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了一个基于Python的端口扫描与可视化分析系统,旨在解决传统命令行扫描工具结果展示不直观的问题。系统通过TCP三次握手机制进行高效端口探测,结合Banner抓取和服务识别功能,并采用风险评估模型对开放端口进行分级。创新性地整合了Matplotlib/Seaborn可视化技术,提供风险分布、服务统计等多维度图表展示。采用PyQt构建交互式界面,支持历史数据存储和报告生成。该系统具有技术成熟、低成本、易部署等特点,适用于教学、企业安全巡检等场景,有效提升了网络安全监测的直观性和决策效率。
项目具体运行后效果如下:
【【信息安全项目】基于pyqt的端口扫描智能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端口扫描#信息安全毕设#网络安全#网安选题S2025006】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qCZBsEdw/?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3d18b0a7b9486f50fe7f4dea4c24e2a4
可视化版本:


不带可视化版本:

PS:需要配套源码可以私信博主,伸手党勿扰
一、项目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政府机构、金融企业、制造业单位以及个体用户开展业务的基础平台。然而,网络基础设施的复杂化也导致网络安全风险持续攀升。尤其是在组织的网络边界上,运行着大量未充分加固的服务与端口。一旦被黑客扫描到这些开放端口,便可能利用存在的服务漏洞或弱配置进行进一步渗透,最终造成数据泄露、业务瘫痪甚至重大经济损失。
端口扫描是网络渗透的重要起始环节。在真实攻击环境中,攻击者通常首先对目标主机进行端口探测和服务识别,借此判断目标所提供的网络应用类型和可能的安全弱点。然而,在实际企业运维中,虽然会使用扫描工具进行巡检,但扫描结果通常以命令行或文本形式呈现,不仅不直观,而且难以从海量日志信息中快速提取风险重点,无法为运维人员提供清晰可视的资产安全态势。
随着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将端口扫描数据与可视化图表结合,不仅可以以直观、图形化的方式展示风险,还能通过对风险分布、服务分布、端口范围和历史趋势的呈现,实现更高效的网络安全决策支持。因此,研究一个集端口扫描、风险识别与安全可视化为一体的智能化安全分析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 对网络安全建设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系统能够帮助企业主动发现安全隐患,实现从被动防御到主动风险监测。
- 促进网络资产管理精细化。 通过可视化视角展示端口开放情况及其风险等级,协助安全团队快速定位关键漏洞。
- 对网络安全教学与科研具有促进作用。 系统能够作为实践平台展示攻击者的初始侦察思路,有助于培养学生和初学者的网络安全思维。
- 提升传统端口扫描工具的可用性。 相比命令行方式,本系统加入图形界面和数据可视化,使扫描结果的理解与分析更加友好。
综上,该课题不仅具有理论研究价值,还具有明显的工程实践意义与推广价值。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端口扫描与网络风险评估的研究起步较早,代表性工具包括:
- Nmap:最经典的网络扫描工具,可实现端口探测、服务识别和操作系统识别。虽然功能强大,但输出格式较技术化,不利于图形化展示。
- Nessus、OpenVAS:主要用于漏洞评估,通常结合商业扫描引擎与安全数据库,但缺少针对于端口可视化分析的功能。
- Qualys、Rapid7 等商业安全平台:具备图形化界面和风险可视化能力,但成本高昂,且对中小企业不友好。
总体来看,国外平台更加成熟,但开源方向更多关注扫描准确性与漏洞识别,较少针对开放端口的可视化分析和风险决策支持。
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网络安全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端口扫描系统仍呈现以下特点:
- 工具多侧重对接漏洞库,而非端口级态势感知;
- 市面上多数产品偏向企业级安全平台,个人与教育场景难以承载;
- 尽管已有扫描工具支持导出数据,但缺乏与可视化技术结合的标准方案。
同时,国内高校虽然从学习角度研究网络扫描,但由于安全工具限制与开发周期长,较少出现结合扫描技术 + 可视化展示 + 历史趋势分析的完整系统。
2.3 综合评述
当前无论国内外,端口扫描工具从数据展示方式上往往缺乏直观性与分析能力;另一方面,可视化研究多聚焦大数据与商业分析,而不是面向网络安全资产管理。因此,开发一套扫描精度高、展示友好、可为风险决策提供支持的系统具有明显创新性和研究价值。
第三章 研究目标与内容
3.1 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 Python 的端口扫描与网络风险可视化分析系统,实现对网络主机的端口扫描、风险评级及可视化展示,帮助用户实时掌握网络安全态势并定位潜在威胁。
3.2 研究内容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模块研究内容与关键实现扫描引擎采用多线程和 socket / nmap 技术进行端口探测与服务识别风险评估模型基于端口危害程度、服务暴露风险、漏洞利用频率等因素进行风险分级数据可视化构建风险饼图、服务柱状图、端口范围分布图、热力图、时间趋势图等动态可视化图表图形化界面使用 PyQt 构建交互式系统界面,提高可用性历史记录与报表支持扫描数据持久化,并可根据历史数据生成安全趋势分析
通过上述研究,最终形成一套扫描→分析→可视化→决策的完整安全分析系统架构。
第四章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课题将采用软件工程方法与网络安全分析方法结合的研究思路,主要实现步骤如下:
- 需求分析:明确扫描范围、展示维度与用户交互需求。
- 扫描模块开发:基于 Python socket/Nmap 构建高效扫描器。
- 服务识别与安全标签处理:结合端口信息库对服务进行分类与风险映射。
- 可视化设计:利用 Matplotlib/Seaborn 生成多维可视化图表。
- 系统集成:将扫描模块、风险评估模块和可视化模块通过 PyQt 统一整合。
- 测试优化:进行功能测试、稳定性测试与性能优化。
- 成果输出:形成可运行的可视化端口扫描系统与毕业论文文档。
第五章 预期成果与创新点
5.1 预期成果
- 一套可独立运行的端口扫描与可视化分析系统;
- 可自动识别服务与风险等级的扫描引擎;
- 多维可视化图表,包括风险分布、服务统计、端口范围、热力图、趋势图等;
- 扫描历史记录与报表功能;
- 完整的技术文档与论文材料。
5.2 可能的创新点
创新点说明可视化维度更全面展示从风险—服务—端口—时间多层次网络态势智能风险评级模型不仅判断端口开放,还结合服务脆弱性定义风险扫描结果可行动化能够直接指示重点风险端口,提高运维效率轻量级、可本地部署相比大型平台更适用于个人学习、小型机构与科研场景
第六章 工作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七章 可行性分析
7.1 技术可行性
本课题所依赖的技术均成熟稳定,并拥有丰富的开源生态支持,技术障碍较低,具有良好的实现基础:
- 扫描技术成熟且实现方式多样
- Python 支持 socket、scapy、asyncio、python-nmap 等多种扫描方式,可根据对效率与准确性的要求灵活组合。
- 图形界面开发稳定可靠
- PyQt 有完善的组件体系,能够实现可视化仪表盘、动态更新图表和多数据视图。
- 可视化库生态完善
- Matplotlib、Seaborn、NumPy 等常用工具可以确保图表绘制过程稳定高效,并支持自定义图形增强视觉效果。
- 运行环境门槛较低
- 系统运行不依赖大型数据库或商业软件,仅需 Python 环境即可部署,适用于一般 PC 环境。
综上,本课题技术路线成熟可靠,参考资料丰富,具备较强可行性。
7.2 经济可行性
系统开发与运行成本极低:
- 所有依赖库均为开源免费;
- 无需购买商业扫描引擎或可视化组件;
- 硬件要求低,可在普通个人电脑运行。
对于学校网络、科研团队与中小型企业而言,本系统能够在低成本下获得可观的风险检测与分析收益,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7.3 应用可行性
本系统面向的应用场景广泛:
- 高校网络安全教学实验;
- 企业资产安全巡检与端口风险分析;
- 信息系统上线前安全检查;
- 运维人员安全可视化辅助决策。
系统界面友好,不需要专业安全背景也能操作,并支持扫描历史趋势展示,因此具备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第八章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整体架构分为四大核心模块:扫描模块、风控分析模块、可视化模块与用户交互模块。各模块关系如下:
┌────────────────────┐
│ 用户交互界面 (PyQt) │
└──────────────┬─────┘
│
控制指令与可视化展示
│
┌──────────────┴───────────────┐
│ 扫描引擎模块 风险评估模块 │
│ (Socket/Nmap) (端口+服务模型)│
└──────────────┬───────────────┘
│
扫描数据与风险结果
│
┌──────────────┴───────────────┐
│ 可视化渲染模块 (Matplotlib) │
│ 饼图 / 柱状图 / 热力图 / 趋势图 │
└──────────────┬───────────────┘
│
历史存储与报表模块
8.1 模块功能说明

第九章 预期研究难点与解决措施

第十章 预期结论与项目价值
完成本课题后,系统预计能够达到以下结论:
- 端口扫描与服务识别技术可与可视化技术高度结合,为网络安全资产管理提供更优的人机交互方式;
- 风险分析模型能够协助用户从开放端口中快速定位关键威胁,为企业与高校安全运维提供实际帮助;
- 可视化分析能够显著降低对专业安全知识的依赖,提高安全风险识别效率;
- 系统具备较高拓展性,可进一步集成漏洞扫描、资产指纹识别与攻击面分析等更高级功能。
从社会价值角度来看,本课题不仅推动了网络安全工具生态的轻量化与可视化发展,也降低了安全知识应用门槛,有助于提升用户自主防御能力。
核心设计部分介绍:
2. 系统架构设计
2.1 整体架构
程序目录:

系统采用MVC(Model-View-Controller)架构模式,分为四层:

各模块解析:
2.2 模块划分
2.2.1 核心模块(core/)
scanner.py - 端口扫描引擎
- 职责:实现多线程端口扫描核心逻辑
- 关键类:
PortScanner(QThread) - 主要方法:
run(): 扫描主流程控制_scan_worker(): 工作线程函数_scan_port(): 单端口扫描stop(): 停止扫描
port_info.py - 端口信息数据库
- 职责:维护端口服务信息和风险数据
- 关键类:
PortDatabase - 主要方法:
get_port_info(): 获取端口服务信息get_risk_color(): 获取风险等级颜色
2.2.2 界面模块(ui/)
main_window.py - 主窗口
- 职责:构建主界面,处理用户交互
- 关键类:
MainWindow(QMainWindow) - 主要组件:
- 配置面板:目标输入、端口选择、参数设置
- 控制面板:扫描按钮、进度条、状态显示
- 结果面板:表格展示、日志输出、统计信息
styles.py - 样式定义
- 职责:统一管理界面样式
- 内容:Qt StyleSheet定义
2.2.3 工具模块(utils/)
validator.py - 输入验证
- 职责:验证用户输入的合法性
- 关键类:
InputValidator - 验证项:IP地址、主机名、端口范围
report.py - 报告生成
- 职责:生成多格式扫描报告
- 关键类:
ReportGenerator - 支持格式:TXT、CSV、Excel
2.3数据流图:
用户输入 → 输入验证 → 扫描配置 → 端口扫描 → 结果处理 → 界面展示
↓
服务识别
↓
风险评估
↓
数据存储
↓
报告生成
3. 开发环境配置
3.1 系统要求

3.2安装依赖:
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4. 详细开发原理
4.1TCP端口扫描原理:
TCP三次握手机制
TCP端口扫描的核心是利用TCP协议的三次握手机制来判断端口状态。
正常的TCP三次握手流程:
客户端 服务器 | | |-------- SYN (同步) ----------->|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发送SYN包 | | |<------- SYN-ACK (确认) --------|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回复SYN-ACK | | |-------- ACK (确认) ----------->|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发送ACK | | |<====== 连接建立 ======>|
端口状态判断:
""" TCP Connect扫描判断逻辑: """ # 1. 端口开放(OPEN) socket.connect_ex((target, port)) == 0 # 服务器完成三次握手,返回0表示连接成功 # 2. 端口关闭(CLOSED) socket.connect_ex((target, port)) == 111 # Connection refused # 服务器发送RST包,拒绝连接 # 3. 端口过滤(FILTERED) socket.timeout异常 # 防火墙丢弃数据包,没有响应
1.2 TCP Connect扫描详解
实现代码分析:
def _scan_port(self, port):
"""
TCP Connect扫描实现
原理:
1. 创建TCP socket(SOCK_STREAM)
2. 设置超时时间
3. 尝试建立完整的TCP连接
4. 根据返回值判断端口状态
5. 立即关闭连接
"""
# 步骤1:创建socket对象
sock = socket.socket(
socket.AF_INET, # IPv4地址族
socket.SOCK_STREAM # TCP协议(流式套接字)
)
# 步骤2:设置超时
sock.settimeout(self.timeout)
# 超时机制:防止长时间等待无响应的端口
# - 如果在timeout秒内未收到响应,抛出socket.timeout异常
# - 避免扫描被"黑洞"端口卡住
try:
# 步骤3:尝试连接
result = sock.connect_ex((self.target, port))
"""
connect_ex()方法特点:
- 非阻塞式连接尝试
- 返回错误码而非抛出异常
- 返回值:
* 0: 连接成功(端口开放)
* 非0: 连接失败(错误码)
常见错误码:
- 10061/111: Connection refused(端口关闭)
- 10060/110: Connection timed out(端口过滤)
- 10051/113: No route to host(主机不可达)
"""
if result == 0:
# 端口开放 - 连接成功建立
# 步骤4:服务识别(可选)
try:
# Banner Grabbing(横幅抓取)
sock.send(b'HEAD / HTTP/1.0\r\n\r\n')
banner = sock.recv(1024).decode('utf-8', errors='ignore')
# 通过服务响应识别具体服务和版本
except:
banner = None
# 查询端口信息数据库
port_info = PortDatabase.get_port_info(port)
port_data = {
'port': port,
'state': 'open',
'service': port_info['service'],
'risk': port_info['risk'],
'description': port_info['description'],
'banner': banner # 服务横幅(如果获取到)
}
# 通知UI线程
self.port_found.emit(port_data)
else:
# 端口关闭或被过滤
# 不做处理,静默跳过
pass
except socket.timeout:
# 超时异常:端口可能被防火墙过滤
# 记录为FILTERED状态(可选)
pass
except socket.error as e:
# 其他socket错误
# 如:网络不可达、主机拒绝连接等
pass
finally:
# 步骤5:关闭连接
sock.close()
# 释放socket资源,避免资源泄露
# TCP四次挥手会在这里发生
1.3 其他扫描技术对比

1.4 Banner Grabbing原理
def grab_banner(sock, port):
"""
服务横幅抓取
原理:
连接成功后,向服务发送特定请求,
解析响应来识别服务类型和版本
"""
# 不同服务的探测方法
probes = {
80: b'GET / HTTP/1.0\r\n\r\n', # HTTP
21: b'', # FTP(自动发送banner)
22: b'', # SSH(自动发送banner)
25: b'EHLO example.com\r\n', # SMTP
3306: b'\x00', # MySQL
}
try:
# 发送探测包
if port in probes:
sock.send(probes[port])
# 接收响应
banner = sock.recv(1024).decode('utf-8', errors='ignore')
# 解析响应
"""
示例响应:
HTTP: "HTTP/1.1 200 OK\r\nServer: Apache/2.4.41"
SSH: "SSH-2.0-OpenSSH_7.9"
FTP: "220 ProFTPD 1.3.5 Server ready"
"""
# 提取服务信息
service_info = parse_banner(banner)
return service_info
except:
return None
def parse_banner(banner):
"""
解析服务横幅
提取:
- 服务类型
- 版本号
- 操作系统信息(部分服务)
"""
patterns = {
'Apache': r'Apache/([\d.]+)',
'Nginx': r'nginx/([\d.]+)',
'OpenSSH': r'OpenSSH_([\d.]+)',
'MySQL': r'MySQL ([\d.]+)',
}
for service, pattern in patterns.items():
match = re.search(pattern, banner)
if match:
return {
'service': service,
'version': match.group(1)
}
return None
PS:
大家好,这里是源码空间站学长信息安全专业毕业设计毕设专题!
大四是整个大学期间最忙碌的时光,一边要忙着准备考研、考公、考教资或者实习为毕业后面临的升学就业做准备,一边要为毕业设计耗费大量精力。学长给大家整理了信息安全专业最新精选选题,如遇选题困难或选题有任何疑问,都可以问学长哦(见文末)!
以下是学长精心整理的一些选题:
| 抗逆向分析的PE文件保护技术研究与实现 |
| 基于固件仿真技术的路由设备漏洞安全研究 |
| 基于python的漏洞扫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 基于密码学的数据隐私保护技术研究 |
| 基于机器学习的恶意短URL检测工具研究与实现 |
| 基于格方法的公钥密码方案设计与分析 |
| Web应用系统XSS漏洞检测与防御方案设计研究 |
| 网络安全端口扫描与探测工具设计与实现 |
| 基于CNN的网络访问数据威胁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
| 一种模块化Web安全漏洞扫描系统设计与实现 |
| 基于混合密码体制的端到端文件保密传输方案设计与实现 |
| 基于RSA文件加解密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
| 面向CVE与CNVD的网络安全威胁感知与预警方案研究 |
| 基于应用防护技术(RASP)的入侵检测方法研究分析 |
| 文件安全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 基于华为安全架构某供电公司网络规划与设计 |
| 一种TCP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 基于机器学习的加密流量恶意软件检测 |
| 基于机器学习的WebShell入侵检测 |
| 基于软件成分分析的安全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 |
| 基于AFL的模糊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 |
| 网络安全培训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 基于Django的安全审计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
| 漏洞扫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网络安全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 基于AES算法的文件加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 代码静态分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
| 基于主题爬虫的网络诈骗信息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
| 基于数字签名的教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
| 基于python的Web网站安全检测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
| 基于加密算法的个人疾病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 基于SpringBoot的木马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 基于openKylin的漏洞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 基于RSA文件加解密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
| Web应用系统污点分析的漏洞定位方法研究 |
| 基于PHP代码审计的漏洞挖掘分析研究 |
| 基于国产密码机的非关系型数据库加密研究 |
| 基于态势感知的网络安全威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 基于Docker容器的Web渗透靶场实现与应用 |
| 基于Python-Django的漏洞扫描系统设计与实现 |
| 面向PHP应用程序的漏洞检测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
学长作品实例:


开题指导建议
选题迷茫
毕设开题阶段,同学们都比较迷茫该如何选题,有的是被要求自己选题,但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题目比较合适,有的是老师分配题目,但题目难度比较大,指导老师提供的信息和帮助又比较少,不知道从何下手。与此同时,又要准备毕业后的事情,比如考研,考公,实习等,一边忙碌备考或者实习,一边还得为毕设伤透脑筋。
选题的重要性
毕设选题其实是重中之重,选题选得是否适合自己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论文撰写和答辩,选题不当很可能导致后期一系列的麻烦。
选题难易度
选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选题太难可能会导致知识储备不够项目做不出来,选题太难,则可能导致老师那边不同意开题,很多同学的课题被一次次打回来也是这个原因之一。
工作量要够
除非是算法类或者科研性项目,项目代码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和完整度,否则后期论文的撰写会很难写,因为论文是要基于项目写的,如果项目的工作量太少,又缺乏研究性的东西,则会导致很难写出成篇幅的东西。
————————————————
更多精选选题http://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3bSxY9Eur/?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3d18b0a7b9486f50fe7f4dea4c24e2a4
【网络安全&网络规划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推荐指南2025,看完这一个就够了!!!【网安选题推荐专题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3bSxY9Eur/?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3d18b0a7b9486f50fe7f4dea4c24e2a4
451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