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图片的内容是一系列关于智能体构建平台“扣子”及其行业发展的分析讨论,主要涵盖以下主题:
1. 对“扣子”平台的反思与评价
- 现状问题:
- 多数用户停留在“玩DEMO”阶段,仅少数人通过行业认知或私域流量盈利,部分人转向包装“扣子”卖课、做训练营。
- 质疑其增量价值,认为从DEMO到实际落地存在鸿沟,尤其个人版付费推出后引发开发者反思。
- 功能迭代:
- 2023年底更新推出付费模板、应用一站式开发,但作者因熟悉低代码平台模式而对其前景不看好。
2. 对市场方向的建议
- 转向toB场景:
- 建议将“扣子”合并至字节跳动的toB产品(如HiAgent),参考斑头雁等企业级智能体平台。
- 开源开放更利于二次开发,集成到垂直行业(如教育、企业服务),并提及dify、n8n的成功案例佐证toB价值。
- 技术趋势冲击:
- AI Coding工具(如Cursor、Windsurf)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快速生成多端适配产品,便捷性远超传统工作流,可能取代低代码平台。
3. 行业认知与未来壁垒
- 核心竞争力:
- 技术普及后,唯一护城河是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如自媒体人罗文的教育行业认知),而非工具本身。
- 未来方向:
- 智能体需回归本质——“感知环境、自主规划与执行”,关注自主Agent兴起等新趋势,而非固守现有平台。
4. 对开发者的建议
- 不再推荐学习“扣子”,转而建议关注AI Coding、基座模型升级(如Claude3.7)和自动化工具(如manus)的发展。
其他信息
- 文末附有小红书号(634550337),可能为作者账号,内容发布于2024年前后,涉及技术、开发者生态及商业落地的深度讨论。
总结:图片内容是对“扣子”平台的批判性分析,强调toB市场的潜力、行业认知的重要性,以及AI技术进步对低代码工具的冲击,呼吁开发者聚焦技术本质与垂直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