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高新企业认定三大比例要求!

本文详细解读了企业中科技人员占比、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以及高新技术产品收入比例的要求,涉及科技人员定义、职工总数计算、研发费用范围和计算方法,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的认定标准和收入归集问题解答。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一、科技人员占比要求

(一)指标要求

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二)指标解析

1、科技人员范围

(1)直接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人员;

(2)专门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管理人员;

(3)提供直接技术服务的人员。

2、职工总数界定

企业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其中,兼职、临时聘用人员全年须在企业累计工作183天以上。

3、计算方法

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科技人员数均按照全年月平均数计算。

月平均数=(月初数+月末数)÷2

全年月平均数=全年各月平均数之和÷12

4、科技人员归集要点

(1)科技人员必须入职缴社保和个税且工作183天以上;

(2)科技人员要求的专业与学历是理工类,允许少量非理工科相关专业的,但需有工作时间、工作经验和相关职称可佐证;

(3)研发组织架构完善合理,所设置岗位、职务清楚、安排合理;

(4)研发项目RD表中、项目立项报告和结题报告中的参与人员一致,任务分工一致。

5、佐证材料

(1)在职人员需提供签订的劳动合同、上一年度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缴费凭证;

(2)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需提供劳动合同、工资表、支付工资凭证等。

二、研发费用占比要求

(一)指标要求

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下同)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5%;

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二)指标解析

1、研发费用范围

(1)人员人工费用;

(2)直接投入费用;

(3)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

(4)无形资产摊销费用;

(5)设计费用;

(6)装备调试费用与试验费用;

(7)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

(8)其他费用。

2、计算方式

(1)销售收入为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之和。

(2)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按照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口径计算。

(3)研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比重是指三年合计数,且根据最近年度营业收入确定占比标准。

3、研发费用要保持三表一致

4、研发费用归集常见问题解答

(1)失败的研发活动是否可以进行归集?

答:只要是研发活动,不管是否成功,都可以进行归集。

(2)企业2021年研发费用资本化支出形成无形资产,在2023年申请高企认定时,能否计算入2020-2022年的研发费用投入?

答:属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中规定的无形资产,且用于研发活动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可以计入研发费用。

(3)单个研发项目费用有要求吗?

答:没有明确要求。应根据研发项目的实际难度,从人员人工费用、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设计费用、装备调试费用与试验费用、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其他费用等方面正确编制研发费用预算。

(4)跨年度的研发项目如何计算研发费用?

答:跨年度的研发项目在核算研发费用时,应密切关注研发费用预算与研发项目验收报告,以合理分摊各年度的研发费用。

(5)项目重合时,研发费用如何分配?

答:同时进行多个项目研发时,对于人员人工费用、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等无法直接归集的,建议按照记录人员、设备等在不同项目上的工时方式,对相关费用在不同项目上进行分摊;对于直接投入费用、设计费用等可以直接归集的,建议直接归集到相应的项目上。

(6)部分人员在负责项目研发的同时,又承担相关生产项目的,或者部分人员涉及多个项目研发,如何归集研发费用?

答:应根据项目研发规划所确认的研发人员名单核算和计发工资性支出,按照人员工时准确合理区分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并每月记录核实人员情况。

三、高新技术产品比例要求

(一)指标要求

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二)指标解析

1、高新技术产品(服务)

(1)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是指对其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范围的产品(服务)。

(2)主要产品(服务)是指高新技术产品(服务)中,拥有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且收入之和在企业同期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中超过50%的产品(服务)。

2、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分为两大类,指企业通过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取得的产品(服务)收入与技术性收入的总和。

其中,技术性收入包括:

(1)技术转让收入:指企业技术创新成果通过技术贸易、技术转让所获得的收入;

(2)技术服务收入∶指企业利用自己的人力、物力和数据系统等为社会和本企业外的用户提供技术资料、技术咨询与市场评估、工程技术项目设计、数据处理、测试分析及其他类型的服务所获得的收入;

(3)接受委托研究开发收入∶指企业承担社会各方面委托研究开发、中间试验及新产品开发所获得的收入。对总收入进行了界定,总收入是指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

3、佐证材料

1、高新技术产品(服务),其关键技术和技术指标的具体说明,相关的生产批文、资质证书、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等。

2、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由具有资质并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相关条件的中介机构进行专项审计或鉴证。

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GABP)是一种结合了遗传算法(GA)和BP神经网络的优化预测方法。BP神经网络是一种多层前馈神经网络,常用于模式识别和预测问题,但其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而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选择和遗传机制的全局优化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局部最优 。GABP算法通过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重和阈值,从而提高网络的学习效率和预测精度 。 种群:遗传算法中个体的集合,每个个体代表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编码:将解决方案转化为适合遗传操作的形式,如二进制编码。 适应度函数:用于评估个体解的质量,通常与目标函数相反,目标函数值越小,适应度越高。 选择:根据适应度保留优秀个体,常见方法有轮盘赌选择、锦标赛选择等。 交叉:两个父代个体交换部分基因生成子代。 变异:随机改变个体的部分基因,增加种群多样性。 终止条件:当迭代次数或适应度阈值达到预设值时停止算法 。 初始化种群:随机生成一组神经网络参数(权重和阈值)作为初始种群 。 计算适应度:使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预测,根据预测误差计算适应度 。 选择操作:根据适应度选择优秀个体 。 交叉操作:对选择的个体进行交叉,生成新的子代个体 。 变异操作:对子代进行随机变异 。 替换操作:用新生成的子代替换掉一部分旧种群 。 重复步骤2-6,直到满足终止条件 。 适应度函数通常以预测误差为基础,误差越小,适应度越高。常用的误差指标包括均方根误差(RMSE)或平均绝对误差(MAE)等 。 GABP代码中包含了适应度函数的定义、种群的生成、选择、交叉、变异以及训练过程。代码注释详尽,便于理解每个步骤的作用 。 GABP算法适用于多种领域,如时间序列预测、经济预测、工程问题的优化等。它特别适合解决多峰优化问题,能够有效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