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配器模式的官方定义: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为客户期望的另外的一个接口。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目的:消除由于接口不匹配造成的类的不兼容问题。
分类:有三类,主要是类的适配器模式,对象的适配器模式,接口的适配器模式。
1.类的适配器模式
核心思想:有一个源目标类,有一个method1()方法,目标接口是Targetable接口,通过适配器Adapter类,将Source的功能扩展到目标接口中。
1.类的适配器模式:
首先是我们的源目标类:
public class Source {
public void method1() {
System.out.println("this is original method!");
}
}
然后是我们的目标接口:
public interface Targetable {
/* 与原类中的方法相同 */
public void method1();
/* 新类的方法 */
public void method2();
}
最后就是我们的适配器:
public class Adapter extends Source implements Target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method2() {
System.out.println("this is the targetable method!");
}
}
Adapter 继承源目标类,并且实现目标接口,下面是测试代码:
public class Adapt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argetable target = new Adapter();
target.method1();
target.method2();
}
}
输出:
this is original method!
this is the targetable method!
这样Targetable接口的实现类就具有了Source类的功能,就解决了由于接口不兼容而导致类不能一起工作的问题。
2.对象的适配器模式:
对象的适配器模式的核心思想跟类的适配器模式差不多一样,区别在于此时Adapter不继承Source类,而是拥有Source一个实例。
核心类图:
我们只是需要修改一下Adapter的代码即可:
public class Adapter implements Targetable {
private Source source;
public Wrapper(Source source){
super();
this.source = sour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method2() {
System.out.println("this is the targetable method!");
}
@Override
public void method1() {
source.method1();
}
}
测试代码:
public class Adapt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ource source = new Source();
Targetable target = new Wrapper(source);
target.method1();
target.method2();
}
}
3.接口的适配器模式
首先我们先来看这么一个问题,就是在一个接口中我们写了很多个方法,如果我们要写该接口的实现类的时候又必须实现该接口的所有方法,但是有一些方法又不是我们所需要的,这个时候去实现完所有的方法实在是太浪费了。
这是接口的适配器模式就有很大的作用了,所谓的接口适配器模式,我们可以借助一个抽象类实现该接口,我们不去跟源接口打交道,而是用一个类去继承这个抽象类,只需要重写我们需要的方法即可。
源接口:
public interface Sourceable {
public void method1();
public void method2();
}
}
抽象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Wrapper2 implements Sourceable{
public void method1(){}
public void method2(){}
}
比如我们只是需要method1()
public class SourceSub1 extends Wrapper2 {
public void method1(){
System.out.println("the sourceable interface's first Sub1!");
}
}
比如我们只是需要method2()
public class SourceSub2 extends Wrapper2 {
public void method2(){
System.out.println("the sourceable interface's first Sub2!");
}
}
最后是测试代码:
public class Wrapp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ourceable source1 = new SourceSub1();
Sourceable source2 = new SourceSub2();
source1.method1();
source1.method2();
source2.method1();
source2.method2();
}
}
结果:
the sourceable interface’s first Sub1!
the sourceable interface’s second Sub2!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适配器的使用场景:
1.类的适配器模式,当一个类需要转换成满足另外一个新接口的时候,可以使用类的适配器模式,创建一个新类,继承源类,现实新的接口就可以。
2.对象的适配器模式,当希望将一个对象转换成满足另一个新接口的对象时,可以创建一个Wrapper类,持有原类的一个实例,在Wrapper类的方法中,调用实例的方法就行。
3.接口的适配器模式,当不希望实现一个接口中所有的方法时,可以创建一个抽象类Wrapper,实现所有方法,我们写别的类的时候,继承抽象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