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之堆排序(python实现)

堆排序

什么是堆?

堆和栈是计算机的两种最基本的数据结构。

堆的特点就是FIFO(first in first out)先进先出(这里是便于大家理解下面的排序过程,实际的堆结构是完全二叉树,数据的存取可认为是无序的)

栈的特性是属于FILO(first in/last out)先进后出的类型,感兴趣的同学下去可以自行google。

堆(定义):(二叉)堆数据结构是一个数组对象,可以视为一棵完全二叉树。如果根结点的值大于(小于)其它所有结点,并且它的左右子树也满足这样的性质,那么这个堆就是大(小)根堆。

大致的排序过程如下:
222

堆排序节点访问

在这里我们借用wiki的定义来说明:
通常堆是通过一维数组来实现的。在阵列起始位置为0的情况中

  • 父节点i的左子节点在位置(2*i+1);
  • 父节点i的右子节点在位置(2*i+2);
  • 子节点i的父节点在位置(i-1)//2;

堆排序操作的意义

堆可以分为大根堆和小根堆,这里用大根堆的情况来定义操作:
(1)大根堆调整(max_heapify):
将堆的末端子节点作调整,使得子节点永远小于父节点。这是核心步骤,在建堆和堆排序都会用到。
比较 i i i 的根节点和与其所对应 i i i 的孩子节点的值,当 i i i 根节点的值比左孩子节点的值要小的时候,就把 i i i 根节点和左孩子节点所对应的值交换,同理,就把i根节点和右孩子节点所对应的值交换。
然后再调用堆调整这个过程,可见这是一个递归的过程。

def max_heapify(heap,heapSize,root):  # 调整列表中的元素并保证以root为根的堆是一个大根堆
    '''
    给定某个节点的下标root,这个节点的父节点、左子节点、右子节点的下标都可以被计算出来。
    父节点:(root-1)//2
    左子节点:2*root + 1
    右子节点:2*root + 2  即:左子节点 + 1
    '''
    left = 2*root + 1
    right = left + 1
    larger = root
    # 小根堆只需要把下面and后面的条件改成:heap[larger] < heap[left] 和 heap[larger] < heap[right]
    # 当然,为了能见名知义,可以把larger换成smaller
    if left < heapSize and heap[larger] < heap[left]:
        larger = left
    if right < heapSize and heap[larger] < heap[right]:
        larger = right
    if larger != root:  # 如果做了堆调整则larger的值等于左节点或者右节点的值,这个时候做堆调整操作,交换此时的最大值到root节点
        heap[larger], heap[root] = heap[root], heap[larger]
        # 递归的对子树做调整
        max_heapify(heap, heapSize, larger)

(2)建立大根堆(build_max_heap):
将堆中所有的数据重新排序。建堆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做大根堆调整的过程,从(heapSize -2)//2处开始调整,一直调整到第一个根节点。

def build_max_heap(heap):  # 构造一个堆,将堆中所有数据重新排序
    heapSize = len(heap)
    for i in range((heapSize -2)//2,-1,-1):  # 自底向上建堆
        max_heapify(heap, heapSize, i)

(3)堆排序(heap_sort):
得到大根堆之后,我们知道了根节点(即列表的第一个元素)的值是最大的,若想将待排序数组按照从小到大的方式进行排序,可将根节点取出与最后一位做对调,此时我们打乱了大根堆的顺序,接下来我们只需要将前 n − 1 n-1 n1 个元素继续进行大根堆的构建,然后再将根节点与当前第 n − 1 n-1 n1 个元素调换位置,即可得到原数组第二大的元素,以此类推,最终的数组即可变成有序数组。
堆排序流程梳理
首先建堆,然后将堆的根节点选出与最后一个节点进行交换,然后将前面 l e n ( h e a p ) − 1 len(heap)-1 len(heap)1 个节点继续做堆调整,直到将所有的节点取出,对于有 n n n 个元素的一维数组我们只需要做 n − 1 n-1 n1 次操作。

import random

def heap_sort(heap):  # 将根节点取出与最后一位做对调,对前面len-1个节点继续进行堆调整过程。
    build_max_heap(heap)
    # 调整后列表的第一个元素就是这个列表中最大的元素,将其与最后一个元素交换,然后将剩余的列表再递归的调整为最大堆
    for i in range(len(heap)-1, -1, -1):
        heap[0], heap[i] = heap[i], heap[0]
        max_heapify(heap, i, 0)

# 测试
if __name__ == '__main__':
    a = [30, 50, 57, 77, 62, 78, 94, 80, 84]
    print(a)
    heap_sort(a)
    print(a)
    b = [random.randint(1,666) for i in range(666)]
    print(b)
    heap_sort(b)
    print(b)

这里用网上的一张比较直观的图来展示一下堆排序的过程:
111

时间复杂度

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建堆的时候所耗费的时间,一个是进行堆调整的时候所耗费的时间。而堆排序则是调用了建堆和堆调整。

刚刚在上面也提及到了,建堆是一个线性过程,从 l e n ( h e a p S i z e ) / 2 len(heapSize)/2 len(heapSize)/2 一直调用堆调整的过程,相当于 O ( h 1 ) + O ( h 2 ) + … + O ( h l e n ( h e a p S i z e ) / 2 ) O(h_1) + O(h_2) + … + O(h_{len(heapSize)/2}) O(h1)+O(h2)++O(hlen(heapSize)/2) 这里的 h h h 表示节点深度, l e n ( h e a p S i z e ) / 2 len(heapSize)/2 len(heapSize)/2 表示节点最大深度,对于求和过程,与数组长度 h e a p S i z e heapSize heapSize 线性相关,时间复杂度为 O ( n ) O(n) O(n)

堆调整为一个递归的过程,调整堆的过程时间复杂度与堆的深度有关系,相当于 l o g n logn logn 的操作。

因为建堆的时间复杂度是 O ( n ) O(n) O(n) ,调整堆的时间复杂度是 O ( l o g n ) O(logn) O(logn) ,所以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 O ( n l o g n ) O(nlogn) O(nlogn)

  • 29
    点赞
  • 8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2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