量大小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1 << 4(即2的四次方16)要远小于int类型的范围,所以我们如果只是单纯的用hashCode取余来获取对应的bucket这将会大大增加哈希碰撞的概率,并且最坏情况下还会将HashMap变成一个单链表,所以我们还需要对hashCode作一定的优化

11.hash()函数


上面提到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如果使用hashCode取余,那么相当于参与运算的只有hashCode的低位,高位是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的,所以我们的思路就是让hashCode取值出的高位也参与运算,进一步降低hash碰撞的概率,使得数据分布更平均,我们把这样的操作称为扰动,在JDK 1.8中的hash()函数如下:

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return (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与自己右移16位进行异或运算(高低位异或)
}

这比在JDK 1.7中,更为简洁,相比在1.7中的4次位运算,5次异或运算(9次扰动),在1.8中,只进行了1次位运算和1次异或运算(2次扰动);

12.JDK1.8新增红黑树

通过上面的链地址法(使用散列表)和扰动函数我们成功让我们的数据分布更平均,哈希碰撞减少,但是当我们的HashMap中存在大量数据时,加入我们某个bucket下对应的链表有n个元素,那么遍历时间复杂度就为O(n),为了针对这个问题,JDK1.8在HashMap中新增了红黑树的数据结构,进一步使得遍历复杂度降低至O(logn);

总结
简单总结一下HashMap是使用了哪些方法来有效解决哈希冲突的:

1、使用链地址法(使用散列表)来链接拥有相同hash值的数据;
2、使用2次扰动函数(hash函数)来降低哈希冲突的概率,使得数据分布更平均;
3、引入红黑树进一步降低遍历的时间复杂度,使得遍历更快;


13.能否使用任何类作为 Map 的 key?


可以使用任何类作为 Map 的 key,然而在使用之前,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如果类重写了 equals() 方法,也应该重写 hashCode() 方法。

类的所有实例需要遵循与 equals() 和 hashCode() 相关的规则。

如果一个类没有使用 equals(),不应该在 hashCode() 中使用它。

用户自定义 Key 类最佳实践是使之为不可变的,这样 hashCode() 值可以被缓存起来,拥有更好的性能。不可变的类也可以确保 hashCode() 和 equals() 在未来不会改变,这样就会解决与可变相关的问题了。

14.为什么HashMap中String、Integer这样的包装类适合作为K?


答:String、Integer等包装类的特性能够保证Hash值的不可更改性和计算准确性,能够有效的减少Hash碰撞的几率

都是final类型,即不可变性,保证key的不可更改性,不会存在获取hash值不同的情况
内部已重写了equals()、hashCode()等方法,遵守了HashMap内部的规范(不清楚可以去上面看看putValue的过程),不容易出现Hash值计算错误的情况;

15.如果使用Object作为HashMap的Key,应该怎么办呢?


答:重写hashCode()和equals()方法

重写hashCode()是因为需要计算存储数据的存储位置,需要注意不要试图从散列码计算中排除掉一个对象的关键部分来提高性能,这样虽然能更快但可能会导致更多的Hash碰撞;
重写equals()方法,需要遵守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一致性以及对于任何非null的引用值x,x.equals(null)必须返回false的这几个特性,目的是为了保证key在哈希表中的唯一性;

16.HashMap为什么不直接使用hashCode()处理后的哈希值直接作为table的下标?


答:hashCode()方法返回的是int整数类型,其范围为-(2 ^ 31)~(2 ^ 31 - 1),约有40亿个映射空间,而HashMap的容量范围是在16(初始化默认值)~2 ^ 30,HashMap通常情况下是取不到最大值的,并且设备上也难以提供这么多的存储空间,从而导致通过hashCode()计算出的哈希值可能不在数组大小范围内,进而无法匹配存储位置;

那怎么解决呢?

HashMap自己实现了自己的hash()方法,通过两次扰动使得它自己的哈希值高低位自行进行异或运算,降低哈希碰撞概率也使得数据分布更平均;

在保证数组长度为2的幂次方的时候,使用hash()运算之后的值与运算(&)(数组长度 - 1)来获取数组下标的方式进行存储,这样一来是比取余操作更加有效率,二来也是因为只有当数组长度为2的幂次方时,h&(length-1)才等价于h%length,三来解决了“哈希值与数组大小范围不匹配”的问题;

17.HashMap 的长度为什么是2的幂次方


为了能让 HashMap 存取高效,尽量较少碰撞,也就是要尽量把数据分配均匀,每个链表/红黑树长度大致相同。这个实现就是把数据存到哪个链表/红黑树中的算法。

这个算法应该如何设计呢?

我们首先可能会想到采用%取余的操作来实现。但是,重点来了:“取余(%)操作中如果除数是2的幂次则等价于与其除数减一的与(&)操作(也就是说 hash%length==hash&(length-1)的前提是 length 是2的 n 次方;)。” 并且 采用二进制位操作 &,相对于%能够提高运算效率,这就解释了 HashMap 的长度为什么是2的幂次方。

那为什么是两次扰动呢?

答:这样就是加大哈希值低位的随机性,使得分布更均匀,从而提高对应数组存储下标位置的随机性&均匀性,最终减少Hash冲突,两次就够了,已经达到了高位低位同时参与运算的目的;

20.HashMap 与 HashTable 有什么区别?


线程安全: HashMap 是非线程安全的,HashTable 是线程安全的;HashTable 内部的方法基本都经过 synchronized 修饰。(如果你要保证线程安全的话就使用 ConcurrentHashMap 吧!);

效率: 因为线程安全的问题,HashMap 要比 HashTable 效率高一点。另外,HashTable 基本被淘汰,不要在代码中使用它;

对Null key 和Null value的支持: HashMap 中,null 可以作为键,这样的键只有一个,可以有一个或多个键所对应的值为 null。但是在 HashTable 中 put 进的键值只要有一个 null,直接抛NullPointerException。

初始容量大小和每次扩充容量大小的不同 : ①创建时如果不指定容量初始值,Hashtable 默认的初始大小为11,之后每次扩充,容量变为原来的2n+1。HashMap 默认的初始化大小为16。之后每次扩充,容量变为原来的2倍。②创建时如果给定了容量初始值,那么 Hashtable 会直接使用你给定的大小,而 HashMap 会将其扩充为2的幂次方大小。也就是说 HashMap 总是使用2的幂作为哈希表的大小,后面会介绍到为什么是2的幂次方。

底层数据结构: JDK1.8 以后的 HashMap 在解决哈希冲突时有了较大的变化,当链表长度大于阈值(默认为8)时,将链表转化为红黑树,以减少搜索时间。Hashtable 没有这样的机制。

推荐使用:在 Hashtable 的类注释可以看到,Hashtable 是保留类不建议使用,推荐在单线程环境下使用 HashMap 替代,如果需要多线程使用则用 ConcurrentHashMap 替代。

21.如何决定使用 HashMap 还是 TreeMap?


对于在Map中插入、删除和定位元素这类操作,HashMap是最好的选择。然而,假如你需要对一个有序的key集合进行遍历,TreeMap是更好的选择。基于你的collection的大小,也许向HashMap中添加元素会更快,将map换为TreeMap进行有序key的遍历。

22.HashMap 和 ConcurrentHashMap 的区别


ConcurrentHashMap对整个桶数组进行了分割分段(Segment),然后在每一个分段上都用lock锁进行保护,相对于HashTable的synchronized锁的粒度更精细了一些,并发性能更好,而HashMap没有锁机制,不是线程安全的。(JDK1.8之后ConcurrentHashMap启用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实现,利用CAS算法。)

HashMap的键值对允许有null,但是ConCurrentHashMap都不允许。

23.ConcurrentHashMap 和 Hashtable 的区别?


ConcurrentHashMap 和 Hashtable 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实现线程安全的方式上不同。

底层数据结构: JDK1.7的 ConcurrentHashMap 底层采用 分段的数组+链表 实现,JDK1.8 采用的数据结构跟HashMap1.8的结构一样,数组+链表/红黑二叉树。Hashtable 和 JDK1.8 之前的 HashMap 的底层数据结构类似都是采用 数组+链表 的形式,数组是 HashMap 的主体,链表则是主要为了解决哈希冲突而存在的;

实现线程安全的方式(重要):

① 在JDK1.7的时候,ConcurrentHashMap(分段锁) 对整个桶数组进行了分割分段(Segment),每一把锁只锁容器其中一部分数据,多线程访问容器里不同数据段的数据,就不会存在锁竞争,提高并发访问率。(默认分配16个Segment,比Hashtable效率提高16倍。) 到了 JDK1.8 的时候已经摒弃了Segment的概念,而是直接用 Node 数组+链表+红黑树的数据结构来实现,并发控制使用 synchronized 和 CAS 来操作。(JDK1.6以后 对 synchronized锁做了很多优化) 整个看起来就像是优化过且线程安全的 HashMap,虽然在JDK1.8中还能看到 Segment 的数据结构,但是已经简化了属性,只是为了兼容旧版本;

② Hashtable(同一把锁) :使用 synchronized 来保证线程安全,效率非常低下。当一个线程访问同步方法时,其他线程也访问同步方法,可能会进入阻塞或轮询状态,如使用 put 添加元素,另一个线程不能使用 put 添加元素,也不能使用 get,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效率越低。

答:ConcurrentHashMap 结合了 HashMap 和 HashTable 二者的优势。HashMap 没有考虑同步,HashTable 考虑了同步的问题。但是 HashTable 在每次同步执行时都要锁住整个结构。 ConcurrentHashMap 锁的方式是稍微细粒度的。

24.ConcurrentHashMap 底层具体实现知道吗?实现原理是什么?


JDK1.7

首先将数据分为一段一段的存储,然后给每一段数据配一把锁,当一个线程占用锁访问其中一个段数据时,其他段的数据也能被其他线程访问。

在JDK1.7中,ConcurrentHashMap采用Segment + HashEntry的方式进行实现,结构如下:

一个 ConcurrentHashMap 里包含一个 Segment 数组。Segment 的结构和HashMap类似,是一种数组和链表结构,一个 Segment 包含一个 HashEntry 数组,每个 HashEntry 是一个链表结构的元素,每个 Segment 守护着一个HashEntry数组里的元素,当对 HashEntry 数组的数据进行修改时,必须首先获得对应的 Segment的锁。


该类包含两个静态内部类 HashEntry 和 Segment ;前者用来封装映射表的键值对,后者用来充当锁的角色;

Segment 是一种可重入的锁 ReentrantLock,每个 Segment 守护一个HashEntry 数组里得元素,当对 HashEntry 数组的数据进行修改时,必须首先获得对应的 Segment 锁。


JDK1.8

在JDK1.8中,放弃了Segment臃肿的设计,取而代之的是采用Node + CAS + Synchronized来保证并发安全进行实现,synchronized只锁定当前链表或红黑二叉树的首节点,这样只要hash不冲突,就不会产生并发,效率又提升N倍。


如果相应位置的Node不为空,且当前该节点不处于移动状态,则对该节点加synchronized锁,如果该节点的hash不小于0,则遍历链表更新节点或插入新节点;


如果该节点是TreeBin类型的节点,说明是红黑树结构,则通过putTreeVal方法往红黑树中插入节点;如果binCount不为0,说明put操作对数据产生了影响,如果当前链表的个数达到8个,则通过treeifyBin方法转化为红黑树,如果oldVal不为空,说明是一次更新操作,没有对元素个数产生影响,则直接返回旧值;

如果插入的是一个新节点,则执行addCount()方法尝试更新元素个数baseCount;


 

JAVA基础

1、设计模式


代理模式--Spring中的AOP

工厂模式--BeanFactory所有的对象都是通过Factory

模板方法设计模式--RestTemplate --

策略设计模式---算法--策略--轮询等--LoadBalancerClient--还有Ribbon

单例设计模式--Singleton--饿汉式:小对象,频繁加载

懒汉式:用的时候加载对象,加锁

门面设计模式--Slf4j 日志的查看

适配器模式--XxxAdapter 适配器接口继承某个适配器,就不用实现全部的方法了,用哪个实现哪个就可以了

责任链模式--Interceptor 比如拦截器链等等

双重校验的单例设计--很多地方都用到了

享元设计模式---所有的池都是,通过池减少对象的创建次数

建造者模式,过滤器模式,

2、常见的工厂模式


1、简单工厂模式:每增加一款汽车都需要修改工厂类。违背开闭原则

2、工厂方法模式:只负责生产单一产品。避免简单工厂模式的缺点。新增一款汽车只需要新建一家工厂即可。符合开闭原则

3、抽象工厂模式:工厂负责生产旗下多个产品(产品族)打比方:一个超级工厂里面分小工厂,工厂1生产轮胎、工厂2生产方向盘、工厂3生产:底盘等等。新增汽车工厂实现此接口即可

抽象工厂模式会使用上:需要生产公司旗下的一系列产品(产品族)。同时其它公司旗下也会生产同样一系列产品(可以理解成是共同抽象出来的部分)。只是两个工厂生产出来品牌不一样。

抽象工厂模式常见应用:oracle和mysql数据库应用时,系统可以会替换数据库,这时候抽象工厂模式就派上用场了。 

2、数据结构


1、数组;是有序的元素序列,数组是在内存中开辟一段连续的空间,并在此空间存放元素。查找快,增删慢。

就像是一列火车,从1号车厢到最后一节车厢,每节车厢都有自己的固定编号,乘坐火车的人可以通过车厢号快速找到自己的位置。

2、链表,是一系列Node节点组成,每个节点包括两部分(存储数据元素的数据域,存储下一个节点地址的指针域),多个节点之间通过地址进行连接

一种递归的数据结构;单向链表和双向链表两种;不需要初始化容量、可以添加任意元素;

插入和删除的时候只需要更新引用。

3、哈希表Hash Table:也叫散列表,通过(key-value)数据结构,可以快速实现查找、插入和删除。

4、堆:可以被看做是一棵树的数组对象

堆中某个节点的值总是不大于或不小于其父节点的值;
堆总是一棵完全二叉树。
5、栈Stack,它是运算受限的线性表,其限制是仅允许在标的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不允许在其他任何位置进行添加、查找、删除等操作。

按照“先进后出”的原则来存储数据;像一个水桶 都是线性表

压栈:就是存元素 弹栈:就是取元素。

6、队列queue;先进先出,也是一种运算受限的线性表,其限制是仅允许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而在表的另一端进行删除。像一个水管,队头只允许删除操作(出队),队尾只允许插入操作(入队)。

7、树,是由 n(n>0)个有限节点组成的一个具有层次关系的集合;

分为:无序树,二叉树,满二叉树,二叉树查找树,红黑树

二叉树BinaryTree:每个节点不超过2的有序树(tree)

我们可以简单理解成生活的树的结构,只不过每个节点上都最多只能有两个子节点。

顶上的叫根节点,两边被称作“左子树”和“右子树”。

红黑树:红黑树是最常见的平衡二叉树(左右要实现“平衡,两边的子树相等”)本身就是一颗二叉查找树,平衡二叉树的难点在于,当删除或者增加节点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左旋或者右旋的方式来保持左右平衡。

树的键值仍然是有序的。红黑树的速度特别快,趋近平衡树,查找叶子元素最少和最多次数不多于二倍

红黑树的特点:

节点可以是红色的或者黑色的
根节点是黑色的
叶子节点(特指空节点)是黑色的
如果一个节点是红色的,则它两个子节点都是黑色的。也就是说在一条路径上不能出现相邻的两个红色节点。
从任一节点到其每个叶子的所有路径都包含相同数目的黑色节点。
 

方法的重写


语法规则:两同 两小 一大

两同:方法名相同,参数列表相同

一大:(子类方法的修饰符范围>=父类的修饰符范围--指的是访问控制符)

两小:子类方法的返回值类型<=父类方法的返回值类型(是引用类型的返回值是继承关系的大小)(void和基本数据类型,返回类型必须保持一致)
子类方法抛出的异常类型<=父类的异常类型

重写和重载的区别

重载:方法名相同,但是参数列表不同

重写:两同(方法名,参数列表相同)两小(返回值,异常)一大(子的访问权限控制符>=父类的)

IO流


序列化:ObjectOutputStream

将对象转化为字节/Json字符串 保存在磁盘文件中

反序列化:ObjectInputStream

反序列化流对象来读取恢复对象

将字节/Json字符串从磁盘文件中取出,重新恢复成对象

*每次反序列化时,拿之前序列化生成的UID作比较,一致时才能反序列成功
*解决方案1:一次序列化对应一次反序列化操作
*解决方案2:将UID写死,无论怎么修改Student类,UID都不变*/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1L;

4.1输入流、输出流

字节流:按8位传输以字节 为单位输入输出数据

字节输入流:FileInputStream文件字节输入流 BufferedInputStream高效字节输入流

字节输出流:FileOuputStream 、BufferOutputStream

字符流按照16位传输以字符为单位 输入输出数据

字符输入流:FileReader文件字符输入流、BufferedReader高效字符输入流

字符输出流:FileWriter、BufferWriter

Buffered为什么高效:Buffered实质是通过内部一个缓存数组来实现“缓冲区”的功能。BufferedInputStream是缓冲输入流,它继承于FilterInputStream。

BufferedInputStream的read()里面就写好了类似于byte[] buf = new byte[1024];的方法,以至于它可以一下子读到的字节比FileInputStream一下子读到的字节多

BufferedInputStream 的好处之一就是能够提高效率,是因为存在缓存空间,就比如一个中转仓库,当仓库满了的时候就把仓库的物品一次搬移。缓存空间数据满了之后就读取一次把数据取走。

FileInputStream是一直读取流中数据,这样相比于BufferedInputStream更加耗费CPU,效率也就下降了
 

异常


FileNotFoundException-------文件找不到异常--编译异常,需要在编写时就声明

classNotFoundException------类无法加载异常 、类文件未找到异常

java.lang.Stack Over flowError --栈溢出异常---递归的内存泄漏异常

Null Pointer Exception-----------空指针异常

ClassCastException--------------类转换异常 (强转的时候)

Index OutOf BoundsException---下标越界异常

Arithmetic Exception-------------算数异常

SQLException-------操作数据库异常

IOException--------输入输出异常,是失败或中断的I/O操作生成的异常的通用类。

NumberFormatException--------字符串格式转换异常

SecurityException----------------由安全管理器抛出的异常,指示存在安全侵犯。

JDK JRE JVM 三者之间的关系


JDK java开发工具包--包含JRE+开发工具

开发java程序最小的环境为JDK,所以JDK是JAVA语言的核心,

JRE java运行环境--包含JVM+运行java程序必须的环境

运行java程序最小的环境为JRE

JVM java虚拟机--负责加载class并运行.class文件

将JAVA代码转换为对应的操作系统可以理解的指令,可以运行字节码文件,可以跨平台的核心部分
 

注解

一、spring


Spring是一个轻量级的开源框架,是为解决企业级应用开发的复杂性而创建的,通过核心的Bean factory实现了底层的类的实例化和生命周期的管理。Spring的最根本使命是:简化java开发,整合第三方框架

三大核心组件Bean、Context、Core

Spring框架两大核心:IoC和DI

Spring框架重点提供的IOC DI AOP

IOC:
控制反转: 将对象创建的权利交给Spring容器管理,由Spring容器管理对象的生命周期
DI: 依赖注入
创建对象时,如果该对象中有需要依赖的属性,Spring负责为属性赋值.

------------------------------------------------------------------------------------------------------

导入的包是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

@Autowired 基于注解的依赖注入,可以被使用再属性域,方法,构造函数上--先根据type判断,在判断name

@Qualifier @Autowired注解判断多个bean类型相同时,就需要使用 @Qualifier("xxBean") 来指定依赖的bean的id:

@Resource 也是依赖的注入,先根据name判断注入哪个对象, 属性域和方法上 ---这个是javax包

@Scope bean的创建模式--单例和原型模式 singleton--只有一个实例 prototype--每一次都new

@Component@Controller @Service 当使用基于注解的配置和类路径扫描的时候,这些类就会被实例化,把创建的对象交给spring容器管理

@Configuration将配置类交给spring管理 添加在配置类config上面

---------------------------------------------------不熟悉的注解-----------------------------------------------------

@PropertySource 加载指定的配置文件 将pro文件交给spring容器管理 @PropertySource(value = "classpath:/mysql.properties",encoding = "UTF-8"),

@Value("${mysql.username}") springel表达式,简称spel,从spring容器内获取key,动态为属性赋值

@Repository和@Controller、@Service、@Component的作用差不多,都是把对象交给spring管理。@Repository用在持久层的接口上,这个注解是将接口的一个实现类交给spring管理。

不使用@Repository注解,idea会报警告,提示找不到这个bean,直接忽略即可

@Async 在方法上,这个注解描述的方法,底层会异步执行--日志表数据量太大,不由web服务线程执行,而是交给spring自带的线程池中的线程去执行;优点:不会长时间阻塞web服务(例如tomcat)线程

@EnableAsync 需要在启动类上启动异步执行

@Cacheable

@EnableCaching

@CachePut

@DateTimeFormat(pattern = "yyyy/MM/dd HH:mm") 修改日期的格式

---------------------------------------------------AOP---------------------------------------------------------

@Aspect切面声明,标注在类、接口(包括注解类型)或枚举上。

@Pointcut 切入点声明,即切入到哪些目标类的目标方法。

@Before 前置通知, 在目标方法(切入点)执行之前执行

@After 后置通知, 在目标方法(切入点)执行之后执行,不管是否抛出异常都执行

@AfterReturning 返回通知, 在目标方法(切入点)返回结果之后执行,在 @After 的后面执行

@AfterThrowing 异常通知, 在方法抛出异常之后执行, 意味着跳过返回通知

@Around 环绕通知:目标方法执行前后分别执行一些代码,发生异常的时候执行另外一些代码

AOP(Aspect-OrientedProgramming,面向切面编程),可以说是OOP(Object-Oriented Programing,面向对象编程)的补充和完善。OOP引入封装、继承和多态性等概念来建立一种对象层次结构。面向对象解决了层次的问题,比如下级继承上级来增强上级等等。AOP解决了左右级问题,比如分别给一下不同的对象的某些方法加入不同的额外功能等等。特点是通过代理方式对目标类在 运行期间 织入功能 面向切面的编程(AOP)实现了横切关注的模块化 避免代码缠绕 削除代码分散

②:AOP的三要素:切面、通知、切点

@Aspect切面:包括了切入点和advice---基本上是个类

JoinPoint连接点:程序中的一个点,例如方法的调用或者排除异常,每一个方法都是一个连接点,

@pointcut 切点:xml文件或者注解,选择一个或者多个连接点表达式---在什么时候执行

Advice(通知):在选择的每个连接点执行的代码--基本是个方法

编织:将切面与主要代码进行结合的技术,spring就提供了,就是把所有整合在了一起,将指定位置注入

③:通知的用法:

日志与跟踪 事务管理 安全 缓存 错误处理 性能监测 自定义业务规则

------------------------------------------事务----------------------------------------

@Transactional ---spring管理事务

1.默认条件下,只拦截运行时异常 ,执行成功则提交事务,不成功则回滚

* 2.rollbackFor: 指定异常的类型回滚 rollbackFor = RuntimeException.class

* 3.noRollbackFor: 指定异常不回滚 noRollbackFor = RuntimeException.class

添加的位置最好在增删改方法上,不要直接添加在类上

二、springBoot


解决了spring的配置地狱的问题,内嵌Servlet容器(tomcat),降低了对环境的要求; 提供一系列的starter pom启动项简化Maven配置,主要应用了开箱即用的思想。

1、简化了maven的操作(用什么jar包,就要添加依赖(坐标))

2、内嵌了Tomcat,可以访问服务器里的程序

3、springboot整合了Spring+SpringMVC+Mybatis--基于ORM的思想以对象的方式操作数据库

@RestControllerAdvice捕获全局异常,都是对Controller进行增强的,可以全局捕获spring mvc抛的异常,指定遇到某种异常实现AOP处理.,返回值都是JSON串,通知是AOP中的技术,解决特定问题。
@ExceptionHandler(value = Exception.class)或者是捕获({RuntimeException.class})运行时异常,用来捕获指定的异常。

@SpringBootTest 单元测试类的注解

@SpringBootApplication--主启动类注解

spring boot starter 这是启动项,

spring boot starter-web是整合了mvc,开箱即用的思想,有启动项starter 就可以直接使用其中的功能

常用的启动项/依赖

spring-boot-start-web
spring-boot-start-test
spring-boot-start-jdbc
spring-boot-start-aop
springboot的加载机制:开箱即用

pom文件只是添加了jar包,需要被调用才能生效,被主启动类上的注解SpringBootApplication调用

springboot程序启动,就是注解开始工作,

注解的结构

1、元注解:@Inherited

2、配置类:@SpringBootConfiguration

3、自动配置:@EnableAutoConfiguration

4、包扫描:@ComponentScan

SpringbootApplication注解的说明

元注解: 标识注解的注解
@Target 作用位置类/方法

@Retention 生命周期

@Documented 是否动态生成文档

@Inherited 是否允许继承

配置类


@SpringBootConfiguration 加载其他小的配置文件

>@Configration 标识我是一个配置类

自动配置


@EnableAutoConfiguration 开启自动化配置

>@AutoConfigurationPackage 动态获取主启动类的包路径

>@Import({AutoConfigurationImportSelector.class}) 开箱即用选择器

包扫描
@ComponentScan(excludeFilters排除某些类,如:影响项目的过滤器)

springboot开箱即用也可以说是工作流程:选择器加载web,选择器加载jdbc,选择器加载MQ资源很多选择器。pom文件中有1.web启动项2.jdbc启动项;

web选择器去扫描pom文件,发现web资源,线程开始工作,整个web项目中的包开始生效和加载,加载完成后,springMVC就有效了。程序返回继续执行下一个jdbc选择器,找到jdbc的配置项,开始整合JDBC,此时获取资源从配置文件中。

所以启动项里面写的东西,都要在配置文件中配好,否则就会启动失败

选择器没找到启动项,就继续向下执行,直到所有的选择器执行完

总结:springboot在内部有N个选择器,当springBoot程序启动时,依次加载选择器,如果选择器匹配pom文件中的启动项,则自动配置程序开始运行

三、springMvc


概念:是spring框架的一个非常有名的产品,用来接收浏览器发来的请求,并返回数据,给浏览器做出响应。遵循了MVC思想:主要是想要松耦合,实现代码间的高内聚,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

M:是model模型,用来封装数据

V:是view,视图层,用来展示数据

C:是controller,控制层,作用是用来,接收请求和给出相应

导入的包是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

@RestController只能用在类上,让浏览器访问,是@ResponseBody 把数据转化成Json串和@Controller合并起来的

@RequestMapping规定浏览器怎么访问方法(类)

@GetMapping是一个组合注解,等价于@RequestMapping(method = RequestMethod.Get ),用于简化开发,@PostMapping、@PutMapping、@DeleteMapping、@PatchMapping

@PathVariable 绑定到操作方法的入参中

@ResponseBody 返回对象利用jackson工具类转换为json字符串--web提供就是mvc提供的

@RequestParam 参数名和请求参数名称不同时使用,可以设置默认值

@CrossOrigin//放行js的访问请求,解决跨域问题---在controller中添加类注解--Ajax引擎--局部刷新,ajax是不支持跨域的

五个核心的组件工作原理:

1、前端控制器DispatcherServlet:接收请求,并分发请求

2、处理器映射器HandlerMapping:根据请求,找到具体能处理请求的类名,方法名

3、处理器适配器HandlerAdapter:正式开始调用当方法处理请求,并返回结果

4、视图解析器ViewResolver:把页面找到,并把数据进行解析

5、视图渲染View:具体展示数据并返回给浏览器

四、Mybatis


MyBatis 是一款优秀的持久层框架,它支持自定义 SQL、存储过程以及高级映射(ORM)。MyBatis 免除了几乎所有的 JDBC 代码以及设置参数和获取结果集的工作。(mybatis在内部将JDBC封装).

MyBatis 可以通过简单的 XML 或注解来配置和映射原始类型、接口和 Java POJO(Plain Old Java Objects,普通老式 Java 对象)为数据库中的记录。

1、持久化 : 计算机在计算时,数据都在内存中.如果断电则数据清空,所以要求将内存数据保存到磁盘中.--目标--概念

2、持久层: 程序通过Dao/Mapper 与数据库进行交互的层级代码 (Controller层 Service层 Dao/Mapper层与数据库交互)--流程--具体操作

小结: Mybatis是一个优秀的持久层框架,基于ORM设计思想,实现了以对象的方式操作数据库.

Mybatis的ORM并不完全,只完成了结果集映射,但是Sql需要自己手写.所以也称之为半自动化的ORM映射框架.

前身是apache的一个开源项目IBatis

@Param 在mapper接口中,如果方法传递的参数有多个,则可以将多个参数使用注解@Param("sex") String sex 封装为Map

@Mapper注解

@MapperScan

#{}获取数据时候

①:默认存在预编译效果,用?代替,防止sql注入攻击

②:默认为数据添加一对儿“”号

③:高效的

${}获取数据

①:当以字段名称直接作为参数时候,使用${}

②:这样的sql慎用,会有sql注入攻击

所以能用#就不要用$
 

面向对象的特征有哪些


1.封装:

通过private修饰符来封装属性与方法,封装后需要外界提供公共的操作方式get/set。封装是把过程和数据包裹起来,外界对于数据的操作仅限于我们提供的方式。

2.继承:

继承是一种联结类的层次模型,并且允许和鼓励类的重用,它提供了一种明确表述共性的方法。我们可以从现有的类中派生出一个新的类,这个过程称为类继承。新类继承了原始类的特性,被称为派生类(子类),而原始类称为基类(父类)。派生类可以从它的基类那里继承方法和实例变量,并且类可以修改或增加新的方法使之更适合特殊的需要。

3.多态:多态性是指可以尽量屏蔽不同类的差异性,提供通用的解决方案。多态性语言具有灵活、抽象、行为共享、代码共享的优势,很好的解决了应用程序函数同名问题。我们所使用的有:

向上造型【将子类对象统一看作父类型Parent p=new Child();,比如花木兰替父从军】

向下造型【将之前看作父类型的子类对象再重新恢复成子类对象,比如花木兰打仗结束回家化妆】

4.抽象:抽象就是忽略一个主题中与当前目标无关的那些方面,以便更充分地注意与当前目标有关的方面。抽象并不打算了解全部问题,而只是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暂时不用部分细节。抽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过程抽象,二是数据抽象。

(3) 构造方法,与类同名,但是没有返回值类型(连void都没有);

一个类会默认存在无参构造方法(函数);格式 public 名称(){}
 

谈谈你对static的了解


static是java中的一个关键字,可以用来修饰方法、变量、代码块、内部类,还可以使用静态导包

static方法:不依赖于对象就可以直接访问。不能与this合用--因为他不依附于任何对象,没有对象就谈不上this了。静态方法中只能访问静态变量和静态方法。非静态方法中可以访问静态方法
static变量:静态变量被所有对象共享,在内存中只有一个副本,类加载时候初始化
static代码块:静态代码块优化程序性能,只加载一次,静态代码块》构造代码块》构造函数
静态内部类:在定义内部类的时候加上static权限修饰符,静态内部类又称为嵌套类,此时不需要外部类,就能创建内部类的对象。不能从内部类访问外部类的非静态资源。
*修饰方法一般写在权限修饰符public之后

*可以修饰变量、方法、代码块、内部类

*静态资源优先于对象进行加载,他随着类的加载而加载的,比对象先加载入内存,所以在没创建对象的时候,静态资源可以通过类名直接调用。类名.变量/方法

*由于静态比对象先加载,所以static不能与this/super共用。因为还没有对象

*静态资源被全局所有对象(多个对象)共享,属于类资源,值只有一份

*普可调普、普可调静、静可调静、静不可调普(只能调静)

*静态代码块:static{},类里方法外;静态代码块也属于静态资源,优先于对象加载(创建对象的时候先执行静态代码块→构造代码块→构造方法),并且只加载一次;作用:用于加载需要第一时间就加载,并且只加载一次(初始化)

反射

通过字节码对象,通过反射,获取构造方法,成员方法,成员变量等信息。

还可以通过反射创建对象

暴力反射Declared获取私有属性,私有方法

什么是反射?


反射主要是指程序可以访问、检测和修改它本身状态或行为的一种能力

Java反射:

在Java运行时环境中,对于任意一个类,知道这个类有哪些属性和方法,对于任意一个对象,能否调用它的任意一个方法

Java反射机制主要提供了以下功能

在运行时判断任意一个对象所属的类,类所具有的成员变量和方法。调用任意一个对象的方法
 

throw 和 throws 的区别?


throw则是指抛出的一个具体的异常类型。

throws是用来声明一个方法可能抛出的所有异常信息,不处理异常、异常往上传,谁调谁处理

final、finally、finalize 有什么区别?


final关键字用来修饰类、变量、方法--表示最终
finally关键字一般作用在try-catch代码块中,将一定要执行的代码方法finally代码块中,
finalize是一个方法,属于Object类的一个方法,一般由垃圾回收器来调用,当我们调用System的gc()方法的时候,由垃圾回收器调用finalize(),回收垃圾。
 

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类型有哪些


varchar、int、date、text

Mysql中的

整数类型:int、big int、small int、Tiny int 、bit、bool、medium int

int(m)里的m是表示SELECT查询结果集中的显示宽度,并不影响实际的取值范围

浮点数类型:float、double、decimal

浮点型在数据库中存放的是近似值,而定点类型在数据库中存放的是精确值。

字符串类型:char、varchar、text、tinytext、MEDIUM TEXT、LONGTEXT、TINY BLOB、BLOB、MEDIUM BLOB、LONG BLOB二进制数据(_Blob)TEXT以文本方式存储,英文存储区分大小写,而_Blob是以二进制方式存储,不分大小写。

日期类型:Date、DateTime、TimeStamp、Time、Year

其他数据类型:BINARY、VARBINARY、ENUM、SET、Geometry、Point、MultiPoint、LineString、MultiLineString、Polygon、GeometryCollection等

redis数据库中的数据类型

string字符串:统计网站访问数量,当前在线人数,文章字数

散列hash:是一个键值(key=>value)对集合,存储对象,读取、修改用户属性(name,age,pwd等)

列表list:可重复、有序,简单的字符串列表,实现热销榜,最新评论

集合set :不可重复、无序,利用交集求共同好友。利用唯一性,可以统计访问网站的所有独立IP

有序集合zset:不可重复,zset 和 set 一样也是string类型元素的集合,大型在线游戏的积分排行榜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