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gres数据库缓存的深度指南

原文:Understanding caching in Postgres - An in-depth guide
作者: Madusudanan.B.N
译者:仲培艺,关注数据库领域,纠错、寻求报道或者投稿请致邮:zhongpy@csdn.net。

缓存

缓存对于数据库的系统性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虽以Postgres为例,但也可对应到其他数据库系统。

一、高速缓冲存储器是什么以及为什么需要它

不同的计算机部件有着不同的运行速度。人类在理解数字的规模上面,与计算机有着极大的差距。

对此,通过下面这张表格(截取自《文字间的无限空间》The Infinite Space Between Words),会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表中数据是从人类角度加以估算。

图片描述

在数据库系统中,技术人员最关注的往往是硬盘的I/O问题。

与新的固态硬盘(SSD)相比,磁盘在随机I/O方面的性能较差。

大多数OLTP的工作负载都属于随机I/O,因此获取硬盘中信息时,速度就会极其缓慢。

为了克服这一劣势,Postgres利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来缓存数据,而这极大地提高了性能。即使对比SSD,RAM速度上也要快上很多。

上面是缓存处理器(cache)的普适原则,几乎适用于所有的数据库系统。

二、理解术语

在进一步拓展知识之前,先了解一些特定术语。

首先,可借助一篇优秀的文章展开阅读。

每当你读完一篇的时候,就接着换一篇难度更深一点的文章继续。这个过程中,要特别留意有关堆内存元组的部分。

另外,还可以看相关的官方文档,但这类相对难理解些。

不管内容是什么,Postgres都有一个抽象化存储,即计算机编程语言脚本(page,8kb)。

下幅图给出了一个简要介绍。

图片描述

这一抽象概念是下文里将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缓存的对象

Postgre缓存的内容如下:

  • 表格数据

    指表格的具体内容。

  • 索引

    索引亦存储至8k大小的块,即和表格数据存储位置一致,接着看下面的存储区域。

  • 查询执行计划

    看一条查询执行计划时,有一个计划阶段,主要用来挑选最适用于查询的计划。Postgres还可以储存这个计划,而这基于的是每一次会话,而一旦会话结束,存储的计划就会被删除。这导致其优化、分析变得棘手了起来,但从总体上来看这一点不是那么重要,除非处于执行中的查询非常复杂,并且/包含大量重复查询。

    文档从细节着手对这些内容做出了很好的解释。我们可以通过查询pg_prepared_statements来找出缓存了哪些东西。这里要注意的是,在结束的会话间无法获取缓存,有且仅对正在进行的会话可见。

下文将进一步研究表格数据和索引缓存的细节问题。

四、内存区

Postgres具有多个配置参数,则需要理解参数指代的含义。

对于缓存来说,最重要的配置当属shared_buffers。这在Postgres源代码内部,又称为NBuffers,用以存储共享数据至内存。

Shared_buffers也仅仅是由8kb大小的块所形成的数组。每个脚本内部都包含元数据,如前所言,在此处起到区分的作用。Progres在查看硬盘数据之前,会先查找shared_buffers内的脚本,若此处有hit参与,则其将在这一环节返回数据,从而避免硬盘的I/O问题。

五、LRU/Clock清理缓存算法

关于存储器内数据的缓存和清理的装置,受控制于Clock清理缓存算法。

因其被用以处理OLTP工作负载,故而几乎所有的信息传输都是在内存下进行的。
下面从细节处谈一谈每一项操作。

  1. 缓冲区分配

    Postgres是一个基于过程的系统,换言之,每一次连接自身都含有一个本地操作系统进程,这源于Postgres的root进程(原称postmaster)。

    若一个进程要求一个LRU高速缓冲存储器下的脚本(一旦该脚本经过一个经典的SQL查询而获得,则进程结束),它要求在缓冲区分配。若block已存于高速缓冲存储器,则其将被锁定并返回。而这个锁定过程也将提升下面将要讨论到的使用计数。而如果使用计数显示为0,则脚本将被解除锁定。

    只有当所有缓冲区或slots都包含一个脚本之后,才会进行到缓存区清理环节。

  2. 缓存区清理

    计算机学科学的一个经典问题就是确定哪些脚本应当从内存中删除,并写入硬盘。

    由于对之前的运行没有记录,简单一个LRU(Least Recently Used,最近不常使用算法)在实际中很难很好地工作。

    而Postgres保存了脚本使用计数的运行轨迹,因此如果一个脚本的使用计数是0,则其将从内存中被删除并写入硬盘。此外,在遇到脏页的情况下,也将被写入硬盘(详情见下文)。

    暂且抛下具体细节不看的话,缓存算法本身几乎不需要调整,而且其智能程度远超于人的想象。

六、脏页和高速缓冲存储器失效

一直到这里我们都在讨论选择查询的问题,那DML查询呢?简单来说,二者写入相同的脚本。若为内存,则直接写入,否则先从内存中提取出来再写入。

这就是产生“脏页”这个概念的环节,也就是说,一个脚本已被修改还未写入硬盘的情况。
在我们继续之前,还有许多功课和研究要做,这里特别强调关于WAL日志和内部事件(checkpoints)。

WAL是一个重做日志,主要用以保存系统内部发生一切的轨迹。这是通过将所有的变化分别录入一个WAL日志来实现。Checkpointer就是一个在一个time setting的控制下,定时将所谓的脏页写入磁盘的进程。之所以如此操作,是因为考虑到数据库崩溃时从头开始重复所有操作的需要。

这是从内存中删除脚本最常见的方法,而在经典案例中LRU算法清理几乎没有出现过。

七、理解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Explain是理解计算机内部正在进行写什么的好方法。这个方法甚至能够告诉你有多少数据块是来自磁盘的,又有多少是来自shared_buffers,即内存的。

例如下面这个查询计划:

performance_test=# explain (analyze,buffers) select * from users order by userid limit 10;

  Limit  (cost=0.42..1.93 rows=10 width=219) (actual time=32.099..81.529 rows=10 loops=1)
    Buffers: shared read=13
    ->  Index Scan using users_userid_idx on users  (cost=0.42..150979.46 rows=1000000 width=219) (actual time=32.096..81.513 rows=10 loops=1)
          Buffers: shared read=13
  Planning time: 0.153 ms
  Execution time: 81.575 ms
 (6 rows)

共享读取指的是其取自磁盘且不被缓存。若该查询再次运行,且缓存配置正确的话(我们将在下面讨论),其将以共享hit的形式呈现。

performance_test=# explain (analyze,buffers) select * from users order by userid limit 10;

  Limit  (cost=0.42..1.93 rows=10 width=219) (actual time=0.030..0.052 rows=10 loops=1)
    Buffers: shared hit=13
    ->  Index Scan using users_userid_idx on users  (cost=0.42..150979.46 rows=1000000 width=219) (actual time=0.028..0.044 rows=10 loops=1)
          Buffers: shared hit=13
  Planning time: 0.117 ms
  Execution time: 0.085 ms
 (6 rows)

通过这个方法,很容易从查询的角度来获知缓存的量,而无需通过OS/Postgres的Internals来完成。

八、全面扫描案例

全面扫描,在没有索引且Postgres必须从磁盘中提取所有数据的情况下,对于这类高速缓冲存储器来说归属问题区域。

由于单次扫描能清楚存储器内的所有数据,故而其操作方法有所不同。它选用一组共计256K.B大小的缓冲区,而非常规的LRU/Clock清理缓存算法。下面的查询展示了它的操作方法。

performance_test=# explain (analyze,buffers) select count(*) from users;

  Aggregate  (cost=48214.95..48214.96 rows=1 width=0) (actual time=3874.445..3874.445 rows=1 loops=1)
    Buffers: shared read=35715
    ->  Seq Scan on users  (cost=0.00..45714.96 rows=999996 width=0) (actual time=6.024..3526.606 rows=1000000 loops=1)
          Buffers: shared read=35715
  Planning time: 0.114 ms
  Execution time: 3874.509 ms

再次执行上述查询。

performance_test=# explain (analyze,buffers) select count(*) from users;

  Aggregate  (cost=48214.95..48214.96 rows=1 width=0) (actual time=426.385..426.385 rows=1 loops=1)
    Buffers: shared hit=32 read=35683
    ->  Seq Scan on users  (cost=0.00..45714.96 rows=999996 width=0) (actual time=0.036..285.363 rows=1000000 loops=1)
          Buffers: shared hit=32 read=35683
  Planning time: 0.048 ms
  Execution time: 426.431 ms

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32个块清楚地转入了内存,即32*8= 256 KB。这在src、backend、storage、buffer和README中都有所说明/解释/体现。

九、内存流和OS缓存

Postgres是一个跨平台数据库,其缓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操作系统。

实际上shared_buffers是在复制OS的操作。下面给出一张典型的数据在Postgres内部的流向图。

图片描述

起初的确令人困惑,由于缓存是由OS和Postgres二者同时管理的,但这样操作也是有原因的。

谈及操作系统,高速缓冲存储器则需要一个独立的post,网上也有很多可供利用的资源。

要记住OS缓存数据是处于和上面提到的一样的原因,即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高速缓冲存储器那一部分内容。

我们可以把I/O分为两类,即读和写。简言之,数据从磁盘流入内存叫做读;数据由内存流入磁盘称为写。

  1. 参考上面的流程图,可以发现写指的是数据从磁盘到OS存储器再到shared_buffers的转移过程。

    有时,OS存储器和shared_buffers可以控制相同的脚本,而这可能导致空间浪费,但这里要记住,OS存储器所用的是简单的LRU算法而非数据库优化的clock sweep。一旦脚本页的共享缓冲功能减弱,OS存储器内则无法读取,且若有备份,也很容易被删除。

    在实际情况下,并不存在太多被同时储存于各内存区域的脚本页。这也是建议仔细规划shared_buffers大小的原因之一。过分硬性的规定将有损其性能,例如让其承载最大份额的内存或是给其分配的过少。

    针对其优化问题,下文将详解。

  2. 写是由内存到磁盘的数据转移。这个环节正是脏页产生之处。一个脚本一旦被标记为脏页,则将被传输至OS存储器,随后则被写入磁盘。在这个环节,OS在输入通信量的基础上享有更大的调度输入输出的自由。

    如上文所说,若OS存储器容量较小,则其不能对写入进行重新排序,也不能对输入输出进行优化。而这对于高工作负载的写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OS存储器的大小也很重要。

十、初始配置

对于很多数据库系统来说,并不存在直接适用的万能配置。配有基础配置的PostgreSQL ships经过优化增强了其兼容性而非性能。

依据应用程序、工作负载来优化配置,是数据库管理员、开发者的责任。然而Postgres有一个很好的文档用以指示从何处开始

一旦确立了默认、启动配置,即可通过负载、性能测试查看其操作情况。

要记住对初始配置的调整是为了更好的获取而不是性能的提高。通常情况下,最好能检测并选择更适宜其工作负载的配置。

十一、随时优化

对于不可检测的东西,自然也无法优化。

有了postgres,就有了两种可供检测的方法。

  1. 操作系统

    对于在哪个平台上Postgres可以最好地工作这个问题的答案,并未得到普遍的共识,所以此处假设适用的是Linux家庭版操作系统。但这个想法类似。

    首先,有一个叫做Io top的工具,可以用它来检测磁盘的输入输出。和top相似的是,它在检测磁盘输入输出时迟早会派上用场。这是只需要运行iotop指令来检测读取、写入。

图片描述

上图清楚地展示了在负载下Postgres是如何运行的,即哪些是针对磁盘的,又有哪些是来自RAM的,这些数据可通过产生的负载来获取。

  1. 直接来自Postgres

通常情况下,最好监测直接来源于Postgres的数据,而不是经历了OS路径传输的数据。

此外,通常只有在确认Postgres本身存在错误的条件下,才会执行OS层面的监测,但这种情况一般不常见。

伴随Postgres,有一些可供支配的工具,可以用来检测内存的性能。

  • Explain

    默认是SQL explain。它能给出比其它数据库系统要更多的信息,但在理解上的难度也要相对高一些。故而需要通过练习来加以熟悉。不要错过那几个有用的flags,因为如前所见,他们将被特别缓存。

    进入下面的链接来深入了解explain的相关内容:

    更多explain详情关注网站 postgresguide.com
    Explain visualizer

  • 查询日志

    查询日志是用以了解系统内部所发生的事件的另一途径。

    我们无需事无巨细地全部记录,只需要记录特定时间间隔间的查询,或者运用log_min_duration_statement参数以采用慢速查询日志。

  • 自动explain

    这也可以帮助你利用慢速查询自动记录执行计划。它能够让你在无需手动运行explain的情况下进行调试。

  • Pg统计报表

    上面提到的方案都很好,但是缺乏巩固的理念。

    这是Postgres内部建立的模块,但是在默认情况下会产生缺陷。

    可以通过创造extension pg_stat_statements来使之工作。

    一旦其开始运行,经过一定量的查询之后,即可以展开如下查询。

SELECT
    (total_time / 1000 / 60)::decimal as total_minutes,
    (total_time/calls)::decimal as average_time,
    query
  FROM pg_stat_statements
  ORDER BY 1 DESC
  LIMIT 100;

给出大量查询所消耗的时长及其平均值的细节信息。

这个方法的缺陷在于它消耗了部分性能,故而在生产系统中不常推荐这个方法。

  • PG Buffer存储器PG fincore

    如果想要获得更深入的了解,还有两个可以直接深入shared_buffers和OS 存储器内部的模块。

    值得注意的是,explain(analyze,buffers)只显示出自shared_buffers的工具,不包括出自OS存储器的。

    • PG缓冲存储器

      这帮助我们实时掌握共享缓冲区内的数据。收集来自shared_buffers的数据,并存至pg_buffercache内部方便查看。

      下面给出一个查询样例,它列出了前一百的表格和存储的脚本的数量。

SELECT c.relname,count(*) AS buffers
    FROM pg_class c INNER JOIN pg_buffercache b
    ON b.relfilenode=c.relfilenode INNER JOIN pg_database d
    ON (b.reldatabase=d.oid AND 
    d.datname=current_database())
    GROUP BY c.relname ORDER BY 2 DESC LIMIT 100;
  • PG fincore

    这是一个外部模块,负责提供OS如何存储脚本的信息。这一层级较低且影响力较强。

    这是一个内置模块,它确实能够负载数据到shared_buffers或OS存储器或为二者共有。如果觉得内存预热是个问题的话,便可以借此来进行很好的调试。

虽然还有其它可以用以了解Postgres存储器的方法,但我这里已经列出了最为普遍以及最为便于使用的几项了。有了这些工具,就不会再出现由于内存问题导致的数据库运行缓慢。

参考文献

  • 1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