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基于Java的责任链模式

一、引言

  初看责任链 模式,心里不禁想起了一个以前听过的相声 :看牙。说的是一个病人看牙的时候,医生不小心把拔下的一个牙掉进了病人嗓子里。病人因此楼上楼下的跑了好多科室,最后无果而终。

  责任链模式就是这种“推卸”责任的模式,你的问题在我这里能解决我就解决,不行就把你推给另一个对象 。至于到底谁解决了这个问题了呢?我管呢!

  二、定义与结构

  从名字上大概也能猜出这个模式的大概模样——系统中将会存在多个有类似处理能力 的对象。当一个请求触发后,请求将在这些对象组成的链条中传递,直到找到最合适的“责任”对象,并进行处理。

  《设计模式 》中给它的定义如下: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它为止。

  从定义上可以看出,责任链模式的提出是为了“解耦”,以应变系统需求 的变更和不明确性。

  下面是《设计模式》中给出的适用范围:

  1) 有多个的对象可以处理一个请求,哪个对象处理该请求运行 时刻自动 确定。

  2) 你想在不明确指定接收者的情况下,向多个对象中的一个提交一个请求。

  3) 可处理一个请求的对象集合应被动态 指定。

  责任链模式真的能给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解耦(这好像很神奇)吗?先来看下它的组成角色 。这个问题我会在下面提及。

  责任链模式由两个角色组成:

  1) 抽象 处理者角色(Handler):它定义了一个处理请求的接口 。当然对于链子的不同实现,也可以在这个角色中实现后继链。

  2) 具体处理者角色(Concrete Handler):实现抽象角色中定义的接口,并处理它所负责的请求。如果不能处理则访问 它的后继者。

  至于类图不放也罢。毕竟就是一个继承或者实现。

  三、纯与不纯

  责任链模式的纯与不纯的区别 ,就像黑猫、白猫的区别一样。不要刻意的去使自己的代码 来符合一个模式的公式。只要能够使代码降低耦合、提高重用,满足系统需求并能很好的适应变化就好了。正所谓:管它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纯的责任链模式,规定 一个具体处理者角色只能对请求作出两种动作 :自己处理;传给下家。不能出现处理了一部分,把剩下的传给了下家的情况。而且请求在责任链中必须被处理,而不能出现无果而终的结局。

  反之,则就是不纯的责任链模式。

  不纯的责任链模式还算是责任链模式吗?比如一个请求被捕获后,每个具体处理者都尝试去处理它,不管结果如何都将请求再次转发。我认为这种方式的实现,算不算是责任链模式的一种倒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也能从中体味到责任链模式的思想:通过将多个处理者之间建立 联系,来达到请求与具体的某个处理者的解耦。

  下面的例子就是采用了上面提到的“不纯的责任链模式”。

 

出处:http://dev.yesky.com//294/2011794.s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