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湿度和土壤湿度相关的物理量
大气湿度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体积的空气里含有的水汽越少,则空气越干燥;水汽越多,则空气越潮湿。空气的干湿程度称为“湿度”。在此意义下,常用绝对湿度、相对湿度、比湿、混合比及露点等物理量来表示。
1. 绝对湿度
又称水汽密度。即每立方米湿空气中实有水的质量,单位一般是克/米
2. 相对湿度
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3. 比湿
融化在空气中的水的质量与湿空气质量之间的比。
4. 混合比
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干空气质量之比,单位为克/克或克/千克。
5. 露点温度
指在气压不变、水汽含量也不变的情况下,空气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单位为℃。
土壤湿度
土壤湿度是表示一定深度土层的土壤干湿程度的物理量。又称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湿度过低,形成土壤干旱,林木光合及蒸腾等生理生态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影响林木生长;严重缺水导致林木凋萎和死亡。土壤湿度过高,恶化土壤通气性,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使根系呼吸及生长等生命活动受到阻碍,从而影响地上部分正常生长。衡量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常用指标主要有:
致死水量
又称最大吸湿量。即干土在接近饱和的湿空气中吸收水汽分子的最大数量。
萎蔫系数
为有效水分的下限,即林木因缺水而丧失膨压以致萎蔫,即使在蒸腾最小的夜间膨压亦不能恢复时的土壤湿度。
田间持水量
为适宜水分的上限。即地下水位很深,毛管水不能达到土壤根分布层时土壤中所保持的水量。从萎蔫系数到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分为土壤有效水分。
土壤湿度常采用下列方法与单位表示:
重量百分数或含水量
- 即土壤水的重量占其干土重的百分数。此法应用普遍,但土壤类型不同,相同的土壤湿度其土壤水分的有效性不同,不便于在不同土壤间进行比较。
田间持水量百分数
- 即土壤湿度占该类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利于在不同土壤间进行比较,但不能给出具体水量的概念。
体积百分数或含水量
- 即土壤中水分占有的体积和土壤总体积的百分数。
土壤水分贮存量
- 指一定深度的土层中含水的绝对数量,通常以毫米为单位,便于与降水量等比较。
土壤水势或水分势是用能量表示的土壤水分含量
- 其单位为大气压或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