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订餐到开放配送平台
从当天的主题“饿了么开放配送平台发布会”不难发现,饿了么没有刻意强调网上订餐的定位。他们的野心显然不局限于此。
“即时配送是传统物流配送的一个更高的阶段,目前市场上现存的,包括饿了么自营配送在内都无法满足饿了么及其合作伙伴的流量需求。”饿了么联合创始人兼COO康嘉表示,这是其大力发展开放配送平台的契机。据他透露,饿了么目前日订单量超过200万单,日交易额超过6000万元。
饿了么想要建立的是以加盟伙伴为主体,以自营配送为模板和产品试验基地,以众包合作来解决长尾订单的多方合作体系。
在饿了么构建的配送体系中,包含了用户、商户和饿了么开放配送平台,用户向商户下单,订单信息直接传到蜂鸟系统,然后再把订单信息推送给加盟伙伴,完成线上的online;加盟伙伴去餐厅取餐,补齐线下的offline,这是饿了么打造的完整O2O闭环。而在这个闭环里面,饿了么及其加盟伙伴需要做的是把流量变大,把服务做好。
“任何一个平台都无法靠一个人的力量做成一件事,我们需要更多的合作者和代理商加入进来。”饿了么创始人兼CEO张旭豪透露,在其创业之初,没有互联网,也没有移动终端技术,更没有开放的平台接纳他们,无法充分的完成配送工作。这导致了他们最初的创业无果而终,也让其意识到软件开放平台的价值。
2009年饿了么开始转型做交易平台,从配送转入外卖交易,为周边商户提供连接的服务。2011年交易额突破两千万,人员达到200人;2013年快速扩张,全年交易额突破10亿;2014年在线交易达到70亿,这个规模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与京东、大众点评的合作。
也正是那一年,饿了么的路才刚刚开始。
“我们意识到,外送服务不在于你的交易额多少,订单多少,而是背后的价值。真正的背后的价值是即时配送服务。”2015年被张旭豪认为是价值再造的一年,而他将饿了么的再造放在了即时配送体系的建设。
即时配送的壁垒
“即时配送是本地上门服务的最好切入点。”张旭豪断定。相比于传统物流配送,即时配送是一个全新的物种。传统物流走的是规范的物流体系,连续性强、集约化程度高,路线和运量能够提前规划。即时配送在这些方面都有着更高的要求,运送需求的分散、突发,使得即时配送无法集中仓储运输,而是进行社会化库存。
这些结构性特点决定了,作为到家服务的基础性工程,即时配送成了能否把到家服务做好的关键。
6月1日,饿了么的开放配送系统“蜂鸟”正式上线。一周之后饿了么宣布,使用蜂鸟的日配送量已突破 50 万单,占总日均订单量的 25%,使用该系统的配送员已达 10 万人。此前 2 个月,蜂鸟系统在全国 6 个试点城市试运营。这当中,蜂鸟系统将承担物流服务的独立、开放社会化平台。饿了么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邀请第三方物流合作,为其即时配送的合作商提供标准化流程的系统、红包、物资和培训等支持。这也意味着,未来饿了么不止是送外卖的平台,更多本地生活的配送也将依托于此。
饿了么产品总监任斐介绍,蜂鸟系统可以学习调度习惯,建立专属的自动化调度方案,让用户无脑使用。同时与腾讯地图合作,加入了导航功能,甚至实现了室内的精准导航。根据订单的时间要求,通过规划配送路线,匹配最合适的配送员,其正确率达到98%。
张旭豪预测,未来5年后将会越来越少的人去餐厅,更多的人在家里享受美食,到家服务餐饮将达到一天3000万单,长尾的品类包括生鲜、超市、水果都可以展开,而这些长尾品类有望达到2000万单。这些数字加在一起,“有点像今天快递行业在整个中国的市场规模。”
饿了么计划今年在500个城市增加20万的配送员,从而提高300万单的运力。所有的壁垒都将围绕流量而构建。
流量依然是命脉
根据饿了么当天公布的运营数据,其日均订单达到200万单,覆盖260个城市,累计交易用户数突破4000万,随后几年用户交易数将过亿。
尽管张旭豪声称,外送服务不在于交易额和订单量,而在于即时配送服务质量。然而他吸引社会力量加入开放的配送平台,依靠的依然是其庞大的平台流量。
对于这一点,饿了么开放配送平台的早期合作伙伴,蜂窝微服负责人的话中也可以发现,其加入饿了么的原因,最为关键的正是饿了么充沛的流量资源。其次是丰富的品类,餐饮配送存在的一个弊端是非用餐时间段人员利用率不高,而饿了么已经开拓了早餐、下午茶、夜宵等多种品类。再者是饿了么的管理经验,包括人员管理,组织架构变革,专业的设备、网络系统,饿了么高校的管理以及其引以为豪的订餐系统和销售协同系统,这对于到家配送具有相当吸引力。
康嘉透露,饿了么自营的配送服务在未来将占到的5%以内,这部分主要配送品牌馆的餐饮订单,剩下的大部分将会由众包和加盟伙伴配送,“自营满足不了流量的扩张”。
不难发现,饿了么对于流量有着狂热的痴迷,这也是它用来吸引加盟商的最有力法宝。
饿了么平台梦
饿了么推荐,项目管理软件的生命周期,打造社会化物流平台的想法其来有自,张旭豪在现场证实,早在今年年初就开始意识到要大规模发展物流配送体系。今年1月27日,在E轮融资发布会上,饿了么明确提出,将搭建以自有物流为中心,社会化物流为辅的物流配送平台。一方面为中高端餐厅开辟新兴分发渠道,另一方面也将第三方物流接入平台,为苦于送餐难的品牌餐企提供全面完善的解决方案。
本次发布会是饿了么正式大张旗鼓引入社会化物流配送的开始,当天所有的安排都是为了吸引合作商的加盟。
在其着力构建的开放配送生态里,开放平台的诱惑被张旭豪归结为两点:
一是流量优势,这个流量不仅来自饿了么本身,还有其背后的盟友——大众点评、京东和腾讯,他们所有的配送都将与其展开合作。
二是运力调度的优势,除了配送早、午、晚餐,也可以配送京东的商品,“我们调动各个时间段的产品品类,各个时段的订单给到配送员,从而提供配送效率,所以订单数最高、能效最高,从而形成壁垒。”目前,饿了么累计积累了20万名配送员。“未来只有同时拥有这两个优势才能真正把这个行业做起来。”张旭豪对于饿了么拥有的优势充满信心。
张旭豪在现场对合作商和代理商动情地说:“创业是一个孤独的旅程,每一个人都不可能知道未来的彼岸在哪里。我们如果要做一件伟大的事情的话,一定要从一件很小的事情做深做透,最后我们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显然,饿了么想做的伟大事情并不局限于外卖,由外卖延伸出的本地上门服务才是这一切的核心所在。只是这个核心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入局者。
盟友还是对手?
作为饿了么的投资方,也是其“前绯闻男友”,京东与饿了么的关系甚是微妙。
今年初,饿了么宣布获得E轮融资,投资方中,京东赫然在列。张旭豪也将京东称为“盟友”。
而另一方面,《创业家》也注意到,京东在今年4月份成立了旗下子公司“京东到家”,提供的服务项目包括3公里范围内生鲜、超市产品、鲜花、外卖送餐等,其目的在于抢占生活服务O2O市场。5月初,京东到家正式上线“众包物流”新模式——“京东众包”。“京东众包”作为“京东到家”业务的延伸和扩充,将借助社会化运力,服务更多消费者。
上线的众包平台的同时,京东众包也开始通过微信向社会公开招募众包物流配送人员。涵盖很多不同的人群,公司白领、大学学生、互联网工作者都有涉及,还有一直“被看好”对生鲜产品更为熟悉的广场舞大妈大爷们也出现其中。成为京东众包配送员的条件并不苛刻:一部智能手机、年满18周岁、男女不限、零门槛、时间自由,经培训后上岗,项目管理系统支持抢单配送完成后可以获得每单6元的奖励。
这一切也将意味着,京东自身也在为O2O的社会化物流配送布局。
对于京东的投资人和潜在竞争者的双重身份,张旭豪表示,饿了么的开放配送平台将为“所有的合作伙伴和战略伙伴提供配送服务”,除了餐饮可以让饿了么配送,京东的商品也可以让饿了么开放平台配送。
话虽如此,两家公司的O2O战略却都在为配送体系发力。双方的关系也一度非常微妙。前不久,饿了么传出将被京东收购,这个消息被饿了么断然否认,有着更大梦想的饿了么显然并不想丧失其独立性。只是饿了么招募的配送加盟商,更多的面向B端,然而加盟商招募的配送员最终还是将与京东到家产生竞争关系。而作为京东O2O的战略性项目,要京东到家放弃自己的配送体系,转而寻求饿了么的支持,这或许不会是京东想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