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课的哲学

引自:[url=http://googlechinablog.com/2009/03/igoogle_16.html]google黑板报[/url]
自己愈来愈懒得动手了,给自己敲响了警钟了!

学期开始的第一节彩陶课上,老师说: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靠左,一组靠右。学生们这么做了。老师又说:左边那组,你们这个学期的分数根据“数量”来决定——谁做得最多谁分数就最高。右边那组,你们的分数会根据“质量”来决定——每个学生只需要做一个,但是要最好最艺术的才能得高分。

虽说学彩陶都是业余爱好,但是既然来了,谁又想落后呢?于是,左边那组,每个人闷头做,一个又一个。右边那组,每个人闷头想,想法不出人头地决不开始做。

学期结束,老师开始评分。奇怪的现象出现了:整个班上做得最好的几个陶器居然都出现在左边那个“数量”组里!

[b]其实原因也简单,左边的“数量”组同学们在埋头苦干的同时也在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于是他们的手艺越来越好。而右边的同学们呢,虽然在思索着如何做到完美,但是,只有空想而没有实践使得他们的作品死板僵硬。[/b]

(这个故事摘自Art and Fear, by David Bayles & Ted Orland)

当看到 iGoogle 创新设计大赛的题目时,我立刻想到了彩陶课的故事。Google 一直以创新作为在 市场上立足的根本,这也是这届 iGoogle 比赛的初衷。但是创新听上去很“模糊”,学校里可能也没有专门的课程教“创新”。同学们应该怎么做呢?你是否 担心自己不懂什么是 iGoogle?不懂界面设计?不懂 javascript, iframe, GWT?或者,甚至不相信自己有足够的创造力而从一开始就放弃参与的机会?

如果你做 iGoogle 的小工具就像“数量”组做彩陶那样,一个又一个,在不断的开发中发现错误,改进方法,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你展现的创造力会让你大吃一惊。

[b]创新说到底一点都不神秘,Google 很多世界级的创新也不是横空出世,由某位天才瞬间灵感造就。创新几乎从来都是不停地尝试,重复,失败再尝试。[/b]

看到这里,同学们也许会说,这都是老生常谈了,从小太多励志的故事都是讲成功来之不易。不过彩陶课的故事和过去听到的成功故事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它告诉我们成功并不是那么难的事,只要“坚持”,成功几乎是一定的。别过多顾虑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完美,埋头做就是了,开始总是不完美的,而结果却恰恰相反。

创新的公式不止一个,比如集思广益(或叫头脑风暴和团队精神),比如从学习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成果开始(从山寨开始无妨,但不要停留于此),比如把工作作为乐趣(那每天上班做事还不就是玩),不一而足。但是,无论是几个同学一起商量 iGoogle 创意(集思广益),或是参考借鉴 iGoogle 现有的 gadgets,[b]不管是哪种创新公式,不动手,没有不停的试验和改进,创新还只是空谈。中文对此也有非常精炼的说法:天道酬勤。[/b]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