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笔记(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述

1.计算机的概念与类型

1.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①电子计算机是一种可以存储程序,并且通过执行程序指令,自动、高速且精确地对数字信息进行各种复杂处理,然后输出运算结果的高科技智能电子设备。
②计算机系统主要包括五个功能模块: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和控制器。运算器负责进行基本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这五大模块通过数据通路和控制通路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CPU中。

1.2.计算机的特点

①信息的数字化表示:在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各种信息;在物理机制上可以采用数字信号表示数字代码(如电平信号和脉冲信号)。采用二进制表示在物理上容易实现信息的表示和存储,并且抗干扰能力强,范围大且精度高,可以表示的信息类型广泛并且方便进行数字逻辑技术进行处理。
②存储程序的工作方式:将编制好的程序存储进计算机中,计算机可以自动连续地执行程序并输出结果。

1.3.计算机的常见类型

①计算机从总体上可以分为模拟计算机和数字计算机两大类。模拟计算机由模拟运算器件构成,用于处理模拟信号。数字计算机由数字逻辑器件构成,用于处理离散的数字量。大多数计算机都是数字计算机。
②数字计算机又可以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是针对特定任务设计的计算机,适应性较差;通用机适应性高,但是牺牲了效率和经济性。按照系统规模和计算能力,还可以把计算机分为巨型机(超算)、大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它们的系统规模和计算能力依次递减。

2.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2.1.冯诺依曼体系

冯诺依曼体系包括三部分内容: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程序和数据;采用存储程序的工作方式(核心思想);计算机由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现代大多数计算机仍然采用冯诺依曼体系。

2.2.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①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以电子管为主要器件,主要用于科学计算;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以晶体管为主要器件,应用从科学计算扩大到数据处理;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1):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速度可以达到MIPS级;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以后):以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运算速度更快。
②计算机未来发展方向:向巨型化方向发展;向微型化方向发展;向多媒体化方向发展;向网络化方向发展;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3.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计算机系统的组织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硬件是指构成计算机系统的实体的有形设备;软件是指由硬件所表达的各种内在信息,属于无形的内容。

3.1.计算机硬件系统结构模型

现代的计算机中的硬件通过多条总线进行连接,主要功能部件包括:
①CPU中央处理器,主要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等部件组成。运算器用于进行基本的算术逻辑运算,主要由ALU算术逻辑单元构成,而ALU又以全加器为核心。运算时位数越多,计算精度就越高,器件也会更加复杂,运算器常见的数据宽度有8位、16位、32位或64位。控制器用于产生控制命令(微命令)来控制全机操作;控制器的核心部件为微命令发生器。
②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数字化后的程序。在存储器中保存一个n位二进制数的存储电路称为一个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的编号称为地址。存储容量是指存储器所有存储单元的总数。内存储器:简称主存,是一种用来存放直接为CPU提供服务的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器,其工作速度较快,诞生存储容量比外存小;外存储器:也称辅存,是为计算机配备的存储容量很大的存储器,包括磁盘、光盘等,其存储容量大但是工作速度较慢;计算机的三级存储体系为:缓存、主存、外存。
③输入输出设备:用于执行输入输出信息的转换(原始信息和二进制代码之间的转换)。
④总线:能为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一组信息传送通路,可以分为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信息)、地址总线(用于传输地址信息)、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信息)。
⑤接口:用于连接总线和外设的部件,提供缓冲、转换和连接的功能。

3.2.计算机的硬件架构

①微型计算机采用的是南北桥架构,即通过DMI总线将南桥芯片组和北桥芯片组进行连接,北桥芯片组还连接了主存和CPU等其他部分。南北桥架构的核心是北桥芯片组和南桥芯片组,在这种架构中北桥芯片组的负担非常重。
②小型计算机采用多处理器架构,其内部的多个CPU之间通过总线相连,但是只有一个芯片组,该芯片组是架构的核心。
③超级计算机采用集群式架构,计算机每一部分的功能都有一个对应的集群。

3.3.多处理机系统的特点

多处理机系统的特点:由多个处理器CPU构成。根据处理器之间连接的紧密程度,又可以分为紧密耦合型多机系统和松散耦合型多机系统:紧密耦合型多机系统有多个CPU和局部存储器构成的组,通过系统总线构成多机系统,并且有可以共享的全局主存储器;松散耦合型多机系统有多个计算节点,由通信系统连接成多机系统,没有全局的主存储器。

3.4.软硬件层次和逻辑等价性

①软件系统中的软件可以分为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系统程序负责系统的调度管理,提供良好的用户环境并确保系统运行良好,如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是利用计算机来解决应用问题所编制的程序。
②计算机系统是一个由多层次的软件和硬件构成的系统。机器指令级是计算机中软件和硬件的分界面。
③软件和硬件在逻辑上是等价的,也就是两者的功能可以相互实现。软件的特点是易于实现各种功能,但是常常受到各种方面的制约;硬件可以高速实现运算,但是难以实现复杂的功能和计算。计算机中的软件,理论上都可以“固化”成硬件以提高执行速度,但是可能复杂度会显著上升。

4.计算机的性能评价指标

①基本字长:基本字长是指计算机一次数据操作的基本位数,会影响计算的精度和指令的功能。常见的计算机字长有4位、8位、16位、32位和64位。通常,计算机的字长由内部寄存器的位宽度决定。
②外频:外频也称为基频,也称为系统时钟频率,由系统振荡器产生,经过不同的频率放大后供给计算机的不同部件使用,放大倍数称为倍频系数。
③常用的CPU性能指标有:CPU的主频:也称CPU的工作频率,CPU的主频=外频×倍频系数;IPS:即每秒执行的指令数;CPI:指令执行所需要的时钟周期的数量;FLOPS:每秒执行浮点运算的次数;CPU的功耗:可以分为动态功耗和静态功耗,动态功耗P=CU^2f,其中C为负载电容,U为工作电压,f为工作频率;数据传输率:也称为带宽,计算公式为 位宽*工频/8,其物理含义是单位时间内数据的传输量;存储器的容量:可以分为内存容量和外存容量。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