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知道的计算机网络

你应该知道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目录
概述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应用层

因特网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网络, 是"网络的网络". 即因特网是所有网络互连起来的一个巨型网络.
因特网的组成 :
边缘部分 : 主机
核心部分 : 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此路由器不是我们家用的路由器)
以太网
以太网是现在最常用的局域网通信协议, 以太网上传输的是MAC帧. 由于以太网同一时间只允许一台计算机发送数据, 所以必须有一套检测机制, 那就是CSMA/CD协议 :
多点接入 : 多台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
载波监听 : 不管是否正在发送, 每个站都必须不停地检测信道
碰撞检测 : 边发送边监听
OSI
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 只要遵守这个OSI标准, 任何两个系统都能进行通信. OSI是七层协议体系结构, 而TCP/IP是一个四层协议体系结构, 于是我们采取折中的方法, 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的时候往往用的是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和应用层。
协议体系结构
物理层
计算机的世界里只有0和1, 正如你现在所看这篇文章的文字, 存储在计算机中也是一大串0和1的组合. 但是这些数字不能在真实的物理介质中传输的, 而需要把它转换为光信号或者电信号, 所以这一层负责将这些比特流(0101)与光电信号进行转换.
如果没有物理层, 那么也就不存在互联网, 不存在数据的共享, 因为数据无法在网络中流动.
数据链路层
数据在这一层不再是以比特流的形式传输, 而是分割成一个一个的帧再进行传输.
MAC地址
又称计算机的硬件地址, 被固化在适配器(网卡)ROM上的占48位的地址. MAC地址可以用来唯一区别一台计算机, 因为它在全球是独一无二的
ps : 当一台计算机不止有一个网卡时, MAC地址就不能唯一对应一台计算机了. 例如, 一台计算机装了2个网卡, 一个是用于该计算机与外界通信, 而第二个网卡则用来公司内部局域网通信. 这时候虽然有两个MAC地址, 但是其实是同一台计算机.
分组交换
由于数据在这次曾要被分割成一个一个的帧, 由于不同的链路规定了不同的最大帧长, 即MTU(最大传输单元), 凡是超出这个MTU的帧都必须被分块. 例如一台货车一次能运输5吨的货物, 而有条公路限载重2吨, 那么你只好分3次运输.
网桥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根据MAC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和过滤.
以太网交换机
实际上就是一个多接口的网桥, 以太网交换机的每个接口都直接与一个单个主机或另一个集线器相连, 可以很容易实现VLAN(虚拟局域网)
以太网的MAC帧
MAC帧的格式为 :MAC帧格式
目的地址 : 接收方48位的MAC地址
源地址 : 发送方48位的MAC地址
类型字段 : 标志上一层使用的是什么协议, 0x0800为IP数据报
网络层
如果只有数据链路层没有网络层, 数据就只能在同一条链路上传输, 不能跨链路传输. 有了网络层, 数据便能跨域不同的数据链路传输.
IP地址
IP地址又称为软件地址, 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上, IPv4地址为32位, IPv6地址为128位
IP地址和MAC地址
网络层以上使用IP地址, 数据链路层以下使用MAC地址
IP地址是逻辑地址, MAC地址是物理地址
IP分组中首部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在传输中不会改变, MAC帧中首部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每到一个路由器会改变一次
IP地址分类
IP地址 = {<网络号>, <主机号>}
A类地址 : 0.0.0.0 ~ 127.0.0.0
B类地址 : 128.0.0.0 ~ 191.255.0.0
C类地址 : 192.0.0.0 ~ 223.255.255.0
划分子网之后的IP地址
IP地址 = {<网络号>, <子网号>, <主机号>}
例如某单位拥有一个B类IP地址, 145.13.0.0, 但凡目的地址为145.13.x.x的数据报都会被送到这个网络上的路由器R. 内部划分子网后变成 : 145.13.3.0, 145.13.7.0,145.13.21.0. 但是对外仍表现为一个网络, 即145.13.0.0. 这样路由器R收到报文后, 再根据目的地址发到对应的子网上.
子网掩码
一般由一串1和一串0组成, 不管网络有没有划分子网, 将子网掩码和IP地址做按位与运算即可得出网络地址.
所有的网络都必须使用子网掩码, 同时在路由表中必须有子网掩码这一栏. 如果一个网络不划分子网, 那么该网络的子网掩码就是默认的子网掩码.
A类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为255.0.0.0
B类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为255.255.0.0
C类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尽管划分子网增加了灵活性, 但是却减少了能够连接在网络上的主机总数.
构成超网的IP地址
IP地址 = {<网络前缀>, <主机号>}
使用网络前缀, 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CIDR
例如, 128.14.35.7/20, 意思是前20位为网络前缀, 后12位为主机号. 另外, CIDR把网络前缀相同的连续的IP地址组成一个"CIDR地址块"
地址掩码 : CIDR使用32位的地址掩码, 类似于子网掩码.
IP数据报
在网络层, 数据是以IP数据报(IP分组)的形式传输的IP数据报的格式
首部前20字节为固定长度, 是所有IP数据报必备的. 后4字节是可选字段, 其长度可变.
IP数据报首部固定的字段分析 :
版本号 : IP协议的版本, IPv4或IPv6
首部长度 : 记录了首部的长度, 最大为1111, 即15个32位字长, 即60字节. 当首部长度不是4字节的整数倍时, 需要使用最后的填充字段加以填充.
服务类型 : 一般无用
总长度 : 指首部和数据之和的长度. 最大为216-1 = 65535字节. 但是由于数据链路层规定每一帧的数据长度都有最大长度MTU, 以太网规定MTU为1500字节, 所以超出范围的数据报就必须进行分片处理
标识 : 每产生一个IP数据报, 计数器就+1, 并将此值赋值给标识字段. 再以后需要分片的数据报中, 标识相同说明是同一个数据报
标志 : 占3位, 最低位记为MF(More Fragment). MF = 1说明还有分片; MF = 0说明这已经是最后一个分片. 中间一位记为DF(Don’t Fragment), 意思是不能分片. 只有当DF = 0时才允许分片.
段位移 : 又称片位移, 相对于用户数据字段的起点, 该片从何处开始. 片位移以8个字节为偏移单位. 所以, 每个分片的长度一定是8字节的整数倍.
生存时间 : TTL(Time To Live). 数据报能在因特网中经过路由器的最大次数为255次, 每经过一个路由器则TTL - 1, 为0时丢弃该报文.
协议 : 记录该报文所携带的数据是使用何种协议.
首部检验和 : 只检验数据报的首部, 不检验数据部分. 不为0则丢弃报文.
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 不解释
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每个路由器内部都维护一个路由表, 路由表包含以下内容(目的网络地址, 下一跳地址).
使用子网时分组转发时, 路由表必须包含以下三项内容: 目的网络地址, 子网掩码和下一跳地址.
特定主机路由 : 对特定的目的地址指明一个路由
默认路由 : 不知道分组该发给哪个路由器时就发给默认路由. 当一个网络只有很少的对外连接时使用默认路由非常合适.
路由器的分组转发算法
从数据报中拿到目的IP地址D, 得出目的网络地址N
若N就是与此路由器直接相连的某个网络地址, 则直接交付(不需要再交给其他路由器转发, 直接找到该目的主机交付), 否则 -> (3)
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D的特定主机路由, 则把数据报传给该路由器, 否则 -> (4)
若路由表中有到达网络N的路由, 则把数据报传给该路由器, 否则 -> (5)
若路由表中有默认路由, 则交给该路由器, 否则 -> (6)
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虚拟专用网VPN
因特网中的所有路由器对该目的地址是专用地址的数据报一律不转发, 下面有3种专用地址(虚拟IP地址)
10.0.0.0 ~ 10.255.255.255
172.16.0.0 ~ 172.31.255.255
192.168.0.0 ~ 192.168.255.255
假设现在公司A有一个部门在广州和另一个在上海, 而他们在当地都有自己的专用网. 那么怎么将这两个专用网连接起来呢?
租用电信的通信线路为本机构专用, 但是太贵了
利用公用的因特网当做通信载体, 这就是虚拟专用网VPN
网络地址转换NAT
多个专用网内部的主机公用一个NAT路由器的IP地址, 在主机发送和接收IP数据报时必须先通过NAT路由器进行网络地址转换.

NAT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不仅如此, NAT还能使用端口号, 摇身一变成为网络地址和端口转换NAPT
ARP协议
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问题, 即 IP地址 -> ARP -> MAC地址
每一个主机都有一个ARP高速缓存, 里面有本局域网上的各主机和路由器的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表. 以下是ARP的工作原理 :ARP的工作原理.jpg
那如果是跨网络使用ARP呢?
在本网络上广播
未找到该主机, 则到路由器
路由器帮忙转发(在另一网络上广播)
找到了则完成ARP请求, 未找到则返回(2)
传输层
这一层是重中之重, 因为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这两层的数据传输都是不可靠的, 尽最大能力交付的. 什么意思的? 就是它们不负责提交给你的就是正确的数据. 然而这一层的TCP协议将要提供可靠传输
这一层主要重点是两个协议 : UDP 和 TCP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UDP主要特点 :
无连接
尽最大努力交付
面向报文 : 应用层交下来的报文直接加上UDP头部就往IP层扔, 不合并也不拆分
没有拥塞控制
支持一对一, 一对多, 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首部开销小, 只有8个字节
UDP首部UDP首部格式
源端口 : 源端口号. 在需要对方回信时选用, 不需要则全0
目的端口 : 目的端口号. 这在终点交付报文时必须要使用到
长度 : UDP数据报的长度, 最小值为8(仅有首部)
检验和 : 与IP数据报只检验首部不同的是, UDP需要把首部和数据部分一起检验
传输控制协议TCP
TCP主要特点 :
面向连接的运输层协议
每一条TCP连接只能有2个端点, TCP是点对点的
提供可靠交付
全双工通信
面向字节流
TCP的工作流程TCP字节流
TCP的连接
TCP连接的端点叫套接字(socket)
socket = (IP地址 : 端口号)
每一条TCP连接唯一地被通信两端的两个端点(socket)所确定. 即 :
TCP连接 ::= {socket1, socket2} = {(IP1 : port1), (IP2 : port2)}
TCP报文段的首部TCP报文段的首部
源端口和目的端口 : 同UDP端口作用
序号 : 本报文段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确认号 : 期望收到对方下一个报文段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
若确认号 = N, 则表明 : 到序号N-1为止的所有数据都已正常收到
数据偏移 : TCP报文段的首部长度
保留 : 以后用, 目前为0
紧急URG : 若URG = 1时, 说明紧急指针字段有效, 告诉系统这是紧急数据, 应尽快传送. 例如突然要中断传送
确认ACK : ACK = 1时确认号才有效, ACK = 0时确认号无效. TCP规定, 连接建立后所有传送的报文段都必须把ACK置1
推送PSH : 若PSH = 1, 则接收方收到报文段之后不再等到整个缓存满而是直接向上交付
复位RST : 当RST = 1, 说明TCP连接有严重错误, 必须释放连接再重连
同步SYN : 在连接建立时用来同步序号. 当SYN = 1, ACK = 0时表明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 对方若同意建立连接, 则在响应的报文段中置SYN = 1, ACK = 1
终止FIN : 当FIN = 1, 表明此报文段的发送方数据已发送完毕, 并要求释放连接
窗口 : 告诉对方 : 从本报文段首部中的确认号算起, 接收方目前允许对方发送的数据量. 这是作为接收方让发送方设置其发送窗口的依据
检验和 : 同UDP, 检验首部和数据部分
紧急指针 : 当URG = 1时有效, 指出紧急数据的末尾在报文段的位置
选项 : 最大可40字节, 没有则为0
最大报文段长度MSS(Maximum Segment Size) : 每一个TCP报文段中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 若不填写则为默认的536字节.
窗口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