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教学生活化

小学生作文教学生活化 2010年07月22日   教学生活化   【摘要】   当前,相当一部分的抄袭严重、语言贫乏、情感淡漠。追其根源主要是学生脱离生活,缺乏丰富真切的生活体验。针对这种情况教育界呼吁让教学回归生活,希望通过丰富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体验、思考生活,赋以生活的气息、生命的灵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生活认识水平增强创新能力。基于杜威、叶圣陶等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的启发,本文提出了以下生活化实施策略:教学内容生化活、教学过程生活化、教学手段生活化,评价生活化。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学应该由“封闭课堂”走向“开放课堂”,走教学生活化的道路。他们各自都有一个独特的心灵世界。为此,习作就是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不说空话、套话,特别是不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的有“深刻立意”的价值倾向,让学生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既可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也可批判生活中的假恶丑。   【关键词】 教学 生活化   一﹑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源于生活,也反映生活。写的过程是青少年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创造和审美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写作教学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教师重知识传授轻情意培养,重技能训练轻自由表达,这导致教学严重脱离现实生活,这种没有实践、没有体验、没有情感的写作让生活经验还十分贫乏的苦不堪言。 作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过程应该是轻松愉快的,内容是血肉饱满、生动有趣的,情感是色彩斑斓的。写作应该是可以信手拈来的快意之事,而不是搜肠翻肚绞尽脑汁的苦差之事。当前,厌、怕的根源主要是学生缺乏丰富真切的生活体验。很多学生的生活圈子非常狭窄,同龄间少交流,少集体活动,再加上本身基础知识不牢,阅历浅薄,认识水平有限这就导致他们的生活积累、思想情感的贫乏,他们写作常常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再加上教师对的种种要求“立意要高远,结构要模式,腔调要老成”,“听话”的小孩子们就一一照办了。教学生活化旨在引导学生探究生活,独立地去观察分析生活,赋教学以生活的气息、生命的灵性,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创新力。   问题的严重性:一是内容虚假,[1b]脱离生活[/1b]实际,文中描述的生活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去甚远,甚至望风捕影、无中生有地编造故事。二是情感虚假,远离精神生活,表达的情感价值取向与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大相径庭,甚至掩盖、违背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心愿,趋时附势套用时髦的观点,张扬高尚的情操。三是语言虚假,语言运用脱离交际实践,本应用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语言,变得既与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搭界,又与现实的交际需要不相干,所写净是一些充满八股味的假话、大话、空话、套话。   现在学校大部分教师以考试作为目标来进行教学只会让学生的假话连篇,“封闭式”教学方式只会断绝学生的写作之源,因此为了让学生享受到真正的生活,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自然舒畅的环境,使他们的创作思绪能在开阔的意境中自由驰骋,我们就要改变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封闭式”命题教学法,代之以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生活化教学法。   二﹑与生活的联系   叶圣陶曾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现在的大部分取决于生活,只有在大自然的生活中才可以写出真感情。如何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生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生动地反映生活,使学生写出生活气息浓厚、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所以我们要走进生活,丰富写作素材。走进大自然。观察是写好文章的基础,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打开写作之门的金钥匙。只有善于观察,才能发现问题,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写文章时才有话可说;不善于观察,即使文字功夫再好,也会陷入“无米之炊”的窘境。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   (一)亲近大自然,投人大自然的怀抱,去体验大自然的风雪雷电、日出日落;去观察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去感受春夏秋冬的变换等。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使学生有话可说,有物可写。现在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引领学生走向自然,不但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还可以看祖国河山,听鸟兽虫鸣,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笔者在湛江三小实习期间就有这种深切体会,我们通过郊游的形式让学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学生在那里烧烤,参观、玩耍,获得了大量教科书上所没有的第一手材料。这种开放式教学得到很多教育者的认同,它不但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了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使他们从小在体验中形成健康的体魄和高尚的情操。例写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我们就要抓住春游、野炊等户外活动的有利时机,布置观察任务,寻找观察方位,确定观察对象和内容,带领学生体验:暖暖的阳光,微微的和风,嫩绿的小草,粉红的桃花,报春的燕子,啼叫的小鸟。引导学生认识春天是生命复苏的季节,是播种的季节。引导学生从游览观赏中感受春天的景色秀丽,感悟春天万物的勃勃生机,这样美丽的春景就写出来了。   (二)社会生活中的体验。陶行知先生讲过:“社会即学校。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的场所。”的确,作为充分体现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来说,更应该把社会当作课堂,社会是个大教室。作为教师应该给多点学生自由,引领他们走进社会,接触各色各样的劳动者,了解各行各业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价值,体验劳动成果的快乐与满足。比如说,可组织学生开展“当一天小交警”、“清洁队跟班一日”、“我是售货员”、“我是小记者”等活动,这样他们不仅会详细了解和观察记者的工作,而且通过各种采访和了解有名的人物的思想,这样我的梦想一片就很好的完成了。笔者读五年级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放学后给街上店铺的招牌找错别字,找出越多越好。通过这个实践活动,我们发现了很多店铺的招牌或者名称都是有错别字的,这不但巩固了我们的识字基础,而且使我们多了一份对生活的认识。这样就充分说明社会即学校,学生可以从社会中的到许多书本中得不到的道理。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心,对国家的热爱,对他人的关注,增强学生自律意识和升华学生热心助人的情感。   所以实践性的生活体验,可以让学生更关注人生,用心体味生活;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学会感恩;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学会分辨是非的能力。它是联结生活与的桥梁,将会给我们的教学输入新的血液,给我们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三)学校生活中的体验。   学校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有计划开展校内活动是引导学生参与生活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增长见识,获得生活情趣,还可以丰富学生情感。杜威认为在学校开展各种活动把学生引进生活氛围浓郁的情境可以增强学生个人体验,有利于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他指出:“哪里的学校设置了实验室、车间和园地,哪里充分地运用了戏剧、游戏和活动,哪里就存在种种机会。”(注1)   走进校园。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生活中发生着许多生动的故事,有学习方面的,有友情方面的,有活动方面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敏锐地捕捉,适时地进行发掘,唤醒沉睡的生活积累。例如现在课后活动时间很有限,同学们很珍惜老师组织的每一次活动,他们都争先恐后的参加,而且由于教师也参与活动他们兴趣更高,感受也特别深,所以他们就会在回家后写成日记记到自己的本子里。而且还会把人物描写的而很形象。这样就无心的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不是很好?   三﹑融洽教学与生活的桥梁   现在它们的关系很密切,那么通过什么联系呢?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1,社会化。教师指导学生的时候,要从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生活开始,教师指导从内容着手是解决难,无话可说的关键。当前学生效率低,内容枯燥,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缺乏生活素材,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生活中引水,寻找生活化的习作内容。在实践中感悟。应该是鲜活的生活体验,生活阅历越丰富,内容就越充实。生活中缤纷的色彩、交织的音响、多彩的画面都可以冲击学生的心灵,涌上他们的笔端。针对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条件,组织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例如给母亲写小卡片。2、学科整合,拓宽视野。新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中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学科之间都是相辅相成的,教学可以通过学科整合拓宽学生写作视野,多体验多感受。如:在校运会上,让学生都做做班里的通讯员;美术课后,让学生写写想象;数学课后,让学生谈谈游戏过程;实验课后,让学生介绍实验步骤。这些素材都是可以随手从生活中拈来的,学科的整合为学生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空。3、大胆想象,丰富体裁。《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想象作为教学的一大重点,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使他们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想象,丰富写作体裁,使学生学会创造生活。例如可以让学生们续写故事等,让孩子们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有了老师这个角色引导,但还需要舵手,所以要老师和学生一起合作完成。1,准备阶段。   如写关于动物的文章,在写作前一段时间,教师就应告诉学生习作的要求,范围,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对动物进行观察,条件允许的话,教师还可以把些小动物带进教室等,这个很重要可以让学生第一手了解资料,再有他们的兴趣,这样就有写作的意愿了。 2、指导过程生活化。指导生活化主要通过活动实现:从社会,学校,家庭等。优秀的作者不是在教室里就可以培养出来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水平,教学必须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能让学生感知人间冷暖,悲欢离合;在校园内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人际交往,沟通交流,团结友爱;给学生适当安排一些家务活动。如果将学生关在“套子”里闭目塞听,闭门造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三)教学手段生活化。1,通过游戏积累写作素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们最正当的行为,让游戏渗入到训练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写,也就成为最平常的事了,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在一次指导学生写的时候,为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和学生做了一次 “画鼻子”的游戏。2、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即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交互、集成和资源共享等功能,开展教学。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运用多媒体的综合优势,创设优美的习作氛围。如选择与内容相关的音乐,各种容易唤起学生知觉的画面、声音及相关素材,努力营造唤起学生意识的良好氛围。例如我将学生出游时照的照片做成课件,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欣赏,唤起学生的记忆,在兴高采烈的观看氛围中,学生畅所欲言,那么根据体验,他们习作时就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这一部分切忌教师包办,从命题到立意选材,教师一人包揽,学生只能按照教师设计好的图纸砌砖,完全剥夺了学生习作的自主权。   (四)评价生活化。 1.主体多。(1)自评。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修改的权利首先应属于本人。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推敲法,边读边思,进行增、删、换、改,并在文后写下“我最欣赏自己_____,我还待改进之处_____。”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站在儿童的立场,用商量和欣赏的口吻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和孩子们共同修改文章。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多元的,它应包括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互评。通过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的方式来进行。要求学生在评改时写下修改意见,在虚心地汲取被评改的优点的同时,又认真负责地指出不足之处,大到全篇布局、思想认识的问题,小到一个词、一个符号。俗话说:“旁观者清。”自己的东西自己不一定最了解,有些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他人的眼光,听取别人的宝贵意见;(3)教师评。就我看来教师永远是学生的引领者,他必须参与到学生的点评中来,学生毕竟是学生,经历浅学识薄,学生的点评不一定中肯,因为教师生活阅历比较丰富,在学生点评完后给予适当的补充能弥补这种认知差距。2,形式多。实习的时候我认真观察了那里语文教师的评改情况,发现每个教师在评改时都会写下几句,好的几乎都是那几句话,思路清晰,内容详实,观察仔细,写字工整漂亮;不好的则是这几句话,都不知你写了什么,离题,重做。这些话语总是那么生硬、呆板、俗套。学生看多了也就麻木了,丝毫引不起注意,抱着要骂就骂要批就批吧,没关系的心态。当今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评价要体现针对性、启发性、激励性,这三种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1)针对性。这种要求教师针对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可以针对某个词、句子、某段文字或整体结构,文章思路,语言等对他们的优缺点做个详细的点评。比如,假如学生里有句话:“弯弯的月亮象香蕉”,我就会这样:你把月亮的各种特色通过香蕉得出来,通俗易懂很棒。2)启发性。教师可以给学生画出来或在旁边提出自己看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形成爱思考的习惯。还是那个比喻:我就会将两样东西画出来作比较,在画个问号。(3)激励性。叶圣陶说:“学生里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都应找出来,肯定他的想法和写法。”要以正面肯定鼓励优点为主,教师应当用充满赞赏的眼光阅读每一篇习作,用极富激励性的语言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例如艺术的。   【结束语】   生活化教学是通过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又富有刺激性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它是一种与社会、校园、家庭紧密相连的教学,它从头至尾都笼罩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描写真实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它的整个实施过程实际就是呼吁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脱离出来做生活的主人,它是解放学生思想,解放学生个性的最佳途径。   注:   ①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7,178   ②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359,234   参考文献:   [1]柯孔标.教学创新与创新能力培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