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程序员的编程语言科普——(一)解释器的基本工作流程和构造方法

本文简要介绍了编程语言解释器的主要工作流程,包括扫描、解析和抽象语法树的构建。解释器首先将代码转换为内部数据结构以方便处理,常用的数据结构是抽象语法树。文章还探讨了如何构建解释器,涉及语法设计、解析器生成器以及语义指定等关键步骤。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在这篇文章里我将介绍常见的解释器主要的工作流程,由于一个解释器通常有很多复杂的细节,在这里我仅仅是进行一些粗略的介绍。此外我将介绍人们通常是用怎样的方法来构建一个想要的解释器的。关于为什么我只介绍解释器而不介绍编译器的原因,请参见前言部分。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曾经提到过,不论是解释器还是编译器,在运行的初期都需要做两件事:逐字逐句地解析程序员写的代码,并将其转换为一种内部的数据结构。做这些工作的被我们称为一个解释器的“前端”(front-end),而我们前面说的两件事则分别被称为“扫描(scan)”和“解析(parse)”。

首先,我先解释一下,为什么需要把程序员的代码转换为一种内部的数据结构?这主要是因为转换为一种数据结构后,解释器可以更快速,更方便地访问这个数据结构的某一部分,在这种数据结构中,我们向下访问一组数据中的一部分的时候,就可以像访问一个C语言的结构体成员或者Java的类成员一样容易(实际上很多解释器就是这么做的);需要优化或者转换我们的语言时,只需要修改这一数据结构即可。为什么不是逐条解析并执行呢?理论上讲如果你的语言足够简单,(例如汇编语言)确实是可以做到的,但实际上我们设计的语言远比汇编复杂得多,表达式a的结果可能依赖表达式b,因此我们不得不先求得b的值再求a的值;系统的状态也难以直接从代码中获知,例如,你可能可以用类似goto的语句指定解释器跳到指定行的代码,但如果我们要跟踪的代码在if/while语句中呢?在一个递归函数的某一层递归中呢?显然这些状态无法直接从代码的某一位置获得。

用什么数据结构来描述要解释的代码比较合适呢?例如,我们想要用数据结构来保存表达式1 * (2 + 3)

  • 3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