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的质量属性及其说明

    软件的质量属性分为:运行期质量属性和开发期质量属性
运行期质量属性:

    性能(Performance):

      性能是指软件及时提供相应服务的能力。具体而言,性能包括速度、吞吐量和持续高速性三方面的要求:

  • 速度往往通过平均响应时间来度量;
  • 吞吐量通过单位时间处理的交易数来度量;
  • 持续高速性是指保持高度处理速度的能力。

    安全性(Security):

      指软件同时兼顾向合法用户提供服务,以及阻止非授权使用软件及资源的能力。

    安全性既属于技术问题又属于管理问题。一般地,如果黑客为非法入侵花费的代价(考虑时间、费用、风险等多种因素)高于得到的好处,那么这样的系统就可以认为是安全的。

    易用性(Usability):

      易用性是指用户使用软件的容易程度。软件的易用性要让用户来评价。

    持续可用性(Availability):

       指系统长时间无故障运行的能力

    可伸缩性(Scalability):

     指的是软件在运行期间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伸缩能力,比如:能否把数据库服务器独立出来,做水平集群等,不需要度软件系统本身进行编程级的修改

    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

    指本软件与其他系统交换数据和相互调用服务用以协同运作的难易程度

    可靠性(Reliability):

       软件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内无故障运行的能力。

    可靠性是一个与时间相关的属性,指的是在一定环境下,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程序不出现故障的概率,因此是一个统计量,通常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 mean-time to fault)来衡量。软件可靠性问题通常是由于设计中没有料到的异常和测试中没有暴露的代码缺陷引起的。
    例:由于某个地方数据库连接没有释放,在长时间运行的时候,出现活动的数据库连接数过多,造成系统越来越慢,甚至系统停止服务

    鲁棒性(Robustness):

       也称健壮性、容错性。鲁棒性是指软件系统在以下情况中仍能够正常运行的能力:用户进行了非法操作;相连的软硬件系统发生了故障,以及其他非正常情况

开发期的质量属性

    易理解性(Understandability):

     理解和使用系统的难易程度,尤其指设计被开发人员理解的难易程度

    可扩展性(Extensibility):

     反映软件适应“变化”的能力。调整、修改或改进正在运行的软件系统以适应新需求、变化了的需求的难易程度。经常也叫做灵活性

    可重用性(Reusability):

       重用软件或其中一部分的难易程度

    可测试性(Testability):

        对软件测试以证明其满足需求规约的难易程度。

    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

         为修改Bug、增加功能、提高质量而诊断并修改软件的难易程度。

    可移植性(Portability):

     软件不经修改或稍加修改就可以运行于不同软硬件环境的难易程度,主要体现为代码的可移植性

  • 2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一、软件工程概述 1.软件特点 软件:计算机程序、方法、规则、相关的文档资料,以及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所需要的数据。 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逻辑成分,具有无形性。其主要内容包括:程序、配置文件、系统 文档、用户文档等。 2.软件分类 (1)按功能划分: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 (2)按工作方式划分:实时处理软件、分时处理软件、交互式软件、批处理软件。 (3)按规模划分:微型软件、小型软件、中型软件、大型软件。 (4)按服务对象划分:通用软件、定制软件。 3.软件发展阶段 (1)程序设计时代(20世纪50年代)。 (2)程序系统时代(20世纪60年代)。 (3)软件工程时代(20世纪70年代起)。 4.软件危机 (1)危机现象:软件开发成本与进度估计不准确,软件产品与用户要求不一致,软件产品质量可靠性差,软件文档不完整不一致,软件产品可维护性差,软件生产率低。 (2)危机原因:软件的不可见性,系统规模庞大,生产工程化程度低,对用户需求关心不 够,对维护不够重视,开发工具自动化程度低。 5.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来设计并构造计算机程序及为开发、运行和维护这些程序所必须的相关文件资料。 软件工程是一门关于软件开发与维护的工程学科,它涉及软件生产的各个方面,能够为经济、高效地开发高质量软件产品提供最有效的支持。 (1)工程方法:结构化方法、JSD方法、面向对象方法。 (2)软件工具:具有自动化特征的软件开发集成支撑环境。 (3)工程过程:在软件工具支持下的一系列工程活动,基本活动是软件定义、软件开发、 软件验证、软件维护。 (4)工程管理:项目规划,项目资源调配,软件产品控制。 (5)工程原则:分阶段生命周期计划,阶段评审制度,严格的产品控制,采用先进的技术, 成果能清楚地审查,开发队伍精练,不断改进工程实践。 (6)工程目标:开发成本较低,软件功能能满足用户需求,软件性能较好,软件可靠性高, 软件易于使用、维护与移植,能按时完成开发任务并及时交付使用。 (7)工程文化:包括工程价值、工程思想和工程行为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软件工程过程模型 1.软件生命周期 如同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成熟直至衰亡的全过程一样,软件系统或软件产品也有一个定义、开发、运行维护直至被淘汰这样的全过程,我们把软件将要经历的这个全过程称为软件的生命周期。它包含:软件定义、软件开发、软件运行维护三个时期,并可以细分为可行性研究、项目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实现与单元测试、系统集成测试、系统确认验证、系统运行与维护等几个阶段。 软件定义期 软件定义是软件项目的早期阶段,主要由软件系统分析人员和用户合作,针对有待开发的软件系统进行分析、规划和规格描述,确定软件是什么,为今后的软件开发做准备。这个时期往往需要分阶段地进行以下几项工作。 1.软件任务立项 软件项目往往开始于任务立项,并需要以“软件任务立项报告”的形式针对项目的名称、性质、目标、意义和规模等作出回答,以此获得对准备着手开发的软件系统的最高层描述。 2.项目可行性分析 在软件任务立项报告被批准以后,接着需要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是针对准备进行的软件项目进行的可行性风险评估。因此,需要对准备开发的软件系统提出高层模型,并根据高层模型的特征,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这三个方面,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形式,对项目作出是否值得往下进行的回答,由此决定项 目是否继续进行下去。 3.制定项目计划 在确定项目可以进行以后,接着需要针对项目的开展,从人员、组织、进度、资金、设备等多个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以“项目开发计划书”的形式提交书面报告。 4.软件需求分析 软件需求分析是软件规格描述的具体化与细节化,是软件定义时期需要达到的目标。 需求分析要求以用户需求为基本依据,从功能、性能、数据、操作等多个方面,对软件系统给出完整、准确、具体的描述,用于确定软件规格。其结果将以“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形式提交。 在软件项目进行过程中,需求分析是从软件定义到软件开发的最关键步骤,其结论不仅是今后软件开发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今后用户对软件产品进行验收的基本依据。 软件开发期 在对软件规格完成定义以后,接着可以按照“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对软件实施开发,并由此制作出软件产品。这个时期需要分阶段地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1.软件概要设计 概要设计是针对软件系统的结构设计,用于从总体上对软件的构造、接口、全局数据结构和数据环境等给出设计说明,并以“概要设计说明书”的形式提交书面报告,其结果将成为详细设计与系统集成的基本依据。 模块是概要设计时构造软件的基本元素,因此,概要设计中软件也就主要体现在模块的构成与模块接口这两个方面上。结构化设计中的函数、过程,面向对象设计中的类、对象,它们都是模块。概要设计时并不需要说明模块的内部细节,但是需要进行全部的有关它们构造的定义,包括功能特征、数据特征和接口等。 在进行概要设计时,模块的独立性是一个有关质量的重要技术性指标,可以使用模块的内聚、耦合这两个定性参数对模块独立性进行度量。 2.软件详细设计 设计工作的第二步是详细设计,它以概要设计为依据,用于确定软件结构中每个模块的内部细节,为编写程序提供最直接的依据。 详细设计需要从实现每个模块功能的程序算法和模块内部的局部数据结构等细节内容上给出设计说明,并以“详细设计说明书”的形式提交书面报告。 3.编码和单元测试 编码是对软件的实现,一般由程序员完成,并以获得源程序基本模块为目标。 编码必须按照“详细设计说明书”的要求逐个模块地实现。在基于软件工程的软件开发过程中,编码往往只是一项语言转译工作,即把详细设计中的算法描述语言转译成某种适当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或汇编语言。 为了方便程序调试,针对基本模块的单元测试也往往和编码结合在一起进行。单元测试也以“详细设计说明书”为依据,用于检验每个基本模块在功能、算法与数据结构上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系统集成测试 所谓系统集成也就是根据概要设计中的软件结构,把经过测试的模块,按照某种选定的集成策略,例如渐增集成策略,将系统组装起来。 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集成测试,以确保系统在技术上符合设计要求,在应用上满足需求规格要求。 5.系统确认验证 在完成对系统的集成之后,接着还要对系统进行确认验证。 系统确认验证需要以用户为主体,以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对软件的定义为依据,由此对软件的各项规格进行逐项地确认,以确保已经完成的软件系统与需求规格的一致性。为了方便用户在系统确认期间能够积极参入,也为了系统在以后的运行过程中能够被用户正确使用,这个时期往往还需要以一定的方式对用户进行必要的培训。 在完成对软件的验收之后,软件系统可以交付用户使用,并需要以“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的书面形式对项目进行总结。 软件运行与维护期 软件系统的运行是一个比较长久的过程,跟软件开发机构有关的主要任务是对系统进行经常性的有效维护。 软件的维护过程,也就是修正软件错误,完善软件功能,由此使软件不断进化升级的过程,以使系统更加持久地满足用户的需要。因此,对软件的维护也可以看成为对软件的再一次开发。在这个时期,对软件的维护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任务,即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和完善性维护。 2.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最经典的并获得最广泛应用的软件过程模型。瀑布模型中的“瀑布”是对这个模型的形象表达,即山顶倾泻下来的水,自顶向下、逐层细化。 (1)特点:线性化模型、阶段具有里程碑特征、基于文档的驱动、阶段评审机制。 (2)作用:为软件项目按规程管理提供了便利,为其他过程模型的推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 拓展平台。 (3)局限性:主要适合于需求明确且无大的需求变更的软件开发,但不适合分析初期需求 模糊的项目。 3.原型模型 (1)快速原型方法:是原型模型在软件分析、设计阶段的应用,用来解决用户对软件系统在需求上的模糊认识,或用来试探某种设计是否能够获得预期结果。 (2)原型进化模型:针对有待开发的软件系统,先开发一个原型给用户使用,然后根据用 户的使用意见,对原型不断修改,使它逐步接近,并最终到达开发目标。 4.增量模型 增量模型结合了瀑布模型与原型进化模型的优点。在整体上按照瀑布模型的流程实施开发,以方便对项目的管理。但在软件的实际创建中,则将软件系统按功能分解为许多增量构件逐个地创建与交付,直到全部构件创建完毕,并都被集成到系统之中交付使用。 比较瀑布模型、原型进化模型,增量模型具有非常显著的优越性。但增量模型对软件设计有更高的技术要求。 5.螺旋模型 螺旋模型是一种引入了风险分析与规避机制的过程模型,是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方法和风险分析方法的有机结合。其基本方法是,在各个阶段创建原型进行项目试验,以降低各个阶段可能遇到的项目风险。 6.喷泉模型 喷泉模型是专门针对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而提出的。“喷泉”一词用于形象地表达面向对象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迭代和无缝过渡。 7.组件复用模型 组件复用方法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先进的软件复用技术,在基于组件复用的软件开发中,软件由组件装配而成,这就如同用标准零件装配汽车一样。因此,组件复用模型能够有效地提高软件生产率。 三、项目分析与规划 1.计算机系统分析 (1)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并具有智能特性的开发系统,包括: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网络通信系统、人工操作系统等诸多子系统。 (2)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对软件项目的高层分析,需要获取的是有关系统的框架描述,并需要使系统从它所处的环境中分离出来,为划分系统边界与确定系统构架提供依据。 (3)系统分析模型 分析模型是指采用作图方式对系统进行直观的描述。系统前期分析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图形模型有系统框架图和系统流程图。其中,系统框架图用于说明系统的基本构造框架,而系统流程图则用于表现系统的基本加工流程。 2.项目可行性分析 (1)意义 •以少量的费用对项目能否实施尽早作出决断。 •根据项目条件限制,对系统的体系构造、工作模式等作出高层抉择。 •其结果可作为一个高层框架被用于需求分析之中。 (2)分析内容 •技术可行性:从技术与技术资源这两个方面作出可行性评估。 •经济可行性:从项目投资和经济效益这两个方面作出可行性评估。 •应用可行性:从法律法规、用户操作规程等方面作出可行性评估。 (3)分析过程 •建立系统模型。 •进行可行性评估。 •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3.项目成本效益分析 (1)项目成本估算方法:基于软件规模的成本估算;基于任务分解的成本估算。 (2)项目效益分析指标:纯收入;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率。 4.项目规划 (1)项目开发计划 项目开发计划涉及的内容包括: •开发团队的组织结构,人员组成与分工。 •项目成本预算。 •项目对硬件、软件的资源需求。 •项目任务分解和每项的任务里程碑标志。 •基于里程碑的进度计划和人员配备计划。 •项目风险计划。 •项目监督计划。 (2)项目进度表 项目进度是基于里程碑制定的,可以使用进度图表来描述项目进度。甘特图表是一种常用的项目进度图表,可以直观地描述项目任务的活动分解,以及活动之间的依赖关系、资源配置情况、各项活动的进展情况等。 四、软件需求分析 1.需求分析任务 (1)用户需求 用户需求是用户关于软件的一系列意图、想法的集中体现,是用户关于软件的外界特征的规格表述。 (2)系统需求 系统需求是比用户需求更具有技术特性的需求陈述,是提供给开发者或用户方技术人员阅读的,并将作为软件开发人员设计系统的起点与基本依据。主要包括:功能、数据、性能、安全等诸多方面的需求问题。 2.需求分析过程 需求分析是对软件系统的后期分析,需要进行的活动包括:分析用户需求、建立需求原型、分析系统需求和进行需求验证等。 3.用户需求获取 (1)用户调查是最基本的用户需求信息收集方法,比较常用的调查方法包括:访谈用户、开座谈会、问卷调查、跟班作业、收集用户资料。 (2)需求原型可被用来解决用户对软件系统在需求认识上的不确定性。一般情况下,开发人员将软件系统中最能够被用户直接感受的那一部分东西构造成为原型。例如,界面、报表或数据查询结果。 4.结构化分析建模 所谓模型,就是对问题所做的一种符号抽象。可以把模型看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利用这种工具可以把问题规范地表示出来。主要的分析模型包括: (1)功能层次模型。它使用矩形来表示系统中的子系统或功能模块,使用树形连线结构来表达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层级关系。 (2)数据流模型。用于描述系统对数据的加工过程,其图形符号是一些具有抽象意义的逻辑符号,主要的图形符号包括:数据接口、数据流、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可以依靠数据流图来实现从用户需求到系统需求的过渡。结构化分析就是基于数据流的细化实现的,它是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关键。 (3)数据关系模型。也称为ER图,是应用最广泛的数据库建模工具。需要通过数据实体、数据关系和数据属性这三类图形元素建立数据关系模型。 (4)系统状态模型。通过系统的外部事件、内部状态为基本元素来描绘系统的工作流程,这种建模方式比较适合于描述一些依赖于外部事件驱动的实时系统。 5.需求有效性验证 需求有效性验证是指对已经产生的需求结论所要进行的检查与评价。一般需要对需求文档草稿从有效性、一致性、完整性、现实性、可检验性等几个方面进行有效性验证。比较常用的需求有效性验证方法与工具包括:需求评审、需求原型评价和基于CASE工具的需求一致性分析。 6.需求规格定义 需求规格说明书是需求分析阶段需要交付的基本文档,将成为开发者进行软件设计和用户进行软件验证的基本依据,涉及引言、术语定义、用户需求、系统体系结构、系统需求等有关软件需求及其规格的诸多描述与定义。 五、软件概要设计 1.设计过程与任务 概要设计中首先需要进行的是系统构架设计,然后是软件结构、数据结构等方面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任务:制定规范、系统构架设计、软件结构设计、公共数据结构设计、安全性设计、故障处理设计、可维护性设计、编写文档、设计评审。 2.系统构架设计 (1)集中式结构 集中式系统由一台计算机主机和多个终端设备组成。其具有非常好的工作稳定性和安全保密性。但系统建设费用、运行费用比较高,灵活性不够好,结构不便于扩充。 (2)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依靠网络将计算任务分布到许多台不同的计算机上,但通过其中的服务器计算机提供集中式服务。其优越性是结构灵活、便于系统逐步扩充。 (3)多层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两层结构:将信息表示与应用逻辑处理都放在了客户机上,服务器只需要管理数据库事务。 •三层结构:将两层结构的客户机上的容易发生变化的应用逻辑部分提取出来,并放到一个专门的“应用服务器”上。 •B/S结构:是Web技术与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结合。其优点是不需要对客户机进行专门的维护。 (4)组件对象 分布式结构通过组件进行计算分布。它依赖于对象中间件建立,具有灵活的构架,系统伸缩性好,能够给系统的功能调整与扩充带来便利。 3.软件结构设计 软件结构设计是对组成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进一步分解与规划。主要设计内容有:确定模块元素、定义模块功能、定义模块接口、确定模块调用与返回、进行结构优化。 (1)模块概念 •模块化:使用构造程序,可使软件问题简化。 •抽象化:概要设计中的模块被看成是一个抽象化的功能黑盒子。 •信息隐蔽:每个模块的内部实现细节对于其他模块来说是隐蔽的。 (2)模块的独立性 软件系统中每个模块都只涉及自己特定的子功能,并且接口简单,与软件中其他模块没有过多的联系。一般采用耦合和内聚这两个定性的技术指标进行度量。 耦合用来反映模块相互关联程度,模块间连接越紧密,耦合性就越高。内聚用来反映模块内元素的结合程度,模块内元素结合越紧密,则内聚性就越高。为提高模块独立性,要求模块高内聚、低耦合。 耦合形式由低至高是:非直接耦合、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公共耦合、内容耦合。 内聚形式由低至高是:偶然内聚、逻辑内聚、时间内聚、过程内聚、通信内聚、顺序内聚、功能内聚。 (3)设计建模 •软件结构图:由Yourdon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被广泛应用于软件结构设计中,能够有效说明软件中模块之间的调用与通信。 •HIPO图:由美国IBM公司推出。其中,H图用于描述软件的分层调用关系,作用类似软 件结构图,IPO图用于说明描述模块的输入—处理—输出特征。 (4)软件结构优化 主要优化设计原则有:使模块功能完整、使模块大小适中、使模块功能可预测、尽量降低模块接口的复杂程度、使模块作用范围限制在其控制范围之内、模块布局合理。 4.面向数据流的结构设计 (1)变换分析 软件结构由输入、变换和输出三个部分组成。 (2)事务分析 软件结构由接收事务与事务活动两个部分组成。 (3)混合流分析与设计 软件系统是变换流与事务流的混合。对于这样的系统,通常采用变换分析为主、事务分析为辅的方式进行软件结构设计。5.数据库结构设计 (1)逻辑结构设计 •设计数据表 •规范数据表 •关联数据表 •设计数据视图 (2)物理结构设计 •数据存储结构 •数据索引与聚集 •数据完整性 六、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1.面向对象方法学 面向对象技术涉及面向对象分析(OOA)、面向对象设计(OOD)和面向对象编程实现(OOP)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1)基本概念 •类:面向对象模块单位,作用是为创建对象实例提供模板。其具有数据与行为这两个方面的特征,并需要通过属性、操作和方法进行描述。 •属性、操作与方法:类具有数据与行为这两个方面的特征,并需要通过属性、操作和方法进行描述。 •类的继承性:指上级父类能够把自己的属性、操作传递给下级子类。 •类的多态性:子类对象可以像父类对象那样使用,它们可以共享一个操作名,然而却有不同的实现方法。 •对象:对象是类模块实例化的结果。 •消息:指对象之间的通信。 (2)优越性 •跟现实世界更加接近 •可使软件系统结构更加稳定 •软件具有更好的可重用性 •软件更加便于维护与扩充 2.面向对象分析建模 面向对象分析建模需要建立的是软件系统的用户领域模型,需要从系统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行为过程等几个方面对系统进行分析。 (1)用例图 用例图涉及参入者、用例等元素,用于描述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说明系统所具有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流程,能够方便开发者理解用户领域的专有术语和业务内容。 (2)活动图 活动图是一种行为模型,主要用于描述用例图中用例的内部活动状态与活动转换过程,以获得对用例的交互行为与工作流程的细节说明。涉及活动状态、活动转换等元素。 (3)分析类图 建立类图的概念模型,描述体现现实世界中数据构造的实体类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 (4)序列图 以用例图中的用例为描述单位,以类图中的类为对象依据,以活动图中的活动转换为行为依据,建立与时间顺序有关的用例中对象之间的交互模型。 3.面向对象设计建模 面向对象设计建模需要把分析阶段的结果扩展成技术解决方案,需要建立的是软件系统的技术构造模型。 (1)设计类图 设计类图中的类是构造系统的基本模块单位,需要在分析类图基础上进行更加完整的面向设计的描述。除了实体类,设计类图中还需要考虑用于向外提供操作接口的边界类和用于实现内部协调的控制类。 (2)协作图 描述对象交互时的链接关系和基于链接而产生的消息通信及其操作接口。 (3)状态图 描述一个特定对象的所有可能的状态以及引起状态转换的事件。 (4)构件图 描述组成系统的物理构件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构件之间关系主要是依赖关系。 (5)部署图 描述系统运行时的物理架构,涉及物理节点、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部署到各个节点上的构件的实例等。 七、用户界面设计 1.图形用户界面(GUI)所具有的特点 (1)比较容易学习和使用。 (2)用户可利用多屏幕(窗口)与系统进行交互,并可通过任务窗方便地由一个任务转换到另一个任务。 (3)可以实现快速、全屏的交互,能很快在屏幕上的任何地方进行操作。 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已不是设计人员能够独立解决的了,需要邀请图形设计人员、系统分析人员、系统设计人员、程序员、用户应用领域方面的专家和社会行为学方面的专家以及最终用户的共同参入。 2.基于原型的用户界面设计 用户界面设计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其基本过程包括三个步骤: (1)建立界面需求规格模型。 (2)以界面需求模型为依据创建界面原型。 (3)评价界面原型。 3.界面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用户界面设计将会受诸多用户因素的影响,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户工作环境与工作习惯。 (2)用户操作定势。 (3)界面一致性。 (4)界面动作感。 (5)界面信息反馈。 (6)个性化。 (7)容错性。 (8)审美性与可用性。 4.界面类型 在基于图形界面的应用系统中,用户界面一般由若干个窗体组成,其窗体类型包括: (1)单窗体界面(SDI)。其特点是应用程序一次只能打开一个独立窗体。 (2)多窗体界面(MDI)。由一个MDI主窗体和多个MDI子窗体组成。其中MDI主窗体如同容器用来装载MDI子窗体,而MDI子窗体则被限制于MDI主窗体之内,不能独立存在。诸多公共操作都被放置在MDI主窗体上。 (3)辅助窗体。通常也叫做对话框,它是对主窗体的补充,用于扩展主窗体的功能。辅助窗体的种类主要有:登录窗、消息窗、设置窗等。 (4)Web页面。当采用到基于Web的B/S结构时,系统中的某个Web页面可能会被作为Web应用的进入点,则它可以作为一个特殊的主窗体看待。 5.界面功能特征 在进行用户界面设计时,需要考虑界面的功能问题。大体上说来,用户界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用户交互。指用户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 (2)信息表示。指系统提供给用户信息,信息可以采用文本形式表示,也可以采用图形形式表示。 (3)用户联机支持。指系统给用户提供的应用指导。 6.界面导航设计 界面导航所指的是如何由一个界面转换到另一个界面。可以使用活动图来描述界面之间的转换关系,其中活动图中的每一个活动状态可用来表示系统中的每一个界面。 八、程序算法设计与编码 1.结构化程序特征 结构化程序的基本特征是程序的任何位置是单入口、单出口的。因此,结构化程序设计中,GOTO语句的使用受到了限制,并且程序控制也要求采用结构化的控制结构,以确保程序是单入口和单出口的。 2.程序算法设计工具 (1)程序流程图 程序流程图又称为程序框图,其历史悠久、应用广泛,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它一直是程序算法设计的主要工具。程序流程图的主要优点是能够非常直观的描述程序的控制流程。但是,传统的程序流程图却是一种非结构化的程序算法设计工具。 (2)N-S图 为了满足结构化程序设计对算法设计工具的需要,Nassi和Shneiderman推出了盒图,又称为N-S图。它是一种严格符合结构化程序设计原则的图形描述工具。 N-S图的基本特点是通过矩形框描述模块内部程序的各个功能区域,并通过由外到内的矩形框嵌套表示程序的多层控制嵌套。 (3)PAD图 PAD是问题分析图(ProblemAnalysisDiagram)的英文缩写,由日本日立公司首先推出,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是符合结构化程序设计原则的图形描述工具。 PAD图的基本特点是使用二维树形结构表示程序的控制流程,从上至下是程序进程方向,从左至右是程序控制嵌套关系。 (4)PDL语言 PDL语言也称为伪码,或过程设计语言,它一般是某种高级语言稍加改造后的产物,可以使用普通的正文编辑软件或文字处理系统进行PDL的书写和编辑。 PDL语言的语法规则分外部语法和内部语法。其中,外部语法用于定义程序中的控制结构和数据结构,内部语法则用于表示程序中的加工计算或条件。 (5)判定表 判定表是算法设计辅助工具,专门用于对复杂的条件组合关系及其对应的动作行为等给出更加清晰的说明,能够简洁而又无歧义地描述涉及条件判断的处理规则。 3.Jackson程序设计方法 1983年法国科学家Jackson提出了一种以软件中的数据结构为基本依据的程序算法设计方法。在以数据处理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系统开发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Jackson程序设计方法的基本设计途径是通过分析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的层次结构,由此对程序算法的层次结构进行推论。 为了方便由数据结构映射出程序结构,Jackson将软件系统中所遇到的数据分为顺序、选择和重复三种结构,并使用图形方式加以表示。Jackson程序结构也是顺序、选择和重复这三种结构,并可以使用与数据结构相同的图形符号表示。 4.程序编码 在完成程序算法设计之后,接着需要编码。 (1)编程语言种类 •低级语言:包括第一代机器语言与汇编语言,它们是直接面向机器的语言。 •高级语言:指面向问题求解过程的语言,使用了与人的思维体系更加接近的概念和符号,一般不依赖于实现这种语言的计算机,具有较好的可移植性。 •第四代语言(4GL):指一些面向问题的高级语言,第四代语言是在更高一级抽象的层次上表示数据与猜想结构,它不需要规定程序算法细节。 (2)选择编程语言的依据 在对软件系统进行编码之前,必须抉择使用什么样的程序设计语言实现这个软件系统。在选择编程语言时往往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例如软件项目的应用领域、软件问题的算法复杂性、软件的工作环境、软件在性能上的需要、软件中数据结构的复杂性、软件开发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因素等。 (3)编程风格与质量 编程风格是编写程序时需要遵守的一些规则。在衡量程序质量时,源程序代码的逻辑简明清晰、易读易懂是一个重要因素,而这些都与编程风格有着直接的关系。 (4)影响程序工作效率的因素 一般说来,程序工作效率会受到处理器计算速度、存储器存储容量和输入输出速度等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与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硬件环境等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在考虑程序工作效率时,需要将诸多因素综合起来分析。 5.程序算法复杂性度量 程序算法复杂性主要指模块内程序的复杂性。比较著名的程序算法复杂性度量方法是McCabe度量法,其对程序复杂性的度量采用的是程序的环形复杂度,计算公式是: V(G)=m–n+p 其中,V(G)是程序有向图G中的环数,m是程序有向图G中的弧数,n是程序有向图G中的节点数,p是程序有向图G中分离部分的数目。 九、软件测试 1.测试目标 尽力发现软件中的错误,而不是为了验证软件的正确性。 2.测试方法 (1)黑盒测试:基于程序的外部功能规格而进行的测试,又称为功能测试。 (2)白盒测试:基于程序的内部结构与处理过程而进行的测试,又称为结构测试。 3.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的对象是单元模块,一般以白盒测试为主,以黑盒测试为辅。测试内容包括模块接口测试、局部数据结构测试、路径测试、错误处理测试、边界测试。 单元测试通常在编码阶段进行。测试时需要用到辅助模块,如驱动模块、桩模块。 4.集成测试 系统集成时主要有非渐增组装测试和渐增组装测试这两种方法: (1)非渐增组装测试:一种一次性地进行系统组装的方法。 (2)渐增组装测试:一种将单元模块的确认测试与集成测试结合在一起的测试方法,它比非渐增组装测试是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可以自顶向下渐增集成,也可以自底向上渐增集成。5.确认测试 确认测试又称有效性测试,其任务是验证软件的功能、性能及其他特性是否与用户的要求一致。在进行确认测试时,可以采用Alpha测试或Beta测试。其中,Alpha测试是在开发环境下由用户进行的测试,而Beta测试则是由软件用户在软件实际使用环境下进行的测试。 6.测试用例设计 设计测试用例就是为测试准备测试数据。由于测试用例不同,发现程序错误的能力也就不同,为了提高测试效率降低测试成本,应该选用高效的测试用例。 白盒测试用例设计主要采用逻辑覆盖,包括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和路径覆盖。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包括等价划分、边界值分析和错误推测等几种方法。 7.面向对象测试 (1)面向对象单元测试 不能孤立地测试单个操作,而应该把操作作为类的一部分来测试。 (2)面向对象集成测试 •基于线程的测试。 •基于使用的测试。 (3)面向对象确认测试 研究系统的用例模型和活动模型,设计出确认测试时的用户操作脚本。 8.软件调试 软件调试也叫做排错,涉及诊断与排错这两个步骤。但调试的关键是诊断。 常用的调试方法有:输出存储器内容、在程序中插入输出语句、使用自动调式工具。 常用的调试策略有:试探法、回溯法、对分查找法、归纳法、演绎法。 9.自动测试工具 常用的自动测试工具有:测试数据生成程序、动态分析程序、静态分析程序、模块测试、程序。 10.软件可靠性评估 软件可靠性的定义是:程序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成功地运行的概率。 软件可用性的定义是:程序在给定的时间点,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成功地运行的概率。为了方便可用性的计算,一般使用稳态可用性对系统进行可用性评价。 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的估算式是:MTTF=1/(K(ET/IT–Ec(t)/IT)) 十、软件维护 1.软件维护定义 软件维护是在软件运行维护阶段,为了改正软件错误或为了满足用户新的应用需要,而对软件进行改错、变更或进化的过程。 维护任务一般分为: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 2.影响软件维护工作的因素 主要因素有:系统大小、程序设计语言、系统文档和系统年龄等。 3.非结构化维护 没有按照软件工程原则实施软件开发,以致和软件配套的一系列文档没有建立起来,保留下来的可能只有源程序。 4.结构化维护 建立在严格按照软件工程原则实施软件开发基础上,因此各个阶段的文档完整,能够比较全面地说明软件的功能、性能、软件结构、数据结构、系统接口和设计约束等。 5.软件维护的代价 软件维护代价包括有形与无形这两个方面的代价。其中,有形代价是指软件维护的直接费用支出,无形代价则指其他非直接的维护代价。 6.软件可维护性 软件可维护性是指维护人员理解、改正、改动和改进这个软件的难易程度。 可以从系统的可理解性、可靠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可移植性、运行效率和可使用性这七个方面对软件的可维护性进行综合评估。 7.软件维护的实施 软件维护实施过程中,一般涉及以下几个问题:维护机构、维护申请报告、软件维护工作流程、维护记录和维护评价。 8.对老化系统的维护 老化系统是指一些使用早期程序设计语言开发的系统。为了能够有效地对老化系统进维 护,Yourdon提出了以下的几点维护建议: (1)尽可能得到更多的背景信息。 (2)力图熟悉程序的所有控制流程。 (3)评价现有文档的可用性。 (4)充分利用交叉引用信息。 (5)必须非常谨慎地对程序进行修改。 (6)在删除某些代码时,要确认代码确实不再使用。 (7)不要试图共享程序已有的临时变量或工作区。 (8)保持详细的维护活动和维护结果记录。 (9)如果程序结构混乱,修改受到干扰,可抛弃程序重新编写。 (10)插入出错检验。 9.逆向工程与再工程 逆向工程是通过源程序,甚至是目标程序,由此导出设计模型、分析模型的过程。可以把逆向工程描述为一个魔术管道,从管道一端流入的是一些非结构化的无文档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而从管道另一端流出的则是计算机软件的分析、设计文档。 逆向工程被用到了软件维护上,通过从老化系统的源代码中提取程序流程设计、系统结构设计,甚至是数据流图,给老化系统的维护带来方便。 当逆向工程被用于重新构造或重新生成老化系统时,这个过程就叫做再工程。再工程不仅能从已存在的程序中重新获得设计信息,而且还能使用这些信息来改建或重建现有的系统。 10.软件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包括软件配置标识、软件变更控制和软件版本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当对软件进行维护时,软件产品发生了变化,这一系列的改变,必须在软件配置中体现出来,以防止因为维护所产生的变更给软件带来混乱。
序   前言   第1篇面向过程的软件工程   第1章软件危机、 软件工程   11软件工程的发展史   111程序设计时代   112程序系统时代   113软件工程时代   12软件危机主要表现形式   13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131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   132解决软件危机的途径   14软件软件工程   141软件   142软件工程   15软件质量   16软件的生存周期及开发模型   161软件生存周期   162软件开发模型   17习题   第2章可行性研究   21可行性研究的目的与任务   22可行性研究的步骤   23系统流程图   231系统流程图的符号   232系统流程图示例   24成本-效益分析   241货币的时间价值   242投资回收期   243纯收入   25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   26习题   第3章软件需求分析   31需求分析的任务和步骤   311需求分析的任务   312需求分析的步骤   32需求获取的常用方法   321常规的需求获取方法   322快速建立软件原型来获取需求   33需求分析的方法   331功能分解方法   332结构化分析方法   333信息建模方法   334面向对象的分析   34结构化分析方法   341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分析策略   342结构化分析描述工具   343数据流图   344数据字典   345加工逻辑的描述   35需求分析图形工具   351层次方框图   352Warnier图   353IPO图   36SA 方法的应用   37习题   第4章软件总体设计   41软件总体设计的目标和任务   42软件设计的概念和原理   421模块和模块化   422抽象   423信息隐蔽和局部化   424模块独立性及其度量   43软件结构设计准则   44软件结构设计的图形工具   441软件结构图   442层次图   443HIPO图   45结构化设计方法   451数据流图的类型   452结构化设计方法的步骤   453变换型分析设计   454事务型分析设计   46习题   第5章软件详细设计   51详细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52结构化程序设计   53详细设计工具   531程序流程图   532NS图   533PAD图   534过程设计语言   54习题   第6章软件编码   61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   611基础语言   612结构化语言   613面向对象的语言   62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   63程序设计风格   631程序内部文档   632数据说明   633语句构造   634输入/输出   635效率   64习题   第7章软件测试   71软件测试的目标   72软件测试的原则   73软件测试方法   731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   732黑盒测试法与白盒测试法   74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   741白盒技术   742黑盒技术   75软件测试过程   751单元测试   752集成测试   753确认测试   754系统测试   76调试   761调试的目的   762调试技术   77习题   第8章软件维护   81软件维护的分类   82软件维护的特点   821结构化维护与非结构化维护   822维护的代价   823软件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83软件可维护性   831软件可维护性的定义   832软件可维护性的度量   833提高软件可维护性的方法   84维护的副作用   85软件再工程   851软件再工程与逆向工程的概念   852实施软件再工程的原因   853软件再工程技术   86习题   第2篇UML与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   第9章UML简介   91UML概述   911UML的组成   912UML的特点和用途   913UML的模型视图简介   92UML软件开发工具简介   921Rational Rose   922Visio简介   93习题   第10章面向对象的概念   101面向对象的方法学   1011面向对象建模   1012面向对象的方法与传统软件方法的比较   102对象与类及其UML表示   1021对象   1022类与实例   1023对象属性与操作   1024对象类的关联   103聚集、 组合、 继承和多态   1031聚集与组合   1032抽象与继承   1033多态   104习题   第11章对象设计模式   111对象设计模式概念   1111历史背景   1112对象设计模式   1113设计模式的分类   112几种典型的对象设计模式及应用   1121行为型模式中的职责键模式及应用   1122结构型模式中的外观模式及应用   1123创建型模式中的抽象工厂模式及应用   113对象类的高级概念   1131抽象类、 参数对象类、型与实现对象类   1132接口   1133版型   114组件、 包和结点   1141组件   1142包和包图   1143结点   115习题   第12章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   121RUP概述   1211RUP的历史   1212RUP的特色   122RUP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和建模   1221RUP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   1222RUP的动态结构   1223RUP的静态结构   1224RUP的建模   123面向对象软件开发过程的案例分析   1231系统需求   1232系统的静态结构模型   1233顺序图和协作图   1234状态图和活动图   1235组件图和部署图   124习题   第13章软件开发工具Rose   131Rose的用例图与类图   1311用例图   1312类图   132Rose的交互图与状态机图   1321交互图   1322状态机图   133包、 组件图与部署图   1331包   1332组件图   1333部署图   134Rose的代码生成和逆向工程   1341代码生成   1342逆向工程   135Rose应用举例   136习题   第14章Rose及其应用   141Rose的主要功能   142Rose的使用   1421Rose主菜单窗口   1422模型与工作方式的组织   143教学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1431系统需求分析   1432系统问题领域分析   1433静态结构模型的建立   1434动态行为模型的建立   1435物理模型的建立   144UML类图与VB代码的转换   1441VB代码生成属性   1442Rose模型—VB代码的生成   1443VB代码的逆向工程   145UML类图与Java代码的转换   1451UML类图—Java代码的生成   1452Java代码的逆向工程   146习题   第15章面向对象的软件体系结构   151软件体系结构概述   152流程处理与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   1521流程处理   1522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   153三层和多层体系结构   1531三层体系结构   1532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风格   1533多层体系结构   1534团聚与串行   154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   155基于层次消息总线的体系结构风格   156异构结构风格   157习题   第16章软件工程新技术   161软件复用技术   1611软件复用概念及分类   1612软件复用的关键技术和复用粒度   162中间件技术   1621中间件概念及特点   1622中间件的分类   163组件技术   1631组件与组件化   1632组件模型及描述语言   1633组件的检索与组装   164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技术   1641CASE的基本概念   1642CASE工具与集成CASE环境   165软件产品线技术   1651软件产品线基本概念   1652软件产品线方法   1653北大青鸟工程   166软件过程与标准化   1661软件过程及其改进   1662ISO 9000标准   1663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167习题   第3篇软件工程实验   第17章软件工程实验大纲   171面向过程的软件工程实验   1711实验1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1712实验2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项目开发计划   1713实验3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1714实验4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1715实验5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及编码实现   1716实验6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系统测试   1717实验7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用户手册的撰写   1718实验8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的撰写   172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实验   1721实验1浏览器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1722实验2浏览器系统的项目开发计划   1723实验3浏览器系统的需求分析   1724实验4浏览器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   1725实验5采用面向对象方法进行浏览器系统的详细设计   1726实验6利用Rational Rose正向工程功能完成编码的实验   1727实验7利用Rational Rose逆向工程完成修改设计的实验   1728实验8浏览器系统的测试   1729实验9浏览器系统用户手册的撰写   17210实验10浏览器系统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的撰写   附录   附录AUML图总结   附录BUML中定义的常用版型、 约束和标记   附录CGOF给出的软件设计模式
超旺软件系统初始化的操作说明。 在主界面中,一共有十个功能组,它们分别是<>、<>、<>、>、<>、<>、>、<>、<>、<>。每一功能组中都包含了若干功能项,每个功能页及其功能项的功能含义及使用方法,在以下章节中作详细介绍。 2.2.1基本资料录入概述 在进行系统初始数据建立之前,需要对<>中的“商品分类”、“商品档案”、“供应商档案”、“客户档案”、“员工档案”等内容搭建一个基本的框架。 2.2.2 基本资料—商品分类 进入《基本信息》—商品分类,新建帐套时商品分类是没有的。 ◆ 基本资料—商品分类可多级分类的概念 如果您是一家零售商,您很可能将您的商品按一定的属性进行分类管理,如果您是批发商或者是供应商或者开有分店,您可能会将您的客户按地区或者其它内容进行分类。“多级分类”正是基于这一现实模式而创建的。 举例:库存商品有“副食类”和“百货类”,副食类下又有“调料类”, “调料类”里又有“安琪酵母”等商品。首先分别在《基本资料》-“商品分类”里录入“副食类”和“百货类”类别, 然后用鼠标点蓝“副食类”,点工具栏的“增加”,在跳出的信息框中输入“调料类”的信息,点“确定”即可。 建好商品分类后,进入《基本资料》—“商品档案”里首先选择左边的相应类别后按“增加”按纽,录入商品的档案信息。 2.2.3 基本资料—商品档案 建好商品分类后,进入《基本资料》—“商品档案”里首先选择左边的相应类别后按“增加”按纽,录入商品的档案信息。 注: 超过二十万的标准条码商品库,是超旺客户多年的积累,马上点击“启用条码库”,在条码栏中输入商品条码轻松建立商品档案。 商品编码:为了录入快捷和便于查询,您可为商品定义编码,使用数字作为商品编码,系统会提示您编码必须以“2”字开头,并且编码需是7位数。若是生鲜产品,则提示您必须以“99”开头; 商品分类:如果您在选择了商品的分类后再按【新增】按钮,此处自动显示您所选择的商品类别,如果您没有选择商品的分类,可直接将光标移动至“分类”处按回车键即可; 助记码:输入商品名称后,系统自动将该商品名称的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生成为相应的助记码,在录入单据及相关查询界面可快速定位查询商品; 库存信息:在系统未开帐时,新建商品档案的同时可录入期初库存数量。系统开帐后,库存数量不可修改,可通过库存盘点纠正库存数量,通过库存信息查看商品库存情况; 商品价格及上下限:针对同一商品可设定不同的价格,目的是根据不同的客户设定不同的价格;在此可输入相关的售价、进价。如需控制最高库存量、最低库存量可在此录入相应数据,若商品超过库存上下线时,系统会发出库存报警(可在<>-库存报警中查看); 商品条码:超旺软件支持扫描枪输入,你只需在基本资料中输入该商品的条码信息,录单时在条码处使用扫描枪扫入即可跳出该商品; 包装及条码管理:超旺软件支持同一物品不同的包装有不同的条码,即一品多码设置,在建立商品档案时,选择“包装及条码管理”,填写好后,在“一品多码设置”中为另一包装设置条码和包装单位。 ◆ 其它注意事项: 1. 基本资料的删除与修改是有一定控制的。如果基本资料已经有数量金额并且已经开帐,则此基本资料不能删除,系统会提示可将该物品“停用”或者“合并”。 2. 库存商品的档案中,编码不能相同,系统以编码来确定一个具体的商品。 3. 扫描抢的使用:在录入基本资料时,可以通过扫描抢来录入商品条码。扫描抢的使用与键盘类似,在需要录入条码的地方可以使用扫描抢录入数据。 2.2.4 基本资料—颜色/条码组 若您使用的是服装版的超旺软件,在录入商品资料时,有一项需要录入颜色/条码组。在 “商品资料”表单上选择“颜色/尺码组维护”进行尺码组的选择 操作:《基本资料》-颜色/条码组(如图): 修改“颜色/尺码组”的名称,然后在“全部颜色”和“全部尺码”中选择该颜色/尺码组的颜色和尺码。点“添加”按钮可增加颜色/尺码组,颜色,尺码。 设置好颜色尺码组后,在“商品分类”表单上选择“颜色/尺码组名称”(如图): 选择相应的颜色/尺码组,选中您库存中有的颜色/尺码,填写库存。 2.2.5 基本资料—供应商档案 进入《基本资料》-供应商档案,出现如下画面: 选择《基本资料》-“供应商档案”出现供应商信息窗口如上图。在该窗口中可以看到所有的供应商;点击“增加”按钮打开增加供应商窗口,输入供应商的信息,供应商的名称不能重复;如果该供应商有期初金额,就在“应付额”后输入相应的金额;点击“修改”按钮可修改选中的供应商的信息;点击“删除”按钮可删除
软件设计师考试真题 附带2010年的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1: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知识  1.计算机科学基础   1.1 数制及其转换      • 二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等常用制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1.2 数据的表示      • 数的表示(原码、反码、补码、移码表示,整数和实数的机内表示,精度和溢出)      • 非数值表示(字符和汉字表示、声音表示、图像表示)      • 校验方法和校验码(奇偶校验码、海明校验码、循环冗余校验码)   1.3 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 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和逻辑表达式的化简   1.4 数学基础知识      • 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形式逻辑的基础知识      • 常用数值计算(误差、矩阵和行列式、近似求解方程、插值、数值积分)      • 排列组合、概率论应用、应用统计(数据的统计分析)      • 运算基本方法(预测与决策、线性规划、网络图、模拟)   1.5 常用数据结构      • 数组(静态数组、动态数组)、线性表、链表(单向链表、双向链表、循环链表)、队列、栈、树(二叉树、查找树、平衡树、线索树、线索树、堆)、图等的定义、存储和操作      • Hash(存储地址计算,冲突处理)   1.6 常用算法      • 排序算法、查找算法、数值计算方法、字符串处理方法、数据压缩算法、递归算法、图的相关算法      • 算法与数据结构的关系、算法效率、算法设计、算法描述(流程图、伪代码、决策表)、算法的复杂性  2.计算机系统知识   2.1 硬件知识    2.1.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体系结构分类及特性      • CPU和存储器的组成、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 常用I/O设备、通信设备的性能,以及基本工作原理      • I/O接口的功能、类型和特性      • I/O控制方式(中断系统、DMA、I/O处理机方式)      • CISC/RISC,流水线操作,多处理机,并行处理   2.1.2 存储系统      • 主存-Cache存储系统的工作原理      • 虚拟存储器基本工作原理,多级存储体系的性能价格      • RAID类型和特性   2.1.3 安全性、可靠性与系统性能评测基础知识      • 诊断与容错      • 系统可靠性分析评价      •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方式   2.2 软件知识    2.2.1 操作系统知识      • 操作系统的内核(中断控制)、进程、线程概念      • 处理机管理(状态转换、共享与互斥、分时轮转、抢占、死锁)      • 存储管理(主存保护、动态连接分配、分段、分页、虚存)      • 设备管理(I/O控制、假脱机)      • 文件管理(文件目录、文件组织、存取方法、存取控制、恢复处理)      • 作业管理(作业调度、作业控制语言(JCL)、多道程序设计)      • 汉字处理,多媒体处理,人机界面      • 网络操作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 操作系统的配置    2.2.2 程序设计语言和语言处理程序的知识      • 汇编、编译、解释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      • 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成分:数据、运算、控制和传输,过程(函数)调用      • 各类程序设计语言主要特点和适用情况   2.3 计算机网络知识      • 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拓扑、OSI/RM、基本的网络协议)      • 传输介质、传输技术、传输方法、传输控制      • 常用网络设备和各类通信设备      • Client/Server结构、Browser/Server结构      • LAN拓扑,存取控制,LAN的组网,LAN间连接,LAN-WAN连接      • 因特网基础知识以及应用      • 网络软件      • 网络管理      • 网络性能分析   2.4 数据库知识      •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特征      • 数据库模型(概念模式、外模式、内模式)      • 数据模型,ER图,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      • 数据操作(集合运算和关系运算)      • 数据库语言(SQL)      • 数据库的控制功能(并发控制、恢复、安全性、完整性)      • 数据仓库和分布式数据库基础知识   2.5 多媒体知识      • 多媒体系统基础知识,多媒体设备的性能特性,常用多媒体文件格式      • 简单图形的绘制,图像文件的处理方法      • 音频和视频信息的应用      • 多媒体应用开发过程   2.6 系统性能知识      • 性能指标(响应时间、吞吐量、周转时间)和性能设计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