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A公司商标,出现B公司网址,侵权吗?

文章探讨了未经许可将他人商标设为搜索引擎关键词是否构成侵权的问题,强调了商标显著性、知名度、混淆可能性等因素在判断中的作用。案例指出,即使商标知名度低,如果使用方式可能导致混淆,也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提醒经营者在网络营销中尊重知识产权,合理设置关键词以避免法律风险。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未经许可,将他人商标设置为,搜索引擎推广关键词,构成侵权吗?

以他人商标相关字样作为搜索关键词,是否构成商标侵权,要综合考虑商标的显著性、知名度、被诉侵权标识的实际使用方式、是否具有故意混淆的意图、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混淆可能性证据等因素,以此来判断相关公众是否会对被诉侵权标识所指示的商品或服务来源产生混淆。

本案中,涉案商标知名度较低,结合B公司的使用方式,难以发挥识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功能,不构成商标性使用,同时也不易导致相关公众混淆或误认,从而不构成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但被诉行为客观上导致B公司借助消费者对A公司商标的认知,提高了B公司网站的访问频次,使A公司可能实现的交易机会导流至B公司,因而构成不正当竞争。

法官提醒,商标专用权等实际上包含财产权属性,因此在使用他人注册商标时,须经过商标权利人授权并且支付相关费用,一般而言不可擅自使用。经营者如需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进行网络营销,那么在自行选择搜索关键词等内容时,一定要注意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合理设置关键词,避免恶意使用关键词带来的法律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二条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遵守法律和商业道德。

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本法所称的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或者提供服务(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第四十八条本法所称商标的使用,是指将商标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书上,或者将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用于识别商品来源的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条人民法院依据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一)(二)项的规定,认定商标相同或者近似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一)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

(二)既要进行对商标的整体比对,又要进行对商标主要部分的比对,比对应当在比对对象隔离的状态下分别进行;

(三)判断商标是否近似,应当考虑请求保护注册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