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mΔt换热量的计算

Q=cmΔt

其中Q是热量;c是比热容,它代表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升/温降1℃时,吸收/散发的热量。m是物体的质量,Δt是升温或降温前后的温差。这个公式运用到水暖上时:

Q代表水升温/降温过程中,吸收/散发的总热量;

m可以代表水的质量,也可以代表水的体积或流量;

Δt可以代表水的温升和温降的幅度,也可以代表供回水的温差。

水的比热容c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但变化量极小可以忽略,通常都按照固定不变的4200J/(kg·℃)进行计算,即:1kg水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4200J的热量,反之会释放4200J的热量;在自然界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这也说明自然界常见物质中,水吸热和放热的能力最强。

既然水的比热容可以认为是固定不变的,那么通过Q=cmΔt可以看到:影响热量Q的两个因素确实是流量和供回水温差了。
已知:水的比热容c=4200J/(kg·℃),假设某系统的总流量为1000L/h,供回水的温差Δt=10℃,问:该系统每小时散发的总热量是多少?得出的结果应该是11.63kW。
简化的公式
热量=流量×温差×1.163
1.163还是水的比热容,我们只是进行了单位转换。

公式简化过程中,将4200J/(kg·℃)转化成1.163W/(kg·℃)。体积为1L的水,其质量约为1kg,因此以上述案例中具体计算过程可以简化为:

热量=1000kg×10℃×1.163W/(kg·℃)=11630W=11.63kW。当后面的单位是L或者kg时,计算出的热量单位为W;单位是t或m³时,计算出的单位为kW。

在前面木地板案例中,我们并不知道系统的流量有多大,所以无法通过万能公式计算出总热量,但整套系统实际散发的总热量应该会高于通过公式Q=8.92×Δt1.1计算出的1520W。原因在于供水60℃、回水58℃时,木地板下方的整个回填层温度较高,再加上保温板又不能完全绝热,所以业主家的地暖会向楼下传递一部分热量,我们在前面计算出的1520W中,并没有将地暖向下的热损失计算在内。

ASP函数 IsNull()   FUNCTION: 判断一对象是否为空,返回布尔值.   SYNTAX: IsNull(expression)   ARGUMENTS:   EXAMPLE: $#@60;%       Dim i       response.write IsNull(i)       %>   RESULT: False IsNumeric()   FUNCTION: 判断一对象是否为数字,返回布尔值.   SYNTAX: IsNumeric(expression)   ARGUMENTS:   EXAMPLE: $#@60;%        i = "345"        response.write IsNumeric(i)       %>   RESULT: True 就算数字加了引号,ASP还是认为它是数字。 IsObject()   FUNCTION: 判断一对象是否为对象,返回布尔值.   SYNTAX: IsObject(expression)   ARGUMENTS:   EXAMPLE: $#@60;%        Set con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response.write IsObject(con)       %>   RESULT: True LBound()   FUNCTION: 返回指定数组维的最小可用下标.   SYNTAX: Lbound(arrayname [, dimension])   ARGUMENTS: ; dimension 指明要返回哪一维下界的整数。使用 1 表示第一维,2 表示第二维,以此类推。如果省略          dimension 参数,默认值为 1.   EXAMPLE: $#@60;%        i = Array("Monday","Tuesday","Wednesday")        response.write LBound(i)        %>   RESULT: 0 LCase()   FUNCTION: 返回字符串的小写形式   SYNTAX: Lcase(string)   ARGUMENTS: string is any valid string expression.   EXAMPLE: $#@60;%        strTest = "This is a test!"        response.write LCase(strTest)       %>   RESULT: this is a test! Left()   RESULT: Thi Len()   FUNCTION: 返回字符串的长度.   SYNTAX: Len(string | varName)   ARGUMENTS:   EXAMPLE: $#@60;%        strTest = "This is a test!"        response.write Len(strTest)       %>   RESULT: 15 LTrim()   FUNCTION: 去掉字符串左边的空格.   SYNTAX: LTrim(string)   ARGUMENTS:   EXAMPLE: $#@60;%       strTest = " This is a test!"       response.write LTrim(strTest)       %>   RESULT: This is a test! Mid()   FUNCTION: 返回特定长度的字符串(从start开始,长度为length).   SYNTAX: Mid(string, start [, length])   ARGUMENTS:   EXAMPLE: $#@60;%        strTest = "This is a test! Today is Monday."        response.write Mid(strTest, 17, 5)       %>   RESULT: Today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制冷技术咨询与服务

您的鼓励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