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Java中的GC

本文深入探讨了Java语言中的垃圾回收(GC)机制,详细解释了其如何自动检测并回收不再使用的内存空间,避免了传统C/C++语言中常见的内存泄漏问题。文中介绍了垃圾回收器的四大核心任务,并对比分析了引用计数、追踪回收、压缩回收、复制回收及按代回收等常见算法的优劣。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在Java语言中,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GC)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主要作用是回收程序中不再使用的内存。在使用C/C++语言进行程序开发时,开发人员必须非常仔细地管理好内存的分配与释放,如果忘记或者错误地释放内存往往会导致程序运行不正常甚至是程序崩溃。Java语言提供了垃圾回收器来自动检测对象的作用域,可自动地把不再被使用的存储空间释放掉。

垃圾回收器负责完成3项任务:

  1. 分配内存;
  2. 确保被引用对象的内存不被错误地回收;
  3. 回收不再被引用的对象的内存空间。

常用的垃圾回收算法:

  • 引用计数算法(Reference Counting Collector)

      引用计数作为一种简单但是效率较低的方法,其主要原理如下:在堆中对每个对象都有一个引用计数器;当对象被引用时,引用计数器加1;当引用被置为空或离开作用域的时候,引用计数减1,由于这种方法无法解决相互引用的问题,因此JVM没有采用这个算法。 

  • 追踪回收算法(Tracing Collector)

      追踪回收算法利用JVM维护的对象引用图,从根节点开始遍历对象的应用图,同时标记遍历到的对象。当遍历结束后,未被标记的对象就是目前已不被使用的对象,可以被回收了。

  • 压缩回收算法(Compacting Collector)

      压缩回收算法的主要思路如下:把堆中活动的对象移动到堆中一端,这样就会在堆中另外一端留出很大的一块空闲区域,相当于对堆中的碎片进行了处理。虽然这种方法可以大大简化消除堆碎片的工作,但是每次处理都会带来性能的损失。 

  • 复制回收算法(Coping Collector)

       复制回收算法的主要思路如下:把堆分成两个大小相同的区域,在任何时刻,只有其中的一个区域被使用,直到这个区域的被消耗完为止,此时垃圾回收器会中断程序的执行,通过遍历的方式把所有活动的对象复制到另一个区域中,在复制的过程中它们是紧挨着布置的,从而可以消除内存碎片。当复制过程结束后程序会接着运行,直到这块区域被使用完,然后再采用上面的方法继续进行垃圾回收。​​

这个算法的优点是在进行垃圾回收的同时对对象的布置也进行了安排,从而消除了内存碎片。但是这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对于指定大小的堆来说,需要两倍大小的内存空间;同时由于在内存调整的过程中要中断当前执行的程序,从而降低了程序的执行效率。

  • 按代回收算法(Generational Collector)

      复制回收算法主要的缺点如下:每次算法执行时,所有处于活动状态的对象都要被复制,这样效率很低。由于程序有“程序创建的大部分对象的生命周期都很短,只有一部分对象有较长的生命周期”的特点,因此可以根据这个特点对算法进行优化。按代回收算法的主要思路如下:把堆分成两个或者多个子堆,每一个子堆被视为一代。算法在运行的过程中优先收集那些“年幼”的对象,如果一个对象经过多次收集仍然“存活”,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对象转移到高一级的堆里,减少对其的扫描次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