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关键词:
童年、儿时经验/经历
潜意识、早年经历、自我、防卫机制、性心理、自由联想
意识层次: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通过释梦与自由联想发现潜意识,潜意识是问题的根源
人格结构: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
本我:享乐原则,不会随时间变化
自我:
包括意识和前意识,现实原则,具有管理能力,调解本我和超我
自我是管理者,约束本我和超我
超我:意识和前意识,部分潜意识,包括良心和思想
关系:三者平衡时,人格完善;三者失衡时,人格失调,出现问题;通过强化自我进行治疗
焦虑与防卫机制
焦虑:本我和超我发生冲突,自我发出警告
防卫机制:缓解内心冲突,自我调适,自我为了消除不愉快采取的方法
常见的自我防卫机制有:否认、替代、认同、投射、合理化、反作用、退化、压抑、深化
性心理发展(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器期)
每个阶段,人们会以不同的方式获得性的满足,否则表现为问题
精神分析理论在实务中运用原则
个别化,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