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多线程要点速览(线程,锁)

文章详细介绍了Java中的线程概念,包括线程的创建、中断机制、线程间通信(volatile关键字、synchronized关键字、等待/通知机制)、线程安全的终止以及锁的使用(如ReentrantLock和读写锁)。重点讨论了线程如何通过wait()、notify()和notifyAll()进行协作,以及如何利用Lock接口和Condition实现更灵活的同步控制。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线程简介

现代操作系统调度的最小单元是线程,也叫轻量级进程(Light Weight Process),在一个进程里可以创建多个线程,这些线程都拥有各自的计数器、堆栈和局部变量等属性,并且能够访问共享的内存变量。处理器在这些线程上高速切换,让使用者感觉到这些线程在同时执行。

在Java线程中,通过一个整型成员变量priority来控制优先级,优先级的范围从1~10,在线程构建的时候可以通过setPriority(int)方法来修改优先级,默认优先级是5,优先级高的线程分配时间片的数量要多于优先级低的线程。

Java线程的状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aemon线程
Daemon线程是一种支持型线程,因为它主要被用作程序中后台调度以及支持性工作。这意味着,当一个Java虚拟机中不存在非Daemon线程的时候,Java虚拟机将会退出。可以通过调用Thread.setDaemon(true)将线程设置为Daemon线程。
Daemon线程被用作完成支持性工作,但是在Java虚拟机退出时Daemon线程中的finally块并不一定会执行,示例如代码清单所示。

public class Daem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new DaemonRunner(), "DaemonRunner");
		thread.setDaemon(true);
		thread.start();
	}
static class DaemonRunner implements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try {
		SleepUtils.second(10);
		} finally {
		System.out.println("DaemonThread finally run.");
		}
	}
	}
}

运行Daemon程序,可以看到在终端或者命令提示符上没有任何输出。main线程(非Daemon线程)在启动了线程DaemonRunner之后随着main方法执行完毕而终止,而此时Java虚拟机中已经没有非Daemon线程,虚拟机需要退出。Java虚拟机中的所有Daemon线程都需要立即终止,因此DaemonRunner立即终止,但是DaemonRunner中的finally块并没有执行。 在构建Daemon线程时,不能依靠finally块中的内容来确保执行关闭或清理资源的逻辑。

启动和终止线程

构造线程
在运行线程之前首先要构造一个线程对象,线程对象在构造的时候需要提供线程所需要的属性,如线程所属的线程组、线程优先级、是否是Daemon线程等信息。

//Thread.java

private void init(ThreadGroup g, Runnable target, String name,long stackSize,AccessControlContext acc) {
	if (name == null) {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name cannot be null");
	}
	// 当前线程就是该线程的父线程
	Thread parent = currentThread();
	this.group = g;
	// 将daemon、priority属性设置为父线程的对应属性
	this.daemon = parent.isDaemon();
	this.priority = parent.getPriority();
	this.name = name.toCharArray();
	this.target = target;
	setPriority(priority);
	// 将父线程的InheritableThreadLocal复制过来
	if (parent.inheritableThreadLocals != null)
		this.inheritableThreadLocals=ThreadLocal.createInheritedMap(parent.
		inheritableThreadLocals);
		// 分配一个线程ID
		tid = nextThreadID();
	}

一个新构造的线程对象是由其parent线程来进行空间分配的,而child线程继承了parent是否为Daemon、优先级和加载资源的contextClassLoader以及可继承的ThreadLocal,同时还会分配一个唯一的ID来标识这个child线程。至此,一个能够运行的线程对象就初始化好了,在堆内存中等待着运行。
启动线程
线程对象在初始化完成之后,调用start()方法就可以启动这个线程。线程start()方法的含义是:当前线程(即parent线程)同步告知Java虚拟机,只要线程规划器空闲,应立即启动调用start()方法的线程。
理解中断
中断可以理解为线程的一个标识位属性,它表示一个运行中的线程是否被其他线程进行了中断操作。中断好比其他线程对该线程打了个招呼,其他线程通过调用该线程的interrupt()方法对其进行中断操作。

线程通过检查自身是否被中断来进行响应,线程通过方法isInterrupted()来进行判断是否被中断,也可以调用静态方法Thread.interrupted()对当前线程的中断标识位进行复位。如果该线程已经处于终结状态,即使该线程被中断过,在调用该线程对象的isInterrupted()时依旧会返回false。

从Java的API中可以看到,许多声明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的方法(例如Thread.sleep(long
millis)方法)这些方法在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之前,Java虚拟机会先将该线程的中断标识位清除,然后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此时调用isInterrupted()方法将会返回false。

suspend()、resume()和stop()是过期的,在调用后,线程不会释放已经占有的资源。
安全地终止线程
中断状态是线程的一个标识位,而中断操作是一种简便的线程间交互方式,而这种交互方式最适合用来取消或停止任务。除了中断以外,还可以利用一个boolean变量来控制是否需要停止任务并终止该线程。

public class Shutdow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Runner one = new Runner();
		Thread countThread = new Thread(one, "CountThread");
		countThread.start();
	// 睡眠1秒,main线程对CountThread进行中断,使CountThread能够感知中断而结束
		TimeUnit.SECONDS.sleep(1);
		countThread.interrupt();
		Runner two = new Runner();
		countThread = new Thread(two, "CountThread");
		countThread.start();
	// 睡眠1秒,main线程对Runner two进行取消,使CountThread能够感知on为false而结束
		TimeUnit.SECONDS.sleep(1);
		two.cancel();
}
private static class Runner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long i;
	private volatile boolean on = tru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while (on && !Thread.currentThread().isInterrupted()){
			i++;
		}
		System.out.println("Count i = " + i);
	}
	public void cancel() {
			on = false;
		}
	}
}

main线程通过中断操作和cancel()方法均可使CountThread得以终止。这种通过标识位或者中断操作的方式能够使线程在终止时有机会去清理资源,而不是武断地将线程停止,因此这种终止线程的做法显得更加安全和优雅。

线程间通信

volatile和synchronized关键字
Java支持多个线程同时访问一个对象或者对象的成员变量,由于每个线程可以拥有这个变量的拷贝,所以程序在执行过程中,一个线程看到的变量并不一定是最新的。

关键字volatile可以用来修饰字段(成员变量),就是告知程序任何对该变量的访问均需要从共享内存中获取,而对它的改变必须同步刷新回共享内存,它能保证所有线程对变量访问的可见性。

关键字synchronized可以修饰方法或者以同步块的形式来进行使用,它主要确保多个线程在同一个时刻,只能有一个线程处于方法或者同步块中,它保证了线程对变量访问的可见性和排他性。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其本质是对一个对象的监视器(monitor)进行获取,而这个获取过程是排他的,也就是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线程获取到由synchronized所保护对象的监视器。

任意一个对象都拥有自己的监视器,当这个对象由同步块或者这个对象的同步方法调用时,执行方法的线程必须先获取到该对象的监视器才能进入同步块或者同步方法,而没有获取到监视器(执行该方法)的线程将会被阻塞在同步块和同步方法的入口处,进入BLOCKED状态。

下图描述了对象、对象的监视器、同步队列和执行线程之间的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等待/通知机制
一个线程修改了一个对象的值,而另一个线程感知到了变化,然后进行相应的操作,整个过程开始于一个线程,而最终执行又是另一个线程。前者是生产者,后者就是消费者,这种模式隔离了“做什么”(what)和“怎么做”(How),在功能层面上实现了解耦。
等待/通知的相关方法是任意Java对象都具备的,因为这些方法被定义在所有对象的超类java.lang.Object上,方法和描述如表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等待/通知机制,是指一个线程A调用了对象O的wait()方法进入等待状态,而另一个线程B调用了对象O的notify()或者notifyAll()方法,线程A收到通知后从对象O的wait()方法返回,进而执行后续操作。上述两个线程通过对象O来完成交互,而对象上的wait()和notify/notifyAll()的关系就如同开关信号一样,用来完成等待方和通知方之间的交互工作。

public class WaitNotify {
	static boolean flag = true;
	static Object lock = new Objec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Thread waitThread = new Thread(new Wait(), "WaitThread");
		waitThread.start();
		TimeUnit.SECONDS.sleep(1);
		Thread notifyThread = new Thread(new Notify(), "NotifyThread");
		notifyThread.start();
}
	static class Wait implements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
		// 加锁,拥有lock的Monitor
			synchronized (lock) {
			// 当条件不满足时,继续wait,同时释放了lock的锁
				while (flag) {
			try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 + " flag is true. wait
	@ " + new SimpleDateFormat("HH:mm:ss").format(new Date()));
			lock.wai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
	// 条件满足时,完成工作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 + " flag is false. running
			@ " + new SimpleDateFormat("HH:mm:ss").format(new Date()));
		}
	}
}
static class Notify implements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
	// 加锁,拥有lock的Monitor
		synchronized (lock) {
		// 获取lock的锁,然后进行通知,通知时不会释放lock的锁,
		// 直到当前线程释放了lock后,WaitThread才能从wait方法中返回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 + " hold lock. notify @ " +
		new SimpleDateFormat("HH:mm:ss").format(new Date()));
		lock.notifyAll();
		flag = false;
		SleepUtils.second(5);
	}
// 再次加锁
		synchronized (lock)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 + " hold lock again. sleep
	@ " + new SimpleDateFormat("HH:mm:ss").format(new Date()));
			SleepUtils.second(5);
			}
		}
	}
}

输出如下

Thread[WaitThread,5,main] flag is true. wait @ 22:23:03
Thread[NotifyThread,5,main] hold lock. notify @ 22:23:04
Thread[NotifyThread,5,main] hold lock again. sleep @ 22:23:09
Thread[WaitThread,5,main] flag is false. running @ 22:23:14

上述第3行和第4行输出的顺序可能会互换,而上述例子主要说明了调用wait()、notify()以及notifyAll()时需要注意的细节,如下。
1)使用wait()、notify()和notifyAll()时需要先对调用对象加锁。
2)调用wait()方法后,线程状态由RUNNING变为WAITING,并将当前线程放置到对象的等待队列。
3)notify()或notifyAll()方法调用后,等待线程依旧不会从wait()返回,需要调用notify()或notifAll()的线程释放锁之后,等待线程才有机会从wait()返回。
4)notify()方法将等待队列中的一个等待线程从等待队列中移到同步队列中,而notifyAll()方法则是将等待队列中所有的线程全部移到同步队列,被移动的线程状态由WAITING变为BLOCKED。
5)从wait()方法返回的前提是获得了调用对象的锁。

可以提炼出等待/通知的经典范式,该范式分为两部分,分别针对等待方(消费者)和通知方(生产者)。
等待方遵循如下原则。
1)获取对象的锁。
2)如果条件不满足,那么调用对象的wait()方法,被通知后仍要检查条件。
3)条件满足则执行对应的逻辑。
对应的伪代码如下

synchronized(对象) {
	while(条件不满足) {
		对象.wait();
	}
	对应的处理逻辑
}

通知方遵循如下原则。
1)获得对象的锁。
2)改变条件。
3)通知所有等待在对象上的线程。
对应的伪代码如下。

synchronized(对象) {
	改变条件
	对象.notifyAll();
}

管道输入/输出流
管道输入/输出流和普通的文件输入/输出流或者网络输入/输出流不同之处在于,它主要用于线程之间的数据传输,而传输的媒介为内存。管道输入/输出流主要包括了如下4种具体实现:PipedOutputStream、PipedInputStream、PipedReader和PipedWriter,前两种面向字节,而后两种面向字符。
在代码清单所示的例子中,创建了printThread,它用来接受main线程的输入,任何main线程的输入均通过PipedWriter写入,而printThread在另一端通过PipedReader将内容读出并打印。

public class Pipe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PipedWriter out = new PipedWriter();
		PipedReader in = new PipedReader();
		// 将输出流和输入流进行连接,否则在使用时会抛出IOException
		out.connect(in);
		Thread printThread = new Thread(new Print(in), "PrintThread");
		printThread.start();
		int receive = 0;
		try {
			while ((receive = System.in.read()) != -1) {
			out.write(receive);
			}
		} finally {
			out.close();
		}
}
static class Print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PipedReader in;
		public Print(PipedReader in) {
			this.in = in;
		}
		public void run() {
			int receive = 0;
			try {
				while ((receive = in.read()) != -1) {
				System.out.print((char) receive);
				}
			} catch (IOException ex) {
			}
		}
	}
}

Thread.join()的使用
如果一个线程A执行了thread.join()语句,其含义是:当前线程A等待thread线程终止之后才从thread.join()返回。
在代码清单所示的例子中,创建了10个线程,编号0~9,每个线程调用前一个线程的join()方法,也就是线程0结束了,线程1才能从join()方法中返回,而线程0需要等待main线程结束。

public class Jo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Thread previous = Thread.currentThread();
		for (int i = 0; i < 10; i++) {
		// 每个线程拥有前一个线程的引用,需要等待前一个线程终止,才能从等待中返回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new Domino(previous), String.valueOf(i));
			thread.start();
			previous = thread;
		}
		TimeUnit.SECONDS.sleep(5);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terminate.");
	}
static class Domino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Thread thread;
	public Domino(Thread thread) {
		this.thread = thread;
	}
	public void run() {
			try {
				thread.join();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terminate.");
		}
	}
}

输出如下:

main terminate.
0 terminate.
1 terminate.
2 terminate.
3 terminate.
4 terminate.
5 terminate.
6 terminate.
7 terminate.
8 terminate.
9 terminate.

每个线程终止的前提是前驱线程的终止,每个线程等待前驱线程终止后,才从join()方法返回,这里涉及了等待/通知机制(等待前驱线程结束,接收前驱线程结束通知)
Thread.join()方法的源码

// 加锁当前线程对象
public final synchronized void join()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 条件不满足,继续等待
		while (isAlive()) {
			wait(0);
	}
	// 条件符合,方法返回
}

当线程终止时,会调用线程自身的notifyAll()方法,会通知所有等待在该线程对象上的线程。即加锁、循环和处理逻辑3个步骤。
ThreadLocal的使用
ThreadLocal,即线程变量,是一个以ThreadLocal对象为键、任意对象为值的存储结构。这个结构被附带在线程上,也就是说一个线程可以根据一个ThreadLocal对象查询到绑定在这个线程上的一个值。可以通过set(T)方法来设置一个值,在当前线程下再通过get()方法获取到原先设置的值。

public class Profiler {
	// 第一次get()方法调用时会进行初始化(如果set方法没有调用),每个线程会调用一次
	private static final ThreadLocal<Long> TIME_THREADLOCAL = new ThreadLocal<Long>() {
		protected Long initialValue() {
		return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
	public static final void begin() {
		TIME_THREADLOCAL.set(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public static final long end() {
		return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TIME_THREADLOCAL.ge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Profiler.begin();
		TimeUnit.SECONDS.sleep(1);
		System.out.println("Cost: " + Profiler.end() + " mills");
	}
}

Java中的锁

Lock接口
锁是用来控制多个线程访问共享资源的方式,一般来说,一个锁能够防止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共享资源(但是有些锁可以允许多个线程并发的访问共享资源,比如读写锁)。Lock接口用来实现锁功能,它提供了与synchronized关键字类似的同步功能,只是在使用时需要显式地获取和释放锁。虽然它缺少了(通过synchronized块或者方法所提供的)隐式获取释放锁的便捷性,但是却拥有了锁获取与释放的可操作性、可中断的获取锁以及超时获取锁等多种synchronized关键字所不具备的同步特性。

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lock.lock();
try {

} finally {
	lock.unlock();
}

不要将获取锁的过程写在try块中,因为如果在获取锁(自定义锁的实现)时发生了异常,异常抛出的同时,也会导致锁无故释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队列同步器
队列同步器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以下简称同步器),是用来构建锁或者其他同步组件的基础框架,它使用了一个int成员变量表示同步状态,通过内置的FIFO队列来完成资源获取线程的排队工作,同步器的主要使用方式是继承,子类通过继承同步器并实现它的抽象方法来管理同步状态,在抽象方法的实现过程中免不了要对同步状态进行更改,这时就需要使用同步器提供的3个方法(getState()、setState(int newState)和compareAndSetState(int expect,int update))来进行操作,因为它们能够保证状态的改变是安全的。同步器是实现锁(也可以是任意同步组件)的关键,在锁的实现中聚合同步器,利用同步器实现锁的语义。
同步器的设计是基于模板方法模式的,也就是说,使用者需要继承同步器并重写指定的方法,随后将同步器组合在自定义同步组件的实现中,并调用同步器提供的模板方法,而这些模板方法将会调用使用者重写的方法。
重写同步器指定的方法时,需要使用同步器提供的如下3个方法来访问或修改同步状态。

  • getState():获取当前同步状态。
  • setState(int newState):设置当前同步状态。
  • compareAndSetState(int expect,int update):使用CAS设置当前状态,该方法能够保证状态设置的原子性。
    同步器可重写的方法与描述如表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实现自定义同步组件时,将会调用同步器提供的模板方法,这些(部分)模板方法与描述如表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lass Mutex implements Lock {
	// 静态内部类,自定义同步器
	private static class Sync extends 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 {
	// 是否处于占用状态
	protected boolean isHeldExclusively() {
		return getState() == 1;
	}
	// 当状态为0的时候获取锁
	public boolean tryAcquire(int acquires) {
		if (compareAndSetState(0, 1)) {
		setExclusiveOwnerThread(Thread.currentThread());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 释放锁,将状态设置为0
protected boolean tryRelease(int releases) {
	if (getState() == 0) throw new
		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setExclusiveOwnerThread(null);
		setState(0);
		return true;
	}
	// 返回一个Condition,每个condition都包含了一个condition队列
	Condition newCondition() { return new ConditionObject(); }
}
	// 仅需要将操作代理到Sync上即可
	private final Sync sync = new Sync();
	public void lock() { sync.acquire(1); }
	public boolean tryLock() { return sync.tryAcquire(1); }
	public void unlock() { sync.release(1); }
	public Condition newCondition() { return sync.newCondition(); }
	public boolean isLocked() { return sync.isHeldExclusively(); }
	public boolean hasQueuedThreads() { return sync.hasQueuedThreads(); }
	public void lockInterruptibly()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ync.acquireInterruptibly(1);
	}
	public boolean tryLock(long timeout, TimeUnit uni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return sync.tryAcquireNanos(1, unit.toNanos(timeout));
	}
}

上述示例中,独占锁Mutex是一个自定义同步组件,它在同一时刻只允许一个线程占有锁。Mutex中定义了一个静态内部类,该内部类继承了同步器并实现了独占式获取和释放同步状态。在tryAcquire(int acquires)方法中,如果经过CAS设置成功(同步状态设置为1),则代表获取了同步状态,而在tryRelease(int releases)方法中只是将同步状态重置为0。用户使用Mutex时并不会直接和内部同步器的实现打交道,而是调用Mutex提供的方法,在Mutex的实现中,以获取锁的lock()方法为例,只需要在方法实现中调用同步器的模板方法acquire(int args)即可,当前线程调用该方法获取同步状态失败后会被加入到同步队列中等待,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实现一个可靠自定义同步组件的门槛。
队列同步器的实现分析
1.同步队列
同步器依赖内部的同步队列(一个FIFO双向队列)来完成同步状态的管理,当前线程获取同步状态失败时,同步器会将当前线程以及等待状态等信息构造成为一个节点(Node)并将其加入同步队列,同时会阻塞当前线程,当同步状态释放时,会把首节点中的线程唤醒,使其再次尝试获取同步状态。

节点是构成同步队列的基础,同步器拥有首节点(head)和尾节点(tail),没有成功获取同步状态的线程将会成为节点加入该队列的尾部,同步队列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同步器包含了两个节点类型的引用,一个指向头节点,而另一个指向尾节点。当一个线程成功地获取了同步状态(或者锁),其他线程将无法获取到同步状态,转而被构造成为节点并加入到同步队列中,而这个加入队列的过程必须要保证线程安全,因此同步器提供了一个基于CAS的设置尾节点的方法:compareAndSetTail(Node expect,Nodeupdate),它需要传递当前线程“认为”的尾节点和当前节点,只有设置成功后,当前节点才正式与之前的尾节点建立关联。
同步器将节点加入到同步队列的过程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同步队列遵循FIFO,首节点是获取同步状态成功的节点,首节点的线程在释放同步状态时,将会唤醒后继节点,而后继节点将会在获取同步状态成功时将自己设置为首节点,该过程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设置首节点是通过获取同步状态成功的线程来完成的,由于只有一个线程能够成功获取到同步状态,因此设置头节点的方法并不需要使用CAS来保证,它只需要将首节点设置成为原首节点的后继节点并断开原首节点的next引用即可。
2.独占式同步状态获取与释放
通过调用同步器的acquire(int arg)方法可以获取同步状态,该方法对中断不敏感,也就是由于线程获取同步状态失败后进入同步队列中,后续对线程进行中断操作时,线程不会从同步队列中移出,该方法代码如代码清单所示。

public final void acquire(int arg) {
	if (!tryAcquire(arg) &&
		acquireQueued(addWaiter(Node.EXCLUSIVE), arg))
		selfInterrupt();
}

首先调用自定义同步器实现的tryAcquire(int arg)方法,该方法保证线程安全的获取同步状态,如果同步状态获取失败,则构造同步节点(独占式Node.EXCLUSIVE,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线程成功获取同步状态)并通过addWaiter(Node node)方法将该节点加入到同步队列的尾部,最后调用acquireQueued(Node node,int arg)方法,使得该节点以“死循环”的方式获取同步状态。如果获取不到则阻塞节点中的线程,而被阻塞线程的唤醒主要依靠前驱节点的出队或阻塞线程被中断来实现
下面分析一下相关工作。首先是节点的构造以及加入同步队列,如代码清单所示。

//同步器的addWaiter和enq方法
private Node addWaiter(Node mode) {
	Node node = new Node(Thread.currentThread(), mode);
	// 快速尝试在尾部添加
	Node pred = tail;
	if (pred != null) {
		node.prev = pred;
		if (compareAndSetTail(pred, node)) {
			pred.next = node;
			return node;
		}
	}
	enq(node);
	return node;
}
private Node enq(final Node node) {
	for (;;) {
		Node t = tail;
		if (t == null) { // Must initialize
			if (compareAndSetHead(new Node()))
				tail = head;
		} else {
			node.prev = t;
			if (compareAndSetTail(t, node)) {
				t.next = node;
				return t;
			}
		}
	}
}

节点进入同步队列之后,就进入了一个自旋的过程,每个节点(或者说每个线程)都在自省地观察,当条件满足,获取到了同步状态,就可以从这个自旋过程中退出,否则依旧留在这个自旋过程中(并会阻塞节点的线程),如代码清单所示。

final boolean acquireQueued(final Node node, int arg) {
	boolean failed = true;
	try {
		boolean interrupted = false;
		for (;;) {
			final Node p = node.predecessor();
			if (p == head && tryAcquire(arg)) {
				setHead(node);
				p.next = null; // help GC
				failed = false;
				return interrupted;
}
if (shouldParkAfterFailedAcquire(p, node) &&
			parkAndCheckInterrupt())
		interrupted = true;
	}
} finally {
	if (failed)
		cancelAcquire(node);
	}
}

在acquireQueued(final Node node,int arg)方法中,当前线程在“死循环”中尝试获取同步状态,而只有前驱节点是头节点才能够尝试获取同步状态,这是为什么?原因有两个,如下。
第一,头节点是成功获取到同步状态的节点,而头节点的线程释放了同步状态之后,将会唤醒其后继节点,后继节点的线程被唤醒后需要检查自己的前驱节点是否是头节点。
第二,维护同步队列的FIFO原则。该方法中,节点自旋获取同步状态的行为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于非首节点线程前驱节点出队或者被中断而从等待状态返回,随后检查自己的前驱是否是头节点,如果是则尝试获取同步状态。
独占式同步状态获取流程,也就是acquire(int arg)方法调用流程,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前线程获取同步状态并执行了相应逻辑之后,就需要释放同步状态,使得后续节点能够继续获取同步状态。通过调用同步器的release(int arg)方法可以释放同步状态,该方法在释放了同步状态之后,会唤醒其后继节点(进而使后继节点重新尝试获取同步状态)。该方法代码如代码清单所示

public final boolean release(int arg) {
	if (tryRelease(arg)) {
		Node h = head;
		if (h != null && h.waitStatus != 0)
			unparkSuccessor(h);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会唤醒头节点的后继节点线程,unparkSuccessor(Node node)方法使用LockSupport来唤醒处于等待状态的线程。
总结:在获取同步状态时,同步器维护一个同步队列,获取状态失败的线程都会被加入到队列中并在队列中进行自旋;移出队列(或停止自旋)的条件是前驱节点为头节点且成功获取了同步状态。在释放同步状态时,同步器调用tryRelease(int arg)方法释放同步状态,然后唤醒头节点的后继节点.
重入锁
重入锁ReentrantLock,顾名思义,就是支持重进入的锁,它表示该锁能够支持一个线程对资源的重复加锁。除此之外,该锁的还支持获取锁时的公平和非公平性选择。而synchronized关键字隐式的支持重进入,比如一个synchronized修饰的递归方法,在方法执行时,执行线程在获取了锁之后仍能连续多次地获得该锁。ReentrantLock在调用lock()方法时,已经获取到锁的线程,能够再次调用lock()方法获取锁而不被阻塞。如果在绝对时间上,先对锁进行获取的请求一定先被满足,那么这个锁是公平的,反之,是不公平的。
1.实现重进入
重进入是指任意线程在获取到锁之后能够再次获取该锁而不会被锁所阻塞,该特性的实现需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线程再次获取锁。锁需要去识别获取锁的线程是否为当前占据锁的线程,如果是,则再次成功获取。
2)锁的最终释放。线程重复n次获取了锁,随后在第n次释放该锁后,其他线程能够获取到该锁。锁的最终释放要求锁对于获取进行计数自增,计数表示当前锁被重复获取的次数,而锁被释放时,计数自减,当计数等于0时表示锁已经成功释放。

ReentrantLock是通过组合自定义同步器来实现锁的获取与释放,以非公平性(默认的)实现为例,获取同步状态的代码如代码清单所示。

final boolean nonfairTryAcquire(int acquires) {
	final Thread current = Thread.currentThread();
	int c = getState();
	if (c == 0) {
		if (compareAndSetState(0, acquires)) {
			setExclusiveOwnerThread(current);
			return true;
		}
	} else if (current == getExclusiveOwnerThread()) {
		int nextc = c + acquires;
		if (nextc < 0)
			throw new Error("Maximum lock count exceeded");
			setState(nextc);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该方法增加了再次获取同步状态的处理逻辑:通过判断当前线程是否为获取锁的线程来决定获取操作是否成功,如果是获取锁的线程再次请求,则将同步状态值进行增加并返回true,表示获取同步状态成功。
成功获取锁的线程再次获取锁,只是增加了同步状态值,这也就要求ReentrantLock在释放同步状态时减少同步状态值,该方法的代码如代码清单所示。

protected final boolean tryRelease(int releases) {
	int c = getState() - releases;
	if (Thread.currentThread() != getExclusiveOwnerThread())
		throw new 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boolean free = false;
	if (c == 0) {
		free = true;
		setExclusiveOwnerThread(null);
	}
	setState(c);
	return free;
}

如果该锁被获取了n次,那么前(n-1)次tryRelease(int releases)方法必须返回false,而只有同步状态完全释放了,才能返回true。
2.公平与非公平获取锁的区别
公平性与否是针对获取锁而言的,如果一个锁是公平的,那么锁的获取顺序就应该符合请求的绝对时间顺序,也就是FIFO。
对于非公平锁,只要CAS设置同步状态成功,则表示当前线程获取了锁。非公平性锁虽然可能造成线程“饥饿”,但极少的线程切换,保证了其更大的吞吐量。
读写锁
排他锁在同一时刻只允许一个线程进行访问,而读写锁在同一时刻可以允许多个读线程访问,但是在写线程访问时,所有的读线程和其他写线程均被阻塞。
一般情况下,读写锁的性能都会比排它锁好,因为大多数场景读是多于写的。在读多于写的情况下,读写锁能够提供比排它锁更好的并发性和吞吐量。Java并发包提供读写锁的实现是ReentrantReadWriteLock,它提供的特性如表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ublic class Cache {
	static Map<String, Object> map = new HashMap<String, Object>();
	static ReentrantReadWriteLock rwl = new ReentrantReadWriteLock();
	static Lock r = rwl.readLock();
	static Lock w = rwl.writeLock();
	// 获取一个key对应的value
	public static final Object get(String key) {
		r.lock();
		try {
			return map.get(key);
		} finally {
			r.unlock();
		}
}
// 设置key对应的value,并返回旧的value
public static final Object put(String key, Object value) {
	w.lock();
	try {
		return map.put(key, value);
	} finally {
		w.unlock();
	}
}
// 清空所有的内容
public static final void clear() {
		w.lock();
		try {
			map.clear();
		} finally {
		w.unlock();
		}
	}
}

Cache组合一个非线程安全的HashMap作为缓存的实现,同时使用读写锁的读锁和写锁来保证Cache是线程安全的。在读操作get(String key)方法中,需要获取读锁,这使得并发访问该方法时不会被阻塞。写操作put(String key,Object value)方法和clear()方法,在更新HashMap时必须提前获取写锁,当获取写锁后,其他线程对于读锁和写锁的获取均被阻塞,而只有写锁被释放之后,其他读写操作才能继续。Cache使用读写锁提升读操作的并发性,也保证每次写操作对所有的读写操作的可见性,同时简化了编程方式。
读写锁的实现分析

读写锁同样依赖自定义同步器来实现同步功能,而读写状态就是其同步器的同步状态,同步状态表示锁被一个线程重复获取的次数,而读写锁的自定义同步器需要在同步状态(一个整型变量)上维护多个读线程和一个写线程的状态,使得该状态的设计成为读写锁实现的关键。
如果在一个整型变量上维护多种状态,就一定需要“按位切割使用”这个变量,读写锁将变量切分成了两个部分,高16位表示读,低16位表示写。
写锁是一个支持重进入的排它锁。如果当前线程已经获取了写锁,则增加写状态。如果当前线程在获取写锁时,读锁已经被获取(读状态不为0)或者该线程不是已经获取写锁的线程,则当前线程进入等待状态。
如果存在读锁,则写锁不能被获取,原因在于:读写锁要确保写锁的操作对读锁可见,如果允许读锁在已被获取的情况下对写锁的获取,那么正在运行的其他读线程就无法感知到当前写线程的操作。因此,只有等待其他读线程都释放了读锁,写锁才能被当前线程获取,而写锁一旦被获取,则其他读写线程的后续访问均被阻塞。
锁降级:锁降级指的是写锁降级成为读锁。如果当前线程拥有写锁,然后将其释放,最后再获取读锁,这种分段完成的过程不能称之为锁降级。锁降级是指把持住(当前拥有的)写锁,再获取到读锁,随后释放(先前拥有的)写锁的过程。

public void processData() {
	readLock.lock();
	if (!update) {
	// 必须先释放读锁
		readLock.unlock();
	// 锁降级从写锁获取到开始
		writeLock.lock();
	try {
		if (!update) {
		// 准备数据的流程(略)
			update = true;
	}
	readLock.lock();
	} finally {
	writeLock.unlock();
	}
// 锁降级完成,写锁降级为读锁
}
	try {
	// 使用数据的流程(略)
	} finally {
	readLock.unlock();
	}
}

Condition接口
任意一个Java对象,都拥有一组监视器方法(定义在java.lang.Object上),主要包括wait()、wait(long timeout)、notify()以及notifyAll()方法,这些方法与synchronized同步关键字配合,可以实现等待/通知模式。Condition接口也提供了类似Object的监视器方法,与Lock配合可以实现等待/通知模式,但是这两者在使用方式以及功能特性上还是有差别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ondition接口与示例
Condition定义了等待/通知两种类型的方法,当前线程调用这些方法时,需要提前获取到Condition对象关联的锁。Condition对象是由Lock对象(调用Lock对象的newCondition()方法)创建出来的,换句话说,Condition是依赖Lock对象的。

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Condition condition = lock.newCondition();
public void conditionWai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lock.lock();
	try {
		condition.await();
	} finally {
		lock.unlock();
	}
}
public void conditionSignal()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lock.lock();
	try {
		condition.signal();
	} finally {
	lock.unlock();
	}
}

ConditionObject是同步器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的内部类,因为Condition的操作需要获取相关联的锁,所以作为同步器的内部类也较为合理。每个Condition对象都包含着一个队列,该队列是Condition对象实现等待/通知功能的关键。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