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IC实测波形入手,搞懂IIC通信

  玩单片机的朋友都知道IIC通信这个工具,但好多人只是会用,内部的原理不求甚解,或是想要了解其原理,但却对抽象的时序描述一头雾水。本文将从实测的IIC波形入手,带你看到真实的IIC样子,进而去理解IIC的通信原理。

1 IIC基础知识

首先复习一下IIC基础知识,这部分看不懂的请先带着疑问,然后我们通过分析IIC的真实波形,这些疑问可能就豁然开朗了~

1.1 IIC是什么

IIC(Inter 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总线)是一种由 PHILIPS 公司开发的两线式串行总线,用于连接微控制器及其外围设备。它是由数据线 SDA时钟 SCL 构成的串行总线,可发送和接收数据。在 CPU (单片机)与IIC模块之间、IIC模块与IIC模块之间进行双向传送。

IIC的一些特点:

  • IIC是半双工,而不是全双工
  • IIC是真正的多主机总线,(对比SPI在每次通信前都需要把主机定死,而IIC可以在通讯过程中,改变主机),如果两个或更多的主机同时请求总线,可以通过冲突检测和仲裁防止总线数据被破坏
  • 起始和终止信号都是由主机发出的,连接到I2C总线上的器件,若具有I2C总线的硬件接口,则很容易检测到起始和终止信号
  • 起始信号后必须发送一个7位从机地址+1位方向位,用“0”表示主机发送数据**,**“1”表示主机接收数据。
  • 每当主机向从机发送完一个字节的数据,主机总是需要等待从机给出一个应答信号,以确认从机是否成功接收到了数据
  • 起始信号是必需的,结束信号和应答信号,都可以不要

:实际使用中,一般是单片机作为主机,其它器件作为从机,单片机先向器件发送信息表示要读取数据,之后转变传输方向,器件发送数据到单片机。

1.2 IIC物理连接

使用IIC通信的IIC器件有很多,比如陀螺仪加速度计MPU6050,EEPROM存储芯片AT24C02等,通过IIC总线,可以与单片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 IIC通信线只有只有两根,数据线SDA的高低电平传输2进制的数据,时钟线SCL通过方波信号提供时钟节拍
  • 多个IIC器件可以并联在IIC总线上,每个器件有特定的地址,分时共享IIC总线
  • 实际使用IIC当然还要连接电源以及共地哦

1.3 IIC时序

网上查找IIC的基础知识,可能会搜到这样的时序图:

看起来好复杂的样子,这时可能一部分人就放弃思考了。

1.3.1 IIC起始结束信号

好吧,换个简单点的图,你也可能会搜到这样的图:

这张图看起来更简单一些,描述了IIC的起始和停止条件:

  • 起始:时钟线SCL为高时,数据线SDA由高到低
  • 停止:时钟线SCL为高时,数据线SDA由低到高

注:SDA和SCL同时为高时,为IIC总线的空闲状态

1.3.2 IIC应答

再来看下面这张图:

这表示IIC的应答机制

  • 下面的波形:SCL,主机产生的时钟脉冲
  • 上面的波形:SDA,主机发送的8位数据
  • 中间的波形:SDA,从机在第9个时钟信号进行拉低回应,表示收到了主机发来的数据,拉高则表示不应答

注:实际上,上面和中间是同样的SDA线,这里只是分开示意。因为IIC应答是一种相互关系,单片机发数据给IIC器件,IIC器件要进行应答,表示收到了数据,同样,单片机接收IIC器件的数据后,也要给IIC器件一个应答。

既然发送完都需要对方回应,那什么时候使用不应答呢?就是在读取到本次数据后,如果不需要继续读取,则发送非应答,对方以为你没收到这次数据,则就不会继续发送了。

1.3.3 IIC完整传输时序

  • 开始标志(S)发出后,主设备会传送一个7 位的Slave 地址,并且后面跟着一个第8位,称为Read/Write 位。
  • R/W 位表示主设备是在接受从设备的数据还是在向其写数据。
  • 然后,主设备释放SDA 线,等待从设备的应答信号(ACK)。每个字节的传输都要跟随有一个应答位。
  • 应答产生时,从设备将SDA 线拉低并且在SCL 为高电平时保持低。
  • 数据传输以停止标志(P)结束,然后释放总线。但主设备也可以产生重复的开始信号去操作另一台从设备,而不发出结束标志。
  • 所有的SDA 信号变化都要在SCL 时钟为低电平时进行,除了开始和结束标志

1.4 常用的数据收发方式(时序)

上面1.3小节是IIC的基础时序,在实际使用中,一般是对某个IIC器件的某个寄存器进行读写操作,因此,对于寄存器的读写操作,还要遵循下面的组合时序逻辑。

1.4.1 写一个字节

用于对IIC器件某个寄存器的配置,如对MPU6050的某些参数进行设置。

  • 写寄存器时,主设备除了发出开始标志和地址位,还要加一个R/W 位,0 为写,1 为读
  • 在第9 个时钟周期(高电平时),MPU6050 产生应答信号
  • 主设备开始传送寄存器地址,并接到应答
  • 然后开始传送寄存器数据,仍然要有应答信号
  • 最后主设备发送停止信号。

1.4.2 连续写多个字节

对连续地址的写入,这个用的较少。

通信时序与上面的“写一个字节”类似,上面是写一个字节后就停止了,若要连续写,则继续写即可,只要可以收到从机Ack。

1.4.3 读一个字节

用于读取IIC器件某个寄存器的数值。

  • 首先由主设备产生开始信号,然后发送从设备地址位和一个写数据位,等待应答
  • 然后发送寄存器地址,才能开始读寄存器
  • 收到应答信号后,主设备再发一个开始信号,然后发送从设备地址位和一个读数据位
  • 然后,作为从设备的MPU6050 产生应答信号并开始发送寄存器中的数据
  • 通信以主设备产生的拒绝应答信号(nACK)和结束标志(Stop)结束
  • 拒绝应答信号(nACK)产生定义为SDA 数据在第9 个时钟周期一直为高

1.4.4 连续读多个字节

也是用于读取IIC器件某个寄存器的数值,当某些数据一位字节不够表示,或有一组连续的数据需要读时,可以使用该模式。

通信时序与上面的“读一个字节”类似,上面是读一个字节后就nAck叫停,若要连续写,则发送Ack,直到不需要继续读时再回复nAck。

复习了这么多,之前对IIC懵懵懂懂的是否依然犯迷糊,好了,现在从理论进入实践,看看真实的IIC是什么样子。

2 初识IIC真实波形

下面这张图是通过示波器抓取的IIC波形,可以看到:

  • 时钟线SCL是一种间歇性的方波(需要通信时才产生方波)
  • 数据线SDA根据SCL提供的节拍,高电平代表数据1,低电平代表数据0
  • 没有数据传输时,SDA和SCL均为高电平状态
  • 起始信号后,数据是9个一组,包括8位的数据和另一方的1位回应

图中红色数字表示单片机发送的8位数据,黄色数字表示IIC器件回应的信号,低电平0表示器件收到了单片机发来的数据。

现在对IIC波形有没有多了一些直观的认识?下面再进入编程阶段,看看程序是怎么控制这两根线的。

3 编写IIC通信函数

IIC通信可以使用单片机自带的硬件IIC,它提供了固定的引脚接口和函数库。也可以自己通过软件编写来实现IIC时序,这时就可以任选引脚,也方便其它硬件平台的移植。

下面通过软件IIC的编写,从软件角度理解IIC通信逻辑。

以下函数都是单片机在执行,即主机发出的动作,所以一定要从单片机的角度思考哦~

另外,不要看到程序就匆匆掠过,为帮助理解,我对代码进行了一定的注解,仔细分析每条代码,想想与IIC的逻辑如何对应起来,IIC逻辑还没懂的,读完本篇,分析过真实的IIC波形后,再来看看代码,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3.1 起始IIC_Start()

//==================================
//产生IIC起始信号
//==================================
void IIC_Start(void)
{
	SDA_OUT();   //sda线输出
	IIC_SDA=1;	  
	delay_us(2);	
	IIC_SCL=1;   //时钟线为高时
	delay_us(2);
 	IIC_SDA=0;   //数据线由高到低
	delay_us(4);
	IIC_SCL=0;   //时钟线拉低,钳住IIC总线,准备发送数据 
}

最后一句SCL拉低,然后就准备产生时钟信号,发送数据了。

3.2 停止IIC_Stop()

//==================================
//产生IIC停止信号
//==================================
void IIC_Stop(void)
{
	SDA_OUT();  //sda线输出
	IIC_SCL=0;  //确保时钟线为低时,数据线才能变化为0,否则这就可能成起始信号了!
	delay_us(2);
	IIC_SDA=0;
 	delay_us(2);
	IIC_SCL=1;  //时钟线为高时
	IIC_SDA=1;  //数据线由低到高
	delay_us(4);							   	
}

停止前也要确保SCL是拉低的状态。

最后SDA和SCL都为高,即释放IIC总线,IIC总线进入空闲状态。

3.3 等待应答IIC_wait_Ack()

//==================================
//等待应答信号到来
//用于发送模式下,发送8位后,等待器件应答第9位
//返回值:1,接收应答失败
//        0,接收应答成功
//==================================
u8 IIC_Wait_Ack(void)
{
	u8 ucErrTime=0;
	SDA_IN();                 //SDA设置为输入  
	IIC_SDA=1;delay_us(1);	  //SDA先拉高,若被从机拉低则说明收到应答信号
	IIC_SCL=1;delay_us(1);	  //SCL拉高,产生第9位的脉冲
	while(READ_SDA)
	{
		ucErrTime++;
		if(ucErrTime>250)
		{
			IIC_Stop();
			return 1;
		}
	}
	IIC_SCL=0;//时钟输出0 	  //SCL拉低,结束第9位的脉冲 
	return 0;  
} 

在一定是时间内检测SDA是否被从机拉低,被拉低则说明从机收到了数据。

3.4 产生应答IIC_Ack()

//==================================
//产生ACK应答
//用于读取模式(SDA为in)读了8位器件数据后,在第9位给出一个应答,我还要继续读
//==================================
void IIC_Ack(void)
{
	IIC_SCL=0;    //确保时钟线为低时,数据线才能变化为0,否则这就可能成起始信号了!
	SDA_OUT();    //SDA由读取改为发送
	delay_us(2);
	IIC_SDA=0;    //拉低SDA,表示应答
	delay_us(2);
	IIC_SCL=1;    //SCL先上升
	delay_us(2);
	IIC_SCL=0;    //SCL再下降,形成一个脉冲,应答才生效
}

单片机在接收器件数据后,进行回应,表示接收到了器件的数据。

该函数用在连续读取多个字节时,每读完一个字节(8位),产生回应,表示还要进行读,这时器件就可以继续发数据了。

当单片机不需要继续读,如连续读的最后一个字节,或只读一个字节,单片机发送非应答信号,这时器件以为单片机没有收到数据,接下来就不会再发数据了。

非应答函数如下,就是拉高SDA:

3.5 不产生应答IIC_nAck()

//==================================
//不产生ACK应答	
//用于读取模式(SDA为in)读了8位器件数据后,在第9位给出一个应答,我不想读了
//==================================
void IIC_NAck(void)
{
	IIC_SCL=0;    //确保时钟线为低时,数据线才能变化为0,否则这就可能成起始信号了!
	SDA_OUT();    //SDA由读取改为发送
	IIC_SDA=1;    //拉高SDA,表示不应答
	delay_us(2);
	IIC_SCL=1;    //SCL先上升
	delay_us(2);
	IIC_SCL=0;    //SCL再下降,形成一个脉冲,不应答才生效
}

3.6 IIC发送一个字节

//==================================
//IIC发送一个字节
//返回从机有无应答
//1,有应答
//0,无应答	
//==================================
void IIC_Send_Byte(u8 txd)
{                        
    u8 t;   
	SDA_OUT(); 	               //SDA发送模式
    IIC_SCL=0;                 //拉低时钟开始数据传输
    for(t=0;t<8;t++)
    {              
        IIC_SDA=(txd&0x80)>>7; //SDA高低电平表示数据1和0
        txd<<=1; 	  
        delay_us(2);           //对TEA5767这三个延时都是必须的
        IIC_SCL=1;             //SCL先上升
        delay_us(2); 
        IIC_SCL=0;	           //SCL再下降,形成一个脉冲,发送一位数据生效
        delay_us(2);
    }	 
} 

发送一个字节,就是分8次循环,产生8个时钟信号,并将SDA赋值为0或1。

3.7 IIC读取一个字节

//==================================
//读1个字节
//ack=1时,发送ACK,ack=0,发送nACK  
//==================================
u8 IIC_Read_Byte(unsigned char ack)
{
	unsigned char i,receive=0;
	SDA_IN();                  //SDA输入模式
    for(i=0;i<8;i++ )
	{
        IIC_SCL=0;             //SCL先下降,通过循环,形成时钟脉冲
        delay_us(2);
		IIC_SCL=1;             //SCL上升
        receive<<=1;
        if(READ_SDA)
			receive++;         //读取并组合记录数据,++表示读到1了,最低位置1
		delay_us(1); 
    }	
    //读取8位后,主机需要变为发送模式,在第9位进行应答或不应答
    //此时CLK还是高电平状态,不过下面的应答会先将CLK拉低的	
    if (!ack)
	{
		//读1个字节,或读多个字节读到最后一个字节时,使用nACK
		//然后配合使用IIC停止信号
        IIC_NAck();//发送nACK
	}
    else
	{
		//读多个字节还没读完时,使用ACK,表示现在读的ok,还要继续读
        IIC_Ack(); //发送ACK 
	}		
    return receive;
}

读取一个字节,也是分8次循环,产生8个时钟信号,并读取SDA的高低电平信号,最后,根据要不要继续读下一个字节,发送第9位的Ack或nACK。

4 真实IIC波形详细分析

4.1 读取从机数据(单字节读)

这张图展示IIC读某个器件的寄存器的一个字节的真实波形(注:实际是读了2个不同寄存器的值,每个寄存器读了1个字节,所以,可以先只看前半部分哦~),我已对波形进行了详细的注解。

对照着图,再来温习一下各个信号的特点:

  • 起始信号:时钟线SCL为高时,数据线SDA由高到低
  • 停止信号:时钟线SCL为高时,数据线SDA由低到高
  • 数据信号:连续的8位,每一个SCL脉冲时钟对应的SDA,高电平为数据1,低电平为数据0
  • 应答信号:第9位(数据信号后),由对方产生的回应,0为产生回应,1为不产生回应

这幅图中,单片机先产生起始信号,然后发送7位器件地址+1位写标志(绿色的0),并等待从机回应(从机拉低SDA表示收到数据),接着发送8位寄存器地址,并等待从机回应。然后,单片机先再次产生起始信号,发送7位器件地址+1位读标志(绿色的1),并等待从机回应。从机收到读的信号后,从机开始发送8位数据,主机接收到数据后,主机发送nAck不应答信号(图中的Ack(1),主机将SDA拉高,从机则认为主机刚才没有收到它发送的数据,从机将不再继续发送),接着主机发送结束信号,读取完成。

此图后半部分是以相同方式读了另一个寄存器的值。

上图中,SCL信号都是由单片机产生,SDA信号由单片机和IIC器件(从机)共同产生,当需要对IIC器件的寄存器写时,单片机产生SDA数据,当需要读取IIC器件的寄存器数据时,改变传输方向,IIC器件产生SDA数据。

对于主机和从机什么时候控制SDA,还可以参考这个图帮助理解:

4.2 读取从机数据(多字节读)

上面是单字节读的波形,再来看看多字节的波形,前面的写器件地址写寄存器地址1与单字节读一样,这张图只显示了后面不一样的部分,主要区别在于单片机接收到数据1后,产生低电平的应答,从而可以继续读取数据2。

(注意,因为传感器这次测得的数据不一样,所以读出的数据也不一样哦~)

注:以上的IIC真实波形,是使用是硬件IIC,自己编写的软件IIC测得的波形,可能在两个信号的前后延时时间上稍有差别,但整体的时序逻辑肯定是一样的。

4.3 配置从机寄存器(单字节写与多字节写)

对于寄存器的配置,也就是IIC的写寄存器操作,我就不放图了,参考上面的“常用的数据收发方式(时序)”以及上面的IIC读寄存器的真实波形,IIC的写寄存器的真实波形,应该可以脑补出哦,哈哈~

最后

通过真实的IIC波形分析,对IIC通信逻辑有没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呢?
原创不易,觉得有用请多多关注支持~


---------------------
作者:码农爱学习
来源:CSDN
原文:https://blog.csdn.net/hbsyaaa/article/details/107450835
版权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博文链接!
内容解析By:CSDN,CNBLOG博客文章一键转载插件

  • 11
    点赞
  • 3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要在1.3寸IIC通信OLED上绘制波形,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初始化OLED屏幕,设置其分辨率和IIC通信地址。 2. 创建一个缓冲区,在其中绘制波形数据。可以选择使用C语言中的数组或指针来存储波形数据。 3. 将缓冲区中的波形数据转换为屏幕像素坐标,并在屏幕上绘制波形。可以使用C语言中的for循环来遍历波形数据,并使用OLED屏幕的API函数来绘制像素。 4. 在需要更新波形时,清空缓冲区并重新绘制波形数据。 以下是一个示例代码,演示了如何在1.3寸IIC通信OLED上绘制正弦波: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include "oled.h" #define PI 3.1415926 // 初始化OLED屏幕 void oled_init() { // 设置OLED屏幕的分辨率和IIC通信地址 // ... } // 绘制正弦波 void draw_sine_wave() { int n, x, y; float angle, sin_value; int buffer[128]; // 清空缓冲区 for (n = 0; n < 128; n++) { buffer[n] = 0; } // 生成正弦波数据 for (n = 0; n < 128; n++) { angle = (float)n / 128.0 * 2 * PI; sin_value = sin(angle); buffer[n] = (int)(sin_value * 20 + 20); // 将正弦波数据转换为像素坐标 } // 绘制正弦波 for (n = 0; n < 127; n++) { x = n; y = buffer[n]; oled_draw_pixel(x, y, 1); x = n + 1; y = buffer[n + 1]; oled_draw_line(n, buffer[n], x, y, 1); } } int main() { oled_init(); while (1) { draw_sine_wave(); // 等待一段时间后清空屏幕并重新绘制波形 // ... } return 0; } ```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代码仅为示例,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修改。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