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技术经济学(南邮储成祥)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研究的对象、任务与内容

一、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技术经济学的任务

三、技术经济分析的内容

第二节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经济效益与经济效果指标

一、经济效果的定义

二、劳动耗费与使用价值

三、经济效果考核条件和表达的形式

四、经济效益的定义

五、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

六、评价指标的设置

第四节  技术经济评价的种类、步骤

一、技术经济评价的种类

二、技术经济评价的步骤

第五节  技术经济评价须考虑的几种关系

一、基于通信生产经济特征的关系

二 、几个基本关系

第二章  技术经济预测

第一节  预测的基本概念

一、预测的特点

二、预测的分类

第二节 定性预测方法

一、特尔菲法

二、主观概率法、经验估计法、订货法

第三节 定量预测法

一、趋势外推法

二、因果分析法

第三章   资金时间价值及其等值换算

第一节  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第二节  资金时间价值换算

一、现金流量

二、计息方式

三、几种典型的现金流量

四、等值换算

第三节  资金时间价值换算举例

一、等额年金计算

二、一次支付复利的计算

第四节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一、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第一节  技术方案的基本经济要素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研究的对象、任务与内容

一、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国技术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是在70年代末期形成的。由于其与经济建设关系十分密切,因而自产生后发展迅速,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应用研究方面。如今,学科体系日趋成熟,已成为一门十分重要的、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的方法论科学。

技术经济学以研究为达到预定目标而可能被采用的各种技术方案、技术政策、技术措施的经济效果,并通过分析、计算、比较、评价,从而选择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最优工程技术方案。

第一,该经济分析不是研究工程技术本身,而是研究工程技术应用的经济效果。

第二、技术经济分析不是笼统地研究经济效果,也不是研究影响效果的一切因素,而是研究所拟采用的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

第三、进行技术经济研究,要求对达到同一工程建设项目拟定多个行动方案,这样才存在比较的基础。

二、技术经济学的任务

主要任务是研究各种方案经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以指导人们合理调节经济系统和技术系统之间的能量和物质交换,用最小的劳动和物质消耗来实现这种变换。

首先,它必须研究各种技术方案经济评价共同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使产品设计、生产执行和管理部门等从实际出发解决有关的技术经济问题。

其次,它必须为解决错综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重大技术经济问题提出科学结论和合理建议,供企业决策层决策时参考。

三、技术经济分析的内容

技术经济分析的研究内容相当广泛,经济整体及各行各业都有需要研究的技术经济问题。

所以,技术经济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各种技术政策、工程项目设计、生产方案的经济效果进行科学计算、比较和论证。它既包含宏观经济也包括微观经济,它不限于仅研究具体技术经济效果,而应扩展到研究与技术相联系的各种经济问题,即研究广义的技术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技术经济分析的目的在于作出决策,完善的决策是由两部分内容组成:提供某种特定目标要求的所有可供选择的行动路线;从所有备选方案中选定一种最好的行动路线。

备选方案指为特定目标所涉及的具体技术手段。比如,为建某个工厂,对设计规模及座落位置的选择;为扩建某生产线,对采取的工艺技术、设备、原材料等的选择等等。以上各种行为方案均涉及每项技术手段的实际技术条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能实现的功能及经济性等。

企业选择的原则:

1)资源合理配置;              2)股东利益最大化;

3)员工利益最大化;          4)消费者至上;            5)利润最大化。

需要注意,技术方案的经济准则不仅在综合衡量和评价技术方案时非常必要,而且当不同的技术方案都能满足其他各方面的要求和标准时,经济准则在技术方案取舍中起到决定作用。所以经济准则是技术方案评价和选择的主要准则。

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必须使各个备选方案具有可比较的基础,也就是说方案之间要具有可比性。在进行各方案比较时,必须具备四个可比条件:

满足需要上的可比性、满足消耗上的可比性、满足价格上的可比性和满足时间上的可比性。

1)满足需要的可比性。首先应以它的净产量(即可提供的、满足社会需要的)为基础;质量要相同;同质条件下产出不等进行比较时,要进行处理。

2)满足耗费的可比性。必须从整个社会和国民经济整体出发,从全部消耗观点即系统的观点出发进行综合考虑。

3)满足价格的可比性。价格指标可从两个方面影响技术经济分析工作的正确性:价格水平本身是否合理;所选用的价格是否恰当。

4)满足时间的可比性。资源投入和产出的时间;服务期的长短。

第三节   经济效益与经济效果指标

一、经济效果的定义

经济效果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首先是生产活动中工程项目新的成果与新消耗劳动量的比较,通常经济效果也作产出与投入的比较。

人们从事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经济行为,都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上或其它方面的需要。要满足这种需要必须耗费一定的劳动,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与劳动消耗相联系的经济活动就存在着经济效果的大小问题。

对物质生产领域中的经济效果问题的研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

二、劳动耗费与使用价值

1)什么是劳动耗费

劳动耗费包括劳动的直接消耗和劳动占用两大部分,劳动直接消耗是指各种各样的费用或消耗,比如工程建设中的资金支出,人力的消耗、物资的消耗、燃料动力消耗、自然资源的消耗等等,总称为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因为资金是物资的价值形态,而物资是物化劳动的结晶,至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要以个人劳动的支出为媒介,所以劳动的直接消耗是根本的。

2)什么是使用价值

企业从事物质生产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要,劳动者通过生产中的消耗所创造的是用来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或者是直接用来满足社会需要的劳务,所以,劳动者在经济活动中生产的是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和有用效果。

三、经济效果考核条件和表达的形式

经济效果考核有以下两大方面:

第一,在既定的目标或既定的任务条件下,如何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和节约有限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用最少的劳动耗费完成期望目标或任务。

其次,在有限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条件下如何充分而合理地加以节约和利用,使它发挥最大使用价值的效能,以便满足目标和任务的要求。

用公式表示:

E=V/C

式中:E为技术方案的综合经济效果;V为技术方案的使用价值或有用成果;

      C为技术方案的社会劳动消耗。

四、经济效益的定义

经济效益的定义在经济上有效益,既在生产、效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了有益的成果。它是一个量的概念,应该用量的大小来表示其得益的程度。如果没有得益,反而亏损,所产生的便是负经济效益。从定义可知经济效益是所得与所耗之差,用公式表示即:

经济效益 = 所得 所耗

五、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指标的设置必须同技术经济范畴的科学涵义相一致;指标的数量应取决于实际经济部门的需要和理论研究的完善程度。指标概念要科学、涵义要确切,计算范围要明确,计算方法要简明。

2)实用性原则

指标与指标体系是设置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计划水平、统计水平、管理水平的要求,要切实可行,要尽可能地与统计口径、会计核算的指标相一致。

3)可比性原则

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符合统计数据的可比性,要注意将不可比的因素转化为可比因素,并尽可能地与国内外同行业的指标相一致,以便找出差距,正确决策。

六、评价指标的设置

1)反映投入的指标

一次性投入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等;销售过程中的投入。

经常性投入指标:运营成本包括设备维修、原材料及辅助材料、工资、低值易耗等。

2)反映产出的指标

评价技术方案的产出指标可从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方面来衡量。

①从使用价值来衡量产出

这类指标包括:产品数量(业务量)指标,产品品种指标,产品质量指标,服务质量指标等。

②从价值来衡量产出

这类指标包括:销售收入指标,收益(盈利)指标,利润指标,利税指标等。

3)反映投资方向的指标

① 逐年形成的固定资产增长与业务量(产销量)增长的比例;

② 投资转化成固定资产的比重;

③ 回收投资所需年限。

4)反映项目进度的指标

主要包括项目的建设期、试产期和达产期等指标。

5)综合反映经济效果和经济效益的指标

这类指标一般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来反映:

①静态评价指标

主要包括:各种静态投资回收期,投资效果系数,投资总费用、折合费用,贷款偿还期等;

②动态评价指标

主要包括:净现值,净现值指数,内部收益率,交叉利率,动态投资回收期等。

第四节  技术经济评价的种类、步骤

一、技术经济评价的种类

1)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将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确定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所计算的是一个项目的国民收入,表现为全社会的利益。在进行评价时其收益除包括企业利润外,还应包括职工工资、税收、银行利息、固定资产占用费和流动资产占用费。

2)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也称企业经济评价,是一种微观经济评价。即从企业的角度按照现行市场价格研究项目的可行性,并对项目的筹措资金的方式进行分析。财务评价计算的是一个项目的企业利润,使用的是国内市场价格。

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不是相互对立而是互为补充的关系,一般有一下四种可能组合:

一是两者均可行;

二是两者均不可行;

三是国民经济评价可行,而财务评价不可行;

四是财务评价可行,而国民经济评价不可行。

进行项目的财务评价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进行国民经济评价的目的是使有限资源得到最优配置;而进行社会评价的目的是改进收入分配,对国民收入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最合理的分配。

在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评价比较和选择时,还要对方案执行后可能产生的后果和负面影响进行估计,并进行预防措施的研究,尽可能做到防患于未然。这种分析称为防范分析。

二、技术经济评价的步骤

1)发现和确定问题并提出总目标

要评价经济活动的效果需要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要使目标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之上,须照顾到以下关系:近期和远期、局部和全局、宏观和微观。确定目标非常关键。

2)建立各种可能的技术方案

为了完成确定的目标任务,应提出各种可行的方案。这就要求在获得信息的情况下,进行经济预测,这是建立方案的必要条件。在建立方案时既不能把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遗漏掉,也不能把不切实际的方案罗列其中。

3)分析利弊

分析所提出的各种技术方案在技术经济方面内部和外部的利弊关系及其各种原因。

4)确定经济指标

建立各种可能的技术方案的经济指标,为其他各种参变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相应的经济公式。

5)计算求解。

6)对各种可能的技术方案进行综合经济评价。

通过定性核定量的计算、分析、论证和评价,选出经济上最合理的技术方案。

第五节  技术经济评价须考虑的几种关系

一、基于通信生产经济特征的关系

1)营业收入与自有收入的关系

2)生产成本与投资方向的关系

3)生产消费合一与通信产品质量的关系

、几个基本关系

1)微观与宏观结合,以宏观为主

2)技术与经济结合,以经济为主

3)定性与定量结合,以定量为主

4)静态与动态结合,以动态为主

 

第二章  技术经济预测

第一节  预测的基本概念

科学的预测是对技术经济方案进行正确决策的前提。

要对未来事件作出准确的预测,必须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且还要掌握科学的预测技术。

所谓预测就是利用事物发展的历史资料,结合其发展的现状,运用科学的方法手段、人的主观经验,对事物未来的发展态势或可能达到的水平进行估算和推测的过程。

一、预测的特点

① 科学性

预测虽然是对未来进行估算和测定,但它不是未卜先知,而是立足于过去和现在而推测未来,利用客观资料与条件,主观的经验与教训,演变的逻辑与推断,来寻求事物的发展趋势。预测反映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是具有科学性的。

② 近似性

预测是在事件发生之前进行的,由于事物的发展不会是简单的重复,在环境复杂,因素多变的情况下,事先预测与推测的结果又往往与将要发生的实际结果存在一定偏差,因而预测具有近似的性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