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10月25日

<!-- @page { size: 8.5in 11in; margin: 0.79in } P { margin-bottom: 0.08in } -->

注定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读周筠老师的一篇博文 (http://yeka.blogbus.com/logs/48021175.html)以及周爱民老师为此而写的另一篇博文 (http://aimingoo.spaces.live.com/Blog/cns!F9303C43D5CEAFB3!954.entry)有感 ,记录在这里。

 

感动于“我们的内心都有伤痕”的结尾那段话。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伤痕,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部小说,每个人心中都有梦,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回想自己,有好多些时候,寂寞了,找不到刺激了,憋不住了,就想找个人倾诉。可是这倾诉的对象很难找,生怕这掏心的话被别人当成了笑谈,当成笑谈也罢了,你笑我笑大家笑,生活又回来了。怕的是,对方看你这说话的架势,知道你郁闷了,于是觉得有义务当一回你的人生导师,不称职的人生导师,来说一番不着边际的安慰的话,于是又郁闷。怕的是,对方听了你的倾诉后,木然没反应。最怕的是,你的倾诉成了别人八卦的谈资。可是,仔细一想,自己到底期望被倾诉的对象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自己也不知道,所以,自己收获的永远是失望。找到最后,发现最好的倾诉对象还是自己,怪不得别人,谁叫自己寂寞无聊呢。

 

我自己长到现在,自我感觉除了在家里吃过饭住过宿以外,和家里没有别的接触。我和我姐姐相差 6岁,我记事起我姐姐便在外打工一直到现在,我和我姐姐在一个桌子上吃饭的次数都没有几次。我和我妈妈从来没有过超过 15分钟的谈话。我已经和家里两个多月没有过联系,每次打电话,流程都一样:我们互相问好,然后互相说自己很好,让彼此不要为对方操心,然后就没有别的话题了。今年夏天打电话,我妈妈嘱咐我不要下河洗澡。我和我爸爸说话的时候彼此都还有一种和陌生人交谈的拘谨。小学六年级在外村上学,被别村的同学隔离,以后也越来越怕和别人有真正密切的关系。因此,对长辈们的世界,对同辈们的世界,我都几乎一无所知。大一那一年所有欠下的债一起还了回去,用了大学四年终于完成了从山顶洞人向现代人的进化。我现在时常无法理解自己高中时,大学时,甚至前些天的言行。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些人对我很好,感激之余也百思不得其解:他们凭什么对我这么好。也有些人对自己或有心或无心的坏,这些都是对我自信的极沉重的打击,不可能忘记,幸好自己没有机会去报复,也时常提醒自己在有机会报复的时候不应该去报复。现在突然意识到,即使自己一直在模仿别人生活,但其实自己还是自己,想把自己完全隐藏起来是不可能的。

 

大一那一年是怎么一回事,完全不知道,无法理解,所以就没有记忆。如果要形容,只能用一个词:失魂落魄。的确是失魂落魄。小时候有一次去买方便面,我知道是 7毛钱一袋,我给了店主 1块钱,找我 3毛,我突然觉得店主多找了我两毛,于是就这两毛钱是否应该归还店主做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我把两毛钱留在柜台上,拿着方便面和一毛钱红着脸跑了。初中,因为考试好是班干部,班主任老师让我上讲台和同学们说两句话,我看着老师的手势是让我上讲台的意思,我就走了上去,转过来,既不害羞怯场也不开口说话,我根本就不知道要做什么,只是呆呆地看看同学们和老师,有些同学在笑,有些同学若无其事,我想,他们都是听明白了班主任的话了,他们都是知道应该做什么的,我也听清班主任的话了,可是我不明白,后来也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那时候不明白。此类的事,极多极多。

 

这些年来,除了念书不会别的。那种失魂落魄的状态,让我不知道什么是自卑。别人对我的鄙视,指责,背后的议论,我知道了,没有任何的感觉,不是去想了以后觉得自己不应该有感觉的,而是自己根本就没有去想这回事,自己觉得,这和吃饭睡觉一样,你要是问我午饭吃了什么,我绝对不知道,就是这种感觉。可惜现在终于能说清楚自己午饭吃什么了,一切的问题也都来了。因着那种失魂落魄的状态,我的试一直考得不错。高中那些科目,语文和英语有极强的文字感染力,让人百读不厌,数理化让人甘愿为之废寝忘食,惟独历史和地理,要死记硬背,让我极度反感。文理分科,救了我一命。因为有文理分科,我是幸运的,得以继续失魂落魄地念书,快乐地考试。因为有文理分科,我是不幸的,我失去了一次从”优生“转变到”差生“的机会,这笔账,留给了我的大学。

 

大学四年,之前写过一篇总结。那篇总结里说的东西,就是我的全部。就是那么点儿,就是我的全部。自习室里通宵达旦,以前规划过,花前月下,以前羡慕过,品学兼优,以前设想过,可是除了白日梦我的大学通通没有这些。我没有早当家。我的青春期是变态畸形的。挥霍着健康,逃避着责任,我不知道怎么样生活,只好偷偷地模仿别人。高中的书念得好是幸运的,让我可以无忧无虑地通过高考,误打误撞进了吉林大学,得以继续接受高等教育,最终意识到了自己应该有独立的意识。高中的书念得好也是不幸的,老师的偏爱,同学们视我为偶像,只有一位同学向我说了真话,至今仍对这位同学感激不尽。

 

从我的生活中,可以找到极多的前因后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昨日之因,铸成今日果。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一个坏毛病改了将近十年还是没有改掉,一个好习惯,坚持了半年,最终还是没了。在我以前的生活里,长期有两个因素在作怪。其一,我骨子里有一种取悦他人的心理倾向。其二,我的生活,一直是在经历一个“堕落——奋进——堕落……”这样一个循环。我的奋进,根本不是为了自己要自强,我奋进的动力,来自于堕落期间自己自省、自责、甚至是自虐的那一股心理力量,器小易盈,当奋进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冲淡了那股自省的力量,自己又开始堕落了。自省本是好事,而我的自省,理由冠冕堂皇,其目的只不过是为了得到更多人的表面称羡,只不过是为了给自己赚来更多飘飘然的感觉。因此,堕落是我必不可少的一项,没有了它,我的生活就没有了方向,就不会有更多的满足感。因此,坏毛病久改不掉,因为我需要它。因此,我的所谓奋进,原非出于本心和切肤之需,一进大学,学业即无长进,因为我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我原来需要学问。直到前几个月,看了几本书,又好好想了一想,才理解了书是为自己而看,学问是为自己而做,知识是为自己而积累。

 

有了自我的意识,不再去盲目从众。但闭关自守,绝不是好的方法。开放是必然的。大智若愚,那么一个笨笨的人到底是大智还是大愚?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是初级境界还是高级境界?讨论这个问题很无聊,但足以自敬:我们千万不能眼高手低,既然意识到了自己,就该对自己负责,而不能欺骗自己。

 

三十而立。我想,到了三十岁,能够在心中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仰,能用这套自己所信奉的哲学来解释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来解释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那样,才能无愧地对自己说:我到了而立之年了。

 

看到因果律的威力。任何的偶然都可视为一种必然,或者本无偶然必然之分,这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偶然和必然,或许本来就是一回事。如周爱民老师文章上说的“从小到大的玩伴,相互之间背景经历、能力素质大抵也差不多。但是最终却在两条轨道上,走着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这其中所牵扯到的偶然的因素都去分析一下因果,也都有必然性,但真要这样分析,怕是要一直要追溯到盘古开天辟地不见得能找出答案。

 

于是很矛盾。无意看到中国的土匪史,顺便看了点儿各名家对历史的评论,文明进化的血腥,令人不寒而栗的权术,乱世人民不如太平鸡犬。人生几十年,真的是弹指一挥间。偶然,太偶然了,不可知,太不可知了,怎么办,找谁去问个明白?再读一点儿伟人传记,瞅瞅当今的歌舞升平,咦,有好多事情还是可知可料的。悲哀,我们太容易被文字感染了,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永远无法知道,我们永远无法把一个精确的自己表达给别人,也不可能通过别人的表达精确感知别人。况且事实是怎么样,也没必要知道,假作真时真亦假,再想就钻牛角尖了。只能说,个人是个小因果,历史是个大因果,同样一个事物,规模庞大的时候就已经不再是它了,而那些能从小中见大的人,都非圣即贤。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生死富贵这样的我们个人的大事,都由不得我们做主,咱也干脆不去管它了。咱就管好自己,经营好自己,毕竟个人的因果律还是容易把握的。

读书不过一两本,妄发议论,立此存照。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