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meWork框架
Framework定义了客户端组件和服务端组件功能及接口。以下阐述中,“应用程序”一般是指“.apk”程序。
框架中包含三个主要部分,分别为服务端、客户端和Linux驱动。
服务端
服务端主要包含两个重要类,分别是WindowManagerService(WmS)和ActivityManagerService
(AmS)。
WmS的作用是为所有的应用程序分配窗口,并管理这些窗口。包括分配窗口的大小,调节各窗口的叠放次序,隐藏或者显示窗口。
AmS的作用是管理所有应用程序中的Activity。
除此之外,在服务端还包括两个消息处理类。
KeyQ类:该类为WmS的内部类,继承于KeyInputQueue类,KeyQ对象一旦创建,就立即启动一个线程,该线程会不断地读取用户的UI操作消息,比如按键、触摸屏、trackball、鼠标等,并把这些消息放到一个消息队列QueueEvent类中。
InputDispatcherThread类:该类的对象一旦创建,也会立即启动一个线程,该线程会不断地从QueueEvent中取出用户消息,并进行一定的过滤,过滤后,再将这些消息发送给当前活动的客户端程序中。
客户端
客户端主要包括以下重要类。
-
ActivityThread类:该类为应用程序的主线程类,所有的APK程序都有且仅有一个ActivityThread类,程序的入口为该类中的static main()函数。
-
Activity类:该类为APK程序的一个最小运行单元,一个APK程序中可以包含多个Activity对象,ActivityThread主类会根据用户操作选择运行哪个Activity对象。
-
PhoneWindow类:该类继承于Window类,同时,PhoneWindow类内部包含了一个DecorView对象。简而言之,PhoneWindow是把一个FrameLayout进行了一定的包装,并提供了一组通用的窗口操作接口。
-
Window类:该类提供了一组通用的窗口(Window)操作API,这里的窗口仅仅是程序层面上的,WmS所管理的窗口并不是Window类,而是一个View或者ViewGroup类,一般就是指DecorView类,即一个DecorView就是WmS所管理的一个窗口。Window是一个abstract类型。
-
DecorView类:该类是一个FrameLayout的子类,并且是PhoneWindow中的一个内部类。Decor的英文是Decoration,即“修饰”的意思,DecorView就是对普通的FrameLayout进行了一定的修饰,比如添加一个通用的Title bar,并响应特定的按键消息等。
-
ViewRoot类:WmS管理客户端窗口时,需要通知客户端进行某种操作,这些都是通过异步消息完成的,实现的方式就是使用Handler,ViewRoot就是继承于Handler,其作用主要是接收WmS的通知。
-
W类:该类继承于Binder,并且是ViewRoot的一个内部类。
-
WindowManager类:客户端要申请创建一个窗口,而具体创建窗口的任务是由WmS完成的,WindowManager类就像是一个部门经理,谁有什么需求就告诉它,由它和WmS进行交互,客户端不能直接和WmS进行交互。
Linux驱动
Linux驱动和Framework相关的主要包含两部分,分别是SurfaceFlingger(SF)和Binder。每一个窗口都对应一个Surface,SF驱动的作用是把各个Surface显示在同一个屏幕上。
Binder驱动的作用是提供跨进程的消息传递。
APK程序的运行过程
public static final void main(String[] args) {
SamplingProfilerIntegration.start();
Process.setArgV0("<pre-initialized>");
Looper.prepareMainLooper();
if (sMainThreadHandler == null) {
sMainThreadHandler = new Handler();
}
ActivityThread thread = new ActivityThread();
thread.attach(false);
if (false) {
Looper.myLooper().setMessageLogging(new
LogPrinter(Log.DEBUG, "ActivityThread"));
}
Looper.loop();
if (Process.supportsProcesses())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Main thread loop unexpectedly exited");
}
thread.detach();
String name = (thread.mInitialApplication != null)
? thread.mInitialApplication.getPackageName()
: "<unknown>";
Slog.i(TAG, "Main thread of " + name + " is now exiting");
}
首先,ActivityThread
从main()
函数中开始执行,调用prepareMainLooper()
为UI线程创建一个消息队列(MessageQueue
)。
然后创建一个ActivityThread
对象,在ActivityThread
的初始化代码中会创建一个H(Handler)
对象和一个ApplicationThread(Binder)
对象。
其中Binder负责接收远程AmS的IPC调用,接收到调用后,则通过Handler把消息发送到消息队列,UI主线程会异步地从消息队列中取出消息并执行相应操作,比如start、stop、pause等。
final ApplicationThread mAppThread = new ApplicationThread();
final H mH = new H();
接着UI主线程调用Looper.loop()
方法进入消息循环体,进入后就会不断地从消息队列中读取并处理消息。
当ActivityThread
接收到AmS发送start某个Activity后,就会创建指定的Activity对象。Activity又会创建PhoneWindow类→DecorView类→创建相应的View或者ViewGroup。
创建完成后,Activity需要把创建好的界面显示到屏幕上,于是调用WindowManager
类,后者于是创建一个ViewRoot
对象,该对象实际上创建了ViewRoot
类和W类
,创建ViewRoot
对象后,WindowManager
再调用WmS提供的远程接口完成添加一个窗口并显示到屏幕上。
接下来,用户开始在程序界面上操作。KeyQ
线程不断把用户消息存储到QueueEvent
队列中,InputDispatcherThread
线程逐个取出消息,然后调用WMS
中的相应函数处理该消息。当WMS
发现该消息属于客户端某个窗口时,就会调用相应窗口的W接口。
W类是一个Binder,负责接收WmS的IPC调用,并把调用消息传递给ViewRoot,ViewRoot再把消息传递给UI主线程ActivityThread,ActivityThread解析该消息并做相应的处理。
在客户端程序中,首先处理消息的是DecorView,如果DecorView不想处理某个消息,则可以将该消息传递给其内部包含的子View或者ViewGroup,如果还没有处理,则传递给PhoneWindow,最后再传递给Activity。
客户端中的线程
在多任务操作系统中,任何程序都运行在线程之中。系统首先会为客户端程序分配一个线程,然后该线程从程序的入口处开始执行。那么,请思考以下问题。
启动Android APK 时 程序中都有哪些线程?
首先,很明确地讲,包含有Activity的客户端程序至少包含三个线程。每个Binder对象都对应一个线程,Activity启动后会创建一个ViewRoot.W
对象,同时ActivityThread
会创建一个ApplicationThread
对象,这两个对象都继承于Binder,因此会启动两个线程,负责接收Linux Binder驱动发送IPC调用。最后一个主要线程也就是程序本身所在的线程,也叫做用户交互(UI)线程,因为所有的处理用户消息,以及绘制界面的工作都在该线程中完成。
private final class ApplicationThread extends ApplicationThreadNative { ... }
public abstract class ApplicationThreadNative extends Binder
implements IApplicationThread { ... }
static class W extends IWindow.Stub { ... }
为了验证这一点,可以在Eclipse中新建一个Hello Android的程序,然后以debug的方式运行,在debug窗口中会看到如图所示的界面。
窗口相关的概念
在源码中,会经常提到以下概念,窗口、Window类、ViewRoot类以及W类,简单介绍这些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
窗口(不是指的Window类):这是一个纯语义的说法,即程序员所看到的屏幕上的某个独立的界面,比如一个带有Title Bar的Activity界面、一个对话框、一个Menu菜单等,这些都称之为窗口。本书中所说的窗口管理一般也都泛指所有这些窗口,在Android的英文相关文章中则直接使用Window这个单词。而从WmS的角度来讲,窗口是接收用户消息的最小单元,WmS内部用特定的类表示一个窗口,以实现对窗口的管理。WmS接收到用户消息后,首先要判断这个消息属于哪个窗口,然后通过IPC调用把这个消息传递给客户端的ViewRoot类。
-
Window类:该类在android.view包中,是一个abstract类,该类抽象了“客户端窗口”的基本操作,并且定义了一组Callback接口,Activity类就是通过实现这个Callback接口以获得对消息处理的机会,因为消息最初是由WmS传递给View对象的。
-
ViewRoot类:该类在android.view包中,客户端申请创建窗口时需要一个客户端代理,用以和WmS进行交互,ViewRoot内部类W就是完成这个功能的。WmS所管理的每一个窗口都会对应一个ViewRoot类。
-
W类:该类是ViewRoot类的一个内部类,继承于Binder,用于向WmS提供一个IPC接口,从而让WmS控制窗口客户端的行为。
描述一个窗口之所以使用这么多类的原因在于,窗口的概念存在于客户端和服务端(WmS)之中,并且Framework又定义了一个Window类,这很容易让人产生混淆,实际上WmS所管理的窗口和Window类没有任何关系。
Framework(Android)的启动过程
Android启动过程包含从Linux内核加载到Home应用程序启动的整个过程。
-
1)Android是基于linux内核的系统平台,启动时,首先通过Bootloader(系统加载器),加载Linux内核。在Linux加载启动时,与普通的Linux启动过程相同,先初始化内核,然后调用init进程(Linux用户空间中第一个进程,是所有进程的父进程)。
-
2) Init进程启动Zygote。init进程启动. init进程主要来创建和挂载启动所需的文件目录,启动属性服务(类似于windows的注册表),启动Zygote进程。
-
3) Zygote(孵化器)进程的建立是真正的Android运行空间,Zygote孵化第一个进程SystemServer,SystemServer启动各种系统服务线程。
SystemServer进程在Android的运行环境中扮演了"神经中枢"的作用,APK应用中能够直接交互的大部分系统服务都在该进程中运行,常见的比如WindowManagerServer(WMS)、ActivityManagerSystemService(AMS)、PackageManagerServer(PMS)等,这些系统服务都是以一个线程的方式存在于SystemServer进程中。
SystemService会启动Binder线程池 创建SystemServiceManage对系统服务的创建启动和生命周期进程管理,并启动各种java层系统服务,接着会调用WMS,AMS等服务的systemReady()完成启动.
- 4) 当以上服务线程都启动后,AMS以systemReady调用完成最后启动,在
ActivityManagerService
的systemReady
方法中调用startHomeActivityLocked
来启动Action
为Intent.ACTION_MAIN
,Category
为Intent.CATEGORY_HOME
的应用,也就是Launcher所配置的标签,启动第一个Activity。至此,Android系统的启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