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熵减 华为活力之源》


        本书一开始介绍了熵增定律:宇宙万物,最终由有序变为无序,走向寂灭。熵减定律:通过开放系统,吸收外部能量,并逆向做功,让事物重新恢复到有序 或者减缓寂灭的速度。再从理论层面,讲解了如何将热力学第二定律引入企业的发展之道;后从实践层面,讲解华为的芯片、ICT等业务,如何通过熵减定律的应用,让业务起死回生,让企业重新换发活力。概而述之:通过耗散式架构,通过开放合作,让企业厚积而薄发。

        其实,书中的一些实践经验,包括激活团队、激励个人、简化流程等措施,很多公司很多团队,都已经在使用。比如我本人在历往的团队管理中,就特别注重团队小伙伴自驱力的建设,进而激活团队与个人,而且此前也读了不少团队管理的书籍。但读完本书后,却感受到前所未有之触动。主要原因是,此前读过的书籍也好、自己总结的管理技巧也罢,从没有如此系统、完整的阐述出公司、团队管理的底层逻辑,也从没有用自然科学+哲学的高度来述说 企业发展之道。

     读完本书后,个人也一些浅显的总结,如下:


一、公司\团队层面:

        做好文化这个“场”的建设。所谓的“场”,其实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又是无处不在,时时刻刻影响着员工的思维模式与行为逻辑。要将公司愿意、使命,通过一些很易传播的话语与案例,具像化、白化。比如华为的: 不让雷锋吃亏,一杯咖啡就能吸引宇宙的能量,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让员工沉浸在这个“场”中。当然,要建立一个正能量的“场”,引导员工敢说真话,敢做实事。要构建一个相互信任的工作氛围,减少内部交易成本,让大家愿意把后背交给同伴,把精力聚焦在创造价值的事情上。 有的员工,经常会奉行“做多错多,不做不错”的思路,反而一些敢作敢为的员工因为少数的工作失误就受了处罚或受了委屈,进而“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让这个“场”具备负能量,最后是“劣币驱逐良币”,让熵增定律生效,团队走向没落乃至毁灭。
       要有明确目标、让大家找到使命感,要让每个成员理解 团队的目标与个人工作的关系。 要定义团队工作与个人工作价值,让大家找到使命感。即使有的头部公司,开出了极具竞争力的薪水,挖来了行业的顶尖人才,但如果迟迟让这些人才找不到对公司的认同、对工作目标的使命感,那这只由顶尖人才组成的队伍,也不过是一只雇佣军罢了,经不起任何的磨难,也很难与公司、团队共进退。要想把队伍打造成正规军、甚至红军,一定要让个人找到自身工作与整体目标的关系,找到价值感、获得感、使命感。否则,熵增定律会让队伍走向无序。

       要保持开放合作,防止闭门自主创新,要引领团队学习行业的先进经验,,并此基础上构建项目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要鼓励每个人学习他人的优秀经验。华为任先生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喝一杯咖啡就能吸收来自宇宙的力量,就是鼓励大家利用茶歇的空档,闲聊探讨两句,或者是向公司的一些专家请教两句,说不定就能获得工作的新思路,解决新问题,打开新局面。
      平时要积能蓄势。要在平时的工作中,除了要完成计划中的工作,还要注意积聚势能(团队建设、学习、创新),要引导团队展开工作相关、不相关的学习,在团队中长期的规划中提前储备能力,在业务发生变化时,随瞬间抓住机会,创造价值。真正变“技术响应业务” 为“科技驱动业务”。
      保持团队活力,关键是能带领团队打胜仗,哪怕失败N次也胜利一次。一直打败仗的队伍,是很难保持活力的。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除了团队层面的胜利,也要注意个人层面的胜利,让个人找必要获得感。作为团队管理者,能帮助团队成员取得成功,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要做好这个工作的重要手段,就是充分的向下授权,并提供必要的试错成本。

二、个人层面
       不断做好 “耗散--积能--耗散”的循环,要从身体上、心理上、信息上做好“新陈代谢”,保持活力,保持竞争力。职场有“35岁”、“45岁”的魔咒,很多人过了40,基本就不再主动的学习新知识,不要主动的了解新事物,整个人生处于一个“收官”的状态。但其实,哪怕是一场“90分钟”的足球赛,也很有可能在最后几分钟被翻盘,何况是一个可能长达90年的人生呢? 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不要追求完美主义,我是一位处女座的男生,天性追求事事尽善尽美,得人称赞。但10多年的工作经历告诉我,人不人是不具可比性的,很难追求理想中的完善。 但是我们可以与过去的自己相比,不断追求更好的自我。要时不时的自我批评、总结、反思、改进,实现熵减。研发领域的“迭代开发思路”,也可以应用到个人提升上,每个版本迭代的不只是代码与产品,还有个人的能力。

      要有终身学习的心态,要有开放的心态,不要划地为牢,固步自封。 要有多元化的信息储备:产品、技术、商务,甚至财务、医学、其它自然科学等领域。 要充分吸收宇宙能量,建立多元的思维模型。

    最后,知道容易,做到却难。知行合一 才是熵减的关键所在。
 

基于gcc的stm32环境搭建码+文档说明.zip,个人经导师指导并认可通过的高分设计项目,评审分99分,代码完整确保可以运行,小白也可以亲自搞定,主要针对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正在做毕业设计的学生和需要项目实战练习的学习者,可作为毕业设计、课程设计、期末大作业,代码资料完整,下载可用。 基于gcc的stm32环境搭建码+文档说明.zip基于gcc的stm32环境搭建码+文档说明.zip基于gcc的stm32环境搭建码+文档说明.zip基于gcc的stm32环境搭建码+文档说明.zip基于gcc的stm32环境搭建码+文档说明.zip基于gcc的stm32环境搭建码+文档说明.zip基于gcc的stm32环境搭建码+文档说明.zip基于gcc的stm32环境搭建码+文档说明.zip基于gcc的stm32环境搭建码+文档说明.zip基于gcc的stm32环境搭建码+文档说明.zip基于gcc的stm32环境搭建码+文档说明.zip基于gcc的stm32环境搭建码+文档说明.zip基于gcc的stm32环境搭建码+文档说明.zip基于gcc的stm32环境搭建码+文档说明.zip基于gcc的stm32环境搭建码+文档说明.zip基于gcc的stm32环境搭建码+文档说明.zip基于gcc的stm32环境搭建码+文档说明.zip基于gcc的stm32环境搭建码+文档说明.zip基于gcc的stm32环境搭建码+文档说明.zip基于gcc的stm32环境搭建码+文档说明.zip基于gcc的stm32环境搭建码+文档说明.zip基于gcc的stm32环境搭建码+文档说明.zip基于gcc的stm32环境搭建码+文档说明.zip基于gcc的stm32环境搭建码+文档说明.zip基于gcc的stm32环境搭建码+文档说明.zip基于gcc的
内容概要:本文档是201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试题,针对单相用电器分析监测装置的设计与制作提出了具体任务和要求。该装置需具备学习和分析监测两种模式,在学习模式下测试并存储电器特征参量,在分析监测模式下实时指示用电器类别和工作状态。基本要求包括电器电流范围、可识别的电器工作状态数、响应时间、最小电流电器的自制等。发挥部分则鼓励提高装置性能,如学习功能优化、增强识别能力、低功耗设计以及无线传输等功能。文档还详细规定了参赛注意事项,如参赛队伍组成、比赛时间安排、纪律要求等,并给出了评分标准,涵盖设计报告、基本要求完成情况及发挥部分的表现; 适合人群: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本科生及高职高专学生,特别是对电子设计、单相用电器监测感兴趣的团队;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作为竞赛指南,帮助参赛队伍明确设计目标和要求;②指导参赛队伍进行单相用电器分析监测装置的设计与制作,确保满足竞赛的基本要求和发挥部分的要求; 其他说明:文档强调了参赛纪律,要求参赛者必须是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生,并且在竞赛期间只能在学校指定场地内进行设计制作,不得与他人交流。此外,文档还提供了详细的评分标准,以确保评审过程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