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编程的Bug源头与解决思路

因为现代计算机中CPU、内存、I/O操作存在性能差异问题,而一个程序的完整执行往往需要CPU、内存、I/O操作共同完成;例如进行I/O操作时,此时CPU就是空闲状态,浪费其性能,所以需要通过并发程序来提升硬件设备的使用率,提高程序性能。

bug源头一:缓存导致的可见性问题

现代计算机多核CPU都是标配,普通个人电脑4核、8核都很常见,更不用现代服务器的16核、32核等。因为每个CPU都有自己的高速缓存(1、2、3级缓存),这就会导致我们的线程在处理共享变量时,因为操作的数据在各自CPU的高速缓存中,导致可见性问题。

public class Test {

    private long count = 0;

    private void add10K() {
        int idx = 0;
        while (idx++ < 10000) {
            count += 1;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final Test test = new Test();
        // 创建两个线程,执行add()操作
        Thread th1 = new Thread(() -> {
            test.add10K();
        });
        Thread th2 = new Thread(() -> {
            test.add10K();
        });
        // 启动两个线程
        th1.start();
        th2.start();
        // 等待两个线程执行结束
        th1.join();
        th2.join();
        System.out.println(test.count);
    }
}

如上代码所示:当我们有两个线程分别调用add10K()方法时,最后的count值总是小于20000;因为在多核CPU下,每个线程可能操作的都是自己CPU的高速缓存,导致最后的数据小于2000次。

Bug源头二——编译导致的指令重排序

有序性指的是程序按照代码的先后顺序执行,但是因为编译器的优化,代码的真实执行顺序,并不一定是我们写代码的顺序,而指令重排就会导致一定的问题,例如单例模式中的双重检查创建单例对象,就是因为指令重排优化导致问题。如下代码所示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if (instance == null) {
      synchronized(Singleton.class) {
        if (instance == null)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return instance;
  }
}

在j我们认为的new一个对象是如下步骤:

  1. 分配一块内存 M;
  2. 在内存 M 上初始化 Singleton 对象;
  3. 然后 M 的地址赋值给 instance 变量。

实际执行流程如下

  1. 分配一块内存 M;
  2. 将 M 的地址赋值给 instance 变量
  3. 最后在内存 M 上初始化 Singleton 对象

导致的问题就是:假设,现在有两个线程A,B线程执行到了new
Singleton()方法的第二部,将M的地址赋值给instance变量;此时发生了CPU切换B线程执行的是第一个null值判断,此时instance不为null,但此时内存上还未初始化对象,这时就可能发生空指针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Java内存模型

java内存模式是java语言提出的规范,是用来描述多线程间的特性,描述了多线程程序的合法行为,即为多线程程序定义的一套规则​;规范了 JVM 如何提供按需禁用缓存和编译优化的方法。也就是帮我们解决了缓存问题和指令优化导致的并发问题。

volatile关键字的作用

  • 使用volatile修饰的变量,对这个变量的读写,不能使用 CPU 缓存,必须从内存中读取或者写入
  • 对volatile变量相关的指令不做​重排操作。

Happens-Before 规则:表示前面的操作一定是对后面的操作是可见的;Happens-Before 约束了编译器的优化行为,虽允许编译器优化,但是要求编译器优化后一定遵守 Happens-Before 规则。

  1. 程序顺序原则:一个线程内保证语义的串行化。
  2. volatile规则:volatile变量的写,先发生于读,这保证了volatile变量的可见性。
  3. 锁规则:解锁(unlock)必然发生在随后的加锁(lock)前。
  4. 传递性:A先于B,B先于C,那么A必然先于C
  5. 线程的start()方法先于它的每一个动作
  6. 线程的所有操作先于线程的终结(Thread.join())
  7. 线程的中断(interrupt())先于被中断线程的代码
  8. 对象的构造函数执行、结束先于finalize()方法。

Bug源头 —— 线程切换带来的原子性问题

现代CPU的设计,对于CPU的使用都是采用时间片的方式,假设这个时间为50毫秒,每个线程在使用50毫秒后,就会自动让出CPU使用,别的线程就可重新获取CPU使用权,而往往我们写的程序需要多个CPU指令在能完成,这个时候我们的操作就不是原子性的,在发生CPU切换时就会出现问题;例如在java中count++操作,在CPU层面就是非原子性的,在CPU中需要3步才能完成这个操作:

  1. 需要把变量 count 从内存加载到 CPU 的寄存器;
  2. 在寄存器中执行 +1 操作;
  3. 将结果写入内存(缓存机制导致可能写入的是 CPU 缓存而不是内存)

而CPU的切换可能发生在上述步骤中的任意一步中,这就会导致每个CPU读到的值就是所谓的“脏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原子性的源头就是线程切换,这个时候对于共享资源,我们就需要做到“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执行”,这个就称为互斥。我们把一段需要互斥执行的代码称为临界区。

在java中提供了很多关于锁实现的方式,例如synchronized关键字、ReenLock等实现,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代码临界区的原子性。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