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嘛,不就是关于数学的活动,还有什么可说的?非也,且看下面定义。

一、不同人的定义:

① “数学活动”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过程。(潘洪建,2013)

② “数学活动”是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具有一定结构和数学特点的思维活动。(邓友祥,2009)

③“数学活动”是以数学思想为指导、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感悟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的实践活动。(屠桂芳,2012)

④“数学活动”不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简称,也不单指有些教师臆想的“数学活动就是数学操作活动”。“数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从问题(或问题情境)出发进行探索所经历的学习活动。(潘小梅,2017)

二、靠谱的定义

定义④是比较接地气的定义,它指学校范围内的数学活动,揭示了数学活动的以下特征:

①主导者:教师。老师主导,所以肯定包括定义①中的教学过程。但教学过程不是教学的全部,学生自己做题、进行数学实践同样是数学活动。

②出发点:问题(或问题情境)。

③活动手段:探索。

④活动性质:学习活动。它包括思维活动、实践活动,一个是知,一个是行。

作者还用一个框图进一步作了解释:

然后作者说:“从数学活动的内容来看,它以问题或问题情境的形式呈现;从数学活动的形式来看,它包括数学思维活动、数学实践活动;从数学活动的过程来看,它应该经历学生活动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归纳与提炼的过程。”

如果把这个定义再浓缩一点,可以把前面的“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去掉,因为自学同样属于数学活动。另外,问题前面加上“数学”二字更严谨一些。也就是说可以这样说:

“数学活动”是从数学问题(或问题情境)出发进行探索的学习活动。

三、其他定义分析

1.定义①

除了“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这句和数学有关,其它都是臭氧层子,不是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数学是必修课,你没兴趣、没需要就可以不学吗?后面的那些更是大空话。

2.定义②

数学活动发生在谁身上不重要,非得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吗?一个人自学就不是数学活动了吗?数学活动只有思维活动吗?没有实践活动吗?

3.定义③

比起上面两个还算靠谱,但属于大而空的定义。它是指广义范围内的数学活动,揭了数学活动的以下特征:

①指导依据:数学思想。

②解决手段:数学方法。

③解决问题:数学问题。

④解决基础:数学知识。

⑤获得能力:数学能力。

⑥活动性质:实践活动。所谓实践出真知,实践活动往大了说也可以包括思维活动,知和行本来就是辨证统一的,所以姑且算它这一点也正确。

然而,这个定义属于正确的废话,说了等于没说。

可以用这个套路给任何活动下定义。比如语文是以语文思想为指导,用语文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感悟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实践活动。

所以,与其说它是对数学活动的定义,倒不如说它指出了任何“活动”的要素:知识(包括方法)、技能(或能力)、思想(思维)、经验(实践)。

这个定义很契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的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所以它们的特征也同样明显,大而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金创想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