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技术宅男,其实很不喜欢跟不同的人进行沟通。要记住他们之前的性格差异,不想打扰别人(一个很好的借口),担心被拒绝,喜欢自己去想象应该的技术方案,总是用各种理由来逃避或者拖延。
工作是无法做到只关心技术,可以安心写代码的情况,无法避免需要跟产品经理,测试经理,业务人员,甚至第三/四方工作人员进行沟通;而且往往沟通所耗费的时间比认真写代码的时间还要长,甚至死掉的脑细胞更多(想想还真有很大可能)。
这两天我们团队跟客户以及第三方团队在进行一个项目的集成测试,一个问题往往涉及多方的信息拉通。今天就碰到一个问题,涉及双边协定的税法解析在返回给第三方时由于只解析出一条记录,导致对方在处理逻辑时报错。分析一下这个问题,涉及到人员至少有中台的强哥,算法的轩轩,磊哥,洁新,产品的懿泓,第三方的旭哥。今天值班的是文波,他接到这个问题后先找算法磊哥沟通了一下,得到的回复是:之前懿泓和旭哥沟通过这个问题,双边协定可能只能解析一条记录。他们沟通后就挂断了电话,我当时坐在后面听到了他们的沟通过程,感觉到这样处理问题其实很低效,需要文波一个人对接各方信息,然后才能汇总信息再跟第三方进行信息对齐。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两三个人的信息不对齐就需要反复沟通。按照这个方式继续下去,文波无疑就变成了这个沟通网络的单点。
看到文波想要再继续拉其他人进行信息对齐,我立马让他拉上我一起进行电话会议,将磊哥,强哥,洁新,轩轩,懿泓,旭哥都拉到会上来,大家同时进行沟通,及时的解决问题,定下方案后及时修改代码。至于模型解析为什么只能解出一条双边协定的信息,可以等到周一再拿具体的数据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后期需要优化的问题分开处理,同时大家都在一起进行信息同步,也不会存在需要反复,多次的信息拉齐的情况。
沟通在实际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多方参与时,更要注意沟通的透明度和沟通效率。沟通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全方位的沟通。过程中捋清逻辑是重点,将问题的前因后果以及对应的处理逻辑要先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沟通中更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