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符与equals()方法

1、“==”运算符
(1)比较基本数据类型变量
当两个基本数据类型的操作元通过“==”运算符比较是否相等时,比较的是这两个操作元的值是否相等,如果相等结果为True,否则为False,在比较时不考虑操作元的数据类型。
例如:

int i = 98;
int j = -98;
float f = 98.0f;
System.out.println(i==j); //输出结果:false
System.out.println(i==f); //输出结果:true
System.out.println(i=='b'); //输出结果:true
System.out.println(j==-'b'); //输出结果:true

(2)比较引用类型变量
当两个引用类型的变量通过“==”运算符比较是否相等时,[b][color=red]比较的是这两个变量是否引用同一个对象[/color][/b],如果是结果为True,否则为False。
例如:

Integer num1 = new Integer(100); //创建一个Integer对象,并通过num1变量进行引用
Integer num2 = new Integer(100);//创建另一个Integer对象,并通过num2变量进行引用
System.out.println(num1==num2);//输出结果:false
System.out.println(num1!=num2);//输出结果:true

代码中虽然变量num1与num2引用的Integer对象的值都为100,但它们却是两个不同的对象,因此表达式“num1==num2”进行比较的结果为False。
下面将以上的代码进行修改:

Integer num1 = new Integer(100);
Integer num2 = new Integer(100);
num1 = num2; //将num2引用的对象赋值给num1,使得这两个变量引用同一个对象
System.out.println(num1==num2); //输出结果:true
System.out.println(num1!=num2); //输出结果:false

下面通过“==”运算符向读者介绍Java包装类的自动装箱与拆箱的相关知识。先来看下面的代码:

Integer num1 = 280;//将自动进行280转换为Integer对象的装箱操作
Integer num2 = 280;//将自动进行280转换为Integer对象的装箱操作
System.out.println(num1==num2);//输出结果:false

代码中的变量num1与num2分别引用了两个对象,根据“==”运算符的比较规则,只有两个变量引用的是同一个对象时,比较的结果才为True,因此结果为False是正确的。
下面将代码进行如下修改:

Integer num1 = 80;//将自动进行80转换为Integer对象的装箱操作
Integer num2 = 80;//将自动进行80转换为Integer对象的装箱操作
System.out.println(num1==num2);//输出结果:true

这两段代码几乎是一样的,只不过改动了后者的数值,返回的结果却是True,这是因为Java包装类在进行自动装箱及拆箱时隐藏了一些细节上的操作。
Java在执行包装类的自动装箱功能时,对于-128~127之间的整数(包括-128与127)被装箱为Integer对象后,该对象会被另一个对该整数进行自动装箱的操作重复使用,即[b][color=red]多次对同一个-128~127范围内的整数进行Integer装箱的操作,使用的都是第一次进行装箱操作时生成的对象[/color][/b],因此在进行“==”比较时,返回的结果是True。[b][color=red]如果对超出这个范围内的整数进行装箱操作,那么对该整数的每次的Integer装箱操作都会生成一个新的Integer对象[/color][/b],因此在进行“==”比较时,比较的是不同的对象,返回的结果为False。
[color=red]应用“==”运算符进行比较的两个引用类型的变量,其被显式声明的类型必须相同或者具有继承关系[/color],否则编译会出错。
例如:存在A、B、C3个类,B、C类都继承自类A。变量myA被显式声明为A类型,变量myB被显式声明为B类型,变量myC被显式声明为C类型,变量D被显式声明为A类型但引用了类B的对象,变量myE被显式声明为A类型但与变量myB引用了同一个对象。

A myA = new A();//变量myA被显式声明为A类型
B myB = new B();//变量myB被显式声明为B类型
C myC = new C();//变量myC被显式声明为C类型
A myD = new B();//变量D被显式声明为A类型但引用了类B的对象
A myE = myB;//变量myE被显式声明为A类型但与变量myB引用了同一个对象
System.out.println(myA==myB);//输出结果:false
System.out.println(myA==myD);//输出结果:false
System.out.println(myC==myD);//输出结果:false
System.out.println(myB==myD);//输出结果:false
System.out.println(myB==myE);//输出结果:true

如果在上述代码中加入如下代码来输出变量myB与变量myC的比较结果,则编译出错。
System.out.println(myB==myC);//编译出错

因为变量myB与变量myC分别引用的是类B与类C的对象,而类B与类C的类型不同,并且没有继承关系,所以不能通过“==”运算符进行比较运算。
数组引用类型间也可以通过“==”运算符进行比较,例如:

float f1[] = {1.1F,2.2F,3.3F};
float f2[] = {1.1F,2.2F,3.3F};
float f2[] = null;
double d[] = {1.1,2.2,3.3};
System.out.println(f1==d);//编译出错,类型不同
System.out.println(f1==f2);//编译成功,结果为false
System.out.println(f3==f1);// 编译成功,结果为false
f3 = f1;
System.out.println(f3==f1);// 编译成功,结果为true

2、equals()方法
通常,Java中的类都继承自java.lang.Object类,在Object类中定义了一个equals()方法,其源代码如下: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return (this == obj);
}

根据源代码可知,equals()方法的比较规则实际上就是“==”运算符的比较,当参数obj引用的对象与当前对象(即调用equals()方法的对象)为同一个对象时,返回True值,否则返回False值。
例如:

A objA1 = new A();
A objA2 = new A();
A objA3 = objA1; //变量objA3与变量objA1引用同一个对象
System.out.println(objA1==objA2); //输出结果:false
System.out.println(objA1.equals(objA2)); //输出结果:false
System.out.println(objA1==objA3); //输出结果:true
System.out.println(objA1.equals(objA3)); //输出结果:true

在JDK中提供的一些类重写了Object类中的equals()方法,重新定制了比较规则,[color=red][b]如果两个对象的类型一致,并且内容相同(不能同时为null),则返回True[/b][/color]。这些类包括[b]包装类、String和java.util.Data[/b]等。
下面给出Integer包装类中equals()方法的源代码: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if(obj instanceof Integer){//判断obj引用的对象是否为Integer类的实例
return value == ((Integer)obj).inValue();//判断obj引用的对象是否与当前对象的内容相同
}
return false;
}

其中,instanceof用来判断一个引用变量所引用的对象是否为一个类的实例。
例如:变量num1与num2分别引用了两个不同的Integer对象,但它们的内容都是100,因此使用“==”运算符进行比较的结果为False,使用equals()方法进行比较的结果为True;变量date1与date2分别引用了两个不同的java.util.Data类对象,但它们的内容都是当前系统时间,因此结果同上。

Integer num1 = new Integer(100);
Integer num2 = new Integer(100);
Date date1 = new Date(); //创建一个Date()对象,值为系统当前时间
Date date2 = new Date(); //创建另一个Date()对象,值为系统当前时间
System.out.println(num1==num2); //输出结果:false
System.out.println(num1.equals(num2)); //输出结果:true
System.out.println(date1==date2); //输出结果:false
System.out.println(date1.equals(date2)); //输出结果:true

[b]在比较字符串是否相等时,为了能够正确得到预期的运行结果,应该采用equals()方法进行比较。[/b]
例如:

String name = "liqiong";
if(name=="liqiong")
System.out.println("登陆成功!");
else
System.out.println("登陆失败!");

运行结果如下:
登陆成功!
虽然上述代码的运行结果与预期的相同,但如果将代码中的第一行进行修改:
String name = new String("liqiong");

则得到如下结果:
登陆失败!
在实际编程中,变量name的值很可能是通过参数传递的,并且该参数可能是一个String型的字面常量或者是String型对象,因此通过“==”进行比较时会得到两种结果,需要应用equals()方法来比较字符串是否相等。

在自定义的类中也可以重写Object类中的equals()方法,重新定制比较规则。例如创建了一个Student类用来封装学生信息,其中包含一个String型的number属性,该属性存储学生学号。如果想定义两个Student类对象的number属性内容相同,则表示这两个对象存储的是同一个学生的信息的比较规则,通过equals()方法实现时,就可进行如下定义:

public class Student{
private String number;
public Student(String number){
this.number = number;
}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if(this == obj){
return true;
}
if(obj instanceof Student){
if((this.number).equals(((Student)obj).number))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

然后通过构造方法创建两个Student类对象,它们的number属性都被赋值为字符串“1001”,并分别通过变量st1与st2引用这两个对象,则应用equals()方法比较这两个对象的结果为True。

Student st1 = new Student("1001");
Student st2 = new Student("1001");
System.out.println(st1==st2); //输出结果:false
System.out.println(st1.equals(st2)); //输出结果:true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