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汉何以得称大丈夫?

--寸、尺、咫、寻、仞、丈、常等字的辩证考析





“丈夫”一词,今义与古义有些不同。古时一般是指成年男子,现今则多用于指男性配偶。总之,只有男子汉才能称为“丈夫”,妇女和小孩是不包括在内的。

为什么古人将成年男子称为“丈夫”呢?

《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夫,丈夫也。从大一,一象笄。周制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

但是,仔细读这段话,就会发现一些让人搞不懂的地方:

(1)周制为什么会“八寸为尺”,却以“十尺为丈”呢?按理说,同一时代的进位制应是统一的,如果周朝以“八寸为尺”的话,就应该以“八尺为丈”的。

(2)将成年男子称为“丈夫”,其根据应该是普通男人,而不可能是一小部分人。今人已考证出,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人长八尺”,则身高超过了一米八。难道汉代人的平均身高要比现代人高出很多?



如何除去这些疑问呢?

《说文解字》已指出:“寸、咫、尺、寻、仞、常、丈诸度,皆以人之体为法。”因此,我们只有从“寸”、“尺“、“咫”、“寻”、“仞”、“丈”、“常”等古代常用的长度单位中,才有可能找答案。不过,艮人查遍古今文献,不仅没能找到答案,反而被各种各样不同的说法弄糊涂了。特别是“咫”和“仞”这两个长度,好象古今都没人弄清楚过。

为此,艮人专门花了几个月时间去琢磨这件事,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能自圆其说的答案。现将其要点阐述如下。如说得不对,各位可以指正,但不要骂人。



1.寸

《说文解字》:“寸,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从又一。”

这里,许慎虽指出“寸”字“从又一”,但它不是会意字,而是指事字:“”象手形,“一”指出寸口穴(即中医把脉的地方)所在之处。即:寸口穴在手掌后桡骨突起处(即大拇指向后的骨节突起处)再往后一指宽的地方。寸口穴与手掌后桡骨突起处之间的距离长约一寸。

段玉裁注《说文》:十发为程,一程为分,十分为寸。即:一寸等于十分。分是比寸小的长度单位。

这里有一个问题,艮人一直弄不大明白:为什么历朝历代的“寸”的长度会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即一寸等于2.31厘米,现在的一寸却等于3.33厘米。艮人没接触过考古工作,至今想不明白这个问题,真诚地向有关专家求教。

朝代更替,统一度量衡很正常,但其一般只会去对民间通行的做法进行规范,而不会硬性地作出不同的规定。“寸”应该是我国古代表示长度的一个基准单位,按理来说,各朝代“寸”的长度,可能会因为技术上原因会存在一点小的误差,但不会相差很大。例如,仅从字面来理解“周制八寸为尺,十尺为丈”这句话,是能确定汉代的“寸”与周代的“寸”没有很大差别的。





2.尺

《说文解字》:“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尺,所以指尺规榘事也。 从尸,从乙。乙,所识也。周制,寸、尺、咫、寻、常、仞诸度量,皆以人之体为法。”

根据上述释解,尺字“从尸,从乙”。“尸”为人睡卧之体形,“乙”为标识。但是,没有标明具体的人体部位,怎么能得出“尺”的长度呢?很显然,这里对“尺”字字源的解释,是望文生义的,是不对的。

那么,“尺”字字源应当如何解释呢?

中医诊脉部位为寸口、关上、尺中三穴。手掌后桡骨高处往后一指处为寸口穴;寸口穴往后一指处为关上穴;关上穴往后一指处为尺中穴。

据此,艮人认为,“尺”字的造字依据,应与“寸”字大概相同,即“尺”字形所标示的是尺中穴所处的位置。其意为:从中指指尖到尺中穴的长度为一尺。也就是说,似“尸”字字形的不应是人体象形,而是人手的形状。其弯曲的地方为肘部,成人的手臂从肘部到中指指尖的长度,一般比一尺稍长,故用一画标示出“尺”要比手臂稍短一些。

这样去解释“尺”字,还有两个证据:(1)“肱”()字,其初字为右半边,字形下方象的是上臂之形,“尺”字则象的是下臂之形。(2)“丈”字的合理解释。



3.丈

《说文解字》:“丈,十尺也。从又(手)持十。”

这一解释肯定是错误的。

人手所能持的,应是具体的物。“十”是抽象概念,如何能用手去“持”?这么明显的错误,几千年来竟没人指出过,多少有些让人不可理解。

上文在解释“尺”字时已指出,成人手臂比一尺稍长,即一只手的长度约为一尺,则十只手的长度即约为一丈。因此,“丈”字字形所表示的应为十只手的长度。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在现有省、市港口信息化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基础上,借鉴新 一代的感知-传输-应用技术体系,实现对码头、船舶、货物、重 大危险源、危险货物装卸过程、航管航运等管理要素的全面感知、 有效传输和按需定制服务,为行政管理人员和相关单位及人员提 供高效的管理辅助,并为公众提供便捷、实时的水运信息服务。 建立信息整合、交换和共享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支撑 体系,以及相关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体系;按照“绿色循环低碳” 交通的要求,搭建高效、弹性、高可扩展性的基于虚拟技术的信 息基础设施,支撑信息平台低成本运行,实现电子政务建设和服务模式的转变。 实现以感知港口、感知船舶、感知货物为手段,以港航智能 分析、科学决策、高效服务为目的和核心理念,构建“智慧港口”的发展体系。 结合“智慧港口”相关业务工作特点及信息化现状的实际情况,本项目具体建设目标为: 一张图(即GIS 地理信息服务平台) 在建设岸线、港口、港区、码头、泊位等港口主要基础资源图层上,建设GIS 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依次接入和叠加规划建设、经营、安全、航管等相关业务应用专题数据,并叠 加动态数据,如 AIS/GPS/移动平台数据,逐步建成航运管理处 "一张图"。系统支持扩展框架,方便未来更多应用资源的逐步整合。 现场执法监管系统 基于港口(航管)执法基地建设规划,依托统一的执法区域 管理和数字化监控平台,通过加强对辖区内的监控,结合移动平 台,形成完整的多维路径和信息追踪,真正做到问题能发现、事态能控制、突发问题能解决。 运行监测和辅助决策系统 对区域港口与航运业务日常所需填报及监测的数据经过科 学归纳及分析,采用统一平台,消除重复的填报数据,进行企业 输入和自动录入,并进行系统智能判断,避免填入错误的数据, 输入的数据经过智能组合,自动生成各业务部门所需的数据报 表,包括字段、格式,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制,同时满足扩展 性需要,当有新的业务监测数据表需要产生时,系统将分析新的 需求,将所需字段融合进入日常监测和决策辅助平台的统一平台中,并生成新的所需业务数据监测及决策表。 综合指挥调度系统 建设以港航应急指挥中心为枢纽,以各级管理部门和经营港 口企业为节点,快速调度、信息共享的通信网络,满足应急处置中所需要的信息采集、指挥调度和过程监控等通信保障任务。 设计思路 根据项目的建设目标和“智慧港口”信息化平台的总体框架、 设计思路、建设内容及保障措施,围绕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充 分考虑各航运(港政)管理处内部管理的需求,平台采用“全面 整合、重点补充、突出共享、逐步完善”策略,加强重点区域或 运输通道交通基础设施、运载装备、运行环境的监测监控,完善 运行协调、应急处置通信手段,促进跨区域、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以“统筹协调、综合监管”为目标,以提供综合、动态、实 时、准确、实用的安全畅通和应急数据共享为核心,围绕“保畅通、抓安全、促应急"等实际需求来建设智慧港口信息化平台。 系统充分整合和利用航运管理处现有相关信息资源,以地理 信息技术、网络视频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 技术为支撑,结合航运管理处专网与行业数据交换平台,构建航 运管理处与各部门之间智慧、畅通、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 慧港口信息化平台。 系统充分考虑航运管理处安全法规及安全职责今后的变化 与发展趋势,应用目前主流的、成熟的应用技术,内联外引,优势互补,使系统建设具备良好的开放性、扩展性、可维护性。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