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网络设备-NAT实验

华为网络设备-NAT实验

作者: 陈诺    排版: 赖裕鑫    审核: 蔡宗唐



一、实验简介

1. NAT简介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网络地址转换,是一种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nternet工程任务组)标准,是把内部私有网络地址转换成合法外部公有网络地址的技术。

TCP/IP协议版本IPv4,有IP地址匮乏的先天生缺陷;如果专用网络的计算机要访问Internet,则组织机构在连接Internet的设备上至少需要一个公有IP地址,然后采用NAT技术,将内部网络的计算机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有IP地址,从而让使用私有IP地址的计算机能够和Internet中的计算机进行通信。

NAT 除了解决 IP 地址短缺的问题,还带来了两个好处:

• 有效避免来自外网的攻击,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网络安全性。

• 控制内网主机访问外网,同时也可以控制外网主机访问内网,解决了内网和外网不能互通的问题。

2. NAT类型

2.1 静态NAT

在路由器中,将内网IP地址固定的转换为外网IP地址,通常应用在允许外网用户访问内网服务器的场景。

2.2 动态NAT

将一个内部IP地址转换为一组外部IP地址池中的一个IP地址(公有地址),内网获得的公网地址是随机非永久使用的。

2.3 Easy IP(转换成出接口地址)

通过端口号识别不同的内网地址,无需创建地址池,直接将内网地址转换为公网地址,属NAPT的特例

2.4 NAPT(网络地址端口转换)

允许多个内网地址转换到同一个公网地址的不同端口,在内网通过端口号进行区分。NAPT又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动态NAPT

IP地址及端口号(TCP或UDP)为转换条件,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及端口号转换成外部公有IP地址及端口号。

静态NAPT

在路由器中以 IP+端口 形式,将内网IP及端口固定转换为外网IP及端口,应用在允许外网用户访问内网计算机特定服务的场景。

2.5 多种模式的比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实验配置

1. 动态NAT

1.1 实验要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图所示,ABC公司通过路由器R1接入Internet,相关背景和需求如下。

  • 公司向ISP申请了1批公网IP:16.16.16.8~16.16.16.16。

  • 公司内网计算机(192.168.100.0/24)可通过路由器R2随机映射到公网,实现内外网互访。

1.2 操作过程

1.21 地址规划

  • PC1:192.168.100.1/24
  • PC2:192.168.100.3/24
  • Server:16.16.16.233/24

1.22 R1的配置

<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sysname R1
[R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1
[R1-GigabitEthernet0/0/0] ip address 192.168.100.254 24
[R1-GigabitEthernet0/0/0] quit
[R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
[R1-GigabitEthernet0/0/1] ip address 16.16.16.8 24
[R1-GigabitEthernet0/0/1] quit
[R1] nat address-group 1 16.16.16.9 16.16.16.16                     //创建地址池(由于16.16.16.8已使用,顺延)
[R1] acl 2000
[R1-acl-basic-2000] rule 5 permit source 192.168.100.0 0.0.0.255
[R1-acl-basic-2000] quit
[R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
[R1-GigabitEthernet0/0/1] nat outbound 2000 address-group 1 no-pat  //为出口网关应用NAT地址池
[R1-GigabitEthernet0/0/1] quit

提示:

nat address-group命令用来配置NAT地址池,当然要预留至少一个IP用于路由设备与公网通信

nat outbound命令用来将一个访问控制列表ACL和一个地址池关联起来,其表示ACL中规定的地址可以使用地址池进行NAT转换;

no-pat 参数表示只转换数据报文的IP地址而不转换端口信息。


1.23 实验验证

首先,PC1能联通Server(16.16.16.233/24)。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次,PC2能正常访问Server(16.16.16.233/24)的FTP服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R1查看会话信息(display nat session al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上测试结果得知,成功在路由器R1上配置动态NAT,内网可访问外网主机。

2. 静态NAT

2.1 实验要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图所示,某公司通过路由器R1接入到Internet,相关背景和需求如下。

  • 公司向ISP申请了2个公网IP:16.16.16.8和16.16.16.9。

  • 公司的FTP服务器需要以静态NAT方式对外提供服务,映射IP为16.16.16.9。

2.2 操作过程

2.21 地址规划

  • PC1:192.168.100.1/24
  • Server:192.168.100.2/24
  • Client:16.16.16.233/24

2.22 R1的配置

<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sysname R1
[R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1
[R1-GigabitEthernet0/0/0] ip address 192.168.100.254 24
[R1-GigabitEthernet0/0/0] quit
[R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
[R1-GigabitEthernet0/0/1] ip address 16.16.16.8 24
[R1-GigabitEthernet0/0/1] nat static global 16.16.16.9 inside 192.168.100.2  //将Server映射出去
[R1-GigabitEthernet0/0/1] quit

2.23 实验验证

首先,Client可以Ping通公司的公网地址(16.16.16.9/24)。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次,Client通过公司的公网地址(16.16.16.9/24)访问公司内部服务器的FTP服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后,在R1上查看NAT会话信息(display nat session al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上测试结果得知,成功在路由器R1上配置静态NAT,实现FTP服务器的私网地址192.168.100.2与公网地址16.16.16.9的映射。

3. NAPT

3.1 实验要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某公司通过动态NAT实现了内网主机和公网之间的通信,但随着公司员工的不断增加,有限的公网IP地址已不能满足所有员工上网需求,公司希望采用NAPT来解决更多员工的外网接入需求。

3.2 操作过程

3.21 地址规划

  • PC1:192.168.100.1/24
  • PC3:192.168.100.4/24
  • Client:16.16.16.233/24

3.22 R1的配置

<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sysname R1
[R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1
[R1-GigabitEthernet0/0/0] ip address 192.168.100.254 24
[R1-GigabitEthernet0/0/0] quit
[R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
[R1-GigabitEthernet0/0/1] ip address 16.16.16.8 24
[R1-GigabitEthernet0/0/1] quit
[R1] nat address-group 1 16.16.16.9 16.16.16.16             //创建地址池(由于16.16.16.8已使用,顺延)
[R1] acl 2000
[R1-acl-basic-2000] rule 5 permit source 192.168.100.0 0.0.0.255
[R1-acl-basic-2000] quit
[R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
[R1-GigabitEthernet0/0/1] nat outbound 2000 address-group 1 //为出口网关应用NAPT地址池
[R1-GigabitEthernet0/0/1] quit

提示:命令中no-pat参数的表示为NAPT

3.23 实验验证

首先,分别在企业内网主机PC1、PC3中执行ping 16.16.16.233命令,测试内网主机与外网的连通性。

结果如下图所示,成功连接外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出,一个公网IP地址可以为多个私网IP提供NAPT服务,解决了更多内网终端连接外网的问题。

其次,在R1上查看NAT会话信息(display nat session al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以上信息得知,PC1和PC3的两个私网IP地址同时映射同一个公网IP地址,只是映射了不同的端口号。

4. Easy IP

4.1 实验要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某公司通过拨号接入Internet,并申请到一个固定公网IP:16.16.16.8;且公司要求使用Easy IP技术实现全部内网计算机快速访问Internet。

4.2 操作过程

4.21 地址规划

  • PC1:192.168.100.1/24
  • PC3:192.168.100.4/24
  • Client:16.16.16.233/24

4.22 R1的配置

<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sysname R1
[R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1
[R1-GigabitEthernet0/0/0] ip address 192.168.100.254 24
[R1-GigabitEthernet0/0/0] quit
[R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
[R1-GigabitEthernet0/0/1] ip address 16.16.16.8 24
[R1-GigabitEthernet0/0/1] quit
[R1] acl 2000
[R1-acl-basic-2000] rule 5 permit source 192.168.100.0 0.0.0.255
[R1-acl-basic-2000] quit
[R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
[R1-GigabitEthernet0/0/1] nat outbound 2000  //为出口应用Easy IP模式
[R1-GigabitEthernet0/0/1] quit

提示:

Easy IP技术是对NAPT技术的简化,因为Easy IP只会用到一个公有IP地址,所以它无需建立公有IP地址地址池,用于转换的公网IP就是该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

即在本例中,nat outbound 2000表示对ACL 2000定义的地址段进行转换,并直接使用G0/0/0口的IP地址作为输出(Easy IP)地址。

4.23 实验验证

首先,在私网主机PC1PC3中,执行ping 16.16.16.233命令,测试内网主机与外网的连通性。

结果如下所示,成功连接外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次,在R1上查看NAT出口信息(display nat outboun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ddress-group/IP/InterfaceType表项信息得知,接口和ACL 2000允许的私网网段192.168.100.0/24已关联,且 Easy IP已配置成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正月十六工作室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