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事的第一家公司是在我的大学所在地上海,当我还未正式毕业时,学校实验室的老师给我介绍了一家单位。这家单位的老板来到我们学校,时间是中午,正好是吃饭时间,因此我们约在食堂,一起吃饭,顺便谈了一下工作的事,相当于一次简单的面试。之后我就陆续接到一些任务,利用我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开始帮公司做一些简单的电路设计,偶尔也会出差解决一些问题。这段时间算是实习,实习期间工资是一天100,一个月全勤的话,差不多就是2千块。由于这段时间,实习接触,感觉公司老板还不错,老板对我很器重,会让我体验不同的工作。做的工作比较顺利,渐渐让我有了一种融入感,因此基本没有再应聘其他公司。其中有参加一次某个公司的招聘,被现在实习公司的老板得知,马上打电话了解面试情况,我从中听出了老板的担心,可能担心我去其他公司吧。
目前实习的公司有2个老板,其中一个负责销售,是大老板,跟我接触的这个老板是二老板,负责技术,算是2个人合伙开公司。正式毕业之后,与公司签订合同,给我开的基本工资是4800,竟然还要给我再加3个月的实习,说是刚毕业都要算实习时间。与我的预期相差还是比较大,首先基本工资没有达到我的预期6000+,另外还要给我再算3个月的实习。我在实习期间给公司解决了不少的问题,并且还经常出差,可以独立承担工作,并且也有一些现有人员没有的技能。我当时很想离职,去其他公司,但是已经毕业,面临着房租,生活成本,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求职时间。
反思这次的求职经历,工资待遇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目标,我觉得有以下原因:
第一,工作时没有多应聘几家单位,做比较,多了解,而不是孤注一掷;
第二,在实习期间没有谈好入职的事情,比如工资、实习期等,在毕业之后,再谈这些事情,陷入被动;
第三,跟我工作接触的老板,不是跟我谈工资的老板,对我的工作不了解,也可能因为这个老板更有谈判能力;
第四,在学校实验室跟老师做过项目,算是有项目经验,并且毕业设计被评为优秀毕业设计,在找工作时并没有发挥我的优势。
应届毕业生,找工作最好的时机是毕业前的几个月,有很好的缓冲时间,住在学校的宿舍,成本很低。毕业之后再找工作,或者去换工作的话,成本很高,可能需要换租的房子。
第一次毕业,是老师推荐的工作,另外也没有自己去找工作,这在后面的职场中,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因为找工作本身就是一项技能,必须要学习,比如找工作的时机,制作简历,面试表达,对企业招聘需求的解读,对自己优势的把握,对所处行业和招聘市场的了解等等。因为缺乏找工作的技能,这些技能在一段时间一度成为我的短板,让我的待遇遇到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