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英特尔的tick-tock策略

Tick-Tock是英特尔在2005年为其主流微处理器引入的激进开发模型,并于2016年逐步淘汰,其中微架构更改与其制程微缩同步。

在tick-tock的计划下,英特尔大约每12-18个月在“tick”和“tock”之间交替进行。目前英特尔不再使用此模型,而是使用制程架构优化(PAO)。

e658e5a7f32036fb2ac35a3305cbd3c3.jpeg

在tick-tock模型下:

  • tick-随着每一次tick,英特尔都会根据摩尔定律推进其制造工艺技术。每个新工艺引入了更高的晶体管密度,通常还有许多其他优点,如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在一段时间里,英特尔将他们之前的微架构改装为新工艺,这本质上产生了更好的性能和节能。在这个阶段,只引入轻量级功能和改进。
  • tock-每次tock,英特尔都使用他们最新的制造工艺技术来制造新设计的微架构。新的微架构设计时考虑到了新流程,通常引入了英特尔最新的大特性和功能。在这个周期阶段,通常会添加新的指令。
  • cfdc91eb6d98036e188c7963e930c244.jpeg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在Simulink环境下的建模方法及其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的电流与电压波形特征。首先介绍了DFIG的基本原理,即定子直接接入电网,转子通过双向变流器连接电网的特点。接着阐述了Simulink模型的具体搭建步骤,包括风力机模型、传动系统模型、DFIG本体模型和变流器模型的建立。文中强调了变流器控制算法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应对风速变化时,通过实时调整转子侧的电压和电流,确保电流和电压波形的良好特性。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模型中的关键技术和挑战,如转子电流环控制策略、低电压穿越性能、直流母线电压脉动等问题,并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技术细节。最终,通过对故障工况的仿真测试,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适用人群:从事风力发电研究的技术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对电力电子控制系统感兴趣的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DFIG工作原理、掌握Simulink建模技能的研究人员;旨在帮助读者理解DFIG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的动态响应机制,为优化风力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解释,还附有大量Matlab/Simulink代码片段,便于读者进行实践操作。同时,针对一些常见问题给出了实用的调试技巧,有助于提高仿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