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完成论文的写作,无论是硕博士的大论文还是日常发布的小论文,精美的排版都会让评阅人心情舒畅,一个良好的word模板也会让论文写作变得简单容易。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拿出半天的时间去制作一个“自动化”的word模板,可以让后续的论文写作变得更加便利流畅。
本文总结了作者在论文写作word排版中使用的一些排版技巧,如章节自动标号、公式自动标号、图片自动标号、表格自动标号、标号交叉引用、公式参数介绍等,内容在持续更新中,后续有什么新的内容也会逐渐补充进来,一方面是为了自己日后使用方便,另一方面与大家交流分享。
本文的内容有很基础的部分,也有略微拔高的部分,作者为了让不同基础水平的人都可以理解,叙述较为啰嗦。请根据自身情况结合目录跳转食用。
目录
2.3.8 利用样式和段落设置解决MathType公式上浮的问题
0 需要哪些软件?
0.1 office软件包
如果不知道Office软件包到哪里下载的话,推荐到MSDN网站下载哈,MSDN还可以下载Windows系统,软件绝对是正版的,至于软件激活就需要大家想办法了(机智脸)。
附MSDN链接
0.2 Mathtype公式编辑软件
Office2013及以下可以用MathType6.9软件,Office2016及以上的话需要用到MathType7.0以上。
MathType6.9通过适当的设置可以在Office2016及更高版本上运行,具体操作流程详见链接:
MathType6.9在Office2016、Office2019上如何使用_jw727105937的博客-CSDN博客
0.3 Note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
NoteExpress 是北京爱琴海软件公司开发的一款专业级别的文献检索与管理系统,具备文献信息检索与下载功能,可以用来管理参考文献的题录,以附件方式管理参考文献全文或者任何格式的文件、文档。
除此以为还有EndNote等其他文献管理软件,各软件的优劣可以自行去知网等进行了解,作者本人仅仅接触和使用过NoteExpress软件,但因该款软件是国人开发的,因此对国人的友好度还是很高的。
下载链接为:机构知识库与文献管理领导者——IRP, NoteExpress, 青提学术
下载的时候可以在集团版本中搜索一下自己的单位或学校是否有购买。
1 页面设置
页面设置是Word文档写作的基础,在创建完Word后,需根据出版商的要求对页面的信息进行设置,因为页面的设置会直接影响后续的公式、表格等内容的排版。
同时页面设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章节可能需要不同的页面版式,有时候在一篇文档中我们为了表达不同的、多样的页面版式(如横版、竖版),我们也需要通过插入分节符等方式来提高页面设置的灵活性。
1.1 页面设置对话框
在布局选项卡下,点击“页面设置”组右下角的箭头,即可打开“页面设置”窗口。
页面设置窗口下有四个选项卡,分别是“页边距”、“纸张”、“版式”、“文档网络”。
1.1.1 页边距
设置页面编辑区域离纸张上下左右的距离、纸张方向等,该选项卡下有一个“应用于”下拉选项,分别有:本节、插入点之后、整篇文档三个选项,其中“本节”选项只有在文章中有多个小节的时候才会出现,一般如果整篇文档都是同样页边距的话,选择整篇文档即可,如果不同小节对应的横版竖版或页边距不同,则将光标移动到对应小节,然后打开页面设置窗口的页边距选项卡,然后设置完成后选择应用于本节,则设置的效果只对当前小节起作用,对别的小节不起作用。
1.1.2 纸张
设置纸张的大小、尺寸、来源等信息,一般写文章默认是A4的,如果出版社有相关要求,则按照出版社的要求设置纸张类型或自定义长度、宽度。同样注意选择“应用于”选项,决定纸张设置的应用范围是本节、插入点后或整篇文档。
1.1.3 版式
这里常用的主要是设置页眉、页脚到纸张边界的距离,奇偶页不同以及首页不同在进行一些复杂的排版时也会用到,下文会有叙述,此处同样通过“应用于”选项确定应用范围。
1.1.4 文档网络
该选项一般保持默认即可,如果出版社或相关模板有特殊要求,则根据模板进行修改,此处主要设置的是网格部分,内有“无网络”、“指定行和字符网络”、“只指定行网络”、“文字对齐字符网络”四种选项,其中行网络是指每页有多少行,字符网络是指每行有多少个字。
其中我们默认设置的是只指定行网络。
这样我们可以设置每页有多少行,则系统自动计算行的跨度是多少磅,我们也可以设置跨度多少磅,则系统自动计算每页的行数。
如上图所示,每页23行,跨度是30磅,设置完成后则该页在段落格式为单倍行距时,可以写23行,更加通俗来说就是相当于设置段落为单倍行距时实际对应的磅值为30磅。
同样注意该选项下通过应用于选项来选择应用的范围。
文档网络这页使用场景在于,当我们发现在自己的文档中无论怎么排,在字体、页边距、段落等设置都相同的前提下,我们页面的行数或每行的字数都与别人不等时,则考虑是这里的设置不同。
1.2 显示/隐藏编辑标志
在对word进行排版之前,我们需要打开“编辑标志”,打开编辑标志后我们可以看到文章中因排版出现的各种符号、各种标记,方便帮助我们更好的识别word排版状态。
“编辑标志”按钮位于开始选项卡的段落分组下面。
打开后文档中的一些编辑标志即可显示出来。下面放一些对比图。
如上图所示,在不显示“编辑标志”时,我们看到两段内容都是相同的,显示编辑标志时,如下图所示。
第二段的前面有四个点,代表四个“半角状态下的空格”,那么说明第一段是通过段落缩进的方式实现首行空两字符的,而第二段是通过敲了四个空格的方式实现首行空两字符的。
再比如下面的情况:
如上图为关闭显示编辑标志时,我们看到第一页的内容结束后光标移到了第二页开始了新的内容,第一页内容并非是全部占完页面后自动挤到第二页的,而是作者有意为之,结束了在第一页的编写,在第二页写作新的内容。则此处必然是用到了“分隔符”,那么采用的具体是“分页符”还是“分节符”的,我们无从得知。
上图是我们打开了显示编辑标志的情况,可以清晰的看到我们是因为插入了一个“分页符”,从而开始了在第二页的编写。
“显示编辑标志”的作用就好比是安卓手机开启了调试模式,让我们清晰的看到文档中我们做了什么,添加了哪些编辑信息。
1.3 页眉、页脚、页码的设置
页眉是文档中每个页面的顶部区域。常用于显示文档的附加信息,可以插入时间、图形、公司微标、文档标题、文件名或作者姓名等。
页脚是文档中每个页面的底部的区域。常用于显示文档的附加信息,可以在页脚中插入文本或图形,例如,页码、日期、公司徽标、文档标题、文件名或作者名等,这些信息通常打印在文档中每页的底部。
如上图所示,顶部的红框部分即为页眉,底部的红框部分即为页脚。
1.3.1 编辑页眉页脚
直接双击页眉页脚可以进入页眉页脚编辑模式,如下图所示。
我们可以在页眉和页脚中分别键入想要的内容。如下图所示。
页眉、页脚编辑完成后,在非页眉页脚部分双击鼠标,即可退出页眉页脚编辑。
1.3.2 插入页码
双击页面低端的页脚部分,进入页眉页脚编辑模式,点击插入-》页码-》页面底端即可按照想要的页码格式插入页码。
插入后的效果如下图所示。
如果插入后的页码格式不是想要的,可以点击插入-》页码-》设置页码格式进行进一步设置。
如上图所示,可以设置页码的格式,也可以设置页码是续前节还是从某个页码开始。关于页码续前节和分节符如何使用会在下面进行详细介绍。此处比如我们设置编号格式为罗马数字,点击确定后页码变成了按照罗马数字进行排列,如下图所示。
1.3.3 页眉页脚讨厌的横线如何去掉
如上图所示,很多时候我们在编辑完页眉或者页脚后会有出现一条横线,有时候我们可能觉得不美观想去掉它,也有的时候我们希望用其他样式的横线,这一小节研究一下如何调整这条横线。
以页眉出为例,双击页眉,进入页眉编辑模式。
Ctrl+A,将页眉的内容全选。
然后再选择设计选项卡下的页面边框选项。
点击后弹出如下对话框,选择“边框”选项卡。
我们可以发现现在是加入了下边线的,如下图所示
点击下边线按钮,取消下边线。
然后点击确定,可以看到页眉处的黑线没有了。
此处也可以在“边框选项卡”下更改黑线的线型。
首先设置左侧的样式、颜色、宽度等信息。
然后添加下边线。
设置完成后,点击确定,即可发现线型按照我们的设置已经改变了。
1.3.4 奇偶页不同
奇偶页不同在期刊论文中一般不会使用到,在学位论文中有可能使用到。如作者所在的学校,学位论文的奇数页要求页眉是“硕士学位论文”,偶数页要求是“本章节的标题”。此处就要用到奇偶页不同功能。
首先看一下不做奇偶页不同设置时的样子,可以看到页眉是统一的相同的内容,页脚则是按照顺序排列的页码。
然后双击页眉,进入页眉编辑模式,此时在word选项卡栏出现一个“页眉和页脚工具设计”选项卡,如下图所示。
勾选其中的“奇偶页不同”选项。
效果如下图所示。
我们刚才编辑的页眉和页脚保留在了奇数页,偶数页的页眉和页脚清空了,此时我们可以在任意偶数页的页眉和页脚中键入我们需要的内容。
比如我们在页眉中键入“这是偶数页的页眉”,在页脚中插入页码。效果如下图所示。
另外是否能够让奇偶页显示不同类型或不同规律的页码呢,作者认为是不行的,因为在同一小节中自动生成的页码必须是连续的。页码如果要不连续或者采用不同的页码编码方式,就必须用到分节符来实现,这个内容在下面会讲到。
1.3.5 首页不同
首页不同可能在一些期刊文章中用的较多,即出版社规定了首页需要与其他页显示不同的内容(如首页页眉为空,其他页的页眉显示文章标题)。
首先看一下不做“首页不同”设置时的样子,可以看到页眉是统一的相同的内容,页脚则是按照顺序排列的页码。
然后双击页眉,进入页眉编辑模式,此时在word选项卡栏出现一个“页眉和页脚工具设计”选项卡,如下图所示。
勾选其中的首页不同选项。
效果如下图所示。
首页的页眉和页脚消失了,为待编辑状态,我们原先设置的页眉和页脚保留在了其他页。我们编辑首页页眉为“这是首页页眉”,为页脚插入页码。效果如下图所示。
另外是否能够让首页显示不同类型或不同规律的页码呢,作者认为是不行的,因为在同一小节中自动生成的页码必须是连续的。页码如果要不连续或者采用不同的页码编码方式,就必须用到分节符来实现,这个内容在下面会讲到。
1.4 分页符、分节符
在布局选项卡下的分隔符下可以选择插入分页符或分节符。
写论文中常用的选项是三个,一个是“分页符”,一个是“分节符-下一页”,还有一个是“分节符-连续”。
其中“分页符”和分节符-下一页”在写学位论文的时候会频繁使用。
“分节符-连续”在写两栏排列的期刊论文时会频繁使用。
其他的分隔符因为本人尚未使用过,所以使用方法等用到的时候再做总结,但目前看在写论文中用的确实比较少。
1.4.1 分页符
分页符就是让内容从新的一页开始,许多不会使用分页符的同学往往通过敲空行的方式来结束第一页的内容,将光标挪到第二页进行编辑,如下图所示。
这样的缺点显而易见,当第一页键入了新的内容后,第二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无法保证第二页的内容始终是从页面的头部开始书写的,如下图所示。
分页符的出现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如上图所示,将光标点在第一页段落的尾部,点击布局-》分隔符-》分页符,插入分页符。
得到下图所示的效果,光标自动移动到了第二页的首行位置。
此时在第二页开始编辑内容即可。
此时即使在第一页插入新的内容之后,也不会影响第二页的内容位置,第二页的内容始终是从该页的首行位置开始的。
这就是分页符的作用,分页符用在同一章节中不同页内容的分隔。
1.4.2 分节符-下一页
分节符是指为表示节的结尾插入的标记。分节符包含节的格式设置元素,如页边距、页面的方向、页眉和页脚,以及页码的顺序。分节符用一条横贯屏幕的虚双线表示。
如图所示,我们在写完第一节的内容后,将光标点在第一节的末尾,开始插入分节符。
点击布局-》分隔符-》分节符-下一页,即可在第一节末尾插入一个分节符,并且将光标挪动到第二页。如下图所示。
在第二节中我们重新键入新的内容即可。如下图所示。
我们分别对第一节的页面和第二节的页面进行设置。
将光标点在第一节,在布局选项卡下,点击“页面设置”组右下角的箭头,即可打开“页面设置”窗口。
我们对页面设置中的内容进行上图所示更改,并将应用于选项选择“本节”,得到下图效果。
此时第一节的页边距明显变窄了,第二节还是维持原有格式,并未发生变化。
将光标点到第二节,打开页面设置窗口,对第二节的页面进行如下设置,并将应用于选项选择“本节”。
第二节的页面变成了横向,第一节丝毫未受到影响。
1.4.3 分节符-连续
目前作者遇到的使用“分节符-连续”的情景是在写作分两栏排列的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对下图中选中的文字进行分栏操作,则会自动生成“分节符-连续”。
选中上述内容后,点击布局-》栏-》两栏,即可完成对选中部分的分栏操作。
效果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在一栏切换至两栏的地方和两栏切换至一栏的地方,会自动生成“分节符-连续”。
除此外,作者暂未遇到其他使用“分节符-连续”的地方,后续发现了再继续补充。
1.4.4 查看当前位置是第几节内容
如上图所示,当文章中有好几个小节的时候,我们可能需要判断当前是位于第几小节。具体方法为,双击页眉或页脚编辑区,在页眉、页脚编辑模式下即可看到当前页面的节数。如下图所示。
1.4.5 设置章节从奇数页开始
1.首先我们的文章会有很多的章节,有的章节恰好从奇数页开始,有的则不是,需要把每一节都从奇数页码开始
2.第一步把光标放在章节开始前一页的最后(也就是前一章节结束的最后)
3.找到页面布局——分隔符——添加奇数页分隔符
4.完成之后会出现分隔符的符号
5.然后就可以了,可以打印预览一下,看看新章节前面就会有一个空白页,不带页码,新的章节从奇数页开始。
奇数页分节符变成下一页分节符的解决方法
今天给论⽂设置格式,插⼊分节符(奇数页)后我⼜对其他章节进⾏了修改,在后边⼏章都插⼊了“分节符(奇数页)”,然后修改的时候回头看,发现前边设置的“分节符(奇数页)”⾃动变成“分节符(下⼀页)”了,新的章节就跑到偶数页上去了,来回设置好⼏次都不⾏,最后通过百度发现了问题所在,遇到同样问题的同学可以试⼀下,希望能帮大家解决这个烦⼈的问题
1.页⾯布局——页⾯设置——点右下⾓的⼩图标
2.“板式”页——节的起始位置改成奇数页
1.5 用分节符实现不同页眉、页脚、页码的切换
在完成论文特别是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封面要求页眉和页脚为空;目录部分要求页眉为目录两字,页脚为罗马数字页码;正文部分页眉为正文两字,页脚为阿拉伯数字页码。对于这种一篇文章中不同位置内容对应不同页眉、页脚、页码的情况,需要结合分节符来进行设置。
我们首先模拟一篇文章的内容,文章如下所示。
我们模拟了文章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封面,第二部分是目录,第三部分是正文。我们三部分之间通过分页符分隔,现在要求封面页眉和页脚为空;目录页眉为目录两字,页脚为罗马数字页码;正文页眉为正文两字,页脚为阿拉伯数字页码。
我们按照上文中介绍的知识进行设置,最终效果如下。
显然,与我们预期的是不相符的,引发问题的原因是因为我们采用的是“分页符”,表明我们构建的封面、目录和正文其实是属于同一小节内容的,而同一小节内容的页眉和页脚必须是一致的,因此我们此处必须采用分节符来对封面、目录和正文进行分割。
采用“分节符-下一页”分隔后的文章原稿如下图所示。
我们采用上文的方法进行设置,我们发现还是无法完成我们预期的效果,因为我们设置完目录部分的页眉页脚后,发现封面和正文也有了同样的页眉页脚,我们删除封面的页眉页脚时,发现目录的也被一起删除了,几个小节之间的页眉页脚似乎被绑定了一般。
此时我们双击页眉或页脚,进入页眉页脚的编辑模式,我们将光标移动到目录小节的页眉处,在“页眉和页脚工具设计”选项卡下,我们发现有一个“链接到前一节”按钮是被选中的状态,如下图所示。
此处“链接到上一节”按钮选中,指第二节的页眉是链接到第一节的页眉的,即第二节的页眉和第一节的页眉是保持一致的,我们点击该按钮,取消“链接到上一节”设置,取消后按钮状态如下图所示。
此时我们删除第一节(封面)的页眉,我们发现,封面的页眉被删掉了,而目录和正文的页眉还仍然存在。效果如下图所示。
同样的道理,我们将光标点在第3节(正文)的页眉处,然后在“页眉和页脚工具设计”选项卡下取消选择“链接到前一节”,如下图所示。
然后我们就可以将第三节的页眉修改为“正文”了,修改后如下图所示。
接下来我们再对页脚进行修改,将光标点到第2节(目录)的页脚处,然后我们发现在“页眉和页脚工具设计”选项卡下“链接到前一节”是选中状态。如下图所示。
这说明对于某一小节来说,页眉和页脚对于前一节页眉和页脚的链接状态是各自独立的,以第2节来说,即在第2节页眉未链接到第1节页眉的情况下,不影响第2节的页脚链接到第1节的页脚。
我们将光标点在第二节的页脚处,然后取消勾选“链接到前一节”,然后我们删除第一节(封面)下面的页码,得到下面的效果。
封面实现了无页脚,目录实现了罗马数字的页脚。
下面解决目录第一页的页脚页码不从罗马数字Ⅰ开始的问题。
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四步操作。先将光标点在第二节(目录)的页脚处,然后点击“页眉和页脚工具设计”选项卡-》页码-》设置页码格式。
弹出如下对话框。我们将页码编号选择为“起始页码”,从Ⅰ开始。
设置完后效果如下图。
我们实现了目录部分页脚采用罗马数字,下面让正文页脚采用阿拉伯数字。
将光标点在正文页脚部分,然后选择“页眉和页脚工具设计”选项卡-》页码-》设置页码格式。
在设置页码格式对话框中,设置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设置起始页码为1。
最终效果如下:
完成了我们既定的设想。
在实际排版过程中,不同文章章节构成不同,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举一反三去进行推理。
2 使用word的样式功能快速完成文字和段落的排版
2.1 字体设置对话框
在word中选中要编辑的字体,然后点击开始选项卡-》字体,则可弹出字体设置对话框。
如下图所示。
字体设置对话框中可以设置的字体属性非常多,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我们常用的四个内容已经在上图中用红色框标注了出来。
1)中文字体,指选中的文字中,中文字符采用何种字体。
2)西文字体,指选中的文字中,西文字符采用何种字体。
3)字形、字号大家都很懂。
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我们如果是纯外文写作,则我们文章中设置好西文字体即可,中文字体可以保持默认。我们如果是投递中文期刊或中文的学位论文,则我们的文章中必然会同时涉及到中文文字和外文文字(比如一些国外传入学术名词的解释或一些英文专有名词)。我们必须根据出版社要求同时设置中西文的字体。一般西文字体大多数场合都是要求的“Times New Roman”。设置完成后我们选择确定即可。
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开始选项卡下似乎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便捷的设置方式,即直接在开始选项卡下的字体分组中进行字号、字体等的设置,如下图红框区域所示。
此处作者不建议大家在此处调节字体,而是应当在字体设置对话框中进行设置,因为此处进行设置会造成中西文字体设置的混乱,即会让一些西文字体也采用了中文的字体格式。
我们举个例子。
图中所示的文字中,中文采用的字体是“等线”字体,英文采用的字体是“Arial”字体。我们全选这些内容,然后打开字体设置对话框,设置中文字体为“宋体”,英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设置后的效果如下图所示。
然后此时我们再次全选这段文字,在开始选项卡下的字体分组中直接设置字体为宋体。
设置完成后,我们发现所选文字中,西文字体也被变成了宋体格式。如下图所示。
因此对于文章中同时含有中西文字体时,作者不建议在此处直接调整字体,而是建议在字体设置对话框中同时对中文和西文字体格式进行设置。
当然学习了我们后续的样式设置后,就不再需要我们对字体进行单独设置了。
2.2 段落设置对话框
在word中选中要编辑的段落,然后点击开始选项卡-》段落,则可弹出段落设置对话框。
如下图所示。
对话框有缩进和间距、换行和分页、中文版式三个选项卡。
2.2.1 缩进和间距
常用的设置有:
1)对齐方式,对齐方式常用的有两种,第一种是居中,用在题目、表格、图片、表格内文字的排版上;第二种是两端对齐,所有小章节的标题、正文文字都采用两端对齐,两端对齐可以保证每一段的文字左右都是位于页面同样的位置,美观程度最高。
2)大纲级别,大纲级别是设置目前选中的段落是正文还是一级标题、二级标题等。
3)缩进,设置段落左右侧的缩进,一般对于正文段落采用的都是首行缩进2字符,参考文献采用的是悬挂缩进,左右缩进一般都是设置为0。
4)间距,设置段落距离上一段的距离和下一段的距离,以及段落内部的行距。
缩进和间距选项卡下的内容严格按照出版商给定的模板设置即可。
2.2.2 换行和分页
该选项卡下常用的设置有:
1)孤行控制
孤行控制是指防止 Microsoft Word 在页面顶端单独打印段落末行或在页面底端单独打印段落首行。设置了孤行控制之后,便不会出现孤行悬在最后单独占一页的现象了。专业文档多要求使用孤行控制(通俗就是某一段最少在首页出现两行或至少在末页出现两行,不会发生仅在首页出现一行或末页出现一行的事情)。
2)与下段同页
与下段同页多用在两个地方,一个是表格的标题,另一个是图片。
因为论文中要求表格标题在前、表格在后,图片在前,图片标题在后。设置表格标题与下段同页,可以保证表格标题和表格始终在同一页;设置图片与下段同页,可以保证图片与图片的标题在同一页。如此设置,保证不会因排版原因导致标题和内容在不同的页。
此外对于各级标题也应该设置与下段同页,这样保证不会在某一页的末尾出现了标题,而正文却在下一页的情况。
3)段中不分页
即该段内容如果恰好在第一页放不下的话,则会全部显示到第二页。
4)段前分页
段前分页即保证这段从新的一页开始。段前分页有一些分页符的味道,可以看为分页符功能的另一种实现形式。
2.2.3 中文版式
如上图所示,框选的几项内容保持默认即可。框选部分的内容也很通俗易懂,不再赘述。
“允许行首标点压缩”这个功能默认是不勾选的,作者查阅了相关资料也没有搞明白使用场景,但是在写论文中好像还没有遇到类似问题,等遇到了使用场景再进行补充。
重点介绍下“允许西文在单词中间换行”和“文本对齐方式”。
1)允许西文在单词中间换行
不勾选的情况下,如果本行无法表达完该单词,则该单词全部移动到下一行显示。
如上图所示,为一个分栏显示的英文文章,我们会发现某些行单词内容很少,不同单词间间隔非常大,造成这样问题的原因在于下面行的单词如果显示在本行的话,本行就会放不下,所以下一个单词只能显示在下一行,但是又会造成本行内容很空,单词间距很大,此时可以勾选“允许西文在单词中间换行”,勾选后的效果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布局紧凑了许多,但是也存在一个新的问题,许多单词换行后到了下一行,中间没有短横线连接,这不符合英文的书写习惯。
这里再介绍另一种方法。就是采用word的断字功能。
在布局选项卡下的断字中选择“自动”,则文章中会自动识别需要断字的单词。效果如下图所示。
但是很遗憾的是:
WORD中有这样的矛盾,如果选中“段落”-“中文版式”里的“允许西文在中间自动换行”,就会取消自动断字的连字符,但如果不勾选允许西文在中间自动换行”,就会有自动断字的连字符。但是有些行会有大片空白。除非不用自动断字的连字符,而是手打连字符这个笨办法可以完美解决,word是无法兼顾两者的。
这个问题在写论文时经常遇到,实际上我们仔细看那些文献的参考文献格式,都是选择了自动断字的连字符,而没有勾选“允许西文在中间自动换行”,然后选择两端对齐。我知道这样有些行空白很大,但是期刊杂志都是这样处理,你就也这样处理就好。
如果你有强迫症,那只能勾选“允许西文在中间自动换行”,然后手打连字符。黄色部分转自这个博客: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zhangustb」的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xing930408/article/details/513816452)文本对齐方式
文本对齐方式是指文本在这一行中的位置,是以顶部还是底部还是中间为基准进行对齐,默认是“自动”,后文中我们将结合样式和段落设置中的“文本对齐方式”解决MathType公式上浮问题。
2.3 创建属于自己的文章样式
2.3.1 认识样式界面并保留一个“基准样式”
样式界面位于开始选项卡下,上图红框所示部分,里面列出了一些系统为我们提供的样式,我们首先保留一个基准样式,后续我们将依据这个基准样式来为一些比较小众的内容进行排版。我们不妨保留“正文”样式作为基准样式。如下图所示。
我们在其上点右键选择修改,修改样式名称为“基准”。
修改后的样式显示为基准。如下图所示。
下面我们删除掉除基准和标题1、标题2、标题3外的所有样式,在其他样式上点击右键,选择“从样式库中删除”。
最终样式中只剩基准和标题1、标题2、标题3样式。
2.3.2 新建正文样式
点击样式处右下角的下三角,选择创建样式。
弹出下图所示的创建对话框。
首先输入一个样式名称。我们在输入一些样式名称时,可能会出现样式名已经使用,或保留为内置样式的提示,这表明这个样式可能是word中内置的一个名称,我们需要换一个名称,作者建议可以在名称的命名中加一些作者本人的标识,这样不至于与其他名称混淆。
此处,我们先建立一个名称为“正文_LWW"的样式。然后点击修改,进入样式的详细设置页面。样式类型保持默认即可。
样式基准选择“(无样式)”。这里选择无样式最好,如果我们选择了其他样式为基准,则其他样式改变的时候,我们当前的样式的某些设置也会改变,选择无样式则不存在这一问题。
后续段落样式选择”正文_LWW”,后续段落样式是指本段编辑完后按下回车键,进入下一段,下一段默认采用的是什么样式。
点击格式-》字体或格式-》段落,对该样式下的字体和段落格式进行设置,设置完成后点击确认,完成样式的新建。字体和段落的设置方法在上文中已经叙述。
新建好的样式就会出现在开始选项卡下的样式中。
然后选择文档中需要应用该样式的段落。点击刚刚创建好的样式。
则选中的段落就会变为刚才设置的样式。
有时候可能点击了样式,但是文本的格式并未完全变化到样式的内容,此时多点几次该样式就好了。
如果发现自己创建的这个样式需要进一步改进,在该样式上点击右键,选择修改,即可弹出修改界面,修改该样式的内容。
如我们将中文字体更改为仿宋。我们会发现,修改完样式后,文章中该样式的内容就全部发生变化了,变为了我们新修改的格式。
此处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在样式的设置界面,有一个“自动更新”选项,这个选项默认是不勾选的。
这个选项作者建议大家也是一定不能勾选的,这个选项的意思是如果在文章中,我们把该样式下的内容所在段落的格式改变了,则该样式会自动按照我们调整的内容来进行更新。听起来虽然很智能,但是往往我们对于这些段落的一些误操作会导致我们把本来设置很完美的样式给破坏了,所以对自己word操作不是特别有信心的话不建议勾选。
2.3.3 修改标题样式
修改标题样式的方法与修改正文样式的方法相同,需要注意的地方有:
1)后续段落样式选择“正文_LWW",这样我们在写完标题后,敲入回车,新的一个段落默认为是正文格式,而不是标题的格式。
2)样式基准选择无样式。
3)根据标题的等级,在段落中选择好相应的大纲级别。
4)在段落-》换行和分页中选择“与下段同页”。
如下图所示我们对标题1、标题2、标题3的样式进行了修改。
我们用新建的标题样式分别排版了如下文本:
2.3.4 新建表格样式
新建一个表格样式,命名为“表格_LWW”,如下图所示。
然后点击修改,进入详细设置界面。
如上图所示,样式类型选择“表格”,样式基准选择“普通表格”。下面对格式进行设置,在下面的预览框中我们可以看到表格格式的预览。
我们以制作一个三线表为例,来制作一个表格样式。
首先选择格式的应用范围。
格式应用范围是指下面我进行的设置应用于表格的哪些部分,首先我们选择应用于“整个表格”。
我们先为整个表格设置字体。我们选择格式-》字体,对中西文字体分别进行设置。表格的中西文字体一般与正文保持一致,字号要比正文小一号(具体视出版社要求来定)。
在格式-》段落中对段落进行设置。段落一般设置单倍行距,居中,无缩进即可。
在格式-》表格属性中对表格属性进行设置。在“表格”选项卡下设置对齐方式为“居中”,在“单元格”选项卡下设置垂直对齐方式为“居中”。
下面我们来为表格绘制上边框和下边框。选择格式-》边框和底纹。在边框选项卡下,首先设置线型样式为实线,然后设置宽度为1.5磅,在“预览”处,添加上框线和下框线。
点击确定后,发现在样式的预览窗格已经出现了上下边框。
我们在为三线表绘制标题行的下框线。首先我们将作用范围选择为标题行。
然后我们选择格式-》边框和底纹。
然后在边框选项卡下添加一条宽度为1.5磅的上框线和宽度为1磅的下框线。
点击确定后,发现在样式的预览窗格已经生成了我们期待的三线表样式。
我们再到格式-》字体中设置一下标题行的中西文字体以及“加粗”。
点击确定,保存该样式。该样式保存后,我们发现在“开始”选项卡的样式下没有找到它。
它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在正文中添加一个空行,然后设置空行的样式为“基准”(此处设立为基准的原因是此处的格式不会与我们已经建立好的正文等格式冲突,也不会因为正文等格式的调整而发生表格的调整)。
选择插入选项卡-》表格
我们可以动态选择插入表格的行列数,也可以点击“插入表格”按钮,在对话框中设置插入的行列数。
然后点击确定,即可插入设定行列数的表格。
我们将光标点到表格内,然后选择表格工具设计选项卡-》表格样式,将鼠标放在第一个样式上。
第一个样式下面出现了样式名称,我们发现正是我们创建的那个样式。
我们点击该样式,发现我们表格的样式变成了我们创建的三线表。
我们在其中键入一些文字,我们发现文字的字体是按照我们设置的大小、字体来的。
我们如果对于该样式不满意,想要进行修改的话,可以直接在该样式上,点击右键,选择修改表格样式。
同时,我们发现了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在设置表格格式的时候,设置了段落是水平居中的,但是实际生成的表格似乎是“表格”整体居中了,但是内部文字并没有水平居中。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作者目前还未找到,大家如有找到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下面作者提供一种笨办法,首先将基准样式的段落设置为“居中”。
然后插入空行,并将空行的样式设置为基准。
然后再采用上文的办法插入表格,并将表格的样式设置为“表格_LWW”,我们发现此时表格的内容是居中的。
这个笨办法姑且能解决一定的问题吧。
2.3.5 新建其他样式
根据上述的样式知识,我们可以新建出其他的样式。下面列举几个论文中常用的样式,并且给出一些新建该类样式需要注意的事项。
1)图片样式
图片样式需要注意对齐方式为居中,行距一定不要设置为固定值,设置为固定值会出现图片显示不全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同时,图片的段落也要设置“与下段同页”,这样可以保证图片与图片标题在一页上。
2)表格标题
表格标题需要设置“与下段同页”、“居中”等内容,这样保证表格标题与表格在同一页上。
2.3.6 统一修改某样式下的全部内容
我们直接在某个样式上点击右键,选择修改,然后对其格式进行修改,会发现文中所有该样式的内容都被修改了。
如我们将正文_LWW的中文字体设置为楷体。
我们发现文章中所有样式为“正文_LWW”的地方,中文字体都变为了楷体。
还有另一种使用情况,就是在排版过程中,某个部分的格式被自己不小心改错了,如下面这段文字,其样式为“正文_LWW”,但是作者不小心将这段文字的缩进删掉了,里面不小心将一些文字的字号、字体改变了,如下图所示。
其中改变的地方有三个,一个是首行缩进变为0了,第二个是画横线处字体和其他字体大小不一致,第三是2900的字体变为了宋体,而不是Times New Roman。
文章中可能会存在许许多多这样的地方,我们如果一点一点寻找的话,非常的费时费力,同时也很难找全问题。
我们在样式-》“正文_LWW”处点击右键,再点击选择实例。
则可以将文中采用“正文_LWW”样式的所有文本都选中,如下图所示。
此时再点击一次“正文_LWW”的样式,即可将选中的7个实例全部设置为“正文_LWW”样式。
设置后如下图所示。
可以发现我们刚才修改的那段格式又变回来了。
2.3.7 利用“基准样式”排版一些小众的格式
本版块讲述的内容不算是word的一个必须做法,更多的像是个人使用规范性质的内容,作者认为按照这个规范来使用样式排版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也可以避免一些排版的混乱。
对于一些很小众的格式可能在文章中只有一两处会用到,比如说摘要正文或者关键字等部分,这些部分属于比较小众的格式,我们不必为其单独设置一个样式,我们利用“基准样式”来对齐进行排版即可。
首先我们通过回车开始新的一段内容,然后将这段内容的样式设置为“基准”。
我们在其中键入一段文字。
我们可以看到此处的排版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对这段的字体和段落进行设置。
得到下图所示排版效果
此处其实最重要的核心思想就是,对于一些特别小众的内容(出现次数极少),我们可能不需要为其单独做一个样式,那么我们先将其样式设置为“基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字体和段落的调整,调整为我们需要的格式,但是其样式仍然是“基准”样式。
那么此处为什么不采用“正文_LWW”这种样式呢,那是因为如果采用了这种样式,我们执行2.3.7节中提到的那种全选“正文_LWW”样式实例并更改样式或直接修改“正文_LWW”样式时,我们设置好的这段小众的排版也会被统一到“正文_LWW"样式上,这样我们就白设置了。
那么其实也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的”基准“样式其实是不能去执行2.3.7中提到的操作的,如果执行了就会造成所有基于“基准”样式排列的各种小众格式发生变化。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我们的”基准“样式其实是不能去执行2.3.7中提到的操作的。
我们的”基准“样式其实是不能去执行2.3.7中提到的操作的
我们的”基准“样式其实是不能去执行2.3.7中提到的操作的
2.3.8 利用样式和段落设置解决MathType公式上浮的问题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Word中的MathType公式变成上浮了,与正文不在一行上。
很多时候往往是我们用格式刷刷新了含有MathType公式的段落,就会发生这个问题。
此时解决方法很简单,我们将样式-》“正文_LWW”-》格式-》段落-》中文版式-》文本对齐方式 设置为“居中”就可以了。
此处我们不要通过直接选中某段进行段落设置实现,而是应该通过直接修改样式下面段落的格式来实现。
我们实验一下效果
我们先键入一段文字:
然后我们再粘贴MathType编辑的公式:
我们发现此时公式是靠下的,此时不用慌,我们选中该段落
然后单击样式中的“正文_LWW”。
然后公式就变正常了。
大家可以测试一下,此时用格式刷无论怎么刷这段,都不会发生问题了。
2.4 导航窗格
如图所示为导航窗格。窗格内有三个选项卡,分别是标题、页面和结果,最常用的是标题和结果。
导航窗格的打开关闭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点击Word界面左下角的“第X页,共X页”部分。
另一种是在视图选项卡中勾选导航窗格复选框。
1)导航窗格的标题选项卡
通过标题选项卡可以清楚的看到当前文档中各级标题的分布情况,我们点击标题,可以直接跳转到该标题所在的页面。
同时导航窗格还有助于我们检查标题的设置情况,根据不同标题的缩进我们查看该标题级别是否设置正确了,是否有漏掉的标题或者弄错的标题。
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误将一个空行设置为了二级标题。
我们点击导航窗格中空行所在的标题,然后跳转到相应位置,对该空行设置为“正文_LWW”格式,则导航窗格中该空行也随之消失。
3 章节自动标号、交叉引用和目录生成
3.1 章节自动标号
如上图所示,我们虽然为不同标题设置了不同的大纲级别,但是这些标题具体是归属于哪一章、哪一节还不是那么清晰明了,我们需要通过设置标号的方式来让章节的排布更加条理,而自动标号可以自动适应我们对章节的删减,达到“自动化”的效果。设置方法如下:
打开开始选项卡-》多级列表-》定义新的多级列表。
选择更多。
我们先设置一级标题
单击要修改的级别为1,然后编号样式我们选择阿拉伯数字,“输入编号的格式”,我们在编号的前后输入“第”和“章”,然后设置编号对齐为左对齐,编号后为空格,编号从1开始。
最最重要的是在“将级别链接到样式”中选择“标题1”,那么我们文中所有设置“标题1”样式的内容,就会统一套用这个自动编号格式。
“要在库中显示的级别”这个设不设置没有什么影响,暂时不明白这个的作用是什么。
我们再设置二级标题。
与一级标题的设置方法基本相同,需要注意的有两个地方。一是重新开始列表的间隔选择“级别1”,意思就是当我们第一章结束后,第二章的二级标题就从2.1开始了,而不是继续某个1.X的标题。二是“将级别链接到样式”选择“标题2”,那么我们文中所有设置“标题2”样式的内容,就会统一套用这个自动编号格式。
我们再设置三级标题
与二级标题的设置方法基本相同,需要注意的有两个地方。一是重新开始列表的间隔选择“级别2”,意思就是当我们1.1结束后,1.2的三级标题就从1.2.1开始了,而不是继续某个1.1.X的标题。二是“将级别链接到样式”选择“标题3”,那么我们文中所有设置“标题3”样式的内容,就会统一套用这个自动编号格式。
最终点击确定,我们发现已有的标题都实现了自动标号。
我们再敲入一些新的标题,并将其设置为“标题1”、“标题2”、“标题3”,效果如下。
此时我们如果删去1.1的内容,效果如下。
标题编号会自动进行更新。
如果我们在文章最后加一个参考文献部分,参考文献四个字为一级标题。
会自动为参考文献分配一个章节标号,如果按照出版商的要求,此处是不需要这个标号的,那我们把光标点在参考文献四个字的最前面,然后点击Backspace键删除就可以。
删除以后的效果如下图所示。
3.2 交叉引用章节标号
3.2.1 交叉引用是干什么的?
交叉引用是对 Word 文档中其他位置的内容的引用,例如,可为标题、脚注、书签、题注、编号段落等创建交叉引用。
在文章写作特别是大论文写作中使用交叉引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管理文章内容,避免文章内容和引用的错位。
试想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在文章中某处提到在第2.3.4节中介绍了某某内容,如果我们删除了2.3.3这一节,那么原先的2.3.4就变成了2.3.3,而我们在引用2.3.4的地方提及的还是2.3.4,这样就造成了信息的错位,特别是在写作学位论文的过程中,这个问题尤为严重。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删减会造成整体信息的错位,而改正错位的过程既费时费力,又无法保证全部引用都改正了。
交叉引用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
3.2.2 为章节标号设置交叉引用
如上图所示,光标放到需要引用章节编号的位置-》引用选项卡-》题注-》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择“编号项”-》勾选“插入为超链接”-》引用内容设置为“段落编号”-》选择要引用的章节(这里选择“1.1.2”)-》点击插入。效果如下图所示。
3.2.3 更新交叉引用
当我们删除掉1.1.1章节后,原先的1.1.2章节变成了1.1.1章节,此时交叉引用部分没有自动更新过来,需要我们进行一下更新操作。
Ctrl+A全选文章,然后右键,选择“更新域”。
原先交叉引用的位置变成了1.1.1。
3.2.4 为交叉引用设置快捷键
为提高排版效率,可对“交叉引用”设置快捷键。
word-》左上角文件-》选项-》自定义功能区-》键盘快捷方式:自定义-》类别中选择“引用选项卡”–》命令中选择“InsertCrossReference”-》请按新快捷键,如Ctrl + R-》指定-》关闭。
设置完成后按下快捷键就可以调出交叉引用窗口。
3.3 自动生成目录
如图所示,我们新建了两节内容,其中第一节是目录,第二节是我们的正文,我们需要在第一节为文章生成一个目录。
自动生成目录的方法为:将光标点在要插入目录的地方-》引用选项卡-》目录-》自动目录1/自动目录2。
生成的目录如下图所示。
我们全选目录,将其中文字体设置为宋体,西文字体设置为Times New Roman。
效果如下所示:
此时我们在文章中增加一节“1.1.2 文章创新点”的内容。此时我们需要更新目录后才能在目录中也显示1.1.2这个章节的标题,在目录上单击右键-》更新域-》更新整个目录。
目录中出现了1.1.2章节的标题,但是很不幸的是目录的字体又恢复了系统默认的样子。
那么能否让目录按照我们期望的字体去实现,能够实现我们规定的级别呢,当然是可以的。
点击引用-》目录-》自定义目录,弹出“目录”对话框。
设置“显示级别”(显示的最低级别的标题是几级)-》修改-》打开了样式对话框-》选择要修改的样式(TOC1对应一级标题,TOC2对应二级标题,TOC3对应三级标题)-》点击修改-》打开修改样式对话框-》点击格式-》样式基准选为无样式-》选择字体/段落进行格式修改。
修改后的目录如下所示。
此时无论我们怎么更新,它的格式都不会变了。
3.4 我为什么生成的目录格式是不对的?
我们来看这么一种情况,我们新建一行内容,并将其样式设置为“基准”。
我们在里面敲入“激活过程”四个字,并将其段落设置为两端对齐、缩进为0、大纲级别为3级。字体设置为华文新魏、三号字体。
设置后效果如下所示。
在导航窗格中可看到了这个标题。
首先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标题没有自动标号?
答:因为这个标题虽然大纲级别是3,但是我们自动标号链接的样式是“标题3”,所以不会自动标号。
我们对目录进行更新。
发现这个标题出现在了目录中,但是却并不是我们期望的格式。第二个问题就是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答:我们这行字采用的样式是“基准”,而“基准”这一样式的段落格式大纲级别是“正文文本”,我们在自定义目录中对于目录格式的设置只会对那些样式本身就带大纲级别的内容起作用。样式本身大纲级别是“正文文本”的话,虽然我们对段落单独设置了大纲级别,但是目录中的字体也是无法按自定义字体实现的。
因此这也告诉我们要规范的从样式入手去对标题级别进行设置。
4 公式、图片、表格的自动标号和交叉引用
4.1 实现公式的自动标号
将MathType公式粘贴到word中。
在公式后为公式添加自动标号。
将光标点在插入编号的地方-》引用选项卡-》插入题注-》新建标签-》输入“(”。
设置编号格式-》选择是否包含章节号(学位论文中公式编号常常需要包含章节号,期刊论文的话则不需要)。
在题注中加入“)”。
编号加入成功。
在“(”和编号前会自带一个空格,可以手动删除。
4.2 公式的正确排版方式
公式的正确排版方式为公式居中,编号居右,正确的公式排版方式是通过制表符来实现。
首先先新建一个样式,我们命名为“公式_LWW”。
基准样式设置为无,后续段落样式设置为“正文_LWW”。
然后分别设置中文字体为宋体、西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重点是对该样式的段落进行设置。
设置好“公式_LWW”样式的字体后,将要插入公式的行设置为该样式,然后点击布局选项卡-》栏-》更多栏。
我们可以获取到该行的宽度为39.58字符。
然后我们对样式中的段落进行设置。
右键修改样式-》格式-》段落
设置对齐方式为两端对齐、缩进为无、行距为单倍行距,文本对齐方式为居中。然后点击“制表符”。
在制表符位置处输入19.79(39.58/2=19.79),对齐方式选择居中,点击设置,完成第一个制表位的设置。
在制表符位置处输入39.58,对齐方式选择右对齐,点击设置,完成第二个制表符的设置
点击确定完成样式的设置。
选中4.1中插入公式所在的段落,然后设置为“公式_LWW”样式。
分别在公式前后键入Tab键,实现公式居中、编号居右。
为了之后可以对公式编号进行交叉引用,这里需要在编号前加入样式分隔符(即图中带虚线框的回车符),快捷键为Ctrl+Alt+Enter。
具体加入方法为,先将标号回车到下一行去。
然后将光标点在公式行末尾,按下Ctrl+Alt+Enter。
然后再删掉多余的空格。
4.3 采用自动图文集实现格式的复用
首先将自动图文集放置在“开始”选项卡下。点击文件-》选项-》自定义功能区-》从下列位置选择命令:所有命令-》自动图文集-》开始选项卡-》新建组-》为组命名-》确定。
建好组后,点击添加,即可将自动图文集添加到组中。
在开始选项卡下可以看到自动图文集
光标全选公式所在行-》自动图文集-》将所选内容保存到自动图文集库-》新建构建基块 对话框-》设置名称(这里以“公式”为例)-》确定。
保存完成后,我们在插入新的公式时,将光标放在所要插入公式的行-》自动图文集-》点击“公式”-》然后记得修改公式的内容。
这是我们添加了4个公式的样子,可以看到公式的编号都是自动生成的。
4.4 公式的交叉引用和编号更新
点击引用选项卡-》交叉引用或者直接按我们设置的快捷键Ctrl+R,可以调出交叉引用的窗口。将光标点在我们所要插入引用的地方,引用类型选择“(”,引用内容“整项题注”,选择要引的公式(这里我们引用(1-2)),点击插入。
效果如下所示。
下面我们删掉公式(1-1)。
然后我们再全选所有内容,右键-》更新域,发现公式标号和引用标号都更新过来了。
4.5 图片和表格的自动标号和交叉引用
本部分内容涉及的操作方法在其他章节中已经有详细表述,此处许多操作细节不再详细展示。
4.5.1 图片的标题设置和自动图文集保存
引用-》插入题注-》新建标签-》标签名称:图-》编号-》包含章节号-》确定
为图名称专门建一个样式,对其内容进行排版
为了之后可以对图片编号进行交叉引用,这里需要在编号前加入样式分隔符,快捷键为Ctrl+Alt+Enter。完成后的效果为:
将图片的上一行设定为“图片_LWW”格式。
将图片和图片标题行选中,然后保存到自动图文集中,以后使用到的时候直接插入就可以。
4.5.2 表格的标题设置和自动图文集保存
引用-》插入题注-》新建标签-》标签名称:表-》编号-》包含章节号-》确定
为表名称专门建一个样式,对其内容进行排版
为了之后可以对表格编号进行交叉引用,这里需要在编号前加入样式分隔符,快捷键为Ctrl+Alt+Enter。完成后的效果为:
将表格标题行选中,然后保存到自动图文集中,以后使用到的时候直接插入就可以。
具体使用时,先从自动图文集中插入表格标题,然后另起一行,设置样式为基准-》点击插入选项卡-》表格-》输入行列数,插入表格。然后再设置表格的样式为“表格_LWW”。
4.5.3 图片、表格的交叉引用和自动更新
点击引用选项卡-》交叉引用或者直接按我们设置的快捷键Ctrl+R,可以调出交叉引用的窗口。将光标点在我们所要插入引用的地方,引用类型选择“图”或“表”,引用内容“整项题注”,选择要引的序号,点击插入。
发生图片或表格的删减时,全选全文,右键-》更新域即可更正图片、表格的标号以及引用的标号。
5 “符号介绍部分”如何排版
在学位论文中,我们经常需要对一些公式的符号进行介绍,此部分的排版要求是要求符号和介绍之间的破折号是对齐的,如下图所示。
根据我们上面介绍的知识,我们可以采用样式、表格、制表位等知识来实现,具体实现方式为,先建立一个表格。表格为多行一列的。
然后再新建一个样式,样式应用于表格每行的内容。
样式的字体设置信息为:
样式的段落设置信息为:
制表位设置信息为:
设置完成后将表格的边框设置为透明即可。
我们可以将这个部分保存到自动图文集中,这样下次直接调用修改就可以。
6 模板的保存及在不同PC间的移植
上述我们设置了许多的样式和模板信息,我们的文档可以说是基本实现了“自动化”。
根据我们设置好的模板,在word中通过另存为的方式,就可以保存为dotm模板格式,我们为模板起一个好记的名字,通过移植这个模板文件就可以将我们的模板在不同PC间进行分享。
同样根据上述方法,我们可以根据需求创建许多dotm的模板(中文的、英文的、单栏的、双栏的、学位论文的、期刊论文的等等)。
我们后续在进行文档写作的时候,首先将我们需要的dotm模板拷贝到这台电脑上,然后再word中调出加载项选项卡,调出方法如下所示。
调出后,在相应选项卡下就会出现加载项选项卡,选择word加载项。
在文章模板处点击选用,就可以选择我们相用的dotm模板了。
一定要勾选”自动更新文档样式“。
如果需要对样式进行更正,在更正样式后另存为dotm格式,覆盖原来模板即可。
7 创建一个个人模板的文档
8 在Word页眉中添加章节标题和章节号
1.双击页眉区域,使页眉处于编辑状态。
2.点击“插入”—“文档部件”—“域”
3.在打开的窗口中,选择StyleRef,在“样式名”中选择“标题1”,点击“确定”,插入标题内容。
4.在打开的窗口中,选择StyleRef,在“样式名”中选择“标题1”,在“域选项”中选择“插入段落编号”,点击“确定”,插入标题编号。
9 使用NoteExpress做参考文献管理
详细内容参见如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