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十大实验(6-10)

光干涉实验托马斯·杨的光干涉试验让·傅科钟摆试验罗伯特·密立根的油滴试验卢瑟福发现核子托马斯·杨的双缝演示应用于电子干涉试验托马斯·杨的光干涉试验托马斯·杨的光干涉试验编辑排名第五。牛顿也不是永远都对。牛顿曾认为光是由微粒组成的,而不是一种波。1800年英国医生也是物理学家的托马斯·杨向这个观点挑战。他在百叶窗上开了一个小洞,然后用厚纸片盖住,再在纸片上戳一个很小的洞。让光线透过,并用一面镜子反射透过的光线。然后他用一个厚约1/30英寸的纸片把这束光从中间分成两束。结果看到了相交的光线和阴影。这说明两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托马斯·杨的光干涉试验

托马斯·杨的光干涉试验编辑
排名第五。牛顿也不是永远都对。牛顿曾认为光是由微粒组成的,而不是一种波。1800年英国医生也是物理学家的托马斯·杨向这个观点挑战。他在百叶窗上开了一个小洞,然后用厚纸片盖住,再在纸片上戳一个很小的洞。让光线透过,并用一面镜子反射透过的光线。然后他用一个厚约1/30英寸的纸片把这束光从中间分成两束。结果看到了相交的光线和阴影。这说明两束光线可以像波一样相互干涉。这个试验为一个世纪后量子学说的创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简单地说,这个实验很吊,在一张纸左边放个蜡烛,纸上钻俩窟窿,光通过窟窿从左边跑到右边,照射在右边另一张纸上。你会发现,他有好多影子,有个地方光多,有的地方光少。
就是说,光并没有按照直线,老老实实的跑自己的路,而是互相影响了,这符合波的性质

让·傅科钟摆试验

排名第十。1851年法国科学家傅科当众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根长220英尺的钢丝吊着一个重62磅重的头上带有铁笔的铁球悬挂在屋顶下,观测记录它的摆动轨迹。周围观众发现钟摆每次摆动都会稍稍偏离原轨迹并发生旋转时,无不惊讶。实际上这是因为地球自转使得地面并非惯性系,从而在地面上看,向地球自转轴运动的物体受到沿纬线方向的惯性力(科里奥利力)。傅柯的演示说明地球是在围绕地轴旋转。在巴黎的纬度上,钟摆的轨迹是顺时针方向,30小时一周期。在南半球,钟摆应是逆时针转动,而

  • 2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