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中的元组

提示:文章写完后,目录可以自动生成,如何生成可参考右边的帮助文档


前言

提示:这里可以添加本文要记录的大概内容:

例如: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机器学习这门技术也越来越重要,很多人都开启了学习机器学习,本文就介绍了机器学习的基础内容。


提示:以下是本篇文章正文内容,下面案例可供参考

一、元组基础

1.声明

元组是Python中的一种数据类型,它是一个有序的、不可变的序列。元组使用圆括号来表示。

内部元素可以是任意数据类型

# 不可变类型,定义使用 ==> ()
t0 = ()
print(type(t0))  # <class 'tuple'>
# 小括号内只有一个元素时,逗号 , 不可省略
t1 = (1)
print(type(t1))    # <class 'int'>
t1 = (1, )
print(type(t1))   # <class 'tuple'>
# 内部元素可以是任意数据类型
t2 = (1, True, False, "hello", [1, 2, 3], ("a", "b", "c"))
print(type(t2))   # <class 'tuple'>

2.遍历

元组的遍历有两种方法:

  • for e in t: e代表元组中的元素
  • for i in range(len(t)): i代表元组中的数据的索引,范围( 0, len-1)
for e in (1, 2, 3, 4, 5):
    print(e)

t3 = ("a", "b", "c", "d", "e")
for i in range(len(t3)):
    print(i, t3[i])

3.不可变类型

与列表不同,元组中的元素是不可变的,即不能修改、删除或添加元素。

  • 错误信息:object does not support item assignment
  • 修改单个数据报错
  • 元组中存放列表,该列表仍然可以正常更改
# 修改单个数据报错
# 错误信息:'tuple' object does not support item assignment
# t3[0] = 6

# 修改元组中的列表 ,不等于修改元组
t4 = (1, 2, 3, ["a", "b"])
t4[3].append("c")
print(type(t4), t4[3])  # <class 'tuple'> ['a', 'b', 'c']

4.常见方法

  • count():统计元素出现的个数
  • index():根据元素找索引,找不到会报错
# count统计出现次数
print((1, 2, 3, 2).count(2))
# 根据元素找索引,找不到会报错
print((1, 2, 3, 4, 2).index(3))

t5 = ("a", "b", "c")
t6 = (1, 2, 3)
t7 = t5 + t6
print(t7, type(t7))

总结

以上就是今天要讲的内容,本文仅仅简单介绍了元组的基础使用。

  • 8
    点赞
  • 1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