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第三方与银行直连银行卡交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73c832b0101mtpj.html

第三方与银行直连银行卡交易,一直以来这都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监管方将这个叫做“跨法人转接”,第三方管这个叫直连业务。而银联,他们提供了省略号。而作为支付专业从业人员,应该如何认识这类业务?它的实质是什么?对目前的市场的推动趋势如何?再搞笑一点,我们来看看这类业务的创始者的道德如何? 一、第三方支付直连业务的博弈均衡 第三方与银行直连银行卡交易,这个名字从字面已经诠释了它的内容。这里我们需要看一下标准银行卡的交易拓扑图。


一笔标准联机交易,从持卡人在商户处发起,经过收单机构与卡组织的传递,最后到了发卡行。发卡行根据持卡人的账户数据,决定授权与否。任何交易都是由卡组织居中处理,收单与发卡不直接对接。 而在第三方直连银行的业务中,拓扑图如下:


有关于第三方与银行直连银行卡交易的一些思考如果第三方机构直连银行交易的话,取代的是收单行与卡组织两个角色。交易经过了第三方,直接发往对应的发卡行。发卡行根据持卡人的账户数据,决定是否授权。 从第一张拓扑图可以看到,一笔交易由收单行与商户组成了收单端,由持卡人与发卡行组成了发卡端,而卡组织居中转接。这是一个平衡的游戏,收单端和发卡端在卡组织的支点两边势均力敌。维持这个游戏平衡的关键是卡组织标准,其中包括报文标准、差错处理标准、争议裁判标准和收益标准(实际上的规范有很多,不一一列举)。而在第二张拓扑图中,交易游戏是围绕着第三方机构与发卡行展开的。博弈的力量对比在于发卡行与第三方的业务强势程度或者说市场份额。例如,在支付宝与中小银行的直连业务(如快捷支付)中,由于支付宝占据了网上支付业务的50%左右的市场份额,而中小银行的客户市场份额均不超过5%。因此,该博弈的均衡是一边倒的。需要中小银行付出较大代价来换取该种直连业务以接入互联网支付渠道。而在支付宝与招行的快捷支付业务中,由于招行信用卡的巨大市场份额(银联的同学可以去翻阅一下全行业交易量排名作为参考),所以这个博弈的最后的均衡是支付宝付出了一定代价换取招行的份额。分析到现在,大约可以总结一下,卡组织的博弈是一个多方参与的游戏,主要是三方博弈(发卡、卡组织、收单),最后的均衡出现在三方共同得益的这个点上。而第三方直连这个博弈是一个两方博弈,比的是谁的业务胳膊比较粗。是一个大个子欺负小个子的游戏。大家可以试想一下,由于银行卡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市场,目前市场上具有发卡资质的银行超过300家,于是在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潮下,渠道方变成了卖方市场。而众多的小银行为了换取在互联网(准确的说是淘宝上的)的支付通道,必须长期贴补这个渠道。这就很难想象在如此微利的时代,小银行的银行卡互联网支付可以有很好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第三方直连业务是一个大者恒大,小者恒小的游戏。它没有一种机制可以让一些愿意发展银行卡业务和互联网收单支付业务的机构分享互联网支付的行业增长,也失去了壮大业务的机会。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