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机器学习(二)特征工程、K-近邻算法、KNN工作流程、scikit-learn实现K近邻算法、K值选择、距离计算、KD树

特征工程

把特征转换为机器容易识别的数据,把特征a转化为机器容易读懂、量化的语言

归一化Min-Max

将原始数据映射到[0,1]之间
X ′ = x − m i n m a x − m i n X'= \frac{x-min}{max-min} X=maxminxmin
但是归一化是有弊端的,比如有一个值错误,就会影响整体的数值,并且归一化是无法解决这个异常值。所以归一化只适合传统精确小数据场景。

标准化

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变换把数据变换到均值为0,标准差为1范围内。也就是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
X ′ = x − m e a n σ X'=\frac{x-mean}{\sigma} X=σxmean

K-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or)

定义

如果一个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k个最相似(即特征空间中最邻近)的样本中的大多数属于某一个类别,则该样本也属于这个类别。

理念

取近的邻居,本质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如可以通过身边的住户预测本区域送外卖的是哪些人。所以就要用欧式距离计算出跟邻居的距离,找出最近的邻居(k=1)。
问题:只有1个的话数据不够精准,被噪点的干扰太强,数据有误差的话就会被完全带偏。
解决:要找k个邻居,自己写代码实现knn。knn算法也可以用于动态加载的字体反爬。

理解K近邻

已知《战狼》、《红海行动》、《碟中谍6》是动作片,而《前任3》、《春娇与志明》、《泰坦尼克号》是爱情片。每一行(一部电影)为一个数据样本,特征列为打斗次数、接吻次数,根据打斗次数和接吻次数来区分是爱情片和动作片。如果新的电影如《美人鱼》,人可以根据自己经验将电影进行分类,也可以让机器也可以掌握一个分类的规则,自动的将新电影进行分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图中的数据进行整理,绘制散点图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动作片的打斗场景非常多,根据《美人鱼》电影的数据,可以大致判断出在图中红色圆圈的位置。现在就要判断出红色圆圈距离哪一个样本点比较近,如果距离《春娇与志明》比较近,就可以归类为爱情片,如果距离《红海行动》比较近的话就可以归类为动作片。
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最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机器学习中说到两点之间的距离,通常指的是欧式距离,二维欧式距离公式如下:
d 12 = ( x 1 − x 2 ) 2 + ( y 1 − y 2 ) 2 d_{12} = \sqrt{(x_1-x_2)^2+(y_1-y_2)^2} d12=(x1x2)2+(y1y2)2
特征不可能说只有两个,每个特征代表一个维度,同理衍生三维欧氏距离公式如下:
d 12 = ( x 1 − x 2 ) 2 + ( y 1 − y 2 ) 2 + ( z 1 − z 2 ) 2 d_{12} = \sqrt{(x_1-x_2)^2+(y_1-y_2)^2+(z_1-z_2)^2} d12=(x1x2)2+(y1y2)2+(z1z2)2
如果是四维或者更高维度,归纳N维欧式距离公式如下:
d 12 = ∑ k = 1 n ( x i − y i ) 2 d_{12} = \sqrt{\sum_{k=1}^n(x_i-y_i)^2} d12=k=1n(xiyi)2
对距离进行精准计算,以两点(美人鱼、碟中谍6)为例进行求解,

# 美人鱼:5  29
# 碟中谍6: 105 31
np.sqrt((105-5)**2+(31-29)**2)  # 100.0199980003999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要算出最近距离,则需要算《美人鱼》与各个特征点之间的距离。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距离《美人鱼》最近的电影是《前任3》,如果只从一个特征点去判定的话,结果可能会不精确。这时要选择更多(K值)的附近特征值进行比较,如果选择K=3,选择距离最近的3个,选择的特征值为《前任3》、《春娇与志明》、《泰坦尼克号》,这三个都是爱情电影,可以把《美人鱼》归类为爱情电影。如果选择K=4,就会出现3个爱情电影,1个动作电影,此时就选择众数,将数据归类为出现次数最多的特征里。
如果只用一个特征点的距离就判断类型的话是不可靠的,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xiaoming其实是在二七区,但是跟B同学的距离最近,这是一个分类的问题,在K近邻算法中,以半径的方式划圈,但是并不能说xiaoming就在中原区,分类问题不能算成均值。如果选择五名同学进行计算,分别计算跟每个同学的距离,要选择类别为众数的,才能更加可靠的来判断出xiaoming所在的区域。xiaoming距离C、D同学最近,E、F同学较远,才能准确的判断xiaoming在哪个区域。

KNN工作流程

  • 计算待分类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距离;
  • 统计距离最近的 K 个邻居;
  • 对于 K 个最近的邻居,它们属于哪个分类最多,待分类物体就属于哪一类。
    基于流程使用numpy和pandas去实现算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用编程来实现,就要用到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可以实现动态传参、继承等,避免了函数间的反复接受和调用,实例属性在所有的实例方法立都可以使用。要先封装一个类然后定义一个main()方法,在主程序的方法里进行实例化、调用方法的过程。
    在main()方法里读取数据后,并不能将所有的数据传进去做处理,要把数据划分为初始化的特征,训练特征:打斗次数、亲吻次数;训练目标:电影类型;预测数据;实例化类,传入训练特征、目标数据和K值。
    要把得到的数据传到类中,在类里创建初始化的方法来初始化属性。
    创建预测方法,实现预测《美人鱼》电影属于哪个分类,计算预测数据和真实数据的欧式距离,获取距离最小的前K 个值,对K个点的分类进行统计。此时统计的是当k为确定的值时得到的结果,如果要测试多个,可以进行循环遍历,k最好取奇数。

小结

  1. 计算欧式距离
  2. 取最近的k个邻居
  3. 利用numpy和pandas的广播机制,效率比python的循环要高
  4. 选择数据。
      1. df.loc[行标签,列标签],通过标签选择数据
    • 2.df.iloc[行下表,列下标],通过下标/索引选择数据
  5. 1个邻居不可靠,需要选择多个邻居,求的是类别,不是均值。

K-近邻算法api介绍

scikit-learn工具介绍

scikit-learn是基于python语言的机器学习工具。参考说明文档:http://scikitlearn.com.cn

  • Python语言是简单高效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工具
  • Scikit-learn包括许多知名的机器学习算法的实现
  • Scikit-learn文档完善,容易上手,有丰富的API

scikit-learn的安装

pip3 install scikit-learn

注意:安装scikit-learn,需要提前安装numpy,Scipy等库

scikit-learn实现K近邻算法–分类问题

从sklearn包下的neighbors模块,调用所用到的KNeighborsClassifier分类器,n_neighbors为指定的K值,

sklearn.neighbors.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5, weights='uniform', algorithm='auto')
n_neighbors:查询默认使用的邻居数(默认为 5) 
weights:默认为 “uniform” 表示为每个近邻分配同一权重;
可指定为 “distance” 表示分配权重与查询点的距离成反比;同时还可以自定义权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题目中看到1-,-2是同类别的,为0类别;2,3为同类别的,为1类别。传入的1特征,选择了2个近邻,不仅会找到跟1最近的2,还会找到跟1次近的-1,此时-1和2是同权重的,根据现有的特征数据和结果去训练模型,按距离近的用 weights=‘distance’ 增加权重。

实现电影分类的案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cikit-learn实现K近邻算法–总结

  • 构建特征数据与目标数据
  • 构建k个近邻的分类器(两个参数:n_neighbors,weights)
  • 使用fit进行训练
  • 预测数据

K值选择

如果 K 值比较小就相当于未分类物体与它的邻居非常接近才行。这样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邻居点是个噪声点,那么未分类物体的分类也会产生误差,这样 KNN 分类就会产生过拟合。通过输入的数据去预测类别,输入的数据要与训练的实例接近才会有结果,如果只取了一个实例(k的取值过小),好比每天只练习一种题型,考试的时候遇到复杂的题型就会不知所措,只会记住自己训练出来的模板,对一种题型训练过度,就出现过拟合的现象。
如果 K 值比较大,相当于距离过远的点也会对未知物体的分类产生影响,虽然这种情况的好处是鲁棒性强,但是不足也很明显,会受到样本均衡的影响,产生欠拟合情况,也就是没有把未分类物体真正分类出来。k值过大,抗风险能力比较强,好比备考的时候,什么题型都看(海纳百川),那任何一部电影传进来,都会见过类似的。考试的知识点是初中的,备考的时候复习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内容,考试的时候就不知道用初中、高中、还是大学的知识去解题(都接触过,又都不那么深入),分不清对应的考点,就会有欠拟合的现象。
用N个K值从小到大进行测试,选择结果最好的那个K值,人为的一个一个的测试会很繁琐,可以用交叉验证。交叉验证的思路就是,把样本集中的大部分样本作为训练集,剩余的小部分样本用于预测,来验证分类模型的准确性。所以在 KNN 算法中,我们一般会把 K 值选取在较小的范围内,同时在验证集上准确率最高的那一个最终确定作为 K 值。

距离计算

  • 欧氏距离(欧几里得距离)
  • 曼哈顿距离
  • 闵可夫斯基距离
  • 切比雪夫距离
  • 余弦距离

欧式距离

欧式距离代表的是两点之间的距离作为的衍生,比如现在在408教室上课,有位同学要去隔壁的508教室,不能根据距离直接穿过去,二维欧式距离公式如下:
d 12 = ( x 1 − x 2 ) 2 + ( y 1 − y 2 ) 2 d_{12} = \sqrt{(x_1-x_2)^2+(y_1-y_2)^2} d12=(x1x2)2+(y1y2)2
衍生三维欧氏距离公式如下:
d 12 = ( x 1 − x 2 ) 2 + ( y 1 − y 2 ) 2 + ( z 1 − z 2 ) 2 d_{12} = \sqrt{(x_1-x_2)^2+(y_1-y_2)^2+(z_1-z_2)^2} d12=(x1x2)2+(y1y2)2+(z1z2)2
归纳N维欧式距离公式如下:
d 12 = ∑ k = 1 n ( x i − y i ) 2 d_{12} = \sqrt{\sum_{k=1}^n(x_i-y_i)^2} d12=k=1n(xiyi)2

  • 涉及到开根号,就会涉及到浮点数,甚至是无线无限循环小数。在机器学习中的特征一般都是高纬(超越了3个维度)的,再涉及到小数,就会有误差,对内存的消耗很大,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就会很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尽量的进行整数的计算,引入曼哈顿距离。

曼哈顿距离

在几何空间中用的比较多,比如a同学在408,b同学在512,从a到达b,中间的格子都是墙,不可能从a走绿色的线穿墙而过,最终目的也要使得路程最短。可以从a点先往上走,距离为 y 2 y_2 y2 y 1 y_1 y1的差值,然后横向走,距离为 x 2 x_2 x2 x 1 x_1 x1的差值,才能到达最终的终点。通过两段距离的和,求出两点之间的距离。
通过下图可以看出,不管如何顺着格子走,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一定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维平面两点 a ( x 1 , y 1 ) a(x_1,y_1) a(x1,y1) b ( x 2 , y 2 ) b(x_2,y_2) b(x2,y2)间的曼哈顿距离:
d 12 = ∣ x 1 − x 2 ∣ + ∣ y 1 − y 2 ∣ d_{12}=| x_1-x_2 | +\mid y_1-y_2 \mid d12=x1x2+y1y2
n维空间点 a ( x 11 , x 12 , . . . , x 1 n ) a(x_{11},x_{12},...,x_{1n}) a(x11,x12,...,x1n) b ( x 21 , x 22 , . . . , x 2 n ) b(x_{21},x_{22},...,x_{2n}) b(x21,x22,...,x2n)的曼哈顿距离:
d 12 = ∑ k = 1 n ( x 1 k − x 2 k ) d_{12} = {\sum_{k=1}^n(x_{1k}-x_{2k})} d12=k=1n(x1kx2k)

  • 曼哈顿距离也被称为出租车几何,在城市中开车不能穿墙而过,只能根据房子周边的路线去走。在高维中进行整数计算,只用到了加减的运算,避免了小数的计算(不至于出现无线循环小数,或者是无理数),运算速度比较快,并且误差很小。

切比雪夫距离

在国际象棋中,国王可以直行、横行、斜行,所以国王走一步可以移动到相邻8个方格中的任意一个。国王从格子 ( x 1 , y 1 ) (x_1,y_1) (x1,y1)走到格子 ( x 2 , y 2 ) (x_2,y_2) (x2,y2)最少需要走多少步?这个距离就叫切比雪夫距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上图可以看出从2A到5C点所经过的距离,可以是先从2A走到2C(2步),然后从2C走到5C(3步);也可以是先从2A走到4C(2步),然后从4C走到5C(1步)。第二种走的步数刚好为第一中走的两部分步数的最大值。
二维平面两点 a ( x 1 , x 2 ) a(x_1,x_2) a(x1,x2) b ( x 2 , y 2 ) b(x_2,y_2) b(x2,y2)间的切比雪夫距离:
d 12 = m a x ( ∣ x 1 − x 2 ∣ , ∣ y 1 − y 2 ∣ ) d_{12}=max(| x_1-x_2 | ,\mid y_1-y_2 \mid) d12=max(x1x2,y1y2)
n维空间点 a ( x 11 , x 12 , . . . , x 1 n ) a(x_{11},x_{12},...,x_{1n}) a(x11,x12,...,x1n) b ( x 21 , x 22 , . . . , x 2 n ) b(x_{21},x_{22},...,x_{2n}) b(x21,x22,...,x2n)的切比雪夫距离:
d 12 = m a x ( ∣ x 1 i − x 2 i ∣ ) d_{12}=max(| x_{1i}-x_{2i} | ) d12=max(x1ix2i)

闵可夫斯基距离

闵式距离是一类距离的同城,是对多个距离度量公式的概括性的表述。闵可夫斯基距离是个通过的指标,通过变换参数来更换极限形式,
两个n维变量 a ( x 11 , x 12 , . . . , x 1 n ) a(x_{11},x_{12},...,x_{1n}) a(x11,x12,...,x1n) b ( x 21 , x 22 , . . . , x 2 n ) b(x_{21},x_{22},...,x_{2n}) b(x21,x22,...,x2n)的闵可夫斯基距离定义为:
d 12 = ∑ k = 1 n ∣ x 1 k − x 2 k ∣ p p d_{12} = \sqrt[p]{\sum_{k=1}^n|x_{1k}-x_{2k}|^p} d12=pk=1nx1kx2kp
其中p是一个变参数:

  • p = 1 p=1 p=1时,根号就不存在了,就是曼哈顿距离;
  • p = 2 p=2 p=2时,就是欧式距离;
  • p → ∞ p\to \infty p时,取极限的最大值,忽略最小值,就是切比雪夫距离

余弦距离

余弦距离实际上计算的是两个向量的夹角,是在方向上计算两者之间的差异,对绝对数值不敏感。sin函数是对边比斜边,cos函数是临边比斜边,引申出来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余弦公式。夹角余弦的取值为-1到1,余弦越大就表示向量的夹角越小。
二维空间中向量 A ( x 1 , y 1 ) A(x_1,y_1) A(x1,y1)与向量 B ( x 2 , y 2 ) B(x_2,y_2) B(x2,y2)的夹角余弦公式:
c o s θ = x 1 x 2 + y 1 y 2 x 1 2 + y 1 2 x 2 2 + y 2 2 cosθ=\frac{x_1x_2+y_1y_2}{\sqrt{x_1^2+y_1^2}\sqrt{x_2^2+y_2^2}} cosθ=x12+y12 x22+y22 x1x2+y1y2
两个n维样本点 a ( x 11 , x 12 , . . . , x 1 n ) a(x_{11},x_{12},...,x_{1n}) a(x11,x12,...,x1n) b ( x 21 , x 22 , . . . , x 2 n ) b(x_{21},x_{22},...,x_{2n}) b(x21,x22,...,x2n)的夹角余弦为:
c o s θ = a ⋅ b ∣ a ∣ ∣ b ∣ cosθ=\frac{a \cdot b}{|a||b|} cosθ=a∣∣bab
即: c o s ( θ ) = ∑ k = 1 n x 1 k x 2 k ∑ k = 1 n x 1 k 2 ∑ k = 1 n x 2 k 2 cos(θ)=\frac{\sum_{k=1}^nx_{1k}x_{2k}}{\sqrt{\sum_{k=1}^nx_{1k}^2}\sqrt{\sum_{k=1}^nx_{2k}^2}} cos(θ)=k=1nx1k2 k=1nx2k2 k=1nx1kx2k

  • 余弦距离也被称为余弦相似度,可以判断两个物品间的相关性,
    比如3个人去超市买物品,用表格表示,买的为1,没有买的为0。
物品人员abcde
A11001
B01100
C10001

A与B的相似度: c o s ( θ ) = 1 ∗ 0 + 1 ∗ 1 + 0 ∗ 1 + 0 ∗ 0 + 1 ∗ 0 1 2 + 1 2 + 0 2 + 0 2 + 1 2 0 2 + 1 2 + 1 2 + 0 2 + 0 2 = 1 6 = 0.408 cos(θ)=\frac{1*0+1*1+0*1+0*0+1*0}{\sqrt{1^2+1^2+0^2+0^2+1^2}\sqrt{0^2+1^2+1^2+0^2+0^2}}=\frac{1}{\sqrt{6}}=0.408 cos(θ)=12+12+02+02+12 02+12+12+02+02 10+11+01+00+10=6 1=0.408

A与C的相似度: c o s ( θ ) = 1 ∗ 1 + 1 ∗ 0 + 0 ∗ 0 + 0 ∗ 0 + 1 ∗ 1 1 2 + 1 2 + 0 2 + 0 2 + 1 2 1 2 + 0 2 + 0 2 + 0 2 + 1 2 = 2 6 = 0.816 cos(θ)=\frac{1*1+1*0+0*0+0*0+1*1}{\sqrt{1^2+1^2+0^2+0^2+1^2}\sqrt{1^2+0^2+0^2+0^2+1^2}}=\frac{2}{\sqrt{6}}=0.816 cos(θ)=12+12+02+02+12 12+02+02+02+12 11+10+00+00+11=6 2=0.816

B与C的相似度: c o s ( θ ) = 0 ∗ 1 + 1 ∗ 0 + 1 ∗ 0 + 0 ∗ 0 + 0 ∗ 1 0 2 + 1 2 + 1 2 + 0 2 + 0 2 1 2 + 0 2 + 0 2 + 0 2 + 1 2 = 0 4 = 0 cos(θ)=\frac{0*1+1*0+1*0+0*0+0*1}{\sqrt{0^2+1^2+1^2+0^2+0^2}\sqrt{1^2+0^2+0^2+0^2+1^2}}=\frac{0}{\sqrt{4}}=0 cos(θ)=02+12+12+02+02 12+02+02+02+12 01+10+10+00+01=4 0=0

由此可见,A与C的相似度较高,可以根据A用户购买的物品给与A相似度较高的C进行推荐。

KD树

有位置的数据想要去预测类别,找到跟他最临近的k个邻居,把这个点跟所有邻居的距离都算一下,进行排序,找到最近的k个来取众数,以此来划分到最多的类别中。对于数据比较少的情况,计算速度比较快,如果要训练好一个数据模型,数据量必然是很大的,再去一个一个的计算预测数据与每个邻居之间的距离,计算量就会特别的大,可以使用KD树进行优化。

KNN 的计算过程是大量计算样本点之间的距离。为了减少计算距离次数,提升 KNN 的搜索效率,提出了 KD 树(K-Dimensional 的缩写)。KD 树是对数据点在 K 维空间中划分的一种数据结构。在 KD 树的构造中,每个节点都是 k 维数值点的二叉树。既然是二叉树,就可以采用二叉树的增删改查操作,这样就大大提升了搜索效率。

  • 例题1:有数据集{(2,3),(5,4),(9,6),(4,7),(8,1),(7,2)},构造kd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六个数据点为二维的点,呈现在二维的坐标轴上,kd树的划分:
  • 1.以x1轴的中位数作为切分标准,2,4,5,7,8,9,把几个数从小到大排序,个数为偶数的话,选取中间的两个点,相加求中位数,(5+7)/2=6,
    • 1.(5,4)与(7,2)距离6同样近,取任意的一个点如取(7,2)作为根节点
    • 2.做一条过(7,2)点垂直于x1轴的线,把二维的屏幕划分为左右两部分
  • 2.以x2轴来划分左边区域,找到中位数,做x2的垂直线,
    • 1.左边区域有3个点,x2的值分别为3,4,7,中位数点为(5,4),
    • 2.过(5,4)做一条垂直于x2的线,把左边的区域分为上下两部分,
    • 3.以x1轴划分下区域,除了已成为节点的点,下区域就剩下了(2,3)点,通过(2,3)向x1做垂线,
    • 4.以x1轴划分上区域,除了已成为节点的点,上区域就剩下了(4,7)点,通过(4,7)向x1做垂线,
    • 5.在二叉树上放置的点是左小右大,所以把(2,3)点放在左侧,(4,7)点放在右侧
  • 3.以x2轴来划分右边区域,找到中位数,做x2的垂直线
    • 1.只剩下(8,1)与(9,6),所以中位数距离两个点的距离一致,随意取一个点作为节点,如取(9,6)
    • 2.过 (9,6)向x2轴做垂线,把右边区域也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已经没有点了
    • 3.下半部分找到(8,1)的中位数,只有一个点,这个点就是中位数,通过这个点向x1轴做垂线,得到的最后一个节点为(8,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例题2,有目标点(3,4.5),请问如何在数据集中搜索目标点的最近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取计算每个点的距离,就要去计算6次,如果数据量很大的话,计算量就会越来越多。用kd树进行计算,本身就是个递归,重复的过程。
  • 1.从根节点(7,2)来判断,点(3,4.5)x1轴上的数为3,3小于7,左边为较小的数,就找到了点(5,4),x2维度上的数为4,4.5大于4,会往右侧方向找(较大的数),找到了点(4,7),此时暂时的最近邻为(4,7),
  • 2.以(3,4.5)为圆心,到点(4,7)的距离为半径画圆,得到了蓝色的圆,很显然(4,7)不是点(3,4.5)的最近邻,此时算法要进行回溯,以目标点为圆心,以到暂时的临近点为半径,做圆,两点间的半径为2.69
  • 3.回溯到上个节点(5,4),以目标点为圆心,以到暂时的临近点(5,4)为半径,做圆,两点间的半径为2.06
  • 4.继续进行回溯到(2,3),以目标点为圆心,以到暂时的临近点(2,3)为半径,做圆,两点间的半径为1.8,
    得到(2,3)才是最近邻的点,此时就不需要去计算距离(7,2),(9,6),(8,1)的距离了,减少了计算量。

数据集获取

要测试一些算法,如果不是在真实的环境中,缺少特征工程的数据,学这些模型的时候就可以借鉴已经做好处理的数据来进行学习。

获取函数

获取数据的接口

sklearn.datasets 加载获取流行数据集
datasets.load_***() 获取小规模数据集,数据包含在datasets里
datasets.fetch_***(data_home=None) 获取大规模数据集,需要从网络上下载,
函数的第一个参数是data_home,表示数据集下载的目录,默认是 ~/scikit_learn_dat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返回集

load 和 fetch 返回的数据类型(字典格式)
data:特征数据数组
target:标签数组
DESCR:数据描述
feature_names:特征名
target_names:标签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分割

训练模型需要一部分数据,评估模型的好坏需要一部分新的数据,两份数据重合的时候会产生状况,导致结果不真实,所以把数据分为训练集、测试集以及验证集,在没有调参之前把数据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数据分割的方式:留出法,直接以二八或者三七分数据;K折交叉验证,把数据集分为10份,依次以1份作为测试集,其他的作为训练集,得出10次的结果求平均;自助法,训练集随机进行有放回的抽取。最常用的是留出法。

留出法api

用程序实现,把数据集分为3份和7份,用numpy、pandas的选择数据来做,求出数据的总长度,然后做切割,用sklearn来做训练集的测试分割。

sklearn.model_selection.train_test_split(arrays,*options)
x 数据集的特征值
y 数据集的标签值
test_size 测试集的大小,一般为float
random_state 随机数种子,不同的种子会造成不同的随机采样结果。相同的种子采样结果相同。
return 训练特征值,测试特征值,训练目标值,测试目标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算法、模型都存在随机性,同一个算法、同一个数据集运行多次的时候结果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代码、同一个模型不同人训练出来的结果会有差异。数据分割同样也具有随机性,可以使用random_state参数,保证每次训练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