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之脑科学

简介

脑科学三重奏:从分子到心智的演化奇迹

记住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规律的。我们以此分别展开三个部分。

物质基础

化学信号

大脑的化学信使,如多巴胺(驱动欲望)、血清素(平衡情绪)和皮质醇(调节应激),在突触间传递信息,塑造我们的行为与感受。

三层脑的硬件进化

  • 原始脑(脑干/小脑):3.6亿年前诞生的生存操作系统,负责心跳、本能反应等基本生命活动。
  • 情绪脑(边缘系统):2亿年前升级的哺乳类“情感芯片”,调控爱与恐惧。
  • 理性脑(新皮层):200万年前人类独有的“超级处理器”,推动抽象思维和文明发展。

运动基础

初级加工(感觉和知觉)

  • 感觉神经将光、声等外界刺激转化为电信号,类似麦克风收录声音。
  • 知觉系统将碎片化信息整合成有意义的图案,例如从视网膜像素解析出“人脸”。

高级功能

功能核心作用简单比喻
意识对外界和自我的觉察与注意大脑的"直播导演"
学习获取新技能和知识的能力大脑的"下载更新系统"
记忆储存和提取过往经验大脑的"云存储硬盘"
动机驱动行为的欲望和动力大脑高级功能的"催化剂"
元认知对自身思维的监控和调节大脑的"自我检测程序"

认知与情感

即我们大脑的理性与感性的工作原理与工作结果

双系统博弈

  • 认知系统(冷认知):前额叶像严谨的科学家,用逻辑和证据决策。
  • 情感系统(热认知):杏仁核如敏锐的艺术家,依靠直觉和经验反应。

冲突与调和

  • 选择“炸鸡还是沙拉”时,本质是边缘系统与背外侧前额叶的“拔河比赛”。
  • 正念冥想可增强前扣带回的调控能力,如同升级大脑的“冲突解决协议”。

应用与意义

  1. 心理健康:抑郁症源于血清素信号衰减,焦虑症可能由杏仁核过度活跃引起。
  2. 认知优化:睡眠帮助海马体整理记忆,运动促进BDNF分泌,增强神经可塑性。
  3. 人机交互:脑机接口解读运动皮层信号,AI情感计算模拟边缘系统的反应。

生物与化学


神经递质

快速信号传递

1. 单胺类(情绪与动机的核心调控者)

递质主要功能相关疾病靶向药物
血清素 (5-HT)调节情绪、睡眠、食欲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SSRIs(如氟西汀)、迷幻药(Psilocybin)
多巴胺 (DA)奖赏、动机、运动控制帕金森病、成瘾、精神分裂症L-DOPA、抗精神病药(如氯氮平)
去甲肾上腺素 (NE)警觉、应激反应、注意力ADHD、PTSDSNRIs(如文拉法辛)、哌甲酯

2. 氨基酸类(大脑的基础信使)

递质作用药物关联
GABA抑制性神经传导(刹车系统)苯二氮䓬类(如地西泮)、酒精
谷氨酸兴奋性神经传导(油门系统)氯胺酮(阻断NMDA受体抗抑郁)

3. 肽类(复杂调节的精密工具)

递质功能临床意义
内啡肽天然镇痛、愉悦感阿片类药物(吗啡)模拟其作用
催产素社交联结、信任自闭症治疗的实验性用药

激素

慢速全身调节

1. 应激与代谢激素

激素分泌腺体核心作用失衡后果
皮质醇肾上腺应激响应、血糖调节慢性压力→免疫抑制、抑郁
胰岛素胰腺葡萄糖代谢糖尿病
甲状腺素 (T3/T4)甲状腺基础代谢率调控甲亢/甲减→情绪波动、疲劳

2. 性激素(生命周期调控)

激素功能药物应用
睾酮性欲、肌肉生长、攻击性性别肯定治疗、运动员禁用
雌激素月经周期、骨密度、情绪稳定避孕药、更年期激素替代疗法

3. 生长相关激素

激素作用异常表现
生长激素 (GH)组织生长、细胞修复侏儒症/巨人症
褪黑素昼夜节律调节时差调节、失眠治疗

毒品

1. 按靶点分类

类型代表毒品作用机制效应
阿片类海洛因、芬太尼激活μ阿片受体(模拟内啡肽)镇痛、欣快感、呼吸抑制
兴奋剂可卡因、冰毒阻断DA/NE再摄取或促进释放警觉性↑、成瘾性强
致幻剂LSD、裸盖菇素激活5-HT2A受体知觉扭曲、神秘体验
抑制剂酒精、巴比妥类增强GABA作用镇静、运动失调
大麻素类THC(大麻)激活CB1/CB2内源性大麻素受体放松、短期记忆受损

drugs.png

2. 毒品产地的物质特性

  • 金三角(海洛因):μ阿片受体激动→强镇痛/强成瘾
  • 银三角(可卡因):多巴胺转运体阻断→极度兴奋/崩溃性抑郁
  • 金新月(鸦片):未提纯生物碱→成分复杂导致过量风险

药物

1. 抗抑郁药的靶点

  • SSRIs:阻断血清素转运体(SERT)→增加突触间隙5-HT
  • MAOIs:抑制单胺氧化酶→延缓递质降解

2. 成瘾治疗的生化策略

  • 美沙酮:长效μ受体部分激动剂→缓解戒断症状
  • 纳曲酮:阿片受体拮抗剂→阻断快感防止复吸

3. 激素替代疗法

  • 甲状腺素:口服T4补充甲减
  • 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

总结

神经递质 = 即时通讯协议(TCP/IP)  
激素 = 后台系统服务(Daemon Processes)  
毒品 = 恶意代码注入(Exploit)  
药物 = 补丁与防火墙(Patch & Firewall)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主要分为**中枢神经系统(CNS)周围神经系统(PNS)**两大类。以下是详细分类及说明:


1.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 大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核心,负责高级功能(如认知、记忆、情感、运动控制等)。
  • 脊髓:连接大脑与周围神经,传递信号并参与反射活动。

2. 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PNS)

周围神经系统从中枢神经系统延伸至全身,进一步分为:

(1)躯体神经系统(Somatic Nervous System)

  • 控制随意运动(如骨骼肌收缩)和接收外部感觉信息(如触觉、痛觉)。

(2)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S)

  • 调节非随意功能(如心跳、消化、呼吸等),分为:
    • 交感神经系统:应对压力或紧急情况(“战斗或逃跑”反应)。
    • 副交感神经系统:促进休息和消化(“休息和消化”状态)。
    • 肠神经系统:独立调控胃肠功能,但受ANS影响。
  • 迷走神经:这条神经是副交感神经的主干道,分为两支:
    • 腹侧迷走神经(进化较新):负责“安全社交”,激活时会让你想拥抱、倾诉;
    • 背侧迷走神经(进化古老):压力爆表时直接触发“装死模式”(冻结、窒息感)。

大脑

简介

菲尼亚斯 盖奇(Phineas Gage),如下,在受伤前后,性情大变,温和变暴躁

img

我们的大脑结构是层次性的,即新的大脑加在旧的大脑之上,越内层越古老,体积小,功能一般化,但是对身体的掌控能力优先级越高

神经影像学

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来认识大脑的结构

  • 结构成像: 显示大脑的解剖画面,由于识别肿瘤,损伤等
  • 功能成像: 显示大脑中的电磁变化或代谢活动,特点脑功能区活动

神经影像学在心理学中类似显微镜一样,掀在心理领域 起了一场革命*

另外,大脑只被开发了10%不到是没有依据的,博眼球的言论.

由脑电图的扫描得知,几乎简单的行为,如走路,大脑的每个部分都在执行活动

三层脑模型

brain.png

本能脑

爬虫脑 | 3.6亿年前

核心结构脑干 + 小脑 + 丘脑

功能优先级:​生存维持 → 反射动作 → 警觉调节

结构核心功能关键细节
脊髓反射信号传递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如膝跳反射无需大脑参与)。
延髓无意识生命操作心跳、呼吸、消化(损伤即致命)。
脑桥动作协调连接小脑与大脑,调控步态平衡(如醉酒后走路不稳)。
丘脑感觉信息中转站过滤视觉/听觉信号(除嗅觉外所有感觉必经之路)。
网状结构警觉与睡眠决定清醒程度(如咖啡因通过此区提神)。
小脑非语言学习 & 运动校准时间知觉、情绪调控(酒精抑制小脑→语言失控+情绪亢奋)。

演化意义

  • 保障基础生存(如遇危险瞬间躲避)。
  • 速度优势:处理速度达1100万次/秒,远超理智脑。

情绪脑

哺乳脑 | 2亿年前

核心结构边缘系统(杏仁核+下丘脑+海马体)

功能优先级:​情绪反应 → 记忆编码 → 生理稳态

结构核心功能关键细节
杏仁核情绪登记所(恐惧/愤怒)触发战逃反应(如看到蛇瞬间尖叫);与记忆绑定(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根源)。
下丘脑激素控制中心调节体温、饥饿、性欲、昼夜节律;通过垂体支配全身内分泌(如压力时释放皮质醇)。
海马体记忆中枢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阿尔茨海默症首先受损区域),只负责处理,不负责存储。

演化意义

  • 提升社交与情感能力(母婴依恋、群体协作)。
  • 成熟时间:约12岁发育完全(青春期情绪波动与此相关)。

理智脑

人类脑 | 250万年前

核心结构新皮层(额叶/顶叶/枕叶/颞叶/联合区)

功能优先级:​逻辑分析 → 抽象思维 → 长期规划

(1) 脑叶分工

脑叶核心功能典型能力
额叶决策、语言、人格计划未来、抑制冲动(如戒烟需额叶调控)。
顶叶空间感知 & 触觉整合数学计算、身体协调(如接球依赖顶叶)。
枕叶视觉处理识别形状/颜色(损伤会导致“视而不见”)。
颞叶听觉 & 语言理解音乐欣赏、面孔识别(右颞叶专精)。
岛叶内脏感觉 & 共情恶心、疼痛、社交情感(如听到他人痛苦时激活)。

(2) 联合区(高级整合)

  • 分布:遍布各脑叶,占新皮层70%以上。
  • 功能
    • 跨模态整合(如将字母组合理解为单词)。
    • 损伤后果:
      • 颞叶联合区→面孔失认(能看见但认不出亲人)。
      • 顶叶联合区→空间忽视(洗澡只洗右半身)。

(3) 左右脑分工

半球优势功能临床案例
左脑语言、逻辑、细节分析布洛卡区损伤→能理解但说不出话。
右脑空间、创意、整体感知右顶叶损伤→穿衣失用(找不到袖子)。
胼胝体左右脑信息互通切断后会出现“分脑效应”(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互不干扰)。

演化意义

  • 实现人类独有的文明能力(科学、艺术、道德)。
  • 缺陷:
    • 速度最慢:仅40次/秒,易被本能/情绪压制。
    • 成熟最晚:约22岁发育完全(青少年冲动与此相关)。

总结

(1) 典型场景:熬夜刷手机

  • 本能脑:脑干维持清醒,下丘脑分泌食欲素(“再玩一会儿”)。
  • 情绪脑:杏仁核寻求即时快感(短视频多巴胺刺激)。
  • 理智脑:额叶试图规划(“明天还要早起”),但被前两者压制。

(2) 进化代价

对比维度本能/情绪脑理智脑
成熟时间2岁(本能)、12岁(情绪)22岁
处理速度1100万次/秒40次/秒
主导行为避难趋易、即时满足长期规划、延迟满足

结论

  • 人类的天性(拖延、沉迷)本质是古老脑区对年轻理智脑的压制
  • 通过训练(如冥想)可强化前额叶,平衡三者关系。

附:快速记忆图表

[本能脑] 脊髓 ← 延髓 ← 脑桥 ← 丘脑 ← 小脑  
          ↓  
[情绪脑] 杏仁核(情绪)← 下丘脑(激素)← 海马体(记忆)  
          ↓  
[理智脑] 额叶(决策)← 顶/枕/颞(感知)← 联合区(整合)  

知觉

大脑的基础功能, 将各种感受器的信息整合重组

感觉vs知觉

感觉

定义:感觉(Sensation),外界物理刺激(光、声、化学分子等)被感觉器官接收并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过程。

特点

  • 被动接收:不涉及理解或解释(如相机传感器记录光线)。
  • 生理限制:受绝对阈限(最小可检测刺激量)和差别阈限(最小可感知差异)约束。
  • 适应现象:持续刺激导致敏感度下降(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知觉

定义:知觉(Perception),大脑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赋予其意义。

特点

  • 主动建构:依赖经验、记忆和语境(如将模糊图形解读为“人脸”)。
  • 整合原则:格式塔法则(完形倾向)、自上而下加工(预期影响感知)。
  • 可塑性:知觉能被训练改变(如品酒师的风味辨识能力)。

关键区别:感觉是“数据采集”,知觉是“数据分析+意义赋予”。

味觉

  • 刺激源:口腔内的化学分子(食物)。
  • 回路(最近)舌部味蕾 → 孤束核(脑干) → 丘脑 → 岛叶(味觉皮层)
  • 知觉整合
    • 与嗅觉结合形成“风味”(鼻塞时食物索然无味)。
    • 情绪关联(甜味触发愉悦,苦味引发排斥)。

处理阶段

  1. 感觉阶段:舌部味蕾检测5种基本味觉分子(酸、甜、苦、咸、鲜)。
  2. 知觉阶段:岛叶整合味觉信号 → 与嗅觉结合形成“风味”。

交互作用

  • 鼻塞时风味丧失(如堵鼻吃草莓仅感知甜味)。

嗅觉

  • 刺激源:空气中挥发性分子(距离鼻端几厘米至数米)。
  • 回路(次近)嗅上皮 → 嗅球 → 杏仁核/海马体(直接!)→ 眶额叶皮层
  • 知觉整合
    • 唯一绕过丘脑的感觉,直通情绪记忆中枢(如闻到樟脑丸想起祖母衣柜)。
    • 预警功能(腐烂气味→本能厌恶)。

处理阶段

  1. 感觉阶段:嗅上皮受体检测气味分子 → 嗅球初步编码。
  2. 知觉阶段
    • 直接通路:嗅球→杏仁核/海马体(情绪记忆关联)。
    • 间接通路:眶额叶皮层识别气味意义。

独特特性

  • 唯一绕过丘脑的感觉系统。
  • 与味觉协同形成风味(如巧克力=甜味+可可香气)

触觉

  • 刺激源:物体直接接触皮肤(压力、温度、振动)。
  • 回路(皮肤接触)皮肤感受器 → 脊髓 → 丘脑 → 初级体感皮层(顶叶)
  • 知觉整合
    • 空间映射(顶叶“侏儒图”对应身体部位)。
    • 痛觉的“闸门控制理论”(心理状态影响痛感强度)。

处理阶段

  1. 感觉阶:皮肤感受器检测压/温/痛觉 → 脊髓上传至丘脑。
  2. 知觉阶段
    • 顶叶初级体感皮层构建“身体地图”。
    • 动觉:整合关节/肌腱信号感知肢体位置(如闭眼摸鼻)。

发育意义

  • 婴儿期触觉剥夺 → 情绪/认知发展异常(如孤儿院儿童焦虑倾向)。

听觉

  • 刺激源:空气振动(声波,距离数米至千米)。
  • 回路(中距离)耳蜗毛细胞 → 脑干(上橄榄核) → 丘脑(内侧膝状体) → 初级听觉皮层(颞叶)
  • 知觉整合
    • 语音识别(左颞叶韦尼克区)。
    • 空间定位(右颞叶分析声源方向)。

处理阶段

  1. 感觉阶段 : 耳蜗毛细胞将声波振动→电信号(频率/振幅编码)。
  2. 知觉阶段:
    • 颞叶初级听觉皮层 → 韦尼克区语言理解。
    • 空间定位:右颞叶分析声源方向。

关键机制

  • 听小骨放大声波 → 耳蜗淋巴液波动 → 毛细胞弯曲触发神经冲动。

视觉

  • 刺激源:物体反射光(距离无限远)。

  • 回路(最远)视网膜 → 外侧膝状体(丘脑) → 初级视皮层(V1,枕叶) → 高级视区(V4/V5)

  • 知觉整合

    • 物体识别(颞叶梭状回)。
    • 运动分析(顶叶MT区)。

处理阶段

  1. 感觉阶段:
    • 角膜/晶状体聚焦光线 → 视网膜感光细胞(锥体/棒体细胞)光电转换。
    • 锥体细胞:中央凹高分辨率色彩(三原色理论:RGB锥体细胞)。
    • 棒体细胞:周边灰度视觉(暗光环境主导)。
  2. 知觉阶段:
    • 枕叶V1-V5区处理形状/运动/颜色 → 颞叶识别物体(如面孔)。
    • 平行加工:多特征(颜色、运动)同步处理。

特殊现象

  • 色盲(红绿色盲:L/M锥体缺陷;全色盲:仅棒体细胞功能)。
  • 脸盲症(颞叶梭状回损伤)。

总结

[刺激源]  
味觉(口腔) → 嗅觉(鼻腔) → 触觉(皮肤) → 听觉(耳) → 视觉(眼)  
↓  
[感觉编码]  
化学分子 → 振动波 → 机械压力 → 声波 → 光波  
↓  
[神经通路]  
脑干/脊髓 → 丘脑(嗅觉除外)→ 初级感觉皮层 → 联合皮层  
↓  
[知觉输出]  
风味、危险预警、物体识别、语言理解、空间导航  

深度知觉系统

知觉定势

定义:知觉定势(Perceptual Set),大脑基于经验、预期和文化背景对感觉信息进行主动解释的倾向。

核心机制

自上而下加工:高阶认知(如语言提示)支配低阶感觉输入。

  • 示例:

    • 文字乱序阅读(依赖语境补全)。

    • 鸭兔错觉("鸟类"提示→见鸭;"哺乳动物"提示→见兔)。

      image.png

影响因素

类型作用案例
文化背景塑造知觉习惯西方人更易将“↑”视为箭头而非树杈。
情绪状态偏向负面/正面解释焦虑者将模糊声音听成威胁。
生理需求需求强化相关知觉饥饿者更易识别食物图片。

现实意义

  • 可能导致误判(如目击证词受提问方式影响)。
  • 提升效率(快速过滤无关信息)。

形状知觉

定义: 形状知觉(Form Perception),将视觉元素组织为有意义整体的能力。

关键原则

  1. 图形-背景关系

    (Figure-Ground)

    • 鲁宾花瓶:同一图像中,图形与背景可互换(花瓶↔人脸)。

      鲁宾的面孔.jpg

    • 应用:军事伪装(打破图形连续性)。

  2. 格式塔组织法则

    法则描述示例
    临近性靠近的元素视为一组横向排列的"··· ·· ···"被分成三组。
    连续性偏好平滑连贯的轨迹波浪线被视为一体而非离散点。
    封闭性自动补全缺失轮廓虚线圆圈被感知为完整圆。

神经基础

  • 枕叶V2/V3区提取边缘 → 颞叶IT区识别物体。

深度知觉

定义:深度知觉(Depth Perception),通过视觉线索判断三维空间关系。

两类线索

  1. 双眼线索(需双眼协同)

    • 视差:左右眼图像差异(近物视差大,远物视差小)。
    • 会聚:眼球内转角度(越近会聚越强)。
  2. 单眼线索

    (单眼即可生效)

    线索作用示例
    线性透视平行线交汇于消失点铁轨向远处变窄。
    相对大小已知大小的物体比较近处人像比远处大。
    遮挡被遮物体判断为更远山峰重叠时判断前后关系。

进化意义

  • 精准判断距离(如摘果、避障)。

无意识知觉

无意识知觉(Unconscious Processing)

分层模型(以"处女情结"为例):

层次内容机制案例
意识层理性认知前额叶调控“认为对方不完美”。
个体潜意识被压抑的欲望/冲突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期对父亲的竞争意识。
集体无意识进化遗留的原型荣格理论(全人类共享)男性心中的"阿尼玛"(完美女性意象)。

关键概念

  • 投射:将内在意象附加到他人(如将理想女性模板投射到伴侣)。

  • 神经证据:

    • 杏仁核可对不可见的恐惧刺激反应(证明无意识加工存在)。

高级功能

简介

意识过滤感觉,形成知觉

学习处理知觉,输出结果

记忆存储结果

动机作为全链路的催化剂,加速进程

元认知作为控制回路, 让我们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

意识

功能:调控信息进入认知系统的权限

  • 清醒状态
    • 选择性注意:前额叶抑制无关信息(如"看不见的大猩猩"实验)
    • 变化盲视:资源有限导致遗漏非焦点变化(魔术师利用此原理)
  • 睡眠状态
    • 记忆固化:NREM-3慢波睡眠强化陈述性记忆(如背单词)
    • 情绪处理:REM期通过梦境调节情绪冲突(弗洛伊德的愿望满足论)
  • 催眠状态
    • 意识分离:暂时关闭前额叶监控(如疼痛管理)

神经基础

  • 丘脑:感觉信息过滤器
  • 前额叶:注意调控中心
  • 默认模式网络:走神/自我反思时的活跃网络

学习

或者说是处理,讲输入与输出关联

三大机制

学习类型神经机制你的案例
经典条件反射小脑-杏仁核通路巴甫洛夫的狗(铃声→唾液)
操作性条件反射基底神经节多巴胺奖励系统斯金纳箱(压杆→食物)
观察学习镜像神经元系统(颞顶联合区)儿童模仿暴力行为(班杜拉实验)

语言学习关键期

  • 婴儿期(4个月+)布洛卡区/韦尼克区快速发育,错过关键期后学习效率骤降

记忆

分级存储模型

感觉输入 → 工作记忆(前额叶,4-7组块) → 长期记忆(海马体→皮层扩散)  
  • 程序性记忆:基底神经节存储(如骑车),通过重复转化为自动化
  • 情绪记忆:杏仁核标记强烈情感事件(如创伤)
  • 遗忘机制
    • 前摄抑制:旧记忆干扰新记忆(如方言影响外语发音)
    • 记忆重构:每次提取都会修改记忆(证人证词不可靠)

Clive Wearing案例:海马体损伤导致无法形成新记忆,但程序性记忆保留


动机

作为催化剂,作用于全链路

驱动层次

  1. 本能层(爬虫脑):
    • 下丘脑调控饥渴、性欲
    • 杏仁核触发战斗/逃跑反应
  2. 情感层(哺乳脑):
    • 伏隔核多巴胺奖励机制(游戏成瘾的根源)
    • 依恋需求(母婴纽带催产素分泌)
  3. 认知层(人类脑):
    • 前额叶权衡长期收益(为未来储蓄)
    • 好奇心驱动知识探索(多巴胺强化学习回路)

马斯洛需求

  • 生理需求(饥饿)→安全需求(庇护所)→归属需求(社交)→认知需求(好奇心)→自我实现
Needs Hierarchy.jpg

七情六欲

七情

“七情”指的是人的七种基本情感状态,即喜、怒、哀、惧、爱、恶、欲。每一种情感都代表了人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反应:

  • :快乐、高兴的情感。
  • :愤怒、不满的情感。
  • :悲伤、失落的情感。
  • :害怕、担忧的情感。
  • :喜爱、爱护的情感。
  • :厌恶、反感的情感。
  • :欲望、渴求的情感。

六欲

“六欲”则指人的六种基本欲望,这些欲望通常与感官享受相关联,包括:

  • 眼欲:对视觉美的追求。
  • 耳欲:对听觉美的追求。
  • 鼻欲:对嗅觉美的追求。
  • 舌欲:对味觉美的追求,如美食。
  • 身欲:对触觉美的追求,比如舒适的生活环境。
  • 意欲:心灵上的需求,如对知识的渴望、对成就的追求等。

元认知

定义

通俗版:「思考自己怎么思考」的能力,也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 例子:背单词时意识到「死记硬背效率低→改用联想记忆法」

神经定位:

  • 主控中心:前额叶背外侧皮层(DLPFC)
  • 警报系统:前扣带回(ACC,错误检测)

示例

  1. 意识调控:前额叶集中注意于单词发音(抑制母语干扰)
  2. 学习编码
    • 经典条件反射:将"Apple"与图片关联
    • 操作性条件反射:正确发音获得老师表扬
  3. 记忆固化
    • 工作记忆暂存单词→睡眠中海马体将其转入长期存储
  4. 动机维持
    • 本能层:避免考试失败的恐惧
    • 认知层:掌握语言的自我实现感

总结

  1. 意识是入口:决定哪些信息进入学习-记忆流水线
  2. 学习是转化:将经验转化为神经连接模式
  3. 记忆是基础:存储资源决定行为选项库大小
  4. 动机是燃料:没有动机驱动,系统会进入"低功耗待机"状态

认知功能

我们可以将认知功能分为三个核心维度:认知类型认知发展阶段认知结果(包括情感与理性表现)。以下是结构化解析:


认知类型

原型

  • 功能:快速分类世界(如"鸟"的原型=会飞+羽毛+喙)
  • 神经基础
    • 颞叶前部(语义记忆)存储概念网络
    • 前额叶调控原型灵活性(避免刻板印象)
  • 案例
    • 原型加速判断(看到企鹅仍归为鸟)
    • 但导致偏见(认为"程序员都内向")

算法式vs 启发式

类型特点脑区应用场景
算法式精确但耗能(解方程步骤)前额叶(DLPFC)数学计算、逻辑推理
启发式快速但易错(以貌取人)基底神经节(自动化)日常决策(选餐厅看人多)

案例

  • 赌博谬误(启发式高估小概率事件)
  • 框架效应("90%通过率"比"10%挂科率"更吸引人)

批判性思维

  • 本质:前额叶对自身思维的「元认知监控」
  • 训练方法:
    • 识别认知偏差(如确认偏误)
    • 苏格拉底式提问(质疑前提)

认知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

阶段核心能力局限脑区成熟标志
感知运动阶段客体永存性(东西消失仍存在)无心理表征顶叶空间网络初步形成
前运算阶段象征性思维(棍子当马骑)自我中心、无守恒概念前额叶髓鞘化开始
具体运算阶段逻辑思维(需实物支持)难以处理抽象假设胼胝体连接左右脑加强
形式运算阶段假设演绎(思考"如果…就…")部分成人未完全达到前额叶突触修剪完成

泛灵论(玩具总动员式思维)→前运算阶段典型特征

元认知的「三阶操作」

比皮亚杰形式运算更高阶

层级表现案例脑区激活
监控层发现「刷短视频停不下来」前扣带回亮红灯(行为偏离目标)
评估层判断「是算法推荐太精准导致沉迷」前额叶对比记忆/经验数据库
调节层主动开启「屏幕使用时间限制」前额叶向运动皮层发送抑制指令

认知结果

理性结果:道德评价

Heinz Dilemma 汉斯两难问题

汉斯的妻子得了一种特殊新药才能治的病

老板想赚钱,把价格定很高.

汉斯买不起,在尝试借钱,求助老板等无果后,于是去偷了药

他做错了吗?

通过分析得到答案的过程,归纳了下面三个道德水平

科尔伯格三水平

水平判断标准你的案例(汉斯偷药)
前习俗道德避免惩罚/获取利益“偷药会被抓”
习俗道德遵守社会规范“好人不偷东西”
后习俗道德抽象原则(生命权>法律)“救人比守法更重要”

神经基础

  • 前额叶背外侧(规则理解)
  • 前扣带回(道德冲突监控)

感性结果:依恋类型

安全型 vs 不安全型依恋的长期影响:

类型认知特点理性表现情感表现
安全型灵活问题解决合作共赢策略健康情绪调节
回避型过度理性化回避亲密谈判压抑情感需求
焦虑型灾难化思维过度妥协求认可情绪波动剧烈

分类

信任自己不信任自己
信任他人健康型依恋,很容易付出和接受爱焦虑型依恋,容易付出爱。极端发展成边缘型人格障碍
不信任他人回避型依恋,不容易付出爱,冷漠。极端发育成自恋型人格障碍恐惧型依恋,很难付出和接受爱

案例

静止脸实验 哈洛的恒河猴实验 语言剥夺实验

发展危机

  1. 婴儿期(出生至1岁):
    • 矛盾:信任 vs. 不信任
    • 中心问题:依赖关系和信任的建立
  2. 幼儿期(1岁至3岁):
    • 矛盾:自主 vs. 羞耻和怀疑
    • 中心问题:探索环境,建立自主性
  3. 学龄前期(3岁至6岁):
    • 矛盾:主动性 vs. 内疚
    • 中心问题:发展目标和主动性
  4. 学龄期(6岁至12岁):
    • 矛盾:能力 vs. 自卑
    • 中心问题:学习和社交的能力
  5. 青春期(12岁至18岁):
    • 矛盾:身份 vs. 角色混淆
    • 中心问题:发展个体身份
    • 他们刚形成的自我与他人期待他们扮演的自我形成矛盾,即同一性冲突,发生了混乱.通过进入群体中寻求归宿感,如追星,打游戏等等
  6. 青年期(18岁至40岁):
    • 矛盾:亲密关系 vs. 孤独
    • 中心问题:建立亲密的、相互依赖的关系
  7. 中年期(40岁至65岁):
    • 矛盾:生产力 vs. 停滞
    • 中心问题:职业和家庭的建设
  8. 老年期(65岁及以上):
    • 矛盾:完整性 vs. 绝望
    • 中心问题:回顾生命,感受到满足和完整感

总结

  1. 工具箱(原型/算法/批判思维)决定怎么想
  2. 发展阶梯(皮亚杰/维果茨基)决定能想多深
  3. 双轨输出(理性+情感)决定想完后怎么做

案例应用:青少年打游戏成瘾

  1. 认知类型:启发式主导(即时奖励优先)
  2. 认知阶段:形式运算期潜力未激发
  3. 理性输出:后习俗道德未建立(难权衡游戏与学业)
  4. 情感输出:回避型依恋→游戏替代社交

情感功能

三层系统模型

情感系统可以划分为**感受(瞬时反应)→情绪(持续状态)→情结(深层结构)**三个层级。


感受层

术语Affect(情感基调)

特征

  • 持续时间:毫秒~分钟级

  • 神经基础:

    杏仁核(威胁检测)

    • 岛叶(身体感觉映射)
  • 功能:

    • 快速评估环境安全性(如闻到焦味瞬间警觉)
    • 触发生理反应(心跳加速、瞳孔放大)
      你的案例
  • “被人误解时的委屈感”——杏仁核在500ms内激活交感神经


情绪层

术语Emotion(情绪体验)

特征

  • 持续时间:分钟~数天

  • 神经基础:

    • 前额叶-边缘系统回路(调节强度)
    •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压力反应)
  • 核心理论:

    • Cannon-Bard理论:生理唤醒与主观体验同步独立(如"吊桥效应",情绪的唤醒与体验不一致)

    • 情绪分化理论:伊扎德的10种基本情绪

  • “失恋抑郁持续数周”——HPA轴持续分泌皮质醇


情结层

术语Complex(情结)

特征

  • 持续时间:年~终身
  • 神经基础:
    • 默认模式网络(自我参照思维)
    • 海马体-杏仁核强化通路(创伤记忆固化)
  • 形成机制:
    • 重复情绪体验形成情绪记忆网络(如家暴→"危险关系"图式)
    • 可通过再巩固弱化(心理治疗窗口期)
      你的案例
  • ptsd——特定情境触发海马体提取创伤记忆
常见情结

佛洛伊德派

  1. 恋母情结(伊底帕斯情结): 个体在童年时期对异性父亲产生竞争,对异性母亲产生强烈的情感依赖。
  2. 恋父情结(厄勒克特拉情结): 与恋母情结相似,但是是女性对父亲的强烈情感依赖和对母亲的竞争。

荣格派

  1. 阿尼玛斯: 荣格提出的概念,表示男性个体内部的女性原型形象,具有潜在的创造力和情感性。
  2. 阿尼玛: 女性个体内部的男性原型形象,也包含了创造性和理性的潜在特质。

其他情结

  1. 省籍情结: 对自己所属地区或国家的强烈认同感,可能与文化和身份有关。
  2. 完美情结: 渴望追求完美和无瑕的状态,可能导致对自己和他人的苛刻要求。
  3. 处女情结: 对纯洁和无辜的追求,可能表现为对道德规范的过度拘谨。

这些情结概念在心理学中用于解释个体行为、冲突和发展过程。每个人的心理结构都是独特的,这些情结概念帮助我们理解个体在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复杂性。


科学解释

1. 自下而上激活

刺激 → 杏仁核(感受) → 前扣带回(情绪标记) → 皮层(情结提取)  
  • :看到蛇 → 瞬间恐惧(感受)→ 持续焦虑(情绪)→ 激活童年被咬记忆(情结)

2. 自上而下调节

前额叶(认知重评) → 抑制杏仁核 → 阻断情结触发  
  • :心理咨询中重构家暴记忆 → 降低后续情绪反应强度

计算机类比

计算机组件情绪对应层神经基础科学支持
缓存瞬间感受杏仁核即时反应(<1秒)杏仁核可在12毫秒内触发恐惧反应(无需意识参与)
内存短期情绪前额叶-边缘系统互动(小时~天)血清素水平变化影响持续情绪状态(如抑郁发作可持续数日)
硬盘长期情结皮层-海马体记忆固化(年~终身)童年创伤会重塑前额叶-杏仁核连接强度(fMRI证实情结的神经可塑性改变)

干预策略

1. 感受层过载

  • 方法:深呼吸激活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制动)
  • 神经机制:降低杏仁核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2. 情绪层滞留

  • 方法:认知行为疗法(CBT)挑战非理性信念
  • 神经机制:增强前额叶对边缘系统的抑制

3. 情结层固化

  • 方法:眼动脱敏(EMDR)破坏记忆再巩固
  • 神经机制:海马体记忆表征更新

总结

情感系统的「冰山模型」

水面以上:感受(浪花) → 短暂可见  
水面交界:情绪(波浪) → 影响行为  
深海之下:情结(冰山) → 驱动人格 

情绪分类

高耗能情绪

情绪进化诱因原始目的现代解法
愤怒资源被侵占/边界被侵犯威慑对手/夺回资源高强度运动(消耗肾上腺素)
恐惧致命威胁(猛兽/悬崖)触发战斗-逃跑-冻结反应渐进暴露疗法(重训练杏仁核)

神经机制

  • 杏仁核→下丘脑→交感神经链式反应,耗能占全身20%+

中耗能情绪

情绪进化诱因原始目的现代解法
悲伤丧失重要资源(伴侣/地位)激发社群支持/调整目标投入社会连接+目标拆解
嫉妒资源分配不公激励争取生存资料认知重构(区分事实/想象)

神经机制

  • 前扣带回(ACC)监测不公,前额叶评估应对策略

低耗能维持情绪

情绪进化诱因原始目的现代解法
焦虑潜在风险预警(食物短缺)提前规划避险方案正念呼吸(重置HPA轴)
羞愧违反群体规则维护社会合作自我宽恕训练

神经机制

  • 默认模式网络(DMN)过度活跃导致反刍思维

正能量情绪

情绪进化诱因原始目的现代解法
快乐获得生存资源(食物/伴侣)强化有利行为保持间歇性奖励(防耐受)
好奇发现新资源机会推动探索创新90%熟悉+10%新颖环境设计

神经机制

  • 多巴胺奖赏回路激活伏隔核,提升认知灵活性

超能量情绪

情绪进化诱因原始目的现代解法
亲子/伴侣纽带保障基因延续催产素释放(拥抱/宠物互动)
敬畏面对宏大自然促进群体协作自然接触/艺术体验

神经机制

  • 岛叶和前额叶内侧皮层激活,抑制自我中心思维

抑郁

抑郁其实不算基本情绪,更像是进化保留的风险控制程序——它像大脑的「安全模式」,通过强制减速来防止系统崩溃。

抑郁的「三重能量锁死」机制

层面生理表现进化意义
神经递质5-HT/NE/DA水平下降降低动机以避免高风险行为
神经可塑性海马体萎缩(记忆提取困难)屏蔽痛苦回忆
内分泌HPA轴过度活跃(皮质醇过高)保持对威胁的高度警觉

抑郁不是基础情绪,而是情绪系统的崩溃状态——如同电脑死机时所有程序停止响应。进化赋予它的终极使命是:用短期生存代价,换取避免全军覆没的可能

首先需要了解得物网站的数据结构和爬取方式,得物网站比较复杂,需要使用Selenium+BeautifulSoup进行爬取。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得物爬虫Python代码实现(注: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python import time from selenium import webdriver from selenium.webdriver.chrome.options import Options from bs4 import BeautifulSoup options = Options() options.add_argument('--no-sandbox') # 解决DevToolsActivePort文件不存在报错的问题 options.add_argument('window-size=1920x3000') # 指定浏览器分辨率 options.add_argument('--disable-gpu') # 谷歌文档提到需要加上这个属性来规避bug options.add_argument('--hide-scrollbars') # 隐藏滚动条, 应对一些特殊页面 options.add_argument('blink-settings=imagesEnabled=false') # 不加载图片, 提升速度 options.add_argument('--headless') # 无界面 driver = webdriver.Chrome(options=options) url = 'https://www.dewu.com/' driver.get(url) # 等待页面加载完成 time.sleep(3) # 模拟鼠标点击,展开商品列表 driver.find_element_by_xpath('//div[text()="全部商品"]').click() # 等待页面加载完成 time.sleep(3) # 获取页面源代码 html = driver.page_source # 解析页面 soup = BeautifulSoup(html, 'html.parser') # 获取商品列表 items = soup.find_all('div', {'class': 'item-card'}) for item in items: # 获取商品标题 title = item.find('div', {'class': 'title'}).text.strip() # 获取商品价格 price = item.find('div', {'class': 'price'}).text.strip() # 获取商品链接 link = item.find('a', {'class': 'item-link'})['href'] print(title, price, link) # 关闭浏览器 driver.quit() ``` 这里的代码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爬虫示例,如果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得物网站的数据结构和爬取方式,需要结合具体的需求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和实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