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的鉴别 Authentication 机制--PAM

本文介绍了Linux中的PAM(Pluggable Authentication Modules)机制,它是一种插件式设计的鉴别框架,允许系统管理员通过配置文件灵活选择和组合不同的鉴别方法,如用户名/密码验证、Kerberos等,以适应不同场景和安全策略。PAM的使用者只需关注鉴权结果,而无需关心具体实现,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与灵活性。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Linux的鉴别(Authentication)机制--PAM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联系方式:http://blog.csdn.net/absurd

作者联系方式:李先静<xianjimli at hotmail dot com>

更新时间:2007-4-23

 

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中储存的隐私信息越来越多,而手机的丢失率又居高不下,所以手机的安全性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性,我们手机中的很多功能都需要鉴别(Authentication)之后才能使用。为了遵循标准的做法,不想自己搞一套鉴别(Authentication)机制,我花了一些时间去研究Linux-PAM。

 

有人说鉴别(Authentication)不就是对用户名和密码进行验证,以确认使用者的身份吗?没错,最简单的情况就是如此。但是,让用于单机的Login方法去代替于网络环境的 Kerberos方法,用户一定会觉得有很多不便。除此之外,事情也不那简单,比如对用户有效期的检查、对使用者的时间限制、对用户组的限制和对本地用户和远程用户的区分等等,处理方法都是不同的。由此可见,不同的场境需要不同的鉴别(Authentication)方法,或者需要多种鉴别(Authentication)方法的组合。

 

实际上,不仅有多种不同的鉴别(Authentication)方法存在,而且即使同一种方法也可能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同是普通用户名和密码验证方法,在Client/Server下,在Console下和在GUI下,它们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这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不同的鉴别(Authentication)方法有自己的适用范围,把这些鉴别(Authentication)方法独立出来,供不同的应用程序使用,可以大大提高代码的复用率。而同一个应用程序,在不同环境,甚至在不同的时期,也可能会选择不同的鉴别(Authentication)方法。所以让鉴别(Authentication)方法的使用者和实现者分离开来,让它们各自独立发展,互不影响,显然是有利于软件维护的。这正是PAM(Pluggable Authentication Modules)的动机所在。

 

顾名思义,PAM就是基于插件式设计的一套鉴别(Authentication)方法框架和相应的模块实现代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PAM:

 

1.       PAM的使用者。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