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身边一位朋友四处打听治近视的方法。原来是他的孩子9岁就400度近视了。严格来说,9岁400度可以算得上是高度近视了,也难怪朋友着急上火。尽管我也很同情朋友的遭遇,但是过往的经验告诉我,9岁400度已经“没救了”。
这里说“没救”不是说孩子就要“瞎了”,而是说近视基本上不可能逆转了,只能控制度数的进一步增长。很多人听说的近视逆转案例,其实都是“假性近视”。9岁400度已经脱离假性近视范畴,不可能像网上“短视频”说的那样眼轴缩短、度数降低。
当孩子出现“高度近视”后,我们作为家长不应焦虑,而是要及时地采取正确方法,帮助孩子控制度数的增长,避免出现黄斑病变等病症。目前,最具性价比的近视控制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坚持正确大户外
大户外已经成为近视防控领域中的潮流方法。但是很多家长在进行大户外时,存在认识误区,导致近视控制失效。所以,家长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大户外方法。
1.保证充足户外阳光照射
大户外之所以有用的一个核心原理是:人眼在阳光照射下会分泌大量多巴胺,能抑制眼轴的增长,起到显著的近视控制效果。但很多家长带孩子参与户外活动的时机把握不准,为了不影响白天工作,喜欢晚上带孩子外出活动。
对此,我们建议家长尽量在上午10点前以及下午4点后带孩子外出。考虑到小学生的作息时间,我们建议家长放学后不着急带孩子回家,而是趁着还有阳光,让孩子在视野辽阔的户外场所自由活动。
2.保证足够的活动时间
要想让大户外有用,儿童每天累计的户外活动时间不能低于2个小时。因为家长工作繁忙、儿童学业压力大等客观因素,很多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达不到2个小时。
对此,我们建议家长利用好孩子日常学习生活的间隙时间。例如:改变接送方式,让孩子步行上学或者由家长骑车接送。这样孩子在路上有足够机会进行远眺,可以很好地改变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造成的眼球过度调节状态,控制近视发展。另外,课间也要充分利用。家长以及学校都应该鼓励孩子课间走出教室,多向远处眺望,放松双眼,减轻长期学习导致的眼睛疲劳。
二、关注夜晚读写光照质量
夜晚,虽然很多家庭看起来亮亮堂堂,但是却不适合孩子读写作业。这是因为儿童夜晚读写作业活动对于光照质量有较高要求,不仅要亮度足够且光线要均匀,不能有明显阴影。同时,儿童夜晚读写作业活动对灯光的显色性、色温、安全性都有明确要求。目前来说,能同时满足以上要求的只有专门的读写台灯。家长在挑选时应该考虑台灯的几个方面:
1.台灯亮度及亮度均匀度是否满足国标要求,光度水平能否达到国AA标准。
2.台灯显色性能是否优秀,Ra和R9是不是都大于90。
3.台灯色温能不能达到4000K,是不是恒定色温设计。
4.台灯安全性是否有保障,蓝光危害能否低至RG0,频闪能否达到无可视危害。
除了以上标准外,我们还建议家长考虑紫光灯珠台灯。因为这类台灯产生的有害蓝光含量更低,光谱宽度更接近自然光,使用体验更舒适。
三、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
1.坚持正确坐姿
歪头、弯腰等错误坐姿会加剧用眼疲劳,不利于控制近视发展。家长应该按照“一拳一尺一寸”的标准,督促孩子在学习时坚持正确的坐姿。
除了学习时要保持端坐,在娱乐活动中,也应该让孩子保持正确坐姿。例如,看手机、平板时不要趴着、躺着;看电视时要保持合适距离,端坐观看,禁止趴躺看电视。
2.养成好的用眼习惯
家长应该避免孩子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具体来说就是要按照“20-20-20”法则,培养孩子的用眼习惯。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每持续用眼20分钟后,及时将目光转移至20英尺外的物体上,持续注视20秒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及时放松双眼,避免眼球过度调节,有助于近视防控。
3.确保充足睡眠
很多小学生在一整天的学习后,睡前大脑会处于兴奋状态,不容易入睡。所以,我们家长应该掌握“睡前仪式”,通过热水泡脚、喝热牛奶等方法让孩子放松精神,快速入眠。
家长还要调整孩子作息,一定保证孩子在9点半左右上床,这样才能保证每天9~10小时的睡眠,使得劳累了一天的双眼得到充分休息,以免近视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