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架构内涵_1.云原生架构定义

1.云原生架构 

        从技术的角度,云原生架构基于云原生技术的一组架构原则和设计模式的集合,旨在将云应用中的非业务代码部分进行最大化的剥离,从而让云设施接管应用中原有的大量非功能特性(如弹性、韧性、安全、可观测性、灰度等),使业务不再有非功能性业务中断困扰的同时,具备轻量、敏捷、高度自动化的特点。由于云原生是面向“云”而设计的应用,因此,技术部分依赖于传统云计算的3层概念,即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

2.云原生代码

        云原生的代码通常包括三部分:业务代码、三方软件、处理非功能特性的代码。其中“业务代码”指实现业务逻辑的代码;“三方软件”是业务代码中依赖的所有三方库,包括业务库和基础库;“处理非功能性的代码”指实现高可用、安全、可观测性等非功能性能力的代码。三部分中只有业务代码是核心,是对业务真正带来价值的,另外两个部分都只算附属物,但是,随着软件规模的增大、业务模块规模变大、部署环境增多、分布式复杂性增强,使得今天的软件构建变得越来越复杂,对开发人员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云原生架构相比较传统架构进了一大步,从业务代码中剥离大量非功能性特性(不会是所有,比如易用性还不能剥离)到IaaS和PaaS中,从而减少业务代码开发人员的技术关注范围,通过云厂商的专业性提升应用的非功能性能力。 

        此外,具备云原生架构的应用可以最大程度利用云服务和提升软件交付的能力,进一步加快软件开发。 

2.1代码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云原生架构产生的最大影响就是让开发人员的编程规模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大部分的编程语言中,都有文件、网络、线程等元素,这些元素为充分利用单机资源带来好处的同时,也提升了分布式编程的复杂性;因此大量框架、产品涌现,来解决分布式环境中的网络调用问题、高可用问题、CPU争用问题、分布式存储问题等等。

2.2非功能性特性大量委托

        任何应用都提供两类特性,功能性特性和非功能性特性。功能性特性是真正为业务带来价值的代码,比如建立客户资料、处理订单、支付等;即使是一些通用的业务功能特性,比如组织管理、业务字典管理、搜索等也是紧贴业务需求的。非功能性特性是没有给业务带来直接业务价值,但通常又是必不可少的特性,比如高可用性、容灾能力、安全特性、可运维性、易用性、可测试性、灰度发布能力等。

2.3高度自动化的软件交付 

        对自动化交付而言,还需要一种能够描述不同环境的工具,让软件能够“理解”目标环境、交付内容、配置清单并通过代码去识别目标环境的差异,根据交付内容以“面向终态”的方式完成软件的安装、配置、运行和变更。 

  • 16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