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如何读一本书》


注:由于自己读的太慢,本书的第三篇自己只读了第十三章与第十九章,但这俩章也未写入本笔记。

 

1、  书的种类?

实用书

 

2、  本书在谈些什么?

本书主要谈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略读与粗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对多本书比较阅读)。主要谈的是分析阅读,但分析阅读适用于那些超过你,能增进你理解力的书,本书是为了这些书而写的;读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遣和获得资讯的话,不必阅读本书。

 

 

3、论述的大纲?

3.1阅读的四个层次

 一位读者要追求的目标—为了消遣,获得资讯或增进理解力—会决定他阅读的方式。至于阅读的效果则取决于他在阅读上花了多少努力与技巧。只有当我们知道如何去读时,我们才可能真正读懂。

                 第一层次的阅读并没有在第二层次的阅读中消失,第二层又包含在第三层中,第三层又在第四层中。事实上,第四层是最高的阅读层次,包括了所有的阅读层次,也超过了所有的层次。

3.1.1基础阅读

         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

         所问的问题:“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四个阶段:(1)阅读准备阶段:身体方面(良好的听力与视力等)、认知能力、语言上的准备(口齿清晰等)、个人准备(保持注意力等)。(2)会读一些简单的读物。(3)

快速建立字汇的能力,所用的方法是从上下文所提供的线索,“揭发”不熟悉的字眼。(4)精练与增进前面所学的技巧,最重要的是,学生开始能消化他的阅读经验—从一本书所提出来的一个观点转化到另一个观点。

         过分强调阅读的准备阶段,过分注重教导孩子初步阅读的方法,往往意味着其他更高层次的阅读可能遭到忽视。

3.1.2检视阅读

                   是系统化略读的一门艺术,特点在强调时间,就是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通常是很短,而且总是(就定义上说)过短,很难掌握一本书所有重点。

          所问的问题:“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检视阅读一共有两种。本来这是一体两面的事,但是对一个刚起步的阅读者来说,
最好是将两者区别为不同的步骤与活动,有经验的阅读者已经学会同时运用两种步骤。

对一些把任何内容都同等重视的读者来说,这样的书还是一团迷雾。他们在阅读时不管是快或慢,都以同样的速度阅读全书。而这通常也意味着所有的内容都不太重要。他们会为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而暂停,却不会为了感到困扰的句子而暂停。事实上,在阅读非当代作品时,这是最大的障碍。

如果在进行分析阅读之前,你已经浏览过一本书,你会知道如果有摘要,会在哪里。当你想要诠释这本书时,你知道如何善用这些摘要。

 

(1)     有系统地略读或粗读

        当你不知道自己是否值得读、时间有限时。一般来说,就算你想要仔细阅读的书也要先略读一下,从基本架构上先找到一些想法。

                   略读”( skim)整本书,或是有人说成是粗读(pre-read)一样。略读或粗读是检视阅读的第一个子层次。你脑中的目标是要发现这本书值不值得多花时间仔细阅读。其次,就算你决定了不再多花时间仔细阅读这本书,略读也能告诉你许多跟这本书有关的事,花在略读上的时间绝对没有浪费。

具体步骤: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要很快地看过去。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或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特殊角度。在完成这个步骤之前,你对这本书的主题已经有概念了。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大多数论说类的书籍都会有索引。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等。4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这些作者尽力将书中的主旨正确地摘要出来。

完成这四个步骤,你对一本书已经有足够的资讯,让你判断是想要更仔细地读这本书,还是根本不想读下去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现在你都可能会先将这本书放在一边一阵子。如果不是的话,现在你就准备好要真正地略读一本书了。

5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很概略,甚至有点模糊的印象当中,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很多会有),就要仔细地阅读这些说明。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就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过一遍,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

现在,在花了几分钟,最多不过一小时的时间里,你对这本书已经了解很多了。

(2)     粗浅的阅读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你从头到尾读了一遍之后的了解—就算只有 50%或更少—能帮助你在后来重读第一次略过的部分时,增进理解;就算你不重读,对一本难度很高的书了解了一半,也比什么都不了解来得要好些—如果你让自己在一碰上困难的地方就停住,最后就可能对这本书真的一无所知了。当你努力了解那些细微的重点时,就会错过大原则。

检视阅读中的阅读速度:

         检视阅读的快是因为在检视阅读时,你只读书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读,不一样的目标来读。分析阅读通常要比检视阅读慢,但每一本书,不论是多么难读的书,在无关紧要的间隙部分就可以读快一点。而一本好书,总会包含一些比较困难,应该慢慢阅读的内容。

         纠正“逗留”与“倒退”:年轻或未受过训练的阅读者,在阅读一行字的时候会在五六个地方发生“逗留”( fix-ate)现象。 (眼睛在移动时看不见,只有停下来时才能看见。)因此,他们在读这一行字的时候,只能间隔着看到一个个单字或最多两三个字的组合。更糟的是,这些不熟练的阅读者在每看过两三行之后,眼睛就自然地“倒退” (regress)到原点—也就是说,他们又会倒退到先前读过的句子与那一行去了。所有这些习惯不但浪费而且显然降低了阅读的速度。之所以说是浪费,因为我们的头脑跟眼睛不一样,并不需要一次只“读”一个字或一个句子。我们的头脑是个惊人的工具,可以在“一瞥”之间掌握住一个句子或段落—只要眼睛能提供足够的资讯。所有这些习惯不但浪费而且显然降低了阅读的速度。之所以说是浪费,因为我们的头脑跟眼睛不一样,并不需要一次只“读”一个字或一个句子。我们的头脑是个惊人的工具,可以在“一瞥”之间掌握住一个句子或段落—只要眼睛能提供足够的资讯。

3.1.3 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用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来读这本书。

(一)、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1)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主要的分类法:一种是虚构的小说类,另一种是传达知识,说明性的论说类。

理论性 VS.实用性:理论性的作品是在教你这是什么,实用性的作品在教你如何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或你认为应该做的事。照传统的分法,理论性的作品会被分类为历史、科学和哲学等等。

(2) 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谈些什么。

         “我知道这本书在谈什么,但是我说不出来。”应该是连自己也骗不过的。

         任何一本值得读的书,都会有一个整体性与组织架构,否则这本书会显得乱七八糟,根本没法阅读,而烂书就是如此。

        

(3)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你的大纲是关于作品本身的纲要,而不是这本书要谈的主题的纲要,但用不着跟着书上所出现的章节来归纳一本书的架构。除非你能掌握全书各个部分之间的组织架构,否则你也无法理解全书。

我们可以依照第三个规则,将内容大纲排列如下: (1)作者将全书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二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三部分谈的是别的事,第四部分则是另外的观点,第五部分又是另一些事。 (2)第一个主要的部分又分成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为 X,第二段落为 Y,第三段落为 Z。 (3)在第一部分的第一阶段,作者有四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 A,第二个重点是 B,第三个重点是 C,第四个重点是 D 等等。

我们所说明的规则是个理想的标准。如果你能作出一个草稿来,跟这里所要求的很类似,就该感到满足了。

(4)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实用性作品:作者想要你做什么?)

         一本书的作者在开始写作时,都是有一个问题或一连串的问题,而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一个答案,或许多答案。

(二)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诊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句子与段落是文法的单位、语言的单位。主旨与论述是逻辑的单位,也就是思想与知识的单位。
(5)诊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找出重要单字,然后确认这些单字在使用时最精确的意义;同时也要注意专门用语及特殊词汇。如果读者碰到一个不了解的字不愿意深思,或至少作个记号,那他不了解的这个字就一定会给他带来麻烦、阅读是带来困难;因此你一定要利用上下文自己已经了解的所有字句。

因为语言并不是完美的传递知识的媒介,因而在沟通时也会有形成障碍的作用,阅读是需打通障碍。

我的感触:读一些文献,碰到一些不懂的重要单字、用语及词汇,会使阅读变的很困难、受到挫折而失去读的信心。

(6)圈出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句子与段落是文法的单位、语言的单位主旨与论述是逻辑的单位,也就是思想与知识的单位;但句子与主旨不是一对一的。同样的,诠释过组成句子的每个字,特别是关键字之后,你就会发现主旨。

怎么找:(1)阅读时,有的一读便懂,有的却难以理解,就可以认定这个句子是含有主要的意义了阅读的一部分本质就是被困惑,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怀疑是智慧的开始。大多数的句子,就像大多数的文字一样,对你来说都是毫无困难的。我们在谈速读时提到过,在读这些句子时可以相当快地读过去。(2)找出组成关键句的文字来;如果你已经将重要的字圈出来了,它一定会引导你看到值得注意的句子。(3)找出最主要的主旨的线索:这些主旨一定在一本书最主要的论述中—不是前提就是结论。

我的感触:难以理解的句子才是重要的句子,才能够提升你,可是我们生物都是趋利避害的,阅读时碰到这些难以理解的句子就会跳过,而得不到应有的提升。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挑好做的事来做,但正是那些苦难的、让你感到痛苦的事才提升你、让你成长,具备了客服这种苦难的能力。Eg:肌肉的成长、对某一个知识点深入的理解。

“用你自己的话来说”,是测验你懂不懂一个句子的主旨的最佳方法;如果你无法放下作者所使用的字句,那表示他所传给你的,只是这个“字”,而不是他的“思想或知识”。还有另一个测验可以看出你是否了解句中的主旨。你能不能举出一个自己所经历过的主旨所形容的经验,或与主旨有某种相关的经验?一个人如果说他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却说不出来,通常是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

我的感触:以后可以用是否能用自己的话或举例子说明,来检验自己是否懂了某个东西。自己过去跟别人说一些东西的时候,经常会回忆文章中的内容来说,而不会用自己的话说,证明自己没有真正懂这些东西。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论述”—一系列先后有序,其中某些还带有提出例证与理由作用的主旨。如同“意思”之于文字, “主旨”之于句子, “论述”这个逻辑单位也不会只限定于某种写作单位里。如果可以,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如果这个论述并没有这样表达出来,你就要去架构出来。你要从这一段或那一段中挑选句子出来,然后整理出前后顺序的主旨,以及其组成的论述。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能让大脑不断地活动,能跟作者达成共识,找到他的主旨,那么你就能看出他的论述是什么了。而这也就是人类头脑的自然本能。

规则(3)中建作品架构是为本条规则的建“论述”架构服务的,把论述这种逻辑架构出才是有意义的,但作品本身的这种物理架构是基础。建架构时应以逻辑架构为导向,物理架构是过程。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对于实用性作品:他这样让你做的目的?)

提问题是很重要的,因为做事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以后自己做事首先要问自己: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自己怎样可以获得最大的益处?。比如:为什么读这本书。
(三)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必须能评论,提出批评,才算真正完成了这件事。光是努力,并不足以称得上受教。读者必须懂得如何评断一本书,就像他必须懂得如何才能了解一本书的内容。
A.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

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许多人会将评论与不同意混为一谈;毫无理解便同意只是愚蠢,还不清楚便不同意也是无礼。

还有时候,一本书跟作者其他的书有关,必须看了那本书之后才能完全理解。在这种情况中,你要更小心说出“我懂了”这句话,也要更慢慢地举起你评论的长矛。

我的感触:马云说过“不懂不丢人,不懂装懂才丢人。”。而自己在平时中,却经常不懂装懂,不喜欢提问,就是一个劲地表示同意。自己今后如果不理解,就不表示同意,并且多提问。周鸿祎:通过提问,可以通过快速他们经过长时间积累的专业知识。,乔布斯也说过:多思考多提问,管理公司不是最难做的事。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大多数人会以赢得辩论为目标,却没想到要学习的是真理,所谓的赢只在于增进知识。

我的感触:做一些事时,我们需很清晰的意识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而不要被一些成就感蒙蔽,而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出发。比如自己这学期,听英语听力听了很长时间,但根本没听懂,因为自己听得过程中,忘记了自己的目标,被每天听1个单元的英语所满足。

一个人在与别人对话时,就算有不同的意见,最后还是有希望达成共识。他应该准备好改变自己的想法,才能改变别人的想法。他永远要先想到自己可能误解了,或是在某一个问题上有盲点。在争论之中,一个人绝不能忘了这是教导别人,也是自己受教的一个机会。问题在许多人并不认为争议是教导与受教的一个过程。他们认为任何事都只是一个观点问题。我有我的观点,你也有你的。知识是可以沟通传达的,争议可以在学习中获得解决。

理想化辩论的三个条件:(1)注意你会带进情绪,提防留于情绪化而不是在说理。(2)你要把自己的前提与假设摊出来,否则你就不会接受对手也有提出假设的权利。(3)每个参与辩论的人都能从对方的立场着想,否则就像争吵。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一个读者如果不能区别出知识的理论说明与个人观点的阐述,那他就无法从阅读中学到东西。他感兴趣的顶多只是作者个人,他不是在评断这本书,而是作者本身。但要注意,我们所拥有的知识都是随时可以更正的。

 

 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他缺少某些与他想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知识。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要作这个评论,你必须要能说明事实,或是能采取比作者更有可能性的相反立场来支持你的论点。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也就是推论荒谬

荒谬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缺乏连贯,也就是结论冒出来了,却跟前面所说的理论连不起来。另一种是事件变化的前后不一致,也就是作者所说的两件事是前后矛盾的。

(15)判断作者论述的完整性

         讨论作者是否实际完成了他的计划—也就是对于他的工作能否交待的满意度。

(四)主题阅读

也称做比较阅读,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

准备阶段:(1)设计1份实验性书目,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的建议与书中的书目索引。(2)用检视阅读发现跟你主题相关的书。然后开始主题阅读:(1)找到相关主题,与主题相关的才是重点,而非书本身。(2)带引作者达到共识。你所面对的是许多作者,需要由你来建立共识;无论他们使用的是多么不同的语言,需要将一种共通的词汇加在诸多作者身上。(3)理清问题。列出一些问题,让那些作者回答这些问题。(4)界定议题。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回答,需要整理清楚他们回答、找出关联。(5)分析讨论。这是真实的吗?与我何干?

我的感触:主题阅读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eg:自己可以进行道教、心灵成长、历史等主题的阅读。自己写论文是更是需要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的目的:我们要说的是我们在追求理解的过程中,可以而且应该多贡献一种不同的形式,而这样的形式必须是绝对客观又公正的。要达到这样的理想,必须要能不偏不倚地在各种相对立的问题中保持平衡,放下一切偏见,反省自己是否有过与不及的倾向。

我的感触:我们很容易有自己的偏见,而影响本来的真相,要放下偏见。

利用“主题工具书”,例如:出 版 于 1940 年 , 名 为 《 西 方 世 界 的 经 典 名著))(GreatBooksoftheWesternWorld)的这套书,包含了三千种话题或主题,就每一个讨论到的主题,你可以按照页码找到相关的参考资料。

 

3.2四个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谈了些什么?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

(4)跟你有什么关系?这有什么意义? 

核心就在你要努力提出问题(然后尽你可能地找出答案)。这是绝不可或忘的原则。

 

3.3主动阅读

         阅读艺术下个定义:这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阅读是跟一位缺席的老师学习。

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这个读者比另一个读者更主动一些,他在阅读世界里面的探索能力就更强一些,收获更多一些,因而也更高明一些。读者对他自己,以及自己面前的书籍,要求的越多,获得的就越多。

         主动阅读的基础就在于那四个问题。主动阅读需要你有意愿更需要技巧:eg:起床:并不是起身的本身在让你疲倦,而是因为你欠缺有效运用自我提升的技巧,在挫败中产生了沮丧,因而才感到厌倦;要有技巧—能战胜最初觉得自己能力不足部分,进而自我提升的艺术。

         我的感触:自己看java编程思想、听英语听力都失败了,自己不努力、不坚持是一部分原因;但也有自己缺乏技巧而挫败沮丧,最终使自己放弃的还是因得不到成就感而心里感到厌倦。因此自己学习一个东西前和学习中,要注意技巧的改进,尤其是让自己感到成就感,一次、俩次感受不到成就感,自己还可以接受,但如果自己长期感受不到成就感,心里肯定会厌倦。

 

3.4理解力

         我们只能从比我们更高杆的人身上学习;对于报纸等读物,理解力本来就与我们相当,否则,我们一路读下来早就应该被困住或吓住了,这些读物只能增加我们的资讯;而读那些一开始并不怎么了解的东西,作者的理解程度比读者高,读者把不相等的阅读理解程度克服在一定范围内,读者的理解力就会得到提高。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跟被放逐到荒岛上的人没什么两样。我们面对的都是同样的挑战—如何找出内在的资源,过更美好的人类生活的挑战。如果我们没有内在的生命力量,我们的智力、品德与心灵就会停止成长。当我们停止成长时,也就迈向了死亡。

        

3.5阅读与心智成长

         我们在探讨分析阅读与主题阅读过程中所显示的这套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书,原因是有些书根本用不上这样的阅读。

书的金字塔:众多的书目中,百分之九十九的书目,对你的阅读技巧毫无帮助。第二种类型的书籍是可以让你学习的书—学习如何阅读,如何生活;只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或万分之一的书籍合乎这样的标准;对读者的要求却很严苛,值得做一次分析阅读—一次,如果你的技巧很熟练了,好好地阅读过一次,你就能获得所有要获得的主要概念了;就在你的心智成长,理解力增加之后,你了解到—这是多少有点神秘的经验—这本书对你以后的心智成长不会再有帮助了。在几千本这样的书里,还有更少的一些书—很可能不到一百种—却是你读得再通,也不可能尽其究竟。你要如何分辨哪些书是属于这一类的呢?这又是有点神秘的事了,不过当你尽最大的努力用分析阅读读完一本书,把书放回架上的时候,你心中会有点疑惑,好像还有什么你没弄清楚的事;这本书的层次可能一直超过你。

一本烂书根本不值得你花时间去努力,甚至根本不值得作这样的尝试,你努力半天还是一无所获。读一本好书:(1)提升你的阅读技巧。(2)能让你更了解你和这个世界。

 

我的感触:读书或读文章时,一定要挑好的来读,虽然好书相对而言比较少,但烂书会降低你的阅读品味,也不能提升你的理解力。

 

3.6辅助阅读

         在你找寻外力帮助之前,最好能自己一个人阅读。如果你经常这么做,最后你会发现越来越不需要外界的助力了。借助外在的辅助资料进行阅读:相关经验、其它的书、导读与摘要、工具书。

         相关经验:eg:一般经验在一方面与阅读小说有关,另一方面与阅读哲学书籍有关;判断一本小说的写实性,完全要依赖一般的经验。特殊经验主要是与阅读科学性作品有关;要理解与判断一本科学作品所归纳的论点,你就必须了解科学家所作的实验报告与证明。

         导读与摘要:在运用这些资料时要特别聪明,也就是要尽量少用。内在阅读的规则是在阅读一本书之前,你要先看作者的序与前言。相反地,外在的阅读规则是除非你看完了一本书,否则不要看某个人的导读,因为就算导读写对了,也不完整。摘要,对于你读过的书来说,唤醒你的记忆;对未读过的书来说,判断要不要读。

         工具书:字典与百科全书。

 

3.7、其它

拿同样的书给不同的人阅读,一个人却读得比另一个人好这件事,首先在于这人的阅读更主动,其次,在于他在阅读中的每一种活动都参与了更多的技巧

         我的感触:做一件事的效率还取决于你多么的想做这件事。

         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

         我的感触:不要对每一本书都花同样的时间,只有少数的书是值得花很长时间消化的。

         霍布斯所说:“如果我像一般人一样读那么多书,我就跟他们一样愚蠢了。”

         我的感触:读书是要多思考。

 

在空白处记下页码,能让全书的意见统一起来。

 

         要养成习惯,除了不断地运作练习之外,别无他法。只要照着规则练习,就可以培养出习惯来。

 

         学习需要一堆规则的复杂技巧:你对每一个步骤都很熟练之后,你才能将所有不同的步骤连结起来,变成一个复杂却和谐的动作。Eg:滑雪的重点在不该将所有的动作分开来想,而是要连贯在一起,一开始你必须先分别学会每一个单一的动作。只有这样,你才能将所有的动作连结起来,变成一个优秀的滑雪高手。阅读就跟滑雪一样。

         我的感触:学习或做一个复杂的东西,不要一开始就想着全面去做,先学习成或做到它的一些部分,再组合成整体。

         优秀的写作:(1)书,真的就跟人或动物是一模一样的。—血肉,就是为纲要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解释;一个优秀作品应该有整体感,清楚明白,就是跟纲要的区隔是否清楚有关;前后连贯,就是能把不同的重点条理有序地排列出来。(2)如果作者用字用得模糊不清,你根本就搞不清楚他说的是什么。你只会发现他并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

 

4这本书让自己收获了什么?给自己解决了什么问题?

         这本书让自己收获最大的是检视阅读和这些阅读规则。让自己知道了,众多的书目中,值得自己读能增强自己理解力的书是非常少的,同样的对于一本书而言,能增强自己理解力值得自己读的部分也是非常少的;对于这些能增强自己理解力的,要舍得花时间,而对其它部分要快速过,以达到整体的平衡。

自己一直有读书和文章读的很慢的毛病,因为自己对文章中的每个字,都认真的读,通过略读及粗浅阅读能让你对文章快速有个大致的了解,抓住文章的核心,如果文章好的话,自己才会通篇读它;本书也告诉自己,抓关键句,在这些关键句子上多花些时间,其它句子快速过,因为一本书值得。

今后的阅读方法:(1)先看书名(题目)、序(摘要、结论)、目录(Introduction及大致翻);决定读不读。(2)看与主题相关的部分,然后东翻翻、西翻翻,决定要不要细读。(3)细读。

阅读时须注意:1防止:“逗留”(读几个字就停一下)与“倒退”(读完几行后又返回第一行),用脑的速度来读,”一瞥“一个句子或段落。     2碰到不懂的要圈出来,但先不要暂停,后面的下文很可能会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3圈关键字和关键句。4对不同的书和不同句子采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

读书笔记:(1)书的分类?为什么读这本书?怎样读能使自己收获最大?(2)这本书在谈些什么?论述的架构是什么?(3)作者想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的程度怎么样?(4)对这本书进行评价。(5)让自己收获了什么?给自己解决了什么问题?

注:书的分类:实用性,想象文学,故事、戏剧、诗,历史,哲学,科学与数学,社会科学。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