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7

 

机器人团队在上轨道的前夜,还处于需要我的阶段。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团队里有养过猪吃过肉的人,至少阵脚会稍微稳一点。

 

当然,我也需要他们,和他们一起才有又一次亲手打开未来世界大门的机会。

 

这个项目缘起于很多年以前,某位老师通过一个老朋友跟我们说了一声她有几个学生在创业做机器人,我们有没有兴趣看一看?我立马就跑过去了,然后很快决定投资并打款。

 

尽调过程中也有故事,改天再讲。

 

那个时候的机器人产业,和我们06年做APP(那个时候叫手机客户端)开发差不多,一片荒地,看起来很美,就是不产粮食。早些年挣的钱基本上都不是实用性的需求,而是“炫耀性”、“探索性”的订单。

 

最近这一大片荒地开始产粮食了,已经开始有一些“实用性”订单出现,真正算清楚投入产出比的客户开始进场。

 

进入这个阶段以后,市场会越来越大,当然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特别是会有很多之前不相干的巨头砸钱进场。

 

这是中国特色,心态要放平,别看到大资本或者大公司砸钱进场就尿裤子。

 

好在机器人这个行业,特别是高动态大尺度复杂室内环境下的机器人应用,有一定技术门槛,而且相对来说市场比较碎片化。

 

市场碎片化是双刃剑,对startup来说是朋友。在这个信息光速传播的时代,并不存在大资本或者大公司看不见你的可能,只有碎片化的市场才留给你生存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如果是所谓的“主航道”市场,别说华为那种“十几万人对准同一个城墙口冲锋”的压力了,就是美团进场都能让人出一身冷汗。

 

碎片化市场的开拓,有很多战术细节的反复打磨,不适合现在就写到公号里面。

 

这里要说的是,现在开始出现一批真正帮客户解决实际问题挣到钱的机器人公司了,虽然这些需求一开始只是“春晚有个机器人拜年显得高科技”、“书记想在开发区搞个机器人展厅有面子”、“学校有个机器人教室可以申请经费”、“A股公司有个机器人概念方便圈地盖房骗银行割韭菜”。但这些需求喂养出来的真正能落地的团队,为我们解决未来的“重大问题”又多积蓄了一份力量。

 

什么是未来的“重大问题”?题目中所说的“老龄化”、“少子化”就是一个。

 

从十几年前我们在研究中心编发易富贤博士关于中国人口问题的文章开始,时间一步步证明了在这场关于国策的大争论中,谁的预测更接近事实。

 

篇幅所限,我就不去罗列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了,只讲讲我自己个人的一些亲身经历。

 

我是家中老幺,上中学的时候,从小带我长大的外婆不慎摔倒,瘫痪卧床多年后去世;我的父亲八十多岁的时候突发卒中,瘫痪卧床多年后去世;我的婶婶脑萎缩,最后几年也是在病床上渡过。

 

我这一代人兄弟姐妹还不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老人们最后几年还没受太大的罪,但生活的质量和生命的尊严,肯定是说不上了。

 

家有卧床老人的亲友们,肯定明白我在说什么。

 

反正我自己肯定不希望人生最后一段是那样渡过的;或者说,瘫痪卧床吃喝拉撒全操由他人之手的日子,我希望越短越好;我更希望是机器人来完成绝大多数现场陪护工作,不想让陌生人介入,至于儿孙们,陪我说说话下下棋喝喝酒就好,我不想给他们增加负担。

 

是的,从我自己的需求出发,我希望20年内养老护理机器人能投入大面积实用,我坚信这是真正的刚需,有真正巨大的市场。

 

图片

 

上图这种人形护理机器人,名叫“熊护士ROBEAR”,是日本设计的一款熊型机器人,看起来很酷炫很人性化,和科幻电影或者春晚秀的机器人一样贴近大众认知。

 

但实际上,人形机器人并不符合机器人大规模商业普及的逻辑。差不多十年前我们就知道日本有团队在搞这个,但一年年下来,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实用化场景越来越多;日本还继续在人形机器人的道路上享受赞美和崇拜,商业化进展比蜗牛快不了多少。

 

真正大规模商用时,最核心的问题是绕不开的:一、机器人bom成本多少运行成本多少培训成本多少?二、无故障运行时间多长?三、维修维护的时间成本、人工成本和物料成本是多少?

 

类人形机器人在这些问题上,与针对特定问题提供专项解决方案的非人形机器人相比是没有优势的。

 

以护理瘫痪老人的各个环节中,最让年青人受不了的大小便问题为例,传统方案是卧床排便,又臭又脏,用户体验差到了极致。更好的解决方案有哪些可能呢?

 

第一大类,卧室排便,还是免不了端屎倒尿;

 

第二大类,卫生间排便。

 

图片

 

现在的智能马桶物料成本一两千人民币已经可以做得很好,排便后的清洗烘干除臭技术非常成熟,考虑到瘫痪老人的实际情况升级为机器人马桶,以中国卫浴行业的红海程度,大规模生产的话做到五千元以内没啥问题。

 

老人从床上起身并转移到卫生间的问题,可以由机器人护理床+机器人轮椅来完成。

 

简单来说就是机器人护理床上有一个机械臂负责把老人从床上转移到轮椅上,轮椅和马桶可以无缝对接,直接在轮椅上就可以排便清洗烘干除臭。

 

这种机械臂专业说法叫做协作机器人或者协作机械臂,就是人机协同完成同一项工作,不会伤害到人的意思。与传统机械臂相比,体积小、灵活度高、易于安装,不需要加装防护栏。

 

考虑到老人洗浴,机器人马桶的方案还可以升级为机器人卫生间,也就是卫生间机械臂+智能马桶,但机械臂要考虑浴室防水的需求,整个卫生间需要推倒重来,成本相对较高。

 

就现有技术条件来说,不考虑成本的话,做一个机器人护理示范样板间,已经没啥原则性的问题。

 

由于我国人口红利还没完全消失,当前阶段雇佣护工的总成本还远远低于机器人护理床和机器人卫生间的改造运行总成本,因此纯商业机构暂时还不会介入。

 

随着时间推移,到2030、2040年代,在需求侧,60后、70后IT一代步入老年,对智能设备的接受程度非常高;在供给侧,护工成本节节攀升,机器人产业链上的BOM成本年年下降。需求侧和供给侧到达临界点的时候,这个产业也就迎来了大爆发的窗口期。

 

因为是十年后的生意,今天随便写写,也没啥泄密不泄密的问题了。

 

现在的所谓智能家居,说说话可以开开灯、听听歌、拉拉窗帘、调调温度啥的,说实话不是什么刚需,但为啥市场越来越大呢?

 

因为现在买房装修的这一代人,很多是80后、90后,特别是其中的米粉、花粉,IT男居多,反正智能家居成本极低,京沪深一套房几百上千万,装修预算几十万,全屋智能家居满打满算也就几万块,就算是装个X也可以试试。

 

80后、90后有很多独生子女,父母很多是60后、70后,2030年代60后就70多岁了,开始进入瘫痪失能高发期,这个时候用来装X的智能家居,就必须升级为“机智家居”才能满足真正的刚需人群。

 

“机智家居”这个概念非常好理解,就是机器人+智能家居。

 

我简单测算了一下,机器人护理床+机器人轮椅+机器人卫生间,到2030年代,成本做到几万块以内是没啥问题的,估计那个时候专业护工的工资也要上万了,全套机智家居也就是几个月的护工工资,这个账划得来。

 

注意,我并不是说有了机智家居就不需要人的介入。一般而言,两个老人里面,总有一个会先失能,以我家为例,我父亲偏瘫以后,我母亲一个人根本搬不动他,必须有其他人帮忙。但做了机智家居改造后,老人没有完全失能就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即便完全失能,老伴一个人也可以照顾得过来。

 

机智家居的概要,先介绍到这里,亲友们可以举一反三,自己脑补更多的细节,也欢迎和我讨论。

 

机智社区与机智城市的概念,与机智家居一样,都是从人与机器人协作的角度来思考,怎么改造我们的社区与我们的城市,方便机器人来帮助我们。

 

很多时候,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建设规范、城市规划甚至我们国家对未来发展的指导方针。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