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深度学习进阶 - LSTM

文章目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i, 你好。我是茶桁。

我们上一节课,用了一个示例来展示了一下我们为什么要用RNN神经网络,它和全连接的神经网络具体有什么区别。

这节课,我们就着上一节课的内容继续往后讲,没看过上节课的,建议回头去好好看看,特别是对代码的进程顺序好好的弄清楚。

全连接的模型得很仔细的去改变它的结构,然后再给它加很多东西,效果才能变好:

self.linear_with_tanh = nn.Sequential(
    nn.Linear(10, self.hidden_size),
    nn.Tanh(),
    nn.Linear(self.hidden_size, self.hidden_size),
    nn.Tanh(),
    nn.Linear(self.hidden_size, output_size)
)

但是对于RNN模型来说,我们只用了两个函数:

self.rnn = nn.RNN(x_size, hidden_size, n_layers, batch_first=True)
self.out = nn.Linear(hidden_size, output_size) 

这是一个很本质的问题, 也比较重要。为什么RNN的模型这么简单,它的效果比更复杂的全连接要好呢?

这个和我们平时生活中做各种事情其实都很类似,他背后的原因是他的信息保留的更多。RNN模型厉害的本质是在运行的过程中把更多的信息记录下来,而全连接没有记录。

对于RNN模型,还有两个点大家需要注意。

第一个,有一种叫做stacked的RNN的模型。我们RNN模型每一次输出都有一个output和hidden,把outputs和hidden作为它的输入再传给另外一个RNN模型,模型就变得更复杂,理论上可以解决些更复杂的场景。我们把这种就叫做stacked RNN。

Alt text

还有一种形式,Bidirectional RNN,双向RNN。有一个很著名的文本模型Bert, 那个B就是双向的意思。

我们回过头来看上节课我们讲过的两种网络:

h t = σ h ( W h x t + U h h t − 1 + b h ) y t = σ y ( W y h t + b y ) \begin{align*} h_t & = \sigma_h(W_hx_t + U_hh_{t-1} + b_h) \\ y_t & = \sigma_y(W_yh_t + b_y) \end{align*} htyt=σh(Whxt+Uhht1+bh)=σy(Wyht+by)

在这个里面,每一时刻的y_t只和y_{t-1} 有关系,如果把所有的x一次性给到模型的时候,其实我们在这里可以给它加一个东西:

h t = σ h ( W h x t + U h h t − 1 + V h ∗ h t + 1 + b h ) \begin{align*} h_t & = \sigma_h(W_hx_t + U_hh_{t-1} + V_h * h_{t+1} + b_h) \end{align*} ht=σh(Whxt+Uhht1+Vhht+1+bh)

还可以写成这样,那这样的话它实现的就是每一时刻的t既和前一次有关系
和后一刻有关系。这样我们每一次的值不仅和前面有关,还和后面有关。就叫做双向RNN。

Alt text

对于RNN来说,它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之前说过的,它的vanishing和exploding的问题会很明显, 也就是梯度消失和爆炸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想一下,现在如果有一个loss,那它最终的loss是不是对于{x1, x2, …, xn}都有关系,比方说现在要求 ∂ l o s s ∂ w 1 \frac{\partial loss}{\partial w_1} w1loss, 假如说现在h是100, 那这种调用关系就是

∂ l o s s ∂ w 1 = ∂ h 100 ∂ h 99 ⋅ ∂ h 99 ∂ h 98 ⋅ . . . ⋅ ∂ h 0 ∂ w 1 \begin{align*} \frac{\partial loss}{\partial w_1} = \frac{\partial h_{100}}{\partial h_{99}} \cdot \frac{\partial h_{99}}{\partial h_{98}} \cdot ... \cdot \frac{\partial h_{0}}{\partial w_{1}} \end{align*} w1loss=h99h100h98h99...w1h0

loss对于w1求偏导的时候,其实loss最先接受的是离他最近的, 假如说是h100。h100调用了h99,h99调用h98,就这个调用过程,这一串东西会变得很长。

我们之前课程说过一些情况,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呢?对于RNN模型来说梯度爆炸很好解决,就直接设定一个阈值就可以了,起码也是能学习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要讲的是想一种方法怎么样来解决梯度消失的问题。这个梯度消失的解决方法,就叫LSTM。要解决梯度消失,就是要用LSTM: Long Short-Term Memory,长短记忆模型,既能保持长信息,又能保持短信息。

在之前那个很长的过程中,怎么样能够让它不消散呢?LSTM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门控机制来控制信息的流动和及已的更新,包含了Input Gate, Forget Gate,Cell State以及Output Gate。这些会一起协作来处理序列数据。

其中Input Gate控制着新信息的输入,以及信息对细胞状态的影响。 Forget Gate控制着细胞状态中哪些信息应该被易王,Cell State用于传递信息,是LSTM的核心,Output Gate控制着细胞状态如何影响输出。

这里每一个门控单元都由一个Sigmoid激活函数来控制信息的流动,以及一个Tanh激活函数来确定信息的值。

I n p u t G a t e i t = σ ( W i ⋅ [ h t − 1 , x t ] + b i ) C ′ t = tanh ⁡ ( W c ⋅ [ h t − 1 , x t ] + b c ) C t = f t ⋅ C t − 1 + i t ⋅ C t ′ F o r g e t G a t e f t = σ ( W f ⋅ [ h t − 1 , x t ] + b f ) C t = f t ⋅ C t − 1 + i t ⋅ C t ′ O u t p u t G a t e o t = σ ( W o ⋅ [ h t − 1 , x t ] + b o ) h t = o t ⋅ tanh ⁡ ( C t ) \begin{align*} Input Gate \\ i_t & = \sigma(W_i \cdot [h_{t-1}, x_t] + b_i) \\ C't & = \tanh(W_c \cdot [h{t-1}, x_t] + b_c) \\ C_t & = f_t \cdot C_{t-1} + i_t \cdot C'_t \\ Forget Gate \\ f_t & = \sigma(W_f \cdot [h_{t-1}, x_t] + b_f) \\ C_t & = f_t \cdot C_{t-1} + i_t \cdot C'_t \\ Output Gate \\ o_t & = \sigma(W_o \cdot [h_{t-1}, x_t] + b_o) \\ h_t & = o_t \cdot \tanh(C_t) \end{align*} InputGateitCtCtForgetGateftCtOutputGateotht=σ(Wi[ht1,xt]+bi)=tanh(Wc[ht1,xt]+bc)=ftCt1+itCt=σ(Wf[ht1,xt]+bf)=ftCt1+itCt=σ(Wo[ht1,xt]+bo)=ottanh(Ct)

其中, h t − 1 h_{t-1} ht1 是前一个时间步的隐藏状态, x t x_t xt 是当前时间步的输入, W i , W f , W o , W c W_i, W_f, W_o, W_c Wi,Wf,Wo,Wc 是权重矩阵, b i , b f , b o , b c b_i, b_f, b_o, b_c bi,bf,bo,bc 是偏置。

Alt text

LSTM输入的是一个序列数据,可以是文本、时间序列,音频信号等等。那每个时间步的输入是序列中的饿一个元素,比如一个单词、一个时间点的观测值等等。

假设我们有一个序列 x = [x1, x2, …, xt], 其中t就代表的是时间步。

xt进来的时候, 之前我们是只接收一个hidden state, 现在我们多接收了一个 C t − 1 C_{t-1} Ct1,这个就是我们的Cell,这一步的 C t − 1 C_{t-1} Ct1其实就是上一步的 C t C_t Ct

在训练开始时,需要初始化LSTM单元的隐藏状态h0和细胞状态c0。通常我们初始化它们为全零向量。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要进入Input Gate, 对于每个时间步t, 计算输入门的激活值 i t i_t it,控制新信息的输入。使用Sigmoid函数来计算输入门的值:

i t = σ ( W i ⋅ [ h t − 1 , x t ] + b i ) i_t = \sigma (W_i \cdot [h_{t-1}, x_t] + b_i) it=σ(Wi[ht1,xt]+bi)

然后,计算新的侯选值 C t ′ C'_t Ct, 这是在当前时间步考虑的新信息。使用tanh激活函数来计算侯选值:

C t ′ = t a n h ( W c ⋅ [ h t − 1 , x t ] + b c ) C'_t = tanh(W_c \cdot [h_{t-1}, x_t] + b_c) Ct=tanh(Wc[ht1,xt]+bc)

接下来我们就要更新细胞状态了,细胞状态 C t C_t Ct更新是通过遗忘门 f t f_t ft和输入门 i t i_t it控制的。遗忘门控制着哪些信息应该被遗忘,输入门控制新信息对细胞状态的影响:

C t = f t ⋅ C t − 1 + i t ⋅ C t ′ C_t = f_t \cdot C_{t-1} + i_t \cdot C'_t Ct=ftCt1+itCt

那遗忘门决定哪些信息应该被遗忘,使用的就是Sigmoid函数计算遗忘门的激活值。

f t = σ ( W f ⋅ [ h t − 1 , x t ] + b f ) f_t = \sigma(W_f \cdot [h_{t-1}, x_t] + b_f) ft=σ(Wf[ht1,xt]+bf)

接着,计算输出门 O t O_t Ot, 控制着细胞状态如何影响输出和隐藏状态。一样,我们还是使用Sigmoid函数计算。

o t = σ ( W o ⋅ [ h t − 1 , x t ] + b o ) o_t = \sigma(W_o \cdot [h_{t-1}, x_t] + b_o) ot=σ(Wo[ht1,xt]+bo)

使用输出门的值 o t o_t ot来计算最终的隐藏状态 h t h_t ht和输出。 隐藏状态和输出都是根据细胞状态和输出门的值来计算的:

h t = o t ⋅ t a n h ( C t ) h_t = o_t \cdot tanh(C_t) ht=ottanh(Ct)

接下来就容易了,我们迭代重复上述过程,处理序列中的每一个时间步,直到处理完整个序列。

LSTM的输出可以是隐藏状态 h t h_t ht, 也可以是细胞状态 C t C_t Ct, 具体是取决于应用的需求。

后来大家就发现了一种改进的LSTM,其中门控机制允许细胞状态窥视现前的细胞状态的信息,而不仅仅是根据当前时间步的输入和隐藏状态来决定。 这个机制在LSTM单源种引入了额外的权重和连接,以允许细胞状态在门控过程中访问现前的细胞状态,我们称之为窥视孔连接: Peephole connections。

f t = σ ( W f ⋅ [ C t − 1 , h t − 1 , x t ] + b f ) i t = σ ( W i ⋅ [ C t − 1 , h t − 1 , x t ] + b i ) o t = σ ( W o ⋅ [ C t − 1 , h t − 1 , x t ] + b o ) \begin{align*} f_t = \sigma(W_f \cdot [C_{t-1}, h_{t-1}, x_t] + b_f) \\ i_t = \sigma(W_i \cdot [C_{t-1}, h_{t-1}, x_t] + b_i) \\ o_t = \sigma(W_o \cdot [C_{t-1}, h_{t-1}, x_t] + b_o) \\ \end{align*} ft=σ(Wf[Ct1,ht1,xt]+bf)it=σ(Wi[Ct1,ht1,xt]+bi)ot=σ(Wo[Ct1,ht1,xt]+bo)

之前,我们是xt和x_{t-1}决定的f,那现在又把c_{t-1}加上了。就是多加了一些信息。

除此之外它有一个方法GRU,这个是2014年提出来的,Geted Recurrent Unit,它是LSTM的一个简化版本。

它最核心的内容:

h t = ( 1 − z t ) ⋅ h t − 1 + z t ⋅ h t ′ \begin{align*} h_t = (1-z_t) \cdot h_{t-1} + z_t \cdot h'_t \end{align*} ht=(1zt)ht1+ztht

咱们刚刚是 C t = f t ⋅ C t − 1 + i t ⋅ C t ′ C_t = f_t \cdot C_{t-1} + i_t \cdot C'_t Ct=ftCt1+itCt,也就是遗忘加上输入,那我们对过去保留越多的时候,
输入就会越小,那对过去保留越小的时候,输入就会越大。

所以既然f也是1-0,i也是0-1,f大的时候i就小,f小的时候i就大,那么能不能写成f=(1-i)?

于是,GRU就这样实现了, 它其实最核心的就做了这样一件事, f=(1-i)。

z t = σ ( W z ⋅ [ h t − 1 , x t ] ) r t = σ ( W r ⋅ [ h t − 1 , x t ] ) h t ′ = tanh ⁡ ( W ⋅ [ r t ⋅ h t − 1 , x t ] ) h t = ( 1 − z t ) ⋅ h t − 1 + z t ⋅ h t ′ \begin{align*} z_t & = \sigma(W_z \cdot [h_{t-1}, x_t]) \\ r_t & = \sigma(W_r \cdot [h_{t-1}, x_t]) \\ h'_t & = \tanh(W \cdot [r_t \cdot h_{t-1}, x_t]) \\ h_t & = (1-z_t) \cdot h_{t-1} + z_t \cdot h'_t \end{align*} ztrththt=σ(Wz[ht1,xt])=σ(Wr[ht1,xt])=tanh(W[rtht1,xt])=(1zt)ht1+ztht

这个z其实和i是一样的东西,只是原作者为了发表论文方便而改了个名称。

https://arxiv.org/pdf/1406.1078v3.pdf

r t r_t rt是来控制上一时刻的 h t h_t ht在我们此时此刻的重要性、影响程度。那我们可以将 r t ⋅ h t − 1 r_t \cdot h_{t-1} rtht1看成是关于及已的, 1 − z t 1-z_t 1zt也是关于记忆的。

GRU这样做之后有什么好处呢?

原来我们有三个门: f, i, o, 那现在变成了两个,z和r。为什么就更好了呢?我们在PyTorch里面往往用的是GRU。

大家想一下,是不是少了一个门其实就少了一个矩阵?我们看公式的时候, W f W_f Wf是一个数学符号,但是在背后其实是一个矩阵,是一个矩阵的话少了一个矩阵意味着参数就少多了,运算就更快了等等。

但其实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减少过拟合了。我们之前的课程中一再强调,过拟合之所以产生,最主要的原因是数据不够或者说是模型太复杂。

但是在现有的数据情况下,为了让数据发挥出最大效力,你把需要训练的模型变简单,参数变少,就没有那么复杂了。

关于RNN模型,我们后面还会介绍一些具体的示例。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1. ARIMA 2. SARIMA 3. VAR 4. Auto-ARIMA 5. Auto-SARIMA 6. LSTM 7. GRU 8. RNN 9. CNN 10. MLP 11. DNN 12. MLP-LSTM 13. MLP-GRU 14. MLP-RNN 15. MLP-CNN 16. LSTM-ARIMA 17. LSTM-MLP 18. LSTM-CNN 19. GRU-ARIMA 20. GRU-MLP 21. GRU-CNN 22. RNN-ARIMA 23. RNN-MLP 24. RNN-CNN 25. CNN-ARIMA 26. CNN-MLP 27. CNN-LSTM 28. CNN-GRU 29. ARIMA-SVM 30. SARIMA-SVM 31. VAR-SVM 32. Auto-ARIMA-SVM 33. Auto-SARIMA-SVM 34. LSTM-SVM 35. GRU-SVM 36. RNN-SVM 37. CNN-SVM 38. MLP-SVM 39. LSTM-ARIMA-SVM 40. LSTM-MLP-SVM 41. LSTM-CNN-SVM 42. GRU-ARIMA-SVM 43. GRU-MLP-SVM 44. GRU-CNN-SVM 45. RNN-ARIMA-SVM 46. RNN-MLP-SVM 47. RNN-CNN-SVM 48. CNN-ARIMA-SVM 49. CNN-MLP-SVM 50. CNN-LSTM-SVM 51. CNN-GRU-SVM 52. ARIMA-RF 53. SARIMA-RF 54. VAR-RF 55. Auto-ARIMA-RF 56. Auto-SARIMA-RF 57. LSTM-RF 58. GRU-RF 59. RNN-RF 60. CNN-RF 61. MLP-RF 62. LSTM-ARIMA-RF 63. LSTM-MLP-RF 64. LSTM-CNN-RF 65. GRU-ARIMA-RF 66. GRU-MLP-RF 67. GRU-CNN-RF 68. RNN-ARIMA-RF 69. RNN-MLP-RF 70. RNN-CNN-RF 71. CNN-ARIMA-RF 72. CNN-MLP-RF 73. CNN-LSTM-RF 74. CNN-GRU-RF 75. ARIMA-XGBoost 76. SARIMA-XGBoost 77. VAR-XGBoost 78. Auto-ARIMA-XGBoost 79. Auto-SARIMA-XGBoost 80. LSTM-XGBoost 81. GRU-XGBoost 82. RNN-XGBoost 83. CNN-XGBoost 84. MLP-XGBoost 85. LSTM-ARIMA-XGBoost 86. LSTM-MLP-XGBoost 87. LSTM-CNN-XGBoost 88. GRU-ARIMA-XGBoost 89. GRU-MLP-XGBoost 90. GRU-CNN-XGBoost 91. RNN-ARIMA-XGBoost 92. RNN-MLP-XGBoost 93. RNN-CNN-XGBoost 94. CNN-ARIMA-XGBoost 95. CNN-MLP-XGBoost 96. CNN-LSTM-XGBoost 97. CNN-GRU-XGBoost 98. ARIMA-ANN 99. SARIMA-ANN 100. VAR-ANN 上面这些缩写模型的全称及相关用途功能详细解释
07-15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茶桁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