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商品的价格在流通过程中与其说围着商品价值转,不如说更倾向于围绕着商品的使用价值走了。例如奢侈品,因为人的精神需要为其赋予了更富贵的使用价值。再如欧美手机壳儿的颜色不同而存在差价,而与手机本身的使用价值一点关系都没有。再如面膜,功效的差别在成本上几无体现,却因宣传营造的氛围带来的人的需求造成了高下之别,甚至反过来影响人对商品本身使用价值的判断!例如很多有影响的地方卖贵一些,一地买得便宜,就会使人怀疑是否假货,也即怀疑商品本身使用价值是否打折扣。其实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可能远远低于标价,而人们最终关心的还是其原本的使用价值。人们在面对商品的判断时不自觉地采用了双重标准。价格的差别往往和原本的使用价值关系不大,而更多差在因人的精神需要而赋予的剩余价值上,而人们往往却从原本的使用价值上找原因。所谓物以稀为贵,讲的就是使用价值。
在商品流动中人的精神需要创造出来的额外的使用价值必须要货币支撑,因此必然造成货币超发,所以说奢侈品产业对于成熟经济体很必要,是收拢货币重要蓄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