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问题是教练的核心工具
-
强有力的问题能激发被教练者的觉察与责任感,而非直接提供答案。
-
提问的终极目标:帮助对方自行发现解决方案,而非依赖教练的智慧。
-
-
强有力问题的特征
-
开放式:以“什么”“如何”“哪里”开头,避免封闭式提问(如“是否”“能不能”)。
-
未来导向:聚焦目标与行动(如“你希望达成什么?”),而非纠结过去问题(如“为什么失败?”)。
-
简洁中立:不带评判或暗示(如“你觉得这个计划有什么风险?”而非“这计划风险太大,对吧?”)。
-
-
问题的力量层级
低效提问 高效提问 封闭式(“你需要帮助吗?”) 开放式(“你需要什么支持?”) 评判性(“你为什么没完成?”) 中立性(“是什么阻碍了进展?”) 聚焦问题(“哪里出错了?”) 聚焦解决(“接下来可以怎么做?”)
提问的实践原则
-
以GROW模型为框架
-
目标(Goal):
-
“你希望实现的具体结果是什么?”
-
“这个目标对你为什么重要?”
-
-
现状(Reality):
-
“当前进展如何?有哪些关键挑战?”
-
“你已经尝试过哪些方法?”
-
-
选择(Options):
-
“有哪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
“如果资源不限,你会怎么做?”
-
-
意愿(Will):
-
“你选择哪种方案?何时开始行动?”
-
“你有多大的决心实现它?”
-
-
-
避免常见陷阱
-
建议伪装成问题(如“你为什么不试试这样做?”)→ 剥夺对方思考机会。
-
多重问题(如“目标是什么?计划怎么做?谁负责?”)→ 引发混乱,应逐层深入。
-
预设答案(如“你是否觉得应该放弃?”)→ 隐含教练的主观判断。
-
强有力问题的设计逻辑
-
扩展觉察
-
例:“如果采取这个行动,可能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帮助看到潜在机会)
-
-
激发责任感
-
例:“你决定如何推进这一步?需要谁的支持?”(强化自主决策)
-
-
挑战限制性信念
-
例:“如果抛开‘不可能’的想法,你会如何行动?”(突破思维框架)
-
经典案例对比
场景 | 低效提问 | 强有力提问 |
---|---|---|
员工拖延任务 | “你为什么还没完成?”(责备) | “是什么阻碍了进展?如何解决?”(探索) |
团队目标模糊 | “你们的目标清楚吗?”(封闭) | “你们希望三个月后达到什么状态?”(愿景) |
个人职业困惑 | “你为什么不换个工作?”(建议) | “你对理想工作的核心需求是什么?”(反思) |
关键启示
-
提问的质量决定教练的效果:一个好问题能唤醒思考,一个坏问题会扼杀潜能。
-
沉默是黄金:提问后给予充分思考时间,避免急于补充或引导。
-
从“解决问题”到“启发思考”:教练的价值不在于答案本身,而在于帮助对方找到答案的过程。
约翰·惠特默的核心理念:
“强有力的问题像一面镜子,帮助人们看清自己的盲点,并主动走向目标。”
(总结严格基于原书第7章内容,聚焦“提问”作为教练核心技能的框架与实操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