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996ICU”事件持续发酵,马云近日又发文称996为“修来的福报”,进而引发了国民大辩论,一时间群情激奋。互联网从业者们通过各种途径,表达着各自对此事的态度与意见。然而,在话题的讨论中,大家关注的往往都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矛盾,很少把镜头对焦到员工的家属身上。笔者寻访了一些程序员等互联网从业人员的家属,发现,这些“996背后的人”或许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哪有什么诗和远方,生活不过是眼前的苟且”
姓名:龙月
年龄:26
职业:运营
我俩是大学同学,在学校的时候每天逛逛校园,吃吃饭就很开心。
我们都特别喜欢高晓松,喜欢他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总是一起畅想以后工作了、有钱了,就去看浪漫的土耳其,还有东京和巴黎~我们曾经一同穷游青海湖,在那里约定,以后每年都要深度游一个省,争取退休前逛遍全中国~
毕业以后,因为觉得互联网收入高嘛,他就转行做了程序员。从此,他只休过病假没休过年假,别说假日出行了,我俩蜜月都没度过……
不加班人大概不太能知道996这是一种怎样的状态:说是九点上班九点下班,但是实际上,加班是有惯性的,怎么可能一到点就下班——领导还没走,新来的员工也没走,你哪里敢下班?只能再拖延一会。
一般来说,九点半左右大家才陆陆续续的开始下楼,然后,你就会看到一天中最最最拥堵的西二旗:遍地都是滴滴和出租车,以及汹涌的下班人潮,一路上水泄不通,这样的高峰期会一直持续到十点左右。好不容易上了车,缓缓的离开西二旗回到家,就已经快十一点了。
至于我,晚上自己一个人在家,懒得做饭就经常吃外卖。然后看看书、追追剧,百无聊赖的等他回来。等他简单收拾一下、洗漱完,也就该睡了,日复一日皆是如此。两个人的交流越来越少,有时候感觉完全不像夫妻,简直就是舍友同事一样的关系。
他跟我开玩笑说:这应该算是“我负责赚钱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了吧。我俩大笑,然后默默的觉得有点苦涩……
有想过趁现在年轻,早点要个孩子,但是就以他现在的忙碌状态,根本不可能有精力和时间来照顾我,所以只能是想想,根本不敢要。也想过干脆辞职换个行业,但是做技术挺久的了,换一个行业的话,收入又无法支持我们在北京立足。至于你说换个公司——大公司几乎都是默认996的,哪有什么选择余地。
都说年轻人应该多打拼,可是什么时候是个头,打拼到什么程度算成功,没有人告诉我们。
马云前两天说“如果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996”?我就想知道,他有没有想过996让我们的家庭陷入了怎样进退两难的境遇?明明是他说的“要是能再活一次,我一定选择家庭”,做人不能双标狗啊。
未来的话,可能我们会先努力攒一个首付出来吧,然后买房,然后再考虑换个工作吧。
前路漫漫不知所向,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毕竟现在还年轻嘛。
至于曾经的那些梦想,只能说,哪有什么诗和远方,生活不过是眼前的苟且罢了……

“你们以为,有一个婚姻的时候,就不是单亲妈妈了吗?”
姓名:清泉
年龄:31
职业:公务员
都说公务员很好,上班清闲,不用加班,收入不多也足够用。我就去考了个公务员。
日子确实过的挺自在的,平时和闺蜜逛逛街,看看剧,聊聊八卦,过的很开心~
都说嫁给程序员好,钱多话少没空出轨~比较巧的是我的老公确实是程序员。
薪酬确实不低,也确实没空找别的女人——也没空找我。
刚结婚的时候交流还多一些,没事发个短信,问候关怀一下。这两年我俩微信的聊天基本都是通告性质的:“今天给孩子报了个数学班”,“家里应该换辆新车了”。他的回复也都是授权性质的:“没问题,我还在忙,你决定就行”。
我现在每天下班,去学校接上孩子,再去超市买菜,回家做好晚饭和早饭,打扫洗刷,陪伴辅导孩子,做完所有的家务以后,早早陪孩子睡下了。他每天回来以后为了不打扰到孩子,就悄悄的直接睡在次卧,这也算是分居了吧。
996,让我成为了一个“单亲妈妈”。
长期伏案加上抱孩子,腰椎已经变形,重一点的东西根本不能搬动。最怕的就是家里的什么东西坏了。
记得有一次晚上回家,发现卫生间角阀漏水,水流遍地。我想堵当然堵不上,给老公打电话他说在开会,让我找物业。可是晚上八点了!除了你们程序员,哪有人还在上班?!最后实在不知道怎么办的我打了110,民警同志过来帮我关掉了家里的水阀,总算是止住了水流。家里没有水,只能带孩子出去住了一晚酒店。那天晚上,孩子睡下,我就坐在旁边,偷偷的啜泣……
后来,我学会了如何换龙头,学会了如何修扫地机器人,学会了如何换插座开关,学会了遇到问题先找专业的人来解决,简直无所不能。
上周日,他难得没加班。跑过来高兴的说“来爸爸抱抱”。然后回头跟我感慨:“怎么女儿突然都这么重了”。
那一瞬间,觉得好委屈,孩子的成长,他竟然完全不知道、不参与,我蓦的大哭起来,他很惊慌,完全不知道为何我会突然崩溃。
也许你会觉得小题大做,但是日积月累的情绪,有时候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火星就会使其爆发。
作为中年妇女,我真的很烦,每天都很烦。
单位、学校、家,三点一线。要伏案工作,要包办家务,人情世故都需要我来打点。身心俱疲,孤立无援,有种一拳打到棉花里的无力感,明明棉花没有刺,心里却扎得慌。
这个家对他来说就像一个冰箱,不管什么时候,打开门就有食物。我知道他是为了家在努力赚钱,知道他的辛苦,知道他爱我和孩子,但是为什么生活却还是一地鸡毛……有一个词叫做丧偶式育儿和守寡式婚姻,我觉得简直再贴切不过。
都说他们工资高就是支付的加班费。那么本应该分摊的家务劳动现在都被我们这些家属一个人担起来了,我们多出来的工作有人给我们付加班费么?
以上这些可能都是抱怨,我其实只是需要通过这种形式来排解一下情绪,毕竟我一会还得保持一个阳光的形象和快乐的情绪去接孩子下课。
给您添麻烦了。

“以史为鉴,怎么变成历史照进现实了”
姓名:无非
年龄:39
职业:文职
我老公最近辞职了。
他有严重的肩周炎和腰间盘突出,胃也不好。以前还能996的坚持下来,这两年回家的时间就明显早了很多。
上个月,他的领导约谈,东南亚那边要拓展业务,需要他去负责海外业务,没有商量和回转的余地,其实大家都明白,就是换一个合理的方式劝退了嘛……
他递交了辞呈,公司给他开了个欢送会,还给了一笔离职的薪金。也算是好聚好散。
这下他终于算是有时间陪我和孩子了。但是没有工作不能养家也不行啊,所以最近趁着招聘季,四处投简历呢。
《都挺好》里吴菲说的那段话特别对,人到四十,作为一个程序员,年龄真的是个问题了,想找一个不加班的工作是真的没有……放眼望去都是996。
回想高中的时候,课本写道:“工人超出必要劳动界限的工作时间,不能为工人形成任何价值,这就形成了剩余价值,而资本家则在疯狂的榨取着它们”。当时觉得这个是工业革命的旧时代,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没想到二十几年后,这一幕竟然发生在我们身上……都说以史为鉴,怎么就变成了历史照进现实了呢?
现在是枉顾法律的996制度,下一步就是40岁强制退休,再以后还会有什么?
《资本论》诚不欺我。

写在最后:
我在这里挑出三个不同阶段的女性作为代表,把她们的采访稿整理出来,讲给大家。
最开始写这篇文的时候,只是一个工作任务。
等到采访完成以后,觉得心里挺难受的。
本来想写点自己的看法,但是现在觉得,我没什么可以再说的了。
麻烦大家随手转发一下,让更多的人们来了解一下这背后的故事,了解到“996”不仅仅是程序员们的调侃与牢骚,不仅仅是媒体人的一场热点,更是无数个“996背后的人”所经历的委屈与无助。
马云说:“你一辈子没有 996,你觉得你就很骄傲了?”
我采访的这些人都是一辈子没有996的人,马总,您怎么看?

——————————————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