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北京天坛建筑文化

解读北京天坛建筑文化
2011年12月24日
   北京天坛地处,在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正阳门外东侧。始建于明朝 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之地。总面积为273公顷。是明清两代帝王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筑。天坛(Temple of Heaven)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9年,北京天坛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帝祭天建筑。
  [b]占地面积:[/b]
  北京天坛占地272万平方米。
  [b]建筑特点:[/b]
  整个天坛占地面积比紫禁城(故宫)还大些,有两重垣墙,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圜丘建造在南北纵轴上。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是一个矩形大殿。祈年殿高38。2米,直径24。2米,里面分别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列。
  圜丘建于明嘉靖九年。每年冬至在台上举行“祀天大典”,欲称祭天台。回音壁是天坛的圆形围墙。因墙体坚硬光滑,所以是声波的良好反射体,又因圆周曲率精确,声波可沿墙内面连续反射,向前传播。
  天坛从选位、规划、建筑的设计以及祭把礼仪和祭祀乐舞,无不依据中国古代《周易》阴阳、五行等学说,成功的把古人对“天”的认识、“天人关系”以及对上苍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各朝各代均建坛祭天,而北京天坛是完整保存中国两座天坛之一,另一座是西安的隋唐天坛。
  北京天坛建筑处处展示中国古代特有的寓意、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   
  圜丘的尺度和构件的数量集中并反复使用“九”这个数字,以象征“天”和强调与“天”的联系。天坛祈年殿以圆形、以蓝色象征天,殿内大柱及开间又分别离意一年的四季、二十四节气、十二个月和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古代一天分十二时辰,每时辰合两小时)以及象征天上的星座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梁思成是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的奠基人之一,他对北京城市规划的贡献不可忽视。他的工程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出了“城市风貌”的概念和实践 梁思成提出了“城市风貌”的概念,即城市的景观、建筑风格、文化特征等,对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文化内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在规划中注重保护和弘扬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提出了适应现代化需求的新建筑风格。 2. 推动了北京城市的现代化 梁思成在规划中注重运用现代化技术和理念,推动了北京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他提出了城市道路网络的理念,规划了现代化的交通系统,同时也注重了人文环境的建设,使北京成为一个现代化、文化化、宜居化的城市。 3. 保护了北京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 梁思成注重保护北京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他在规划中保护了诸如紫禁城、天坛、颐和园等重要文化遗产,并在规划中强调了北京城市建筑的传统风格和文化内涵,使得北京成为了一个有着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 4. 促进了北京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梁思成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他在规划中提出了城市绿化的理念,规划了大量的公园和绿地,注重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使得北京成为了一个环保、可持续的城市。 因此,梁思成在北京城市规划中的工程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城市的形态和功能上,更重要的是他对城市文化、历史、环境的保护和弘扬,以及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使得北京成为了一个具有现代化、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